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十大悲情人物盤點,姜維出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關於岳飛,各個層面的人所作出的評價也不盡相同。

而評價的結果關乎者一個人的思想高度,齷齪的人當然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申明大義的人當然會對岳飛推崇有加。

評價岳飛,單從戰績上看,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

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一百二十多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

大家要知道:文化不一定是真的!

文化符號往往是虛構的。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鬼神,沒有白娘子,許仙和白蛇交配也不可能生下個文曲星。

“岳飛”也一樣。

比如說,已經有很多歷史學者反覆指出過:《滿江紅》不是岳飛寫的。

但這不重要,這是文化!

文化是對現實的抽象和在抽象基礎上的共同的想象,文化是可以高於現實,而且常常高於現實的。

按照原來傳統文化給出的虛構,岳飛當然是民族英雄,這裡再說一遍,岳飛是不是真的稱得上民族英雄,秦檜是不是就真壞的該在嶽王廟裡跪成百上千年?

這不重要。

關鍵是岳飛是一個文化符號,代表著一種“文化人”,只要你相信岳飛是民族英雄,那就是你承認了這種傳統文化。

民族英雄籠統地說就是指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民族英雄又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上指一個民族在反抗外來民族侵略,壓迫的鬥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物,這個不受任何民族,地域,時間的限制。

而廣義的民族英雄指在和平、變革時期,為本民族的發展繁榮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

這個一般大家以狹義的定義為主。

從上述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岳飛作為一代抗金名將毋庸置疑。

但可笑的是把岳飛抗金說成是“自己家的兄弟打架”和“岳飛抗金是華夏人的內戰”。

更有甚者,有人提出一種聰明的折衷辦法:岳飛是“漢民族的英雄”,不是“華夏的英雄”。

正是依據這樣的邏輯,把金兀術與他的死敵岳飛並列為民族英雄了,多麼可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生物之群。

我們從來不乏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

這些人代表了華夏民族的精神氣節,如果這些人不算民族英雄,那麼秦檜、吳三桂之流倒是民族英雄了嗎?

那個年代,金國還不是華夏的地盤,金人也不是華夏民族的成員。

就算我們一廂情願地說金人是華夏兒女人,恐怕當時的金人也不會承認。

從某種程度上,他們更願意認為漢人是下等民族下等人的代表,不願意和漢人相提並論。

那麼我們說岳飛是民族英雄,在當時代替漢族對抗女真族,保證漢族沒有被滅族,漢文化得到傳承。

這樣的觀點是靠得住的,也是正確的。

不能因為現在金人的老家東北長白山地區現在是華夏的地盤,女真人滿人成了華夏民族的一員,就去否定當年的歷史。

岳飛是個有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的人,岳飛不屈不撓地奮鬥了後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仍履踐著自己“盡忠報國”的誓言,理所當然地應被稱為民族英雄。

…………

“說的對!”

“不管未來如何,民族融合也好,怎麼也罷,但在那個時期,金國和漢人是真真實實的仇人,金人想要建立自己的帝國而去毀滅漢人所在的地盤,岳飛的出現,無疑是為了阻止這種行為,所以說,岳飛此人的愛國情懷不用多說。”

唐太宗李世民義憤填膺。

對於那些抹黑李世民的人,他非常氣憤。

雖然他沒有見過這位愛國將領,但從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出岳飛一腔熱烈的愛國之心。

“朕要為他立廟!”

李世民心中下了這樣一個決定。

…………

“是啊,不能因為金人在後世成為了我華夏的一員,就將宋金戰爭說成是內戰,這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麼如果倭寇在有朝一日被中華文化吸收,是不是也說倭寇入侵是內鬥?這就是純屬扯淡。”

“我不管,岳飛!永遠的神!”

…………

盤點華夏十大名帥。

盤點到此結束。

現在發放岳飛的獎勵。

岳飛,精忠報國,為了家國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理應被所有人記住。

岳飛的獎勵是化作華夏兒女的文化精神,永存於世,照耀後世。

…………

“這個好!”

“這獎勵不同於一般的物質獎勵,他能讓其他人記住岳飛,記住華夏兒女的精神內涵,這是非常必要的。”

“是啊,物質容易改變,可精神上的東西不容易改變。”

“改變精神,才能改變一個人的一切。”

…………

名帥影片專欄結束後,林舟在家中思考著後續的影片盤點。

“原本打算盤點名相,可感覺還沒準備好。”

“這樣的話……”

林舟摩挲著雙手,思考著後續。

突然間,他靈機一動。

頓時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既然名相還沒準備好,不如來一個悲情人物盤點?”

“華夏歷史悠悠幾千年載,各式各樣的人物如同一幅幅風景畫,構成了美妙的世界。”

“而那些悲情人物,也不在少數。”

林舟越想越覺得這個系列不錯,於是便馬上準備動手製作這個影片。

…………

一切都很順利。

幾個小時過後,林舟已經完成了一半。

“歷史十大悲情人物,就這個,這個好!”

