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前往俄羅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要小覷一個民族的復仇之心,很多時候一個國家的展就是靠著意志堅定的復仇**才得以高,一旦整個民族的意志統一,揮出來的能量絕對乎所有人的想象。★

所以說國家還是需要敵人,沒有敵人就宣傳出一個敵人,有敵人更是要一再地進行某種引導,或是作為展的向心力,哪怕是要掩蓋國內矛盾或是將矛盾向外轉移,都是需要必要的輿論引導。

“列強並不是不知道波蘭幹了什麼。”阿道夫.希特勒冷笑說道:“他們知道的,知道日耳曼人在被波蘭人驅趕和屠殺,但是他們視而不見。”

選擇性眼瞎從來都是強國的專利,德意志以前作為強國的時候難道就沒有做過這種事情?不但是做過,並且做了不少次。世界本來就是那樣,越是強大的國家就要越無恥,正義感過剩的國家從來都成不了強國。然後,正義是什麼?是強者來定,還是弱者來定?

“我們從來都沒有指望誰能夠幫助我們伸張正義,或是尋求公正,不是嗎?”赫爾曼.戈林也冷笑:“我們遲早會找波蘭算賬,徹底將這個國家從地圖上抹去!”

會不會抹去那是以後的事情,進入了東普魯士之後,看到的卻是一片的蕭條。

德意志被無禮外加蠻橫的分割了,東普魯士已經成為“飛地”,交通上面的不方便,再加上德意志本身的經濟長久地惡化,東普魯士確實是有許多照顧不到的地方。

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上臺,因為有和容克軍團扯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有對東普魯士進行過必要的扶持,可是得說一句天大的實話,很多時候並不是政府想要扶持哪裡都能辦到,特別是政府難以投入鉅額資金的時候。

東普魯士現在是什麼現狀呢?工廠主基本上是已經進行了搬遷,留下的是一些地主。工廠搬遷是實在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這裡的交通已經是一種糟糕的地步,生產出來商品想要販賣,只能是走海運給運輸到本土,無形中增加了比較大的成本。

地主們還在能普魯士待下去有另外的原因,是政府不得不進行必要的扶持,其中有容克集團人脈的關係,也是軍隊有大批量在下達戰馬的訂單。

“是的,戰馬。”阿道夫.希特勒說道:“未來我們會需要大批量的畜力,必須要對農場主們進行必要的扶持。”

德意志對馬政從來就沒有放低過關注度,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進行比較大的投入。這點不是沒有被人詬病,但是又能怎麼樣?德意志是在進口大量的石油,可是石油用到的地方不少,甚至是需要偷偷摸摸進行儲備,又怎麼可能大肆地消耗。

“一直是到1934年,我們需要的馬不會低於5o萬匹。”阿道夫.希特勒是財政部長,深深知道關於馬政不能馬虎:“需要是一回事,對那些容克地主的安撫也是一回事。”

很多人都皺眉了,容克集團現在對於德意志的拖累大於助力,可是又不能完全的無視,要知道雖然軍隊經過魏瑪政府的大力整頓,已經降低了容克集團對軍隊的把持,但容克集團在軍隊的力量依然很強大,想要軍隊不亂就不能真的無視容克集團。

德意志想要有再戰之力,容克軍事集團就需要進行適當的扶持,真的要把容克集團完全從軍隊排擠出去,弊肯定是要大於利,這點是無法忽略的事實。

幾大列強都在重視汽車工業,原本屬於第二大汽車製造工業國家的德意志卻是反過頭來在大力展馬政,笑話德意志的國家不少,連帶國內也是一片質疑的浪潮。

那些工業階層,希望的是政府********的力度關注和扶持工業,談起了世界各個列強的展趨勢。當然,他們無視了德意志沒有自己的石油出產地,也不會知道政府關於石油的安排,就是一再要求政府能夠跟上時代的脈搏、

