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再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拓跋恂斜眼看著習鈞拿著簡冊走出偏殿,放下筆,起身走到窗邊先看著遠去的習鈞,再看看殿沿邊上的日晷,已經巳午相交了。臉色頹喪的回到案前,看著還沒寫幾個字的紙張嘆了口氣。

拓跋慎看著拓跋恂沮喪的臉色,知道他又在為今日馬鈞留下的經學題頭疼了。回過頭和拓跋恪對視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笑意。

收拾好案前的幾張筆記,摺疊好後放進袖中。這些都是剛剛寫好的,還的帶回去接著寫,後日還要交給習鈞審閱。

拓跋慎起身走到兩位皇姊案前,說道:“皇姊最近一直沒有去清瀟院,阿姨還常常提起二位阿姊,今日還囑咐小弟告訴阿姊,得了空就去清瀟院遊玩呢?”

“萬謝曹姨盛情,只是近日阿姨教導繡工,一直不得閒暇,是以不能去給曹姨省安,還請阿弟回去代阿姊告罪才好。”大姊姊拓跋珏笑答道。

拓跋慎點點頭,又對著拓跋瑤拱手道:“那,大姊,二姊,小弟告辭了。”

拓跋珏和拓跋瑤姐妹看著拓跋慎的背影,相對而笑,也結伴出了偏殿。

。。。。。。。。。。。。。。。。。。

出了宣文堂,走在回後宮的路上,拓跋慎琢磨著習鈞講的經義,想著該怎麼寫復紀,慢悠悠的踱著步。走到清瀟院門前不遠,看見幾個宦侍黃門站在門外,邊上還有幾輛駕著兩匹馬的畫輪車。拓跋慎認得其中一個是張瑁的親隨,叫張嵩的,雖然是個小宦侍,這姓名倒也不俗,所以拓跋慎對這個聽說是張瑁本家的小宦侍很有些印象。

張嵩是奉了皇帝的命令來清瀟院找拓跋慎點的,聽曹貴人說二皇子去了宣文堂未歸,就一直等在清瀟院外。

看見二皇子走過來,張嵩迎上去高聲道:“陛下有令,二皇子跪承。”

容不得多想,拓跋慎跪拜俯身道:“臣慎承命。”

“詔命,北海王太妃高氏有疾,次子慎身居後輩,今可代朕視疾。”

“臣慎遵命。”

北海王是當今皇帝年紀最小的弟弟,比皇帝小四歲,現在只是擔個光祿大夫,侍中的名號,因為年歲不很大,平時也不用跟在皇帝駕前伺候,早些年封王以後就和他的母親高椒房搬出宮去了,現在的王宅就在皇城附近,那裡還有不少諸王,公主,貴戚的宅第。

高太妃的事沒聽說過啊!這是幾時的事?再說這種事一般都是皇帝去吧,怎麼突然就叫自己去,拓跋恂是長子,論資排輩也該他在前吧?

拓跋慎邊想邊站起來問道:“張君,父皇可還有什麼吩咐?”

“回殿下,陛下說殿下視疾以後可以再去一次瑤光寺。”

“多謝張君提醒。”

瑤光寺,這都幾年了,還難念不忘呢?不會是要我去探視高太妃是假,探視瑤光寺才是真吧。

“殿下,小奴帶了一些衣物美食,還請殿下帶去瑤光寺。”

拓跋慎點點頭,這些東西顯然是皇帝想要送到瑤光寺的。皇帝現在居喪期間,連正常夫妻生活都不能如常,就更不能去瑤光寺了。這是要我做信使吧。

打發了張嵩,拓跋慎進去向曹貴人說了要去北海王宅的事。然後叫上陸光,帶上了上次皇帝賜的高麗參,出院登上畫輪車,向止車端門駛去。

。。。。。。。。。。。。。。。。。。。。。。

距上次出宮差不多十天了,沒想到今天又有了出宮的機會,雖然只是出來辦事,辦完了還得回宮復旨,沒多餘的時間去遊玩,不過看看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是很難得的機會。

這吃出宮因為是身負王命,路程也不遠,所以用的儀仗也很簡單,只是帶了一些司儀官,隨行的三百軍士夾著車駕兩邊。因為不是皇帝出行,當然不用潑水淨道戒嚴。兩邊的行人只要在二十步以外通行即可。

拓跋慎看著路邊的屋舍,這裡靠近皇宮,居住在這附近的都是皇親國戚和各級官員,城南住的是普通平民,城西住的是匠戶,百工之家,其中還有個被稱之為賤戶裡的百工集聚區,這些賤戶的百姓平時是不會去其他城區的。原因嘛,就是因為階級歧視是不分時代的。

平城跟後世電視劇裡面的景區裡面的繁華景象可不一樣,可不是到處都是二層或三層的樓層建築,樓這種建築,不是一般百姓消費得起的,這種建築耗工甚巨,只說支撐樓體的木料普通百姓就不可能收集得到。故而能修建高層建築的都是達官顯宦,而對於修建屋舍的高度朝廷早期就有規定,不準修建三層或高於三丈的建築體,為的就是防止圖謀不軌者窺視皇城。所以路邊多是二層建築,看起來只能說差強人意,這還是皇親官員聚集地呢,那些平民區更是可想而知了。

這種都城難怪被皇帝嫌棄,認為不足為大國之都了。

車隊出了皇城又走了一頓飯的功夫才到了北海王宅第附近,遠遠就能看見王邸前站著不少人,很明顯,皇宮早就派人通知了北海王,所以北海王這是出來迎接的,如果只是拓跋慎自己私人來,北海王身為叔父當然沒有出來迎接侄子的道理,不過今天拓跋慎是奉旨而來,北海王作為戶主自然要親自出來迎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車隊放緩了速度,走到正門前停下,拓跋慎看著王邸前站著不少人,當先站著的就是北海王叔,北海王身邊還站著王妃鄭氏,叫什麼名字拓跋慎就不知道了,不過知道他這個六叔母是鄭懿的女兒,就是上次在永寧寺遇見的鄭娘子的姐姐。話說皇帝納了鄭羲的女兒,卻給自己的弟弟娶了鄭懿的女兒,輩分亂了。只是這種事自從魏晉以來就很常見了,尤其是在南朝,世世代代互動聯姻,早就不計較什麼輩分問題了。至於本朝,以前還同姓聯姻呢!這種事在南朝當然不可能,不過本朝起於漠南,風俗不與華同,這種同姓聯姻直到太和七年才被太后下令禁止了。

看見鄭王妃,拓跋慎又想起了鄭娘子,忽覺鄭王妃後面站著一個少女有些熟悉,仔細一看原來正是鄭娘子。她今天的穿著與上次差不多,只不過換了髮型,百褶長裙也是單緋色。身上還是束著那條黃色刺繡的束帶,頭髮上還束著的紅色髮帶被風吹動著,直垂到了腰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