林舟仔細檢查了一遍,開始上傳。

“盤點華夏十大悲情人物。”

“他來了。”

…………谷

與此同時,各個平行世界的文臣,等著林舟的新影片等的不耐煩。

“也不知道這次會不會出有關我們文人的盤點影片,還真是期待。”

“是啊,十大才子不錯,十大宰相也不錯啊。”

“去你的宰相,我大明沒有宰相,豈不是很吃虧?”

“啊?大明沒有宰相?還有這種事情?”

“不會是朱元璋給取消的吧?”

“也是,除了朱元璋,誰敢下這種命令?”

…………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時,蒼穹之上的投影再度變化。

“這一次的盤點影片為盤點華夏十大悲情人物。”

“請期待。”

各個平行世界的人,聽到這話突然一愣。

“悲情人物?”

“有點意思,這是比誰更慘嗎?”

“比慘?誰能有我慘,我父母雙亡,經濟困難。”

“你?你不行,你還不夠慘,看看我,不僅父母雙亡,而且所有親人都死了,剩了一個弟弟,可弟弟是個痴呆,養了一條狗,還被偷了,前兩天摔斷了腿,房子也被大水沖垮了,誰能有我慘?”

“……你這個,還真沒人比你慘。”

…………

很快,天空再度變化。

泱泱華夏五千年,英雄人物輩出。

但也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雖然也是不凡的人物,也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東西,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卻英雄末路斷頭路,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嘆息。

他們就是華夏的悲情人物。

在華夏歷史裡,總有一個悲情的瞬間能深深的感染過你,總有一個悲情的英雄人物能深深的觸動過你。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歷史,去盤點一下華夏歷史上的十大悲情人物和他們背後的故事。

盤點華夏十大悲情人物。

上榜人物——姜維。

所屬朝代——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蜀國。

…………

“???”

“姜維?”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姜維是誰?”

曹操看到這裡,有些不解。

蜀國能有啥悲情人物。

…………

姜維,也算是一個人物。

他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鄭玄的經學。

他出仕任本郡上計掾,州里徵召他為州從事。

姜維的父親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冏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

建興六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軍出祁山,當時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

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於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而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姜維不得已,投降諸葛亮。

姜維當初不得已投降諸葛亮,為啥後面不反正?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二二八年,乘著曹丕新喪,洛陽不穩,蜀漢實際的掌權人諸葛亮在給劉禪上了一份《出師表》以後,便整頓三軍,揮師北上,出漢中,入祁山,以圖恢復中原,興復漢室。

這次北伐對於蜀漢來說,沒有取得多少預想中的成果,對於曹魏來說,造成關中震動,洛陽驚恐,早就蟄伏的西線,此後被重視,對於東吳來說,減輕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壓力。

本來,或許可以一舉拿下關中的蜀漢失去了最可能成功的一次。

此後的諸多北伐都沒有辦法對曹魏造成恐慌,就如同蜻蜓點水一般。

即使這樣,對蜀漢來說也不是一無所獲,因為這一次最少有三個收穫。

重新修復好了孫劉聯盟,是的呂蒙襲擊荊州之後破裂的關係暫時重歸於好拔西縣千餘戶入漢中,充實了益州人口。

然後獲得了此後蜀漢軍事重臣姜維,一直到蜀漢滅亡身死。

對於收降姜維,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也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參照此後蜀漢沒有重量級的軍事人才,抑或是算一種補償。

很多人有疑問,覺得姜維既然是不得已投降諸葛亮的,為什麼後來死心塌地的效忠蜀漢,甚至多次和魏國為敵。

為什麼他不迴歸魏國,這個問題就要從姜維投降的原因,投降時候的背景來分析了。

姜維為什麼投降諸葛亮?

就在建興六年,諸葛亮出祁山,曹魏隴右諸郡響應,不戰而降,而當時擔任天水郡從事,參本郡軍事的姜維跟隨當時太守馬遵外出巡視,結果漢軍保密工作做得不錯,一直兵臨城下,三郡望風而降,太守馬遵才聽到風聲,這位郡守迅速的做出決定:

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

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

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

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

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

維等乃俱詣諸葛亮。

簡單的歸納一下就是,諸葛亮兵到祁山之後,在外視察工作的天水太守懷疑姜維有異心,於是丟下姜維等一干人,自己連夜跑回上邽。

而姜維等一干人發現太守跑了,立馬追過去。

但是跑進城裡面的太守緊閉城門,不讓他們入城,他們又跑到冀縣,一樣不要他們。

於是,走投無路的他們只好主動投降諸葛亮。

這裡有重要的點: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

也就是說在諸葛亮大軍壓境的時候,這位太守首先懷疑姜維有異心,所以把他扔了。

這個異心是什麼?

諸葛亮給出了答案:“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上士也,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心存漢室這四個字才是當時太守馬遵扔掉姜維的主要原因。

正是姜維平時的言行或多或少的思念漢朝,才受到馬遵的忌諱。

這從側面反映出一個重要的問題:

當時雖然曹丕篡漢已經好幾年,涼州部分人仍然心存漢室,對魏沒有多少好感,於是諸葛亮大軍一到,諸郡響應,馬遵懼怕的是姜維後面思漢的勢力,而不是姜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