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收購巴林銀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995年2月26日起,英國央行宣佈,巴林銀行將停止在市場上的各種操作,並且,跟召集巴林銀行主要的客戶、債主、股東,商議破產重組方案。

在2月末,恆生銀行的ceo林偉中,也是抵達倫敦,參與巴林銀行的破產重組方案的商討。

由於巴林銀行是走破產流程,所以,基本上原本的股東和管理層也說不上話了。主要是巴林銀行的客戶和債主商討,首要是保證客戶和債主的利益。之後,才是兼顧巴林銀行的員工的合法權益。

至於,巴林銀行股東利益,如果,在清盤重組,償還了客戶的資金,以及對員工進行一定補償之後,掌上還剩下資產的話,可能股東還能分到三瓜兩棗,但這個機率不大,基本上,巴林銀行已經虧光了股東的錢,剩下的錢是客戶和債主的資金,以及員工的薪水和失業補償款。

成立於1762年的巴林銀行,不僅僅是一家歷史有233年之久的老字號,更是一家在高階市場享受特殊聲譽的品牌。因為,就連英國王室也購買巴林銀行的理財產品,近百年來,巴林銀行基於是英國王室的御用理財顧問。

由於巴林銀行對於英國王室的資產保值增值做出卓越的貢獻,所以,巴林家族先後獲得了五個世襲的爵位。

也正是因此,目前巴林銀行的破產重組方案中,英國王室,也就伊麗莎白女王,掌握了最重要的話語權。

想要利用破產重組控股巴林銀行,肯定是需要得到英國王室和英國央行的支援。

“尊敬的女王陛下!”恆生銀行的ceo林偉中在2月28日,抵達倫敦,並且,約見了伊麗莎白女王,“冒昧打擾,主要是因為,我們老闆林棋先生有一份巴林銀行破產重組計劃,希望得到您的支援!如果您支援我們的方案,那麼,林先生可以在其他的業務方面,讓渡利益給英國王室。比如,英國王室擁有大量的資產,希望保值增值的,但是,全世界優質的資產,永遠的非常罕見的。比如,盤古電腦,計劃在幾年內ipo上市,如果,英國皇室可以支援林老闆的對巴林銀行的破產重組方案,那麼,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可以以優惠的估值,引進英國皇室投資。幾年內,大機率賺3~5倍。”

“哦?”伊麗莎白女王雖然不太懂科技,但是,好歹還是看新聞的,知道新創業系應該堪稱是世界頂級財閥。比資產規模,英國王室的資產,跟林棋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而盤古電腦公司的規模和影響力,伊麗莎白雖然不太懂,但卻是知道,這是一家非常厲害的科技公司,如果上市之前入股,應該不會虧。

之後幾天,伊麗莎白諮詢理財顧問,瞭解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得到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肯定是一下一眼看肥瘦的好公司,只要估值不太貴的情況下投資,很難虧錢。

而獲得盤古電腦的投資機會,並不是很難,僅需要王室支援林棋對巴林銀行的重組計劃。

林棋對巴林銀行的重組計劃,就是債轉股。原本,巴林銀行的股東的權益,由於已經透過破產清盤清零。

但是,恆生銀行可以照顧原股東的利益,將巴林銀行老股東的股權縮水到10%。而恆生銀行,則是將2.25億英鎊的債務,轉為90%的巴林銀行股權。相當於是注資2.25億英鎊,使得巴林銀行原本已經資不抵債的負債表,因為這筆債務轉為90%的股份之後,淨資產從負變成正。

“如果,各位巴林銀行的債權人,答應我的方案。巴林銀行將會成為恆生銀行的子公司,恆生銀行承諾,如果控股了巴林銀行之後,所有巴林銀行的客戶和債權人的利益都得到保障,無論是本金還是利息,都不打折扣。”林偉中表示說道,“與此同時,我們還保證了舊股東,雖然股權稀釋到10%,但好歹還留一點股權。巴林銀行的員工,我們也不會裁員。只不過,今後我們會加強對巴林銀行的風控和監管,逐漸成為世界上風控最嚴格的金融機構。”

英國王室的代表很快宣佈說道:“我代表伊麗莎白女王,贊同恆生銀行對巴林銀行的重組方案!”

