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四分五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誰也沒有想到,南明朝廷的破裂,竟不是被敵人從外部攻破,反而是由金陵皇宮內部開始崩潰的。

百官還在按時上朝的情況下,他們的皇帝居然跑路了......

此時的金陵城混亂一團,諸多繁華柳巷如同雲煙,街道上盡是惶恐神色。

百姓們不可置信。

坐擁巨大財富的官紳們更是無法接受,本是看起來龐大的南明朝廷,就這樣完蛋了?

北征的軍隊他們可是花了不少錢,同時又給朱由崧捐響了諸多銀兩,修葺皇宮,廣納秀女。

本來都想做從龍之臣,開國功勳,順便為家族多要些好處。

可誰想到.....

簡直就是白花了這麼多些銀子!

金陵城內再無兵將可戰,任由官紳們高價招募勇士,依舊無濟於事......

可整體的局面還是要穩固住的。

朝堂內遺留下來的百官之中,有人提議暫且扶北方的太子朱慈烺即位。

儘管朱慈烺不在江南,可前段時間不是傳來有太子未亡的訊息?

若是尊北方朱慈烺為帝就有一個好處,還可以與左良玉的大軍停戰了。

畢竟左良玉還是打著擁立朱慈烺,剷除昏君的名義南下的.

這樣就可以整合左良玉的百萬大軍,指不定還能跟夏國兵馬拼一番高下。

這個提議其實是最好的辦法,但是金陵城的官紳們商議過後又堅決否定掉了。

因為左良玉跟他們不是一個派系的人,要是向左軍低頭,完全討不到好處。

況且左良玉的大軍殘暴,都是匹夫出身,與江南士紳的“價值觀”不符。

倒還不如把大明朝給賣了......

馬士英跟盧九德也完全不知道,在他們一幹棟樑大臣離開之後,金陵城變成了這幅模樣。

要知道,現在的長江流域可還是有十數萬南明精兵為了大明朝廷而戰,這些將兵們在阻擋著左良玉大軍的南下,可卻不知,後方已經亂套了。

在歷史上金陵城的要比揚州城還要好打。

此時的金陵城內已經出現了小範圍的流言,說是夏國地界上的百姓如何生活得好......

南明朝廷的官員們部分跟著跑路,另外一部分人,則是準備起歸降的計劃了。

兩日後。

夏軍兵馬渡江南下,金陵城門大開,夏軍進城暢通無阻,只是在街道上遇到小範圍的南明死士阻攔,可又很快倒在了槍口之下......

夏國軍隊邁著整齊的步伐,列隊穿過御河,一直行軍到了宮城正陽門。

路遇阻攔者統統殺無赦,這樣還抱有一絲幻想的官紳們徹底放下了幻想。

夏軍嚴整的隊伍,琳琅滿目的武器,另百姓們震驚不已,甚至忘記了恐懼,也忘記了歡呼,就這麼一直看著隊伍駛向宮城,徹底掌控這一座城池。

而夏國的軍人們同樣是驚訝的,驚訝於南京城的規模與繁華......

華夏古代歷史上的南京城要比北京大,金陵是規模最大的古都城,以至於史上的諸城均難望其項背。

同時江南富庶,精工良將之多,整座南京城的建造工藝精湛、規模恢弘雄壯。

周圍的環境鍾靈毓秀,立於山水之間,城外則是四通八達的水運,北倚長江,水源充沛,是水運集散地,亦是兵家要衝......

更為重要的是,整座金陵城內有著近百萬人口,加上這些年北來的流民,怕是過了百萬。

也是白瞎了大臣們認這個皇帝,將如此大城拱手相讓。

南京城的住宅密集,商業繁榮,佔據了這處城池作為南下的根據地,統治整片南方簡直不要太簡單。

佔據了南京城,後邊的殘明勢力,不管如何鬧騰,只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根本傷不了統治根基......

烏拉進了金陵皇宮後同樣止不住地驚訝。

這江南沒有夏國的科技水平,可也把整座南京城建得精緻之極,偌大的一座城池內有著數不清的園林。

酒肆林立,街道上的商鋪,竟是要比改建前的北京城還要密集。

溼潤的空氣吹拂在臉上也是格外舒爽,大部分的夏國將士都是從貧瘠的北方而來,是第一次來到這繁花似錦之地。

而作為大夏皇帝最為忠實的狗腿子。

烏拉在進城後第一時間把控住了城內所有的金銀珠寶以及美人,等候主人的發落。

......

北京城。

前朝監生叛亂,淮安府劉澤清歸降的事件才剛剛告一段落,從南方就傳來揚州城被攻下的訊息。

整座京城內傳的沸沸揚揚,傳言中繁華的揚州城,江北重鎮都被攻下來了,後邊的金陵還會遠嗎?

