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兩皇登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664年4月3日

永王朱慈照自回國後,下船就見到了先皇崇禎帝派來的傳旨太監,先皇遺詔,永王,朱慈照,且留南京,不得進京。

朱慈照的心裡知道父皇為何不讓他進京,是怕發生玄武門之事,所以才對他下了詔,不得回京留在南京,對於老皇帝的這個旨意,太子朱慈烺並未放在心上,既然父皇都不讓他回來了,那更好,只要自己一登基大事就告成。

到那時,自己就是名正言順的大明帝國繼承人,永王,呵呵,任他在有改革派怎麼支援,也翻不了什麼大浪。

今天正是太子朱慈烺舉行登基的盛典,雖然皇帝才剛駕崩不久,但皇城內外還是被佈置一新,迎接新皇的登基。

朱慈烺身穿九爪龍袍,頭戴金絲翼善冠,大步朝著心中夢寐以求的龍椅走去,當他走上寶座臺,轉身看著臺下的眾人,眾大臣齊呼吾皇萬歲萬萬歲,包括改革派的大臣在內,都是畢恭畢敬的高呼著。

此時的改革派眾人一個個都像沒了魂似的,被稱為改革派領袖的錢謙益早在老皇帝病重前就提交高的奏摺,並且已經得到崇禎的批准,這個登基儀式他不來也不算為過,但從另一方面他是改革派的領袖,又是前任首輔,新皇登基是一定會請他來的。

但似乎新皇對他不感冒,請都沒請,明白無誤的像像眾人表示出,既然你老錢退休了,就好好養老吧,以後就沒你什麼事了,老錢一方面很生氣一方面卻也很高興。

就在同一天,南京的皇宮內永王手拿先皇改立太子的遺詔在皇宮內,舉行了一場相對簡陋的登基儀式,登基儀式完後就是對眾人冊封,於素秋被朱慈照冊封為皇后,早在崇禎已經剛病危時就被安排到南京任職的馬士英,被任命為了內閣首輔,新軍統帥孫傳庭被任命為全國兵馬大元帥副帥,正帥一職由朱慈照兼任。

南京新皇的登基,並沒有瞞過朱慈烺,在宣讀完對所有大臣的冊封後,朱慈烺一改笑臉,臉上露出一絲殺機,朕剛剛收到訊息,永王今天也在南京皇宮舉行了登基儀式,而南京的一干留守大臣和新軍都已經倒向永王,你們說對於這等公然作亂分子該不該殺。

底下的大臣們一個個面面相覷,這個訊息簡直太震驚了,沒有一點先兆啊,永王登基這不是公然造反,南京的留守大臣們怎麼又會公然支援,看來都說南京是改革派的天下不假,這改革派是早有預謀了,對,錢謙益說不定都已經秘密逃亡南京。

當保守派大臣們中間派們一思考,才發現改革派似乎早在先皇病危前幾個月就已經開始佈局,改革派內幾位重臣都已經被安排到南京任職,而錢謙益也早早的遞上了高老的奏摺,現在和這件事聯絡在一起,就不簡單了,可是先皇居然真的同意了改革派的一系列動作,並且還不讓永王回京發喪,難道先皇真的有改立太子之心。

與朱慈烺的暴怒不同的是,朱慈照在南京皇宮內接受了來自各國媒體記者的採訪,並且拿出了那份崇禎親筆改立太子的遺詔,並且還像還提出了自己施政綱領,一再的提出,不會讓各國在明的商業受到破壞,但北方的就不敢保證了。

很快上海的各家報社們就用最快的速度,將大明南北兩個新皇的登基的訊息公佈了出來你,並且每家報社都放在了頭版頭條上用大黑字標寫著,大明二皇同時登基,南北是否會出現戰爭。

報紙裡,還將兩位新皇帝的從小受到的教育,和雙方各自的勢力做了相對比較,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北京的皇帝,目前掌控著長江以北的省份,擁有軍隊人數在兩百萬左右,人口是南方的五倍。

而南京的皇帝,雖然號稱已經完全掌控了長江以南的省份,但從現有的情況來看,並不像這位皇帝說的那樣,他只是掌控了南京周邊的部分地區而已而且他所控制的新軍軍隊人數不到十萬,這些人大多駐紮在南京周邊以及上海周邊附近地區,這些地方也是新軍和改革派在南方控制力最強的地區。