作為巴林銀行的最大客戶,英國王室在巴林銀行至少存了30億英鎊。可以說,不談王室對巴林銀行精神方面的影響,僅僅從最大的債權人的角度來看,王室在破產清盤中,是掌握最大的話語權。

隨著英國王室贊同之後,其他的債權人和客戶,大部分都投票贊同。畢竟,大家最擔心的是破產清盤,不能保證所有人本金和利息的安全。

但是,有了恆生這樣實力雄厚的機構兜底,那麼,巴林銀行應該是不會出現無法履約償還客戶的資金的問題。

隨著恆生銀行的方案得到透過之後,1995年3月8日,全球媒體再度出現重磅新聞《恆生銀行注資2.25億英鎊,拯救破產中的巴林銀行》。

“2月26日開始,進入破產重組流程的巴林銀行,於3月7日,達成了一份破產重組方案。恆生銀行原本存入巴林銀行的2.25億英鎊存款,由債權轉為90%巴林銀行股權。原巴林銀行的股東,股權縮水到十分之一。這個方案,已是對於老股東最有利的方案了,所以,得到了大量的老股東的支援。另外,英國王室代表,作為巴林銀行的股東和最大的債權人,也贊同恆生銀行的方案。畢竟,另一份破產重組方案是荷蘭國際集團,1英鎊的價格收購巴林,僅承諾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得到保證,且,巴林銀行的品牌將會得到保留。如果,沒有恆生的方案作對比,荷蘭國際集團的方案,應該會得到巴林銀行的債權人和股東支援。但是,恆生銀行的方案,明顯更有利於巴林銀行破產重組各方利益,最終,這個重組方案獲得透過,恆生成為巴林銀行的控股股東,也是情理之中……”

“一家香港的暴發戶銀行,控股英國倫敦擁有233年歷史,貴族血統的巴林銀行!”

在正式的新聞發佈會上,恆生銀行ceo跟巴林銀行的ceo聯袂出席,宣佈巴林銀行成為恆生銀行的子公司。

林偉中表示說道:“我們會尊重巴林銀行的歷史和企業文化,給予巴林銀行獨立經營的地位,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會跟巴林銀行磋商,吸取教訓,逐漸會加強企業的風控管理……我們認為,相對於盈利能力而言,風控才是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最好的風控能力,之前的盈利和積累,都現實是建在沙灘上的城堡,浪一拍就垮……”

……

巴林銀行的破產,主要是因為巴林銀行新成立的新加坡期貨分部門的經理尼克.裡森。一己之力,摧毀了一家擁有233年歷史的老牌銀行,其個人事蹟,也足以被寫入金融史上。

實際上,巴林銀行破產時間,也是加強了全球的金融行業的風控標準。後世,金融機構越來越重視風控,也有尼克.裡森的一份功勞。正是這個人,一己之力證明了,巴林銀行的風控如同一坨屎,所以,各大金融機構,才會紛紛開始重視風控。

6年前,尼克.裡森年僅22歲卻已經是摩根士丹利銀行清算部門的職員,為了更好的發展,跳槽到英國的巴林銀行。跳槽到巴林銀行之後,裡森被派往遠東,一開始是在印尼分公司實習。因為工作表現比較積極,業務能力表現不俗,且在亞洲地區已經呆了3年,所以在巴林銀行準備籌建新加坡分部門時,就考慮讓資深員工尼克.裡森升任新加坡分公司的負責人。

1992年,巴林總部派尼克.裡森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貨與期權交易部門,並出任總經理。無論做什麼交易,錯誤都在所難免。但關鍵是看你怎樣處理這些錯誤。

在期貨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會將“買進”手勢誤為“賣出”手勢;有人會在錯誤的價位購進合同;有人可能不夠謹慎;有人可能本該購買6月份期貨卻買進了3月份的期貨,等等。一旦失誤,就會給銀行造成損失,在出現這些錯誤之後,銀行必須迅速妥善處理。如果錯誤無法挽回,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該錯誤轉入電腦中一個被稱為“錯誤賬戶”的賬戶中,然後向銀行總部報告。裡森於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貨交易員時,巴林銀行原來有一個賬號為“99905”的“錯誤賬號”,專門處理交易過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錯誤。這原是一個金融體系運作過程中正常的錯誤帳戶。

1992年夏天,倫敦總部全面負責清算工作的哥頓.鮑塞給裡森打了一下電話,要求裡森另外設立一個“錯誤帳戶”,記錄較小的錯誤,並自行在新加坡處理,以免麻煩倫敦的工作。於是裡森馬上找來了負責辦公室清算的利塞爾,向她諮詢是否可以另立一個檔案。很快,利塞爾就在電腦裡鍵入了一些命令,問他需要什麼帳號。在中國文化裡,“8”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因此裡森以此作為他的吉祥數字,由於賬戶必須是五位數,這樣帳號為“88888”的“錯誤帳戶”便誕生了。

幾周之後,倫敦總部又打來了電話,總部配置了新的電腦,要求新加坡分行還是按規矩行行事,所有的錯誤記錄仍由“99905”帳戶直接向倫敦報告。

“88888”錯誤帳戶剛剛建立就被擱置不用了,但它卻成為一個真正的“錯誤帳戶”存於電腦之中,而且總部這時已經注意到了新加坡分行出現的錯誤很多,但裡森都巧妙地搪塞而過。

