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九章 萬事開頭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王總,什麼時候能見到公司生產的第一顆通訊衛星?”

孫健在首席科學家黃德成和總經理王經國等人的陪同下,一行人興致勃勃的參觀星辰航大商用衛星公司。

去年9月,經過17個月的建設,位於門T溝工業園星辰商用衛星公司園區的第一期工程已經完工,綜合大樓、查德衛克衛星設計所、衛星部件製造車間、衛星總裝車間、衛星環境測試樓、衛星綜合測試樓、庫房、員工宿舍和單身宿舍等設施一應俱全,原有的116名管理層和普通員工(包括查德衛克衛星設計所)都分到了一套70~140平米帶集中供暖的精裝修住房。

透過協商,原航大的衛星研究所併入價值180萬美元的查德衛克衛星設計所,成為星辰航大商用衛星公司下屬的研究所。

原查德衛克衛星設計公司的員工持有本公司10%的股份,透過折算,持有星辰航大商用衛星公司2.3%的股份。

查德衛克衛星設計所在矽谷還有美國分所,也屬於星辰航大商用衛星公司的一份子。

星辰航大商用衛星公司的註冊資本金增加196萬美元,相當於增加1600萬元,總股本增加1600萬股,星辰商用衛星公司持有4450萬股,佔股67.4%;京城航大持有2000萬股,佔股30.3%;查德衛克員工會持股150萬股,佔股2.3%。

京航大是985大學,副部級單位,合資公司,股權清晰,日後才會少發生法律糾紛。

“孫總,按照如今的生產速度,今年9月就能見到第一顆通訊衛星。”

星辰商用衛星公司在1996年1月成為淘寶控股公司的一員,孫健一視同仁,管理層和普通員工的工資和福利按照現有崗位重新核定,每個月拿到的工資比原來高40%,還發了200元的春節福利,公司規劃投資8000萬元,在門T溝新園區建設一座現代化的衛星研發、製造和測試工廠,在職員工都能分到一套精裝修住房,大家頓時定下心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管理層和普通員工過年前都搬進了帶集中供暖的精裝修住房,對公司的未來充滿期望,王經國這個總經理也輕鬆多了。

孫健的運氣不錯,1997年5月,星辰商用衛星公司投資2100萬美元,參與發射的“航向3號”獲得圓滿成功。

已經投資2600萬美元,繼續參與1998年下半年發射功能更加強大的“航向4號”投資計劃,一旦成功,由4顆高功率同步衛星組成的通信衛星網絡系統,就可以將世界各個角落聯絡起來,開展廣播電視直播和即時通訊聯絡,形成地球村。

俄羅斯、東南歐國家、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將成為重點服務物件。

由於涉及通訊安全和競爭關係,國內到時也不會容許接入。

這些事情不需要孫健操心,星辰商業衛星公司作為投資者之一,按照合同收取投資收益。

按照星辰商用衛星公司持有“航向3號”42%的股份和衛星設計壽命15年計算,能收穫租金12600萬美元,平均每年收穫租金840萬美元。

加上航向1號、航向2號的租金收益,星辰商用衛星公司每年能得到1344萬美元的投資收益(前三年免稅),相當於1.1億多元,在不考慮房屋折舊和裝置投入的情況下,能保障兩家公司267名管理層和普通員工的工資和福利。

星辰航大商用衛星公司現有管理層和普通員工187人,雖然是一家合資公司,也比照星辰商用衛星公司的待遇施行,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如今星辰商用衛星公司和星辰航大商用衛星公司招聘專業技術人員的條件是專業對口的博士和碩士,特殊人才除外。

“王總,到時我來參加新衛星的揭幕儀式。”

孫健很欣慰。

萬事開頭難!

只要第一顆衛星試驗成功,後面的衛星就能批量生產。

衛星生產所需要的部件有七成從外面採購,其中有五成從曙光通訊集團、國智半導體集團、曙光自動化集團、朝陽新能源科技公司、曙光精工液晶公司、蔡司曙光光學儀器股份公司等採購。

鯤鵬軟體集團負責衛星的軟體控制系統。

“歡迎孫總前來揭幕!”

王經國頓感責任重大。

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端、地面端、用戶端三部分組成。

衛星的主要裝置包括機械結構;推進系統;熱控系統;電源系統;遙測、跟蹤和指令系統;姿軌控系統;載荷系統和天線系統等八大系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顆通訊衛星的研製、製造、發射和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複雜工程,除了鉅額投資,還需要大批相關專業人才,如今在國內只有國家出面組織才能完成。

外行一聽就會頭皮發麻,既然牟大中都沒有退縮,黃德成看好對稱計劃,建議從小型低軌道衛星研製和製造入手,將衛星發射交給別人,二世為人,孫健更不會打退堂鼓,只要用錢能解決的難題就不是難題。

前世,由於政策放開,國內有幾家民營公司批量生產小型通訊衛星,還自己發射衛星。

喬治·查德衛克被稱為“美國衛星之父”,低軌道小型通訊衛星的設計有了著落。

星辰商用衛星園區整體設計就是按照喬治·查德衛克的設計,參考休斯衛星公司的生產基地建設的一所現代化的衛星生產基地,第二期工程將建設生產衛星部件的工廠。

衛星的生產、總裝和檢測交給黃德成、王經國、張俊明、王偉績和李國濤他們去做,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國內沒有,到矽谷和美國名校高薪招聘。

原航大衛星研究所和校辦工廠沒有單獨研製和製造一顆小型低軌道通訊衛星的技術實力,主要研製和製造衛星天線和太陽能板,供應京城衛星製造廠。

當初接手南德商用衛星公司和南德商用衛星營運公司是為了幫牟大中一把,成立星辰商用衛星公司,孫健也是為曙光通訊集團的移動通訊業務長遠發展著想,又不差錢,寧可將這些研發通訊衛星和營運通訊衛星的技術人員養起來,苦練內功,一旦政策放鬆,厚積薄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