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瓜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拓跋慎和裴昭明等人在城南外等了大約小半個時辰,垣榮祖的三百護軍才趕到,領軍的正是他的內侄垣天生。

因為前往廣陵,要走水路,由中瀆水(即邗溝)直通廣陵,幾乎全程都是在水上,所以這三百人都屬於水軍。

垣天生近前,看見拓跋慎等人都在租賃來的馬車邊,在拓跋慎身後的幾十人雖然沒有身穿甲冑,卻都配著刀劍,看氣勢就知道是虜兵。不禁皺眉,用吳語對著裴昭明道:“裴侍郎,此地為我大齊境內,怎麼能讓敵兵持兵行動,還請裴侍郎轉告虜使,請他們先將兵刃交予我等,他們的安危自有我等負責,不需他們持刃護身。”

垣氏本籍關中,前秦之時遷到齊地,劉裕滅南燕之後投奔劉裕,安家於徐州下邳,也屬於青齊四州土豪。二十多年前豬王篡位後,徐州刺史薛安都引北虜入侵,垣氏作為本地土豪,又不願投奔北朝,因此只能南遷。所以論起來,與北虜既有家仇,也有國恨。

垣天生幼時從下邳避難前往江南,自然對北朝沒有好感,若非垣榮祖傳令時親自囑咐不要過於無禮,他也不會用吳語,請裴昭明來轉話了。

知道拓跋慎這些北人聽不懂吳語,裴昭明就將垣天生的話委婉陳述了一遍。

關於這個問題,拓跋慎早在進入淮南以前就想過。這個事事關國家榮辱,他身為使節,不可能讓自己的人放下兵器,否則回國之後受到朝野糾劾不說,只說現在於忠這關他就過不去。再者,他雖然自認為好說話,但是交出兵器的事他從沒打算答應。這不是好說話,而是軟弱。還沒進建康呢!這種無理要求都答應了,接下來還怎麼跟南朝打擂臺?只怕還沒過江,南朝就作好了諸多方案來欺壓他了。

“請裴公轉述這位將軍,我等身任王事,行走異國不能受此辱。我身後之眾皆是虎賁之士,手中刀劍對他們來說有如性命,怎麼能交給別人。這位將軍如此要求太過無禮,我等不能接受。”

裴昭明在聽了垣天生的要求之後,就知道拓跋慎是不會答應的。這種要求,但凡稍有尊嚴的國家都不會接受,何況現在北強南弱之格局,北人更不可能接受。人家不當場翻臉已經算有禮貌了。是以並沒有開口自討沒趣,勸拓跋慎答應垣天生的要求。

拓跋慎剛剛答覆裴昭明的時候,用的是洛陽話,垣天生自然聽的明白。等裴昭明作為中間人轉述之後,垣天生又道:“北虜與我們國仇自永嘉以來,至今幾二百年,所積怨恨載天覆地。今日他們數十人各副兵刃來往國中,南北士庶見之,必謂我等失職。北使既非來下戰書,暫將尺刃託於我等有何不可。待日後再返淮陰還予彼等便是。”

“我等來此,自是為了重申和親之意。這位將軍要我等體諒他,若是我等將兵刃交出,異日返國,必將受國法軍法責罰。他為何不體諒我等。若貴方執意提此非分之求,我等也只能先回國了。裴公也可早日回建康覆命。將此情形盡告貴主。”

裴昭明見此,心中暗自氣惱垣天生無事找事之舉。若是北使就此一去了之,他這個奉命迎接之人肯定要受到責罰。急忙上前,拉住垣天生的衣袖到一邊,問道:“垣參軍此話,難道是垣冠軍之意?”

垣天生面色尷尬,道:“不是”這只是他自己一時心中不快,想找找北使的麻煩,而且,與一幫拿著兵器的敵國軍士同行,他心裡難免不適,更自覺有損顏面。

“北使今已至淮陰,若是因此小節返國,非止裴某坐罪,君叔侄亦不能免。垣參軍且暫息此議,他們只不過三十餘人,我等為其十倍,難道還懼他們不成?還請垣參軍以大事為重。”說完微微拱手施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垣天生本來見拓跋慎堅持不願意,事情有點陷入僵局,心裡也頗有悔意。若是虜使就此回去了,事後朝廷追究起來,他就是首罪。現在看見裴昭明給他說軟話,又送了臺階,垣天生也不敢再堅持前議,點點頭答應下來。

。。。。。。。。

從淮陰出發後,經由中瀆水,直到南兗州州治廣陵時才轉道陸路向西南,用了一日時間才到了瓜步山前,負責護送使團的垣天生也不多做停留,當即返途往廣陵去了。

瓜步山下,拓跋慎等人乘車到了瓜埠(步)渡,這裡是長江的渡口,只要過了長江,就是南朝遷置在白下(非白下區,此白下不在南京東南,而位於西北)的南琅琊郡,郡治稱琅琊城。一般也是南朝使者渡江出發之地。

此時的建康比起後世的南京市,就其範圍來說,差的老遠,南京市以秦淮區為中心,而此時,秦淮河處於建康城南,再往南就屬於外城。而玄武湖則位於城北,玄武湖再往北諸山,既是軍事要地,也有皇家園林。

拓跋慎和李彪,鄭道昭,蔣少遊同乘一車,看著遠處的瓜步山,陷入沉思。劉宋元嘉二十七年,劉義隆北伐失敗後,世祖皇帝率軍南征,一路摧枯拉朽,親率主力至瓜步山,圍山開道,在瓜步山上設立帳殿,於瓜步山上隔江觀望建康。劉義隆聞知自登石頭城觀望江北。

看著林木茂盛的瓜步山,拓跋慎好像還能看到一些當年殘留的山路痕跡。

也不知道當年是何光景!

“殿下可是追憶世祖皇帝之功業?”李彪注意到拓跋慎遠觀瓜步山,說道:“下官初次來南朝,也曾於此瞻望聖蹟。”

“是啊!世祖皇帝之年,正是本朝武功最盛之時。南朝驟聞大軍發至,內外戒嚴。江南百姓負擔立於道路,齊欲逃之深山。而今數十年少戰,本朝武力雖依然強於南朝,卻多遜於世祖皇帝之時。軍士久墮不戰,驍勇之士也要拿不起戈矛了。”

這話是出於拓跋慎本心而發。劉宋的時候,本朝能壓著南朝打,可是齊梁之期,雖然本朝依然可以在戰場上佔有優勢,但是總體上卻是有來有往之中,勝敗都不少。這些既有時局變化,戰場轉移至江南的因素,也有本朝安逸長了,沒有強敵之下,戰鬥力下降的原因。

可見文治之盛,武功亦不能忘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