“88888”這個被人忽略的帳戶,提供了裡森日後製造假帳的機會,如果當時取消這一帳戶,則巴林的歷史可能會重寫了。

1992年7月17日,裡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僅一個星期的交易員金.王犯一個錯誤:客戶(富士銀行)要求買進20手日經指數期貨合約時,此交易員誤為賣出20手,這個錯誤在裡森當天晚上進行清算工作時被發現。欲糾正此項錯誤,須買回40手合約,表示至當日的收盤價計算,其損失為2萬英鎊,並應報告倫敦總公司。但在種種考慮下,裡森決定利用錯誤帳戶“88888”,承接了40手日經指數期貨空頭合約,以掩蓋這個失誤。另一個與此同出一轍的錯誤是裡森的好友及委託執行人喬治犯的。因為喬治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裡森示意他賣出的100份9月的期貨全被他買進,價值高達800萬英鎊,而且好幾份交易的憑證根本沒填寫。如果喬治的錯誤洩露出去,裡森不得不告別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將喬治出現的幾次錯誤記入“88888帳號”對裡森來說是舉手之勞。但至少有三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如何彌補這些錯誤;二是將錯誤記入“88888”帳號後如何躲過倫敦總部月底的內部審計;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們追加保證金,他們會計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賠進多少。

“88888”帳戶也可以被顯示在simex大屏幕上。為了彌補手下員工的失誤,裡森將自己賺的佣金轉入帳戶,但其前提當然是這些失誤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損失金額也不是太大,但喬治造成的錯誤確實太大了。

為了賺回足夠的錢來補償所有損失,裡森承擔愈來愈大的風險,他當時從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為當時日經指數穩定,裡森從此將多交易中賺取期權權利金。若運氣不好,日經指數變動劇烈,此交易將使巴林承受極大損失。裡森在一段時日內做得還極順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將“88888”號帳戶虧扣的600萬英鎊轉為略有盈餘,當時他的年薪為5萬英鎊,年終獎金則將近10萬英鎊。

如果裡森就此打住,那麼,巴林的歷史也會改變。

除了為交易遮掩錯誤,另一個嚴重的失誤是為了爭取日經市場上最大的客戶波尼弗伊。在1993年下旬,接連幾天,每天市場價格破紀錄地飛漲1000多點,用於清算記錄的電腦屏幕故障頻繁,無數筆交易入帳工作都積壓起來。因為系統無法正常工作,交易記錄都靠人力。等到發現各種錯誤裡,裡森在一天之內的損失便已高達將近170萬美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裡森決定繼續隱藏這些失誤。

1994年,裡森對損失的金額已經麻木了,88888號帳戶的損失,由 2000萬、3000萬英鎊,到7月時已達5000萬英鎊。在94年7月,損失超過5000萬英鎊的時候,總部派人查賬,裡森謊稱在在花旗銀行的賬戶上存了5000萬英鎊,令人驚訝的是,總部查賬的人員僅僅敷衍了事,並未跟花旗銀行核對這筆賬目,導致巴林銀行又一次錯過了止損的機會。

虧損越來越大,雖然不斷的被裡森搪塞過去,但是,虧損畢竟是虧損,遲早會紙包不住火。一旦這筆驚人的損失洩露出去,不僅僅是丟掉工作這麼簡單,尼克.裡森本人也會被公司起訴,牢底坐穿這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因為已經走投無路,即使虧損金額進一步擴大,對於裡森本人而言,也不會壞到哪裡去了,反正性質都差不多,一樣都是要坐牢,人生徹底毀掉而已。但是,如果再大膽賭一把,玩意賭贏了,將損失的賬給平了,說不準,人生還能回到正軌。

所以,在95年初,尼克.裡森懷著僥幸心理,動用更大的槓桿資金,孤擲一注的進行投機。

裡森一面下注日本股指期貨的多單,與此同時,做空日本的國債期貨。而日本股市,則是由於經濟不景氣,加日本神戶大地震雙重暴擊,導致日本股市反彈結束,繼續延續熊途。而日本債券市場,則是因為資金股市、樓市持續暴跌,政府不斷的降息,資金無處可去,只好不斷的買入風險相對較低收益相對較高的債券,債券市場迎來了牛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正確的投資方向應該是做多日本債券,做空日本的股票。

但是,尼克.裡森完全做反了。

裡森在自傳中描述:“我為自己變成這樣一個騙子感到羞愧開始是比較小的錯誤,但現已整個包圍著我,像是癌症一樣,我的母親絕對不是要把我撫養成這個樣子的。”

在投機失敗之後,尼克.裡森潛逃,但很快被抓捕,後來這個人還開始寫自傳,主要內容就是怎麼搞垮了巴林銀行。

透過其自傳,很多金融機構吸取教訓,加強了風控管理,避免出現類似於尼克.裡森這樣作瘋狂作死的員工。某種意義上,其搞垮一家老牌銀行的經歷,對於金融行業的啟發,遠超過各種成功人士自吹自擂,如何如何做成功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香港大亨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