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太湖剿匪2【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當太湖佘山島上演撕逼戲碼之時,張忠與王景弘已經在蘇州知府況鍾的帶領下來到了知府衙門。

衙前街乃是一條交叉的橫街,府衙便坐落在衙前街的中央。

衙前自古好熱鬧。

八字牆兩邊,有負責巡邏街面的鋪房;有給官府和老百姓看風水、選日子的陰陽學;有同樣兼營公私業務,給官吏免費看病、給百姓看病賺錢的醫學。

此外還有旅店、茶館、酒家、藥鋪之類,各種依賴衙門混飯吃的買賣,全都紅火的不得了。

這會兒正值傍晌,衙前街上人潮如織、嘈雜鼎沸。

那些來打官司、找門路、寫狀子、包打聽……乃至看熱鬧的各色人等,全都聚在府衙柵門外,鬧哄哄的問長道短,談天說地。

“我在南京時便聽周巡撫說況知府乃是個有能力的,這進入蘇州府城以來,一路上所見,百姓安居樂業,街道繁華,就連這衙前街也是熱鬧非凡,便知周巡撫所言非虛呀!”張忠駐足看了一會街上的繁華景象,不由對身旁的況鍾笑道。

“蘇州自古繁華,我這個知府不過是按部就班,盡了自己的職責罷了!”況鍾聞言笑道,隨即引著張忠透過柵門進入了知府衙門。

張忠聞言失笑一聲,便隨著況鍾穿過前衙大堂,經過月亮門來到內衙。

內衙的西邊便是花廳,乃是知府會客的場所。

幾人進入花廳,各自落座後,自有丫鬟上了好茶。

“我想況知府應當已經知曉,我等前來便是為了剿滅太湖水匪的,不知官糧被劫持一事,具體是個什麼情況?”張忠啜了一口茶,將茶盞輕輕擱在茶几上,肅然問道。

“哎!”

“這幾天我多方查探,基本對官糧被劫持一事有所瞭解了。”況鍾先是嘆了口氣隨即解釋道:

“糧船行到太湖時,平臺山的天然河港裡,忽然衝出十幾條槍船來。”

“槍船?”張忠聞言好奇問道,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船。

況鍾聞言笑道“槍船是太湖上特有的小船,永春伯沒有聽說過也很正常。”

張忠頷首道“原來如此,況知府你繼續。”

況鍾這才繼續說道:

“這槍船兩頭削尖,長不盈丈,闊僅三尺,二櫓一漿,體輕而行捷,因為船舵形似木槍,故稱之為槍船。”

“槍船快速靈活、便於隱藏,是水匪們在太湖上討生活的不二選擇。”

“而糧船又大又笨還滿載,自然逃都沒法逃,很快就被槍船包圍了。”

“當時天下著大雨,火銃弩弓都不好使,水匪可以肆無忌憚的靠上來。”

“水匪先用搭鉤抓住糧船,然後將四根八尺鏜耙釘在了大船的船舷兩側,將其牢牢控制。”

“水匪威脅不投降就要放火燒船,松明火把是不怕雨水的,扔進艙裡就能點著大火。”

“最後糧船上除了幾個水性好的見機跳水逃脫了,其餘人連船帶人都被水匪俘虜了。”

“這些情況,況知府都是從逃回的人那裡知道的。”張忠問道。

“是呀!”

況鍾頷首道“那跳船的幾人,有的被捉住,有的出了意外淹死,只有兩人運氣好,恰好碰到正在太湖打漁的漁船,這才逃出生天,前來府衙將此事告知了我。”

張忠聞言這才釋然,他先前聽況鍾講述,便疑惑對方彷彿親眼所見糧船被截似的,原來是有生還著。

“我在碼頭上見永春伯帶來的船隻,都十分龐大,行動起來可能沒有槍船快速靈活,不知永春伯可有辦法應對嗎?”況鍾思忖片刻繼續問道。

張忠聞言,心中嘀咕道“這倒也是,若是正面交鋒,沙船足以碾壓槍船,可若是要想追上槍船,沙船明顯速度跟不上。”

可張忠對水戰也是個門外漢,他哪裡能回答這個問題,於是張忠看向了坐在一旁,一直沒有言語的王景弘,意思便是讓他回答這個問題。

當張忠看過來時,王景弘便會意了,他笑了笑,說道“不必擔心,這些我都有考慮到,我們帶了蒼山船來,此船輕便靈巧,主要用於追敵和撈取首級用的。”

“到時若是水匪想逃,我們只需讓蒼山船咬住對方,便以沙船的泰山之勢壓過去,足以覆滅水匪。”

張忠聞言不由暗道“王景弘不愧是揚帆四海的人,對付這些水匪果真輕車熟路。”

“如何?”張忠遂看向況鍾問道。

“妙!”

