第344章 第一條鐵路和素質教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僧一行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了,本名張遂,是張公瑾的後代,而張公瑾則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一位。

僧一行確定修建的《大衍曆》是唐朝著名的曆法,解決了李淳風《麟德歷》預測月食不準的問題,只不過,僧一行的年紀還小,是唐玄宗李隆基那個年代的人。

而此時在場上考試,剛剛交卷的這位張大素,長孫湛估計他就是僧一行的長輩親眷,但他又總不能問,你是張遂的什麼人?畢竟張遂現在還沒出生。

“看來基因還是不錯的啊。”長孫湛默默感嘆。

“什麼?”李治沒聽懂。

“嗯,就是說他挺厲害的。”長孫湛拿過張大素交上來的試卷看了看,之後臉色變得愈發僵硬。

“答得很好麼?”李治問。

“嗯……怎麼說呢,還是不能有太高期待吧。”長孫湛苦笑。

張大素還候在一旁,臉上並沒有太多表情,只是恭謹地朝長孫湛和李治各一揖:“請問,門生可以走了嗎?”

“嗯……”長孫湛想了想,“可以了,走吧。”

於是他就直接走了,絲毫沒有多一絲留戀。

“這人還挺灑脫的。”李治若有所思,然後朝長孫湛手裡的試卷瞥了幾眼,但並沒有伸手去拿,不然就會暴露他並不能看懂的事實,“他答得怎麼樣?”

“還湊合吧,按照試卷的分數來說勉強算及格,按照這些人的排名來說,也可能是第一名。”長孫湛看著底下那群有的啃筆桿有的啃手指頭的考生們,甚至還有個考生下意識嘬了筆尖,嘬得滿嘴都是墨水。

“看來在算學方面,還是要加強培養的啊……”李治一臉的憂國憂民。

“畢竟是第一年算學考試,這樣已經很好了……”長孫湛隨口敷衍,一邊繼續看試卷,數學的部分答得是個中規中矩的及格分,但物理的部分卻讓長孫湛眼前一亮。

除了把長孫湛的題目答出來了之外,在試卷上特地留出的附加部分,張大素還畫出了另外好幾種受力分析,顯然是個進工部的好苗子。

就比如之前來拜託長孫湛透題的閻立德,雖然在管理工部上沒什麼用,但他是個優秀的建築學家,他就要知道蓋宮殿蓋城牆時建築的著力與受力。

“這人真的適合進工部啊,該不會是閻立德的門生吧?”長孫湛突發奇想。

“怎麼可能,他可是張公瑾的兒子,那可是鄒國公,怎麼可能拜在閻立德門下。”李治搖頭,之後補充道,“不過你若是想收他為門生……”

“打住,我不想。”長孫湛豎起一隻手掌。

李治沒問為什麼,大概他早就懂了,只道:“放心。”

“我要找他聊聊。”長孫湛把試卷卷好,用一根草繩紮成一個卷,放在專門的托盤裡,“你想不想要一個能很快到達洛陽的方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用你剛剛獻給朕的那……匹?坐騎?”李治問。

“不不不,那個也很慢,我是說,修一條鐵路。用蒸汽機做車頭,以後從長安到洛陽,只需要一天。”長孫湛說。

如果想修覆蓋全國的鐵路網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但第一條鐵路,長孫湛覺得從長安修到洛陽就很好。

畢竟洛陽是東都,這樣的話也可以加強兩地之間的聯絡。

“只需一天?就像你馳援高句麗時的那樣?”李治的眼睛頓時亮了。

“呃,馳援高句麗的方法那是我的獨門絕技,不過等我們的鐵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科技發達了,這些都不是事。”長孫湛輕描淡寫地說。

李治自然是聽不懂的,但他很相信長孫湛,也很期待這一切:“不如,朕下旨,在三個月之後再舉行一次算學科舉吧!又或者……你可以出幾道題,答上來的人,隨時都可以進工部,如何?”

長孫湛沒忍住笑了:“沒必要這麼嚴肅吧?這件事事關素質教育的普及啊,是個很大的事情,咱們可以把禮部的人找來商量一下……畢竟現在能讀書的世家子弟就那麼多,再怎麼矮子裡拔高個都是那些人,只有讓更多的人讀到書,才能從裡面挑選出更多的人才。”

李治若有所思地點頭:“是這個道理,但……”

“但這件事咱們可以晚點再說,現在我覺得,我有點虧。”長孫湛認真盯著李治,“你用金子買了我的坐騎,之後我又用那些金子買了坐騎偶爾的使用權,所以……好像便宜都被你佔了啊?”

李治實在沒忍住,噗地一聲笑了出來,之後努力壓低聲音道:“你別在這裡說這件事,我不想當著這麼多考生,和你打起來……”

長孫湛翻了個巨大的白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