烏拉的名頭也是隨之大震了一番,要知道烏拉在出征前本只是帶了數萬的精兵,奉命阻攔南明北伐軍隊的。

可一不小心竟打到了對方家門口......

相比之下,南明的軍隊要比李自成的義軍好打多了,至少現在的李自成與張獻忠等人還在西南方憑藉著地利與夏軍周旋。

江南的兵馬佔據著最富庶的土地,擁有最多的正規軍,反而不堪一擊。

而說到底,夏軍耗費的彈藥根本沒有多少,全部都是靠對方的努力,自己打敗自己。

“皇上,沒想到烏拉大總管竟然用兵神武,區區數萬兵馬,就擊潰南明大軍,拿下了江北!”

“不錯,拿下了江北,拿下了揚州,下一步的金陵就是時間問題了。

我大夏遲早一統江山!”

“南明也就那樣,統一本就是遲早的事情......”

早朝上,大臣們相互交談著。

此時的京城還不知道金陵已經被夏軍攻下了,還沉浸在揚州城最新戰報的喜悅中。

大家都不知道金陵朝廷是有多爛。

而不同於大家欣喜的是,陸舟對於揚州城能夠如此順利的拿下,還是有些詫異的。

再看斬殺明軍的奏報,除了史可法身邊堅決不降的幕僚十幾人,再加上揚州知府任民育殉國自殺,以及部分死於巷道戰中的明軍,總共身死的不足千人......

百姓殊死抵抗的情況未見,全城人都接納了夏軍。

歷史上的“揚州十日”並未出現......

而陸舟心裡清楚,居民百姓沒有殊死抵抗,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血性,反而是夏軍口碑足夠好。

再加上夏朝本就是漢人立國,不同於外族的排斥心理,因此願意歸降的人還是有很多的。

這樣也避免了更多百姓的無畏犧牲。

其實,陸舟還不知道的是,歷史上的揚州城出現過諸多慘狀,並不只限於明末清初。

主要造成屠戮的原因,只是因為揚州地處江南門戶,歷史上,外族入侵後第一次感受到江南的溫暖繁華就是在這一地界。

城裡住宅中的穀倉、囤積的金銀,無疑不激發著入侵者的劫掠慾望。

畢竟懷璧其罪。

在北方荒涼的巨大反差下,揚州的繁華對於北來胡族,就是如同餓虎入了羊群,如何不會舉起屠刀?

就如同那一首揚州慢: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北方入侵者南下蹂踏揚州幾乎成為了一種慣例!

清廷留下的歷史有諸多隱蔽,不過是後來撰寫的歷史,有人刻意為之罷了。

“嗯,甚好,烏拉這次表現不錯!”

陸舟止不住的開口讚揚,這次夏軍進入揚州城沒有進行任何劫掠,軍紀嚴明,只是略微“整合”了一下豪門大戶的財產。

無辜百姓未曾有傷,總體來說表現還是不錯的。

“願為陛下賀!”

大臣們不知陸舟方才的思緒,只是見到皇上龍顏大悅,就連忙跟著吶喊起來。

畢竟眼前的可是千古一帝,跟著這樣的君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值得震感的。

群臣激動良久,眼看著夏軍就要平定下南方了,夏國將會成為真正的東方巨龍。

陸舟卻是很快平靜了下來,說道:“江南不過是天下一隅,相比南明的潰敗,在西南還有李自成的兵馬,張獻忠的大西國也未完全根除......

實際上來說,前面的路還不是那麼好走的。”

陸舟提醒著說道。

“皇上,臣覺得也是,天下勢力四分五裂,不好收拾,南明分為了幾個小塊。

咱們的精兵要徹底掃清乾淨,還是需要時間的......”

很快有幾個年老的大臣站出來說道。

對於陸舟方才的憂慮還是十分贊同的。

要是按照歷史上的清廷來講,採用高壓政策,前後也還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徹底把大明的殘餘勢力掃清。

夏國現在的手段較為溫和,精兵的整體數量也不多,穩紮穩打去推進,著實不大容易。

“是有點困難,但好在兵強馬壯,火器充足,倒也可以彌補兵源不足的問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也有人分析道。

陸舟點了點頭,說道:“夏軍的戰力母庸置疑,只是天下大了,行動會有所遲緩。

特別是烏拉南下之後,就不單單只靠數萬夏軍了,得要派接管各地官衙的人過去,才能更好施展夏國方針。

總體來說還是缺人!

這樣吧,兵部的人清點下各戰區情況,以便後續做戰備規劃......”

陸舟的最後一句話才是今日上朝目的。

南明一破,就要開始聯動各部兵馬,一舉發力剿滅所有頑固勢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