說起來,李奇還真的是有展汽車工業的計劃,他已經讓阿道夫.希特勒和赫爾曼.戈林兩人作為主導者,搞一個“全民汽車”的計劃。

很明顯的事情,又是一個借雞生蛋的套路,李奇太清楚這兩個傢伙會怎麼做了。

果然!阿道夫.希特勒和赫爾曼戈林的方案很久就有一個雛形,還是那一套國民先交納多少資金,然後有了雄厚資金再搞工廠,承諾會多少年之內給予一輛什麼的。

大眾汽車將會在1932年的時候成立,這個公司會直屬於政府。會不會按照承諾,生產汽車給予那些預先交納費用的民眾?阿道夫.希特勒直言不諱地提出,自然是會生產出一部分的汽車給予民眾。聽清楚了,是“一部分”,那麼也就是會有不給國民的那一部分。

“並不算欺騙性的消費,因為我們最終還是會生產汽車交給那些交費的國民。”阿道夫.希特勒含蓄地笑著說:“前提是……我們獲得戰爭的勝利,我們也必將獲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要不怎麼說官字兩個口,然後玩政治的不會有一個好人?阿道夫.希特勒和赫爾曼.戈林制定的計劃,或許是真的會履行對國民的承諾,但是他們做了一個“綁架條款”,既是在戰爭獲得勝利之後才會實現。

當然,籤訂合同的時候可不會提起什麼戰爭的字眼,但是少不得有一些類似於“人力不可抵抗”或是“自然災害因素”等等的東西。

沒辦法啊!德意志窮啊,自然是要想方設法地積累資金來用以備戰,很多人其實也清楚是怎麼回事,但都默契沒有提起,更多的人則是踴躍地擠進去,明明知道可能不會有什麼回報就是願意投資。

這一次,李奇不打算從普通的猶太人那裡“剪羊毛”,等於是少了一項收入。他卻也沒有打算怎麼去善待猶太人,很快就會有新的國策出現,例如組織專門的猶太人部隊什麼的。或是用忽悠,或是強硬,反正猶太人就該揮出自己在德意志應有的貢獻。

“領袖,我不明白。”阿道夫.希特勒似乎有些不岔:“為了那幾個科學家,我們真的有必要做出那麼大的妥協?”

李奇很認真的點頭:“是的,為了那幾個猶太人科學家,我們真的有必要做出那樣的妥協。”

話很難說得明白,李奇就是用類似的政策在捆綁包括愛因斯坦在內不少猶太人科學家,讓他們不管願不願意都該為德意志的科學事業做貢獻。

事實已經證明“捆綁”非常有用,那些猶太人科學家為德意志的科技事業添磚加瓦,換取德意志不布針對猶太人的國策。那些科學家只要有人不願意合作,又或者是故意糊弄人,乃至於是破壞,那可別怪會有多少猶太人會因為他們而倒黴。

自然了,李奇是在做那樣的威脅,但話不可能說得那麼難聽,需要進行必要的“加工”,還需要有足夠的畫餅,再聯絡更多的猶太力量從旁協助。

李奇針對猶太人還是有很多好牌可以打的,特別是有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加入之後。不管是德意志境內的猶太人待遇問題,又或是猶太人復國問題,還是說必要……種族清理政策,除非那些猶太人科學家完全沒有任何弱點,不然總是有讓他們效力的辦法。至於說要有科學家真的願意阻礙,那一切的“鍋”就只能是他背了。

政客啊,無恥是沒有底線的,李奇也沒有打算要什麼底線,對於他來講只有勝利和毀滅。未來的戰爭打贏了一切好說,輸了……那就真的是哪管洪水滔天了!