況鍾撫掌笑道“聽王公公一番話,我便對剿滅太湖水匪充滿信心了。”

“我聽周巡撫說過,此次官糧被截,背後另有隱情,乃是以姚家為首的蘇州大戶反抗平米法,從而在背地裡使的陰招。”張忠沉吟片刻後問道。

“的確如此,所以此等鄉紳大族方才可恨。”況鍾一張臉先是漲紅隨即鐵青,恨恨說道。

待況鍾平復情緒,方繼續說道“永春伯有所不知,蘇州官田的租非常重,一畝田,科米不等,少者一斗三升至四升止,多者自五斗至三石。”

“蘇州百姓負擔沉重,平米法的推行勢在必行。”

張忠聞言默然,他知道蘇州府的稅賦繁重是有歷史原因的。

元末時,蘇州府、松江府等地都是張士誠的勢力範圍。

在太祖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張士誠以蘇州府為根據地,曾與朱元璋展開過激戰。

所以,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後,遷怒於蘇州府的百姓,加重了這一地區的田賦。

另外便是戶部有些官員也認為蘇州府的土地較其他地區肥沃,所以也有意讓蘇州府承擔更多的國家財政支出。

況鍾見張忠沒有言語,也不在意,他只想找個人訴訴苦水,便繼續說道:

“我們蘇州府的擔子重呀!”

“我上任後才知道蘇州府負擔的夏稅秋糧有二百八十一萬石,而全國的夏稅秋糧總數才三千萬石左右。”

“耕地面積只佔全國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一點一的蘇州府,卻要承擔全國稅賦的百分之九點四。”

“百姓負擔過於沉重,便發生了大規模的人口逃亡和土地拋荒。”

“陛下即位以來寬厚愛民,下寬恤詔,減免租稅,但蘇州府的稅糧徵收已經困難重重,積重難返,我上任之初,蘇州府已經拖欠朝廷賦稅已有四年。”

況鍾說道此處,神色肅然道“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我又何曾不想與治下的鄉紳大族和睦相處了,只是如今的蘇州府,形勢已經危如累卵,容不得我春風細雨了,我便只能行雷霆手段了。”

“況知府不容易呀!”張忠聞言感慨道。

況鍾聞言擺了擺手,他將心中的鬱結說了出來,心情不由好了許多,正準備再說些什麼,便聽見一陣腳步聲傳來。

“府君,水匪的老巢,我們已經找到了。”李巡檢腳步匆匆的進了花廳,顧不上衣袍的髒亂,見到況鍾便俯身稟告道。

“真的?”況鍾聞言大喜,不由問道。

“我們按照府君的吩咐盯緊了姚府,便見姚星鬼鬼祟祟的離家,然後我們一路尾隨,終於發現了水匪的老巢。”李巡檢抬起衣袖擦拭了一番臉上的汗珠,興沖沖道。

“你回來了,水匪那裡有人盯著嗎?”況鍾平復心緒,繼續追問道。

“我讓馬副巡檢領著弓兵繼續在那裡蹲守。”李巡檢連忙回答道。

隨即補充道“馬副巡檢知道此事重大,定不會跟丟水匪的。”

況鍾聞言這才放下心來,隨即看向張忠說道“此乃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定要速速出兵剿滅水匪。”

張忠聞言頷首,只是瞧了瞧外面的黑夜,看向王景弘鄭重問道“王公公,如今,天已黑,此時出兵,船隊在夜間行駛有問題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景弘聞言思忖片刻說道“對於別人或許有礙,但是我們出海時,常需要在夜間行駛,此時出兵問題不大。”

“好”

張忠聞言以手搗掌心,笑道“那我們便在今晚剿滅水匪。”

話罷!

眾人都是大喜,隨即開始行動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