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重回南京【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夕陽西斜,參觀完水泥廠的張忠一行人重新登上沙船,返回蘇州城。

站立在甲板上,眺望著落日的餘暉,張忠與沈愷,江風三人久久無言。

待落日隱沒在地平線下,沈愷,江風兩人這才各自對視一眼,江風笑道:

“不知永春伯對這個水泥廠是怎樣規劃的?”

“兩位有意參與嗎?”張忠瞥了眼前的兩人一眼,毫不遮掩道。

沈愷與江風聞言,精神一振,相繼說道“今日見過水泥的神奇後,我們自然是想參與其中的。”

“只是,這水泥畢竟是伯爺所創,我等不明白伯爺的心意,自然不敢唐突提起此事。”沈愷補充道。

“我今日帶你們來此,便是有意讓你們加入的。”張忠笑道“你們今日也見識過水泥的用處了,當知道無論是修建城牆,還是北疆的城堡烽燧,這水泥的用處可大著了。”

“我的本意也不僅僅是賺錢,你們想想,若是我朝北疆重鎮都是修建的如此結實的城牆,北方韃靼還能輕易的破城而入,南下侵擾嗎?”

“伯爺所思所慮令我等佩服。”江風誠懇道。

張忠聞言擺了擺手,笑道“我一向便認為專業人做專業事,像行軍打仗你們無法與我想比,至於經商我自然也是不如你們的。”

“水泥廠,我們三方可以合作,我提供水泥,你們負責銷售,所得利潤,我們四三三分成,我分四成,你們一人三成,如何?”張忠問道。

“伯爺此言公道,我們接受。”沈愷與江風應承道。

“如此甚好。”張忠滿意道。

就這樣三人定下了此事。

當沙船抵達閶門外的官船碼頭時,張忠一下船便見孫同知正在碼頭等著自己。

“哎呀!”

“永春伯,你終於是回來了,今天巡撫大人找你有事,都沒尋到你的身影。”孫進見到張忠連忙迎了上去焦急說道。

“抱歉了,讓孫同知久等了。”張忠見天都黑了,對方還在碼頭上等自己,不由有些尷尬說道。

“我不打緊,永春伯還是莫要耽擱了,請速速回城,周巡撫還在簽押房等你了。”孫進徐徐說道。

“是出了什麼大事嗎?”張忠好奇問道。

“我只知道巡撫大人是接了陛下的旨意,具體何事,我便不清楚了。”孫進解釋道。

“我明白了。”張忠頷首道。

兩人便騎馬向城內而去。

.......

待張忠回到蘇州府衙時,天已黑,簽押房內,宮燈早已點亮,周忱與況鍾各自坐在圈椅上,飲茶交談。

“陛下有何旨意?”張忠踱步進入簽押房,便直接問道。

“永春伯,風塵僕僕,先坐下飲杯茶,潤潤嗓子,我們再談不遲。”周忱見張忠火急火燎的,不由說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好!”張忠依言落座,輕輕啜了一口茶。

“陛下提及三件事。”周忱見張忠恢復從容之態,這才徐徐說道:

“一則,準了我們的太湖治理方案。”

“那很好,若是太湖水患得以解決,將利國利民。”張忠聞言撫掌讚道。

“永春伯所言極是。”況鍾附和道。

“二則,田賦折銀一事,也準了,不過班匠徵銀只許南方試行。”周忱繼續說道。

張忠聽聞田賦折銀成了不由心中一喜,因為距離實行一條鞭法又前進了一步。

“班匠徵銀試行便試行吧!好的政策,朝廷自然會懂得取捨的。”張忠皺眉在心中嘀咕道。

“三則,倭寇侵擾浙江沿海,陛下令永春伯巡視浙江。”周忱最後說道。

張忠聞言倒是對這個任命不意外,畢竟他如今還兼著備倭總兵官了。

“倭寇攻擊的何處?”張忠好奇問道。

“浙江臺州府臨海縣的桃渚千戶所城。”周忱回答道。

“戚繼光的台州大捷好像也是他率軍扼守桃渚時的戰績吧!看來倭寇的確喜歡從這地方攻擊浙江。”張忠聞言在心中腹議道。

“那南京守備一職由何人接替?”張忠繼續問道。

“襄城伯李隆。”周忱回答道。

張忠聞言不由想起如夢,話說,李隆還是他與如夢的月老。

“我睡了人家後,便離開了南京,也不知道如夢在南京如何了?還適不適應府中的生活,她與蓉兒相處的怎樣了?”張忠想到此處,倒是愈發想早日返回南京了。

“軍情如火,我準備明日便啟程返回南京,等到襄城伯抵達南京與我交接後,便立刻領軍南下巡視浙江。”張忠收斂思緒,徐徐說道。

“理當如此!”周忱頷首道“永春伯先行一步,我安排好太湖治理一事後,也要返回南京的。”

“嗯!”

張忠微微頷首。

.......

翌日。

張忠便從閶門外的官船碼頭起航,先到西山島接了阮安與五百勇士營的士兵後便向南京駛去。

所幸阮安的弟子李天佑是個能幹的,已經對水泥廠十分瞭解,將他留在西山島,主持格物院分院,張忠與阮安都十分放心。

船隊一路行來,波瀾不驚,幾日後,當張忠站在甲板上便依稀可見南京城的輪廓了。

張忠先看到的是一座三間四柱的不出頭大牌樓,上有御筆親題的“東水關”三字。

東水關又叫通濟水關,其實是一座秦淮河上的跨水甕城。

它的巍峨城牆高約七丈,下砌條石,上築青磚,呈一個上窄下寬的敦實梯形,外牆還伸出三層共計三十三枚白石券,宛如青面兇獸露出雪白的獠牙一般。

城牆正中位置是一個半圓狀的偃月水洞,恰好卡在秦淮河分叉的水道之上。

洞頂掛著一道厚若金城的黝黑鐵閘,可以根據旱澇開合,以調節秦淮內外水位。

遠遠望去,整個水關儼然是一位雙腿分立、披掛甲冑的猙獰武士。

號稱“南北通津、載金淌銀”的東水關碼頭,即設在這位武士面前的秦淮河岸之上。

隨著東水關望水樓,樓頂望夫揮動飛龍旗,張忠的坐船駛過了水關,緩緩停靠在了碼頭。

張忠下了船,在碼頭上轉換馬車,便徑直向常府街的英國公府老宅而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