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朝“母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說完講武之事,蕭賾看了看進帳之後除了見禮之後不發一言的李彪等三人,李彪已經是第六次來建康了,蕭賾對他可謂熟悉的很了,南齊上下對李彪都很有些好感,像李彪這種能夠六次出使的,南北兩國還沒有第二人。

“李卿是我朝常客。蔣卿雖是初來,卻與本朝齊魯舊族有舊,也可稱佳客。卻不知這位郎君本貫何處?是何名姓?”蕭賾笑問道

“卻是外臣失禮了!”拓跋慎端正坐姿,說道:“這是本朝殿中武衛侍郎,於忠(為了方便認知,以後鮮卑族出場的人物,都使用太和改姓後的漢姓。)。於侍郎曾祖便是本朝太尉新安公於慄磾,太尉公世事三朝,勳勞著於典冊,朝廷頗賴之。其祖洛拔公亦久在禁中,壯年沒於公職,一門數代忠義之士。外臣使南之日,本朝皇上慈愛,特赦於侍郎隨行護衛。”

拓跋慎介紹完於忠,於忠也應景的端身執禮。

蕭賾點點頭,想了想對於忠問道:“於郎君可是貴國殿中於尚書子侄?”

殿中尚書在西晉太康年間也曾短暫設定過,不過南遷以後就沒有這個職務了,代之的是尚書省下的殿中郎,低品小官而已。而在北朝,殿中尚書在諸尚書中屬於前排尚書,早期的時候還屬於公認第一位的尚書,雖然近年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位在前三,地位與都曹尚書,南部尚書相若,其職責主要是統領殿中禁衛軍馬,不是皇帝的信重之人是沒機會擔任這個職位的。如此重要的職位,其所擔任的人物當然也是南朝收集情報中的重要物件,所以蕭賾只須臾就想到了於烈其人。

“尚書公正是家父。家父受本朝先帝,先太皇太后,今上信眾,得久點禁衛效忠御前。外臣祖孫父子四代荷國大恩,故才具雖微。亦不敢竭忠盡力,乞報效於萬一。”

蕭賾笑著點點頭,對於忠所對大感滿意。做皇帝人主的都喜歡臣子這種話。轉過頭對拓跋慎道:“於卿所言,真忠臣也。忠義之士,人皆喜之。”

又對於忠說道:“於卿既是世代武臣之後,又在北朝任禁衛武職,想必於軍伍之事必有高見……”

蕭賾話還沒說完,帳外就進來一人,對著蕭賾禮拜道:“陛下,汝陰王劉胤並汝陰王太妃,南郡王殿下帳外求見。”

拓跋慎看過去,原來進來的是王晏。旋即想起王晏剛剛說的汝陰王三字,連後面的汝陰王太妃和南郡王都沒注意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拓跋慎想起在東田長亭遇見謝梵境的事。

劉家不是除了劉昶這一支,在南朝的後人已經沒了嗎?怎麼又出來個汝陰王了?劉宋的遜帝遜位的時候,不過才十二三歲,謝梵境應該比他還小,怎麼會有兒子的?

想到這裡,拓跋慎向帳外看去,心中打算待會兒問問李彪,前日遇到謝梵境只是偶逢小事,與他也沒有什麼交集,所以當天回來之後他就沒向李彪打聽劉宋遜帝的事。

汝陰王畢竟是南齊的王賓,李彪應該會知道一些情況。

蕭賾客套話還沒說完,聽了王晏的話,微愣了一下,起身對蕭嶷道:“阿弟,汝陰王即來,你且代為兄去迎進帳來”又對蕭子良道:“雲英可隨你叔父同迎”

蕭嶷起身應下,與蕭子良前後走到帳外,不一會兒功夫就看見進來五人,蕭嶷叔侄在前,在他們身側還跟著一個頭戴小冠,身穿單衫的青年。後側跟著一位約有二十左右的女子,女子上著青色廣袖衫,下配白紗裙,腰中衿帶垂地差三分,髮髻上插著一支步搖,輕施淡妝,正是拓跋慎前天見過的謝梵境。在她的右手邊還跟著一個比拓跋慎矮一些的小孩子,扎著雙丸髻,穿著上偏向莊重的,不似一般小兒那般看起來有童趣,左手還拉著謝梵境的衿帶不放。

蕭賾見幾人進來,當先起身上前,沒等謝梵境和小孩子劉胤見禮,就道:“今日有勞太妃了,汝陰王久居丹陽不出,朕甚是想念,今適逢軍禮,故此方請汝陰王前來一觀,也好一償思念之情。”

謝梵境微微曲身肅禮道:“劉氏餘子,蒙新朝不棄,得以封王立國,使宗廟祭祀不絕。已為幸甚!”

