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改革科舉【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正月裡當朱瞻基接見過倭國使團後,龍室道淵帶領著使團眾人無奈的離開了京師,踏上了歸國路。

當時間進入二月,整個京師愈發熱鬧起來,因為春闈將近,全國各地的應考士子聚集京師。

而對於朝廷而言,舉辦好此次春闈便是頭等大事。

乾清宮東暖閣:

“春闈將近,朕今日召見你們,便是商量一下今年的春闈是否需要改變一下。”朱瞻基看著楊士奇等三人神色嚴肅道“朕記得父皇在世時曾有意改革科舉,不知可有此事?”

楊士奇率先出列道“回稟陛下,確有此事。”

“喔!”

“詳細與朕說一說。”朱瞻基精神一振說道。

楊士奇聞言繼續說道“先帝與臣等商討後,所定的改革方案是分南北卷,以百人為例按照南方錄取六十,北方錄取四十的比例錄取考生。”

朱瞻基聞言微微頷首說道“如此分配也不無道理,畢竟自魏晉以來,南方經濟發展迅速,文華璀璨,而北方幾經戰亂,文華遭受重創。以致後來的科舉考試中,大多是南勝北。”

“陛下所言極是,先帝正是考慮到此種情況,才分南北卷,為的便是使北方有識之士能積極投身於科舉之中,在保證科舉公平的情況下儘量做到地域平衡。”楊士奇回答道。

“這個南北分卷的方案不錯,但是朕準備在此基礎上再加以改善。南、北卷改為南、北、中三卷。如以百名為例,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朱瞻基徐徐說道。

“請問陛下這個南北中的地域如何劃分?”作為此次春闈主考官的楊溥不由上前問道。

“北卷地區包括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中卷地區包括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鳳陽、廬州二府和徐、滁、和三州;餘下的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等省則歸屬南卷。”朱瞻基徐徐說道。

“是,臣明白了。”楊溥應聲道。

朱瞻基見狀滿意頷首,隨即看著楊溥誠懇說道“此次春闈由愛卿主導,朕有幾句話需要叮囑你。”

“請陛下吩咐。”楊溥回答道。

“朝廷選士,應選拔真正的人才,朕才能將重任託付於他們,上次貪腐案後,都察院及其他部門多有職位空缺,所以愛卿此次主導的春闈尤為重要,望你能夠潛心用事好好替朕選拔一些幹才,如此方能為朕分憂。”朱瞻基肅然說道。

“臣定不去讓陛下失望。”楊溥趕緊回答道。

“你一向謹慎,朕對你是放心的。”朱瞻基滿意說道。

“好了,朕要說的就是這些,你們退下吧!”朱瞻基笑著擺手道。

“是”

楊士奇三人連忙俯身應是。

......

崇文門東城角的泡子河,本是元代通惠河的故道,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大興土木擴大內城,遂將這條河攔腰切斷,一半留在城裡,一半留在城外了。

城裡的這一段河流就叫泡子河,它的上游與紫禁城大內南端的金水河相通。

這泡子河清波鱗鱗,且青藤結瓜似地連著十數個百畝大小的池沼。

河岸密匝匝兒地長滿了高槐垂柳。

在房屋鱗次櫛比,車水馬龍紅塵滾滾的北京內城,這一段兩三裡長的河流,委實是一處難得的野逸蕭曠之地。

河兩岸,也有一些京城富室大戶築了一些園子,南岸有方家園、張家園、房家園,以房家園最勝。

北岸有蔣家園、傅家東園與傅家西園,以傅家東園最勝。

泡子河的西頭,則有一座呂公祠。

站立在呂公祠前,身穿翠綠色襦裙作丫鬟裝扮的蓉兒,笑著對身旁的張忠道“我聽說這祠裡供奉的是呂洞賓仙人,而且祠中有一處夢榻,傳說於此祈夢頗為靈驗。伯爺今日帶我來此,是想進去拜拜呂仙人嗎?”

“我可不信鬼神。”一身文士白衫,頭扎諸葛巾的張忠用手中的摺扇輕輕敲了敲蓉兒的頭失笑道。

“哎呀!伯爺,你將人家的髮髻都弄亂了。”蓉兒一邊整理著髮髻一邊噘嘴嗔道。

張忠瞧著對方嬌嗔的模樣,心中暢快,不由笑道“無妨,你無論什麼模樣,我都喜歡。”

“盡說些胡話.....”蓉兒聞言不由羞紅了臉,隨即快速的打量了一下四周,見沒人聽到,這才放下心來。

“伯爺今日既然不是來拜呂洞賓仙人的,那麼又是為的什麼呢?”蓉兒整理好了髮髻這才疑惑問道。

“呂公祠再往北不到一裡路,便是貢院了。每逢春闈,全國各地的舉人聚集京城,都要到這貢院應試。不少人為了慎重應考,都提前幾個月跑來泡子河南岸賃屋居住,也懷了虔敬的心情來呂公祠祈夢。”張忠解釋道。

“難怪伯爺今日一副書生打扮。”蓉兒恍然大悟道。

“我還沒見過應考的士子了,今日趁此機會正好可以好好見識一番。”張忠笑道。

“那些應考的士子學問很高的,伯爺是武勳,本就不擅長這個,與他們結交,很容易露餡的。”蓉兒笑著打趣道。

“莫要小瞧你家伯爺,我平日只是低調也已,我的學問可比他們高得多。”張忠笑道。

“伯爺最好了。”蓉兒見張忠強自爭辯不由笑著附和道。

張忠訕笑一聲,隨即說道“前面有間酒樓,正是那些士子常常聚集之所,我們也去看看。”

蓉兒笑著應是,兩人便加快腳步向醉春樓走去。

張忠與蓉兒來到醉春樓後,便有夥計領著他們上了二樓。

此時正值午時正是人多的時候,夥計檢視了一番,待迴轉到張忠身前時不由尷尬笑道“客官對不住了,如今二樓已經沒有多餘的空位了。”

張忠環視一週,發現樓上此時多是應考的士子,他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吟詩作賦。

突然張忠看見在臨窗位置有一書生獨自飲酒,其人對面的座位還是空著的,於是張忠向著那邊指了指對身旁的夥計道“你去幫我問一問,看他是否願意與我拼桌。”

夥計遲疑了片刻方才頷首上前,張忠看著待夥計說完後,那個書生向他這裡瞧了一眼方才微微頷首同意了。

“客官,對方同意了,你請跟我來。”夥計走回張忠身邊笑著說道。

張忠便隨著夥計來到臨窗位置。

“多謝閣下願意行方便,讓我在此落座。”張忠坐好後對著面前的年輕士子笑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馬愉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張忠,再瞥了一眼侍立在張忠身後的蓉兒,微笑道“舉手之勞而已。”

隨後兩人互通了姓名,做了介紹。

可當張忠得知對方名叫馬愉,乃是山東臨朐縣人後愣了許久。

因為他沒記錯的話,馬愉可是此次丁未科的狀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