東普魯士有什麼可以逛一下的地方嗎?還是有的,但除了造船廠,只有那些農場了。

“嗯,是。”李奇已經和人在去機場的路上,現在的轎車佈局是兩排對坐的座椅,看著對面的阿道夫.希特勒和赫爾曼.戈林,點著頭:“1929年會有一艘郵輪在柯尼斯堡的造船廠改裝。”

嘗試用郵輪改造成為輔助型航母是必須幹的事情,也是必須進行研究的專案。要不是因為不現實的話,海軍都有人提出郵輪改造成為炮艦的事情,然而非常之的不現實。

李奇其實已經覺得自己腦洞夠大了,不曾想還有人比自己的腦洞更大,從另一層面來講,不也說明德意志海軍的困難程度嗎?

郵輪改裝成為輔助航母是已經有過的現實例子,改裝郵輪是針對甲板和動力佈置,另外就是一些內部的結構。

要是各個列強有特意地調查德意志從1925年之後建造的郵輪,不難現船體是奔著戰艦的標準而去,也不是沒人注意到這點,但德意志給出的回應是結構有利,有不依不饒的國家一直在扯皮,但也有覺得無所謂的國家。

輔助型的航母其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很難說到底是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與專業的航母絕對沒得比,要不還建造專業的航母做什麼?

從東普魯士飛往芬蘭,走的是波羅的海的航線。這一條航線其實早就開通了,主要是容克斯的客航用於服務來回奔波的人。

這一次李奇要去俄羅斯民主聯邦,出動的客機足有七架,行動上是處於高度保密的階段。他們到了芬蘭也只是進行轉機,機會不會有多少時間的停頓,立刻就會又飛向俄羅斯民主聯邦。

為了防止蘇俄幹一些誇張的事情,必要的中途護航肯定是要有,比如芬蘭那邊就有一支瑞典友好交流的中隊,其實那是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親自帶隊進行護航的編隊。到了愛沙尼亞之後,又會有一支中隊進行護航。而愛沙尼亞的那個中隊,其實就是瑞典以友好援助的方式提供。

容克斯飛機制造公司生產的飛機質量自然沒得說,幾年一再的改進和改革,舒適度上是越來越好。但是,在於度上……說實話改變真的不大。

德意志現在還依然沒有屬於自己強勁的航空動機。而動機對於航空飛機的作用不用過多的言語,它會決定飛機的很多東西。

“我們已經在慢慢追上來。”李奇扭頭看向了窗外,可以看到幾架護航的戰鬥機:“我們不能太過引人注意,註定要麼不鳴則已,一鳴就要驚人。”

護航的戰鬥機和BF-1o9e3看著挺像,然而也就是挺像而已,不管是在武器裝載,又或是動力、靈活,基本上可以說差別非常大。

儘管是在各項指標上有很大的問題,但從機身來看,它已經能夠稱得上去最為合理的種類。這也是李奇所能辦到最多的地方了,畢竟除了機型,他又哪能知道那些飛機該是什麼樣的效能啊!

芬蘭這片其餘已經算是北極圈,要是想從芬蘭去俄羅斯民主聯邦,在不穿越蘇俄領空的前提下,只能是更加的靠近北極圈。

“動機不會有什麼問題吧?”赫爾曼.戈林很明顯是懂行的,他略略帶著擔憂:“希望不要有什麼問題。”

阿道夫.希特勒關心的事情與赫爾曼.戈林差不多,但重視的地方則不一樣:“我們是需要展在寒冷環境下的動機,不管是空軍還是6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奇在點頭,西歐與北歐、東歐的氣候不一樣,什麼地方都會有對兵器的要求,特別是對動機尤其重要。

這一次,德意志不一定是要向東擴張,可是真的不得不防,哪怕是不打東歐,為了堵截英國人的航線,日後北極圈作戰肯定是少不了的事情,例如格蘭陵島區域的封鎖問題就絕對需要用到空軍。

“希望這一次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果。”阿道夫.希特勒說著停下來,改口說道:“不,不是希望,是我們必須要取得成果,那關乎到我們的備戰,亦是必須要在東面有一個盟友。不管是在軍事結盟,或者是一些兵器的研究上,我們都需要用到俄羅斯民主聯邦!”(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