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偶遇李氏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拓跋慎坐在車中,看著出京前由皇帝安排需要溫學的典籍,不時透過紗簾看著後面逶迤蜿蜒於路的車馬人眾,軍士手中的戈矛反射著陽光,旌旗招展,旗上流蘇不時被微風催動。陽光被林木遮掩的光影投在人們身上。

今日距離離開平城已經三十六日了,一路上走走停停,經過沿途郡縣又需要不時補給物資,一直到現在才走到定州境內。若是單人匹馬,說不定現在已經到徐州了。

之所以這麼慢,其實也有他現在這輛主車的原因,為了這輛車能一路暢通,一路之上曾經繞行過三次遠路,後來為了避免為此耽誤更多時間,就派了多人先往沿途郡縣探查道路,發給財帛徵發附近百姓,在狹窄難行的地方加以擴寬,在坑坑窪窪的地方加墊路面,為此還修過三座磚木橋。在過井徑那一段的時候,為了不饒遠路,還在林中火燒數百株樹以開路。

若非這次是王命出使,拓跋慎早就羞愧而回了。前世看歷史書的時候,他還為皇帝出遊一次傾蕩國庫有些難以理解,現在親身經歷後,總算大有同感。難怪大臣一聽說皇帝要出巡,就一個個加以勸阻呢?

他就一個皇子,這次出使經過地方郡縣,沿途太守,縣令就帶著本地的士人和名家,提前在郡縣境上等候,邀請他去小住,開始時還卻不過好意,答應了兩次,後來覺得這麼做下去有滋擾地方的嫌疑,若是被有心人上告,再加以誇大上告,說他在民間擅作威福,魚肉鄉里,殘苛郡縣怎麼辦?

皇帝信不信他不知道,只怕老百姓喜歡信,再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加工一下,說不得他就成了腰大十圍,生吃人肉,能止小兒夜啼的惡魔,到時候他這名聲就臭大街了。

是以之後讓於忠派人到沿途各郡縣申令,不準他們再勞動士人父老前來路迎,也不準擅自徵發勞役修路。之後更是儘量連城也不進,只在沿途廟觀借住,遇到太守來拜,就大開諸門,然後和李彪,蔣少遊,鄭道昭等人一同接見,說幾句客套話之後就打發掉,遇到縣令求見就讓劉騰去打發。如果是當地士人名家,就見一見。離境之時也只接受不超過等值絹帛十匹的財禮,更不會參加迎送宴會。這麼做不是想套個什麼好名聲,只為了不給人口實,而且他對於頻繁參加這種交際場合實在興致缺缺。

皇子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皇帝出巡,千車萬騎,眾至數萬甚至十萬人,沿途之上州郡縣聞風而動,所耗資財以億萬計,更不要說一路之上淨水潑道,休整道路這些工役徵發了,想想就知道,說是勞民傷財都不過分。

。。。。。。。

以前可以繞著一些郡城不進,不過今日卻不能這樣,六日前在進了定州境以後,就在定州趙郡境驛站遇到了當地大族,河北大姓趙郡李氏,爵封趙郡公的李安世長子李瑒,據李瑒說,他是奉了父親並族中之命來此迎候拓跋慎的。李安世是朝中老臣了,今年有四十八歲,以前做過經常會由漢士人任職的主客令一職,六年前以主客給事中的官職外派擔任相州刺史。

這還不算什麼,更重要的是李安世的第二任妻子是拓跋慎的同宗姑母滄水公主,她本是宗王庶女出身,後由太后加封為公主嫁給李安世的。本來以拓跋慎的想法,即便李家不來請他,他也要去看看才行。滄水公主出嫁的很早,又離京多年了,拓跋慎十年來就沒見過她幾次,雖然這個姑母不是彭城公主那樣的親姑母,有天然的親近感。但是畢竟是皇族出身,他現在經過定州,不能不去看看。