在這些地區之外的身份,雖然在傳統範圍內也是改革派的勢力所在,但這些地區駐紮的都是舊軍部隊,即使這些地區的主政官員都是改革派大臣,但沒有控制軍隊就等於沒有控制該省,從綜合的分析來看,北京的皇帝比南京的皇帝的優勢要多的多。

對於報紙上的分析,對於南京的朱慈照來說不是什麼好事,相反對於北方的朱慈烺來說到是一件好事,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報紙等於間接的說了北方的朱慈烺實力強悍,而南方的朱慈照相對弱的多。

所以在報紙一出來後,朱慈烺甚至派出了一大批人收購上海各家出版社的報紙,運到北方大地,免費發放給百姓傳看,那意思就是,你們看看吧,這些外國的報紙的都說了誰強誰弱,你們跟著我是不會吃虧了,至於永王朱慈照那是遲早要拜的,兵不過十萬能幹嘛。

朱慈烺雖然很憤怒,但是並沒有立即發兵直指南京,而是派出大臣到上海特區,會見了各國領事,並且做出承諾各國在明的現有利益將會得打維護,但這個前提是,各國不得對南方叛亂者輸出武器等物資。

會議結束後,欽差大臣單獨拜見了華美國領事,與之商談合作事宜,這一點讓兼任上海特區最高行政長官和華美駐明大使的孫尉廷有些意外,不是說朱慈烺是個保守派嗎,對華美國也不怎麼友好嗎,怎麼一改常態。

雙方的交談進行了一個多小時,雖然從時間上來看,並不短,但實際上雙方就合作的事談之甚少,基本都是在聊一些無關痛癢的事,孫尉庭雖然沒有談合作但卻明確表示,華美國政府決不會乾澀大明國內政。

雖然孫尉廷只是口頭上的陳述了華美國政府的態度,但這樣就已經可以了,華美國政府只要做了口頭承諾就不會干涉,朱慈照在聽到欽差大臣的回報後,高興不已,永王沒有了華美國的支援就不足為據,單靠改革派那些人和幾萬新軍成不了氣候。

朱慈照對於朱慈烺的動作一點兒也不擔心,早在華美國留學時,當他收到那份改立太子的遺詔後就料到會有今天,那時就透過關係與華美個大家族有過接觸,這些家族都是能夠影響華美國政局的家族,雖然當初大家都沒有明確表態,但是卻都說過,不管任何時候都會給予他一定的幫助。

這個幫助,朱慈照知道,一定要自己拿出點真本事,這些家族才會提供他們所說幫助,要不然自己完全是一個廢物,估計他們是絕不會提供任何幫助的。

至於拿出真本事,就是自己的掌控能力了,雖然這長江以南號稱改革派天下,但南方數省卻有60多萬的舊軍駐守,新軍完全掌控的地方也就南京周邊和上海周邊各縣,要想使得整個南方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現階段自己絕不能先北伐,而是集結完這些年退役下來的新軍士兵,消滅整個南方舊軍勢力才是關鍵。

現在整個大明的百姓幾乎都知道,有兩個皇帝,一個是以前的太子,一個是以前的永王,有說太子好的,也有說永王是叛亂分子的,總之大家猜測會雙方會立即開戰的事,卻遲遲沒有發生,雙方都似乎都在儘量保持剋制。

大明百姓不知道的是,雙方之所以沒有立即開戰,都是在等待機會,等待一個最佳的機會,對於北方的朱慈烺來說,他等的是第一批從西班牙國內運來的火器,這些年朱慈烺也知道新軍人雖少,但是手中的火器卻是很厲害,正是靠著這些華美火器,新軍才能打了一次勝戰又一次。

他相信,只要舊軍裝備了這些火器,一定能與新軍匹敵,但是限於在商談時提出要華美國不得提供雙方武器的條件下,朱慈烺本想透過這一條約,限制華美出口武器給朱慈照,但是這個條約也限制了他自己向華美購買武器的通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他只好購買那據說師出華美的西班牙軍火,雖然在效能上沒有完全達到華美武器的標準,但是在全球市場上也還是有一定美譽的,在試過西班牙人提供的武器後,雙方簽訂了購買合同,現在就等西班牙的火器到手,訓練一週就可直指南京消滅永王一干亂臣賊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