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太和前殿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範縝!”拓跋慎下意識想了一下,道:“可是去歲以言辭屈蕭子良,作《神滅論》揚名江左的範縝?”

“正是此人,下官七年前出使南朝,在市井之間結識此人。其人頗具才辯,好作危言高論。”

範縝拓跋慎當然知道,這是和酈道元一起榮登歷史教科書的人物。《神滅論》千古文章,也是南朝神形之辯達到最高潮時期的作品。

去歲,也就是南朝永明七年,南朝竟陵王蕭子良因為範縝執論人死神滅之說,號召了一大群僧侶名士於其府邸,與範縝辯難,企圖駁倒範縝,讓他放棄神滅論。結果是範縝詞風犀利,蕭子良口不能言。之後範縝便作了《神滅論》一文,以辨析人死神滅之意,建康士人爭相傳抄,一時聲名大振。

不久,《神滅論》也傳到了江北,幾個月後在平城也流傳起來。聽說還有些高僧特意過江去建康與範縝辯難。

“他怎麼也來了,以他的辯才難道還當不得正使嗎?”

拓跋慎倒是不怕範縝當正使,自己就不能像說服裴昭明那樣說服他。做國家使節可不是私人辯論,靠的是口才,但更需要國家實力做支撐。要他們入吊是古禮所在,除非他們胡攪蠻纏堅持不願意,不過那樣做的後果就不是區區使者受的了的了。

“蕭頤此人還是頗有意讓範縝為正使,只是範縝因為去歲之事至今受到南朝朝中崇佛者阻滯,所以最後以隨行人員充任其中。”

“今日太和殿酬宴,入殿南使中有他嗎?”

“範縝畢竟是南朝國主有意之人,今日自然要有他一席之地。他在南使之中,居於第五。今日入殿南使,正好五人。”

“這······我朝中多有佛徒,範縝既在,恐今日不能免於詰責。若是無人能屈其詞,不免使南人氣盛,我朝氣沮。”

站在學術立場上,拓跋慎當然是站在範縝這邊的,如果不是身份所限,他寧願給範縝揚揚名,做做道具。只是他現在是國家皇子,自然不能去給南人助攻張目,可他也不想胡說八道,再說他也未必說的贏,人家可是能力敵千人的大V,不是水貨。除非他有召喚靈魂的本事,否則還是躲起來坐看吧。

“神形之事至今爭論不休,我們不能讓他屈服,他也不能屈服我們。”李彪想了一會兒,說道。

這話有點不要臉了吧!拓跋慎心想

。。。。。。。。。

走到太和殿前,這裡已經熙熙攘攘,都是國家重臣,宗王和異姓王,皇親國戚。拓跋慎看見不少眼熟的,有咸陽王禧,廣陵王羽等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咸陽王今日以次弟的身份代表皇帝主持入吊,大出風頭,看起來很高興,只是顧忌地方不對,並沒有得意到笑出來。

“賢侄昨日辭屈南使,大揚我家威名,這些南人向來以羌胡視我家,昨日賢侄也讓他們見識一下我家亦有千里駒。”咸陽王看著拓跋慎笑道

“仰賴國家威名,祖宗福佑,南使豈敢不從?淌諸位叔父願意屈尊前去,南使當拜駕而從,何須言辭相加。”

聽了這些拓跋慎自己都感到噁心的諛詞,咸陽王哈哈大笑。

和李彪辭別了咸陽王等人後,走進了前殿,左右看了看。問道:“李公今日朝拜太后,可曾看見太師公?”

拓跋慎對於上次在太后齋會之上沒看見馮熙就感到很奇怪,那可是他妹妹馮太後的齋會,不管論公論私,馮熙都不該缺席的。以皇帝對他的尊敬猶在宗王之上,待會見了他,說不定還要以後輩禮參拜,所以拓跋慎一進來太和殿就特別留心了一下,想看看馮熙在不在。在的話就先去問個好。

“下官也不曾見到,聽別人說,太師公自從太后駕崩以來,傷痛感懷,一直臥病不起,很少能出來見客。所以陛下數次溫旨問疾,囑咐有司,太師病勢痊癒前不允許參與諸多外務。”

“原來如此!”拓跋慎暗暗噓了口氣,他可不想給那個於國家無尺寸之功的老頭兒行下拜禮,雖然以前拜了不少,不過能免則免。

馮熙這個人也不是說多壞,這個人還是很知道時務的,知道自己德才不足,所以也不干預朝政,平時都是在家專心布種。但是他們家佔了太多別人一輩子都求不來的好處,所以也有不少人暗中盯著他,只不過皇帝對馮氏的態度一如太后時期,大家都暫時看不出皇帝是否有打擊馮氏的想法,至今也沒有哪個敢於試探皇帝的意思。

。。。。。。。。。

就這麼呆在太和前殿,和李彪閒談,時不時再給一些認識的長輩問好,一直等到差不多三刻鐘之後,才看見拓跋恪精神奕奕的進了前殿,拓跋慎招呼拓跋恪過去,李彪看見人家兄弟一起,他也不好呆在這裡,於是找個理由告辭了。

拓跋慎對李彪告了罪,看見現在人越來越多,老和李彪在一起也不好,順坡下馬應承下來。

“二兄,聽說你昨日出宮玩了,怎麼也不帶著我一起。”拓跋恪上來就抱怨道

“事出突然嘛!如果下次有機會,一定帶著你去。”

“你都去了哪裡?跟我說說吧?”

難道這小子真像曹姨說的,是受了他母親對話,來我這裡探探右昭儀馮潤的情況!

“就是去了北海王叔那裡。你以前不也去過多次?之後就回宮了。”

拓跋慎打算欺負他年齡小,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探聽馮潤的事,如果他受了高貴人的話來探聽訊息,接下來會很自然的問起瑤光寺的事。至於不說南齊館的事,是因為昨夜李衝彙報這件事給皇帝的,宮裡面最多知道他受旨出宮去北海王邸,再多就是去瑤光寺,而南齊館屬於意外之情,也不在這些宮廷婦人的關注點上,所以如果不是特別注意他的行蹤的話,這個時候是不知道他去了南齊館的。如果拓跋恪接下來提起南齊館,就有可能是受了他母親的意思。

當然,這只是側面猜測之一。所謂聽其言,觀其行,具體到某件事,就不能光靠心裡猜測來確證。他對拓跋恪這個三弟,還是真有些感情的,至少比拓拔恂多很多。心裡面也不想這個三弟有什麼小心思。

“喔!那你下次可不要忘了我。”拓跋恪聽說二兄只是去了北海王邸,就沒之前那麼鬱悶了。北海王邸跟皇宮也差不多。

難道是我小人之心了!拓跋慎看著三弟,心裡想道。

正要開口說幾句話,來掩蓋一下心虛,就聽見太和後殿一陣鐘聲。

原來是開始宴會的時間到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