“太妃,言重了。”蕭賾道:“我家祖孫數代受劉氏舊恩,本欲全身以報。不想劉宗驟去天心,使朕父子衷懷不遂。其後祥瑞頻現,又加禪詔屢降,先帝不敢違天至怒,故不得不屈從天意,告天而受萬民省察。劉氏舊日天子,本朝孰敢斯忘!至於封建汝陰,亦乃三代故事。朕與太妃誓約,有齊室一日,當不絕劉氏血食。”

“妾代汝陰王多謝陛下不忘劉氏舊德。”謝梵境禮拜道

。。。。。。

拓跋慎幾人聽蕭賾一片“苦衷”自訴,心中嗤笑。看這場面不知情的還以為一家親呢!

以眼神示意李彪等人後,拓跋慎起身,先與謝梵境和劉胤“母子”相互道禮,之後便提出暫且告辭。蕭賾也沒有多做挽留,就讓蕭子卿帶他們去了偏帳休息。

蕭子卿身兼侍中,當然不好離蕭賾太久,只送拓跋慎到了偏帳後,吩咐人送了茶水後就告辭回去伺候蕭賾去了。

見蕭子卿走的沒影了,拓跋慎四處看看,發現四周人來人往,除了一些不認識的官將之外,還有很多南朝太官署之人——這主帳是用來進行大宴會的,所以今日一早一直都有南朝太官署的人來往忙碌。

幾人各端著茶盞,找到一個相對寬闊隱蔽又沒多少人來往的地方後,四人相對而坐,拓跋慎與李彪相對,蔣少遊和於忠相對,好隨時觀看周邊的動靜。

將茶盞放在嘴邊,拓跋慎微低聲問道:“這汝陰王所為何來?李公可沒說過。今觀其年歲甚幼,難道是劉氏遺腹之子?”

李彪一邊喝茶一邊低聲答道:“殿下不知,這汝陰王本是劉氏遜帝。太和二年,蕭道成篡位之後,以遜帝為汝陰王,將之與太后王氏遷往丹陽縣幽居,不過一月之期,便潛人陰殺遜帝於丹陽。王氏其年十月也為蕭氏所害。劉氏所餘子弟也於此前陸續被殺,建康城中已無劉宗。現今的汝陰王劉胤,乃是王氏死後,蕭道成為劉氏所立,以承汝陰王系。至於劉胤其人,世傳亦為彭城劉氏出身,至於其生身父母,卻不得而知。外間傳言,蕭道成殺王氏,一為防王氏糾劉氏舊臣謀反,二為王氏堅拒不從其亂劉氏血脈之故。其間真假,外人已不可論知。”

拓跋慎點點頭,將茶盞放在地板上,說道:“卿昔年可曾見過這劉胤?”

“卻未見過,只聽說劉胤為蕭氏幽囚丹陽,其王邸六品以上屬官,皆為齊主所置,王邸護軍竟達七百餘。丹陽本為蕭氏舊宅所在,因蕭道成家冢即在丹陽,其地守陵之軍可達萬餘,而於汝陰王邸置七百人,毋乃過矣!”說道最後,李彪有些感慨起來。

若李彪所言是真,可見蕭賾對這個不是劉家子弟的劉胤也是抱著預防萬一來對待的。

想想也有些道理,畢竟皇帝也是有敵人的,何況蕭氏這種靠著政治鬥爭殺門屠戶上來的,有幾個仇家盯著一點不奇怪。除此之外,有些政治上不得意的人,偶爾也會腦抽想著另闢蹊徑上位,抱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想法去藉著劉家的大旗來搞陰謀,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會出現的。

至於李彪前幾次來都沒見過,可能是因為劉胤年紀太小,所以沒讓來,也有可能是李彪正好沒碰上。劉胤既然是拿來做吉祥物的,自然也不能一直藏著掖著不讓見人,偶爾露露頭也是政治上需要的。只是李彪巧合沒遇上罷了。

知道了想知道的,拓跋慎就沒有再聊這些,而是專心喝茶品茗起來,坐等時刻。

一盞茶剛剛喝到一半多,就聽見岡下鼓臺處傳來“咚咚……”不斷的鼓聲。(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