李瑒是李安世的長子,卻不是滄水公主的兒子,他的母親出生於博陵崔氏。之所以由他獨自他來此,是因為滄水公主的兩個兒子年齡太小而已。

。。。。。。。

想著今日就要到李家了,可是卻對李家的情況一無所知,李家是大家族,只在平棘同居的就分了好幾房,哪家靠前哪家靠後他都不清楚。可是李瑒幾天前就先回去通知拓跋慎答允去李家的訊息去了,現在想問問也沒辦法了。

正苦惱間,卻聽見前方傳來一陣喧鬧聲,緊接著就聽見一陣馬蹄飛馳聲,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緊接著馬車也停了下來,拓跋慎站起來,走到窗邊拍了車壁一下,道:“陸卿去前方問問,何以停車?現在天色已入申時,若不快些,只怕要等到入夜時刻才能進城了。”

陸光跳下車,跑到前面好一會兒才過來,說道:“是於將軍抓了一個劫持女子的盜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盜匪,青天白日的劫持女子嗎?這裡可是趙郡郡治所在,可不是徐州那種前線治安混亂之地。盜匪能橫行到這種地步嗎?

“那盜匪是生是死?”

“被於將軍一箭中肩,從馬車上摔下來,於將軍已經叫人將之綁縛好了。”

這時候於忠和兩個副手及親兵帶著一個女子走了過來,女子衣服略顯雜亂,頭髮也有些散亂,看起來像是十四五歲的模樣,姿色嘛,倒是能打個七分左右,穿著也很光鮮,只是此刻臉色有些蒼白,精神不是那麼好,抬頭對視時看著拓跋慎看過來的視線,微微低下頭。可能是被現場的陣勢嚇到了。

這個時候,大概得知有事情發生的李彪,鄭道昭等人也陸續下了車,他們倒不是害怕會有什麼民變之類的,這裡是趙郡治所,也有些駐兵在附近,之前也沒聽說這裡有什麼異常,否則李家也不敢來邀請二皇子去他們李家做客了。

拓跋慎看見李彪等人下了車,正好他也想知道這平棘城附近青天白日劫持女子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以也下了車,車坐長了,活動一下筋骨也好。

“於卿,可知那劫匪是何人?”

“此人倒是有股子硬氣,中了下官一箭,既不討饒也不說話。下官已經將之綁縛了。是否進城以後交與趙郡郡守處置?”

“於卿說的甚是。既是此地盜匪,自是由地方收監。”拓跋慎說完後看著有些害怕的女子說道:“我等俱是官身,娘子毋需害怕。”拓跋慎指著李彪道:“這位是朝廷秘書官李公,經由此地,你有什麼可說的,不妨說於李公知道。”

李彪摸了摸鬍鬚,也適時道:“娘子若有陳說,盡可道來。”他是秘書丞,管不了地方事務,不過二皇子要拉他的大旗,他也只有應承下來。

女子看了看李彪,也覺得此人頗有些氣度,不像是什麼歹人,只是受了驚嚇到現在還沒理清頭緒,依然雲裡霧裡,不知道該怎麼說,幾次張口,都不知該從何說起。

拓跋慎看著她幾次欲言又止,問道:“小娘子是趙郡人嗎?”

“是……小女子家中世代居於此地。”

看起來像是本地土豪啊!

“尊家是何閥閱?”拓跋慎問過之後又道:“若有不便說之處,我等也不強問。”她若不說,那就算了,反正這事是郡官職責,他也就是好奇而已,可不是想要插手地方事務。

“小女子祖籍李氏,家祖便是鉅鹿貞公”這女子見拓跋慎等人顏色和悅,也漸漸心境平復下來,說話思路也慢條理清晰起來。

李恢,拓跋慎和李彪,於忠等人互相對視一眼,心中想道。

李恢就是以前和王襲家通婚的長安副鎮將,後來東平王道符造反,把他和當時的雍州刺史,別駕一起殺了。這人早就死了二十四年了,皇帝都不認識他,更何況拓跋慎了,只不過這幾天無聊,找了鄭道昭和李彪問了一些李家的情況才知道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