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人道主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上,這段時間裡這些監生、士子雖然表面消停,可暗中小動作不少。

南明軍隊北上時,還暗中準備起義接應,不僅如此,還有人南下河南等地,聯合南面的財主士紳,準備切斷烏拉大總管的糧路。

當真可惡......”

許三還是對先前前朝監生們鬧街的事情耿耿於懷,在積累罪證的情況下,又將這些人的危害添油加醋說了一通。

其實現在的北京城日新月異,這些前朝遺留下來的監生學子們都快要泯然眾人了,可架不住留在京城裡礙眼睛。

特別是許三的眼線一直在監視,可以看得出哪些人一直存有造反之心。

“前朝監生麼......”

陸舟沉默了一會,可很快又打定了主意,說道:“前朝遺留下來的讀書人,那麼就讓前朝的官兵去抓就好了......

奏報中不是還說了淮安府劉澤清歸降......傳其入京聽封,隨後再命淮安兵馬整頓有造反傾向的士紳、學子......”

“讓南明降兵來平定讀書人?”

許三聞言先是愣了一愣,可很快又笑了起來,心中是無比欽佩。

劉澤清的淮安府本就是代表著士紳階級,就算投靠了大夏國,依舊還是與士紳最為緊密,京城裡的許多監生還是想著給劉澤清做內應來著。

私下裡送去書信、禮品以表忠心,咒罵大夏朝廷的人就有不少。

而現在劉澤清的兵馬來了,不是光復大明,反而是清繳先前對江南兵馬寄託希望的士紳們,這樣的反差,不可謂不痛快......

“皇上可真是雄才大略!臣,實在太佩服了!”

許三又及時送上一記馬屁。

是啊,不得不服,先前氣勢洶洶南明軍隊,皇上說是紙老虎,從當下的戰報看來,果然就是不堪一擊。

不待夏軍各個擊破,自己內部就潰敗了。

幾乎就不用付出多少兵力......

“就會拍馬屁!”

陸舟搖了搖頭,走出了辦公大樓,心中沒有過多波瀾。

其實夏國佔領的明北地界,已經算是安定,尤其是京畿一帶,原本慘遭蹂踏數年的地區,也在短短半年時間恢復了生機。

甚至在夏國科技的帶動下,開啟了新的局面。

北方的一大片地區,相比於江南,可以說是要安定太多了,而且還沒有人餓死。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江南雖然富庶,可依舊只是富當地的大財主和士紳們罷了,每年的冬天,江南一帶仍舊是會凍死不少平頭老百姓的......

所以就此看來,夏國在北方的統治可以說是堪稱完美,不少百姓也逐漸開化,對於曾經高高在上的士紳階級,已經有了相應的態度,也不會過於心存畏懼了。

不僅如此,數月前在各地設立的互助社也開始發起了作用,不少地區的百姓在當地官府的指導下,自發就完成了土製改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比如夏國最先在中原活躍的陝北、大同府等地,所有的百姓都有了自己的土地,開始了新式生產,那面的土地雖然說是貧瘠,卻又幾乎會是今年過得最好的地方了。

因為大同府等地緊鄰河套平原,又有大軍駐紮,少去了士紳頑固階級的阻礙,制度推行得就能更快......

陸舟抬腳繼續往前走上幾步,抬頭往外望去,遠方是大片新建築的痕跡,數個月的時間京城許多的核心區域都已改建完畢,已經很少能看得著裸露的工地了。

在更遠處,有座山巒隱約可見,那是崇禎帝自縊的煤山,現在視線已經被部分建築掩蓋。

大夏國還沒有出現高層的鋼筋混凝土大廈,但架不住各“行政機構”的需要,一些新式建築,與原先的古樓融合在一起,成為了別樣的風景。

“看來是最近京城內安穩了,反而馬屁多了起來。也就是不知道京城外圍的建設如何......就目前來看,京城核心這一段,是沒問題......”

陸舟自顧自說道,他身為大夏國皇帝,眼光可不能這看到近前這一點。

“皇上,京城百姓的團結度高,城建情況日新月異,按照之前定下的叫法......三環地界的水泥路皆鋪設完畢,各衙署間通上了電話線.....當下只需一串號碼,就能接到外城的城頭上......

百姓皆稱為神蹟。

這在崇禎時候,是想也不敢想啊.......”

許三一面細細彙報著,一面從側面拍馬屁,馬匹拍得極為真摯。

要知道現在的陸舟不僅是偉人之君那麼簡單了,幾乎就成為了百姓的一種信仰。

這相比之下,那些還死守著前朝“禮制”的書生就顯得十分愚蠢。

“對了,還有一件事情。”

許三說著,又像是想起了什麼,繼續說道:“前些日子,遠北傳來訊息,現在已經成為重工業基地的陸莊研究院,已經成功造出內燃機了......”

“內燃機?”

陸舟聽到這裡,腳步終於是停止了下來,臉上不由露出了一股激動神色。

這細算下來,從荒蕪的西伯利亞到現在入主北京城,一共八個年頭,在外掛的加持下,總算是造出了內燃機......

而內燃機意味著什麼自不用說,在石油作為新興燃料,能夠部分應用的背景下,坦克、汽車,遠洋輪船都能得以實現......

這內燃機的出現,遠比處理掉那些頑固的前朝監生重要多了。

“內燃機大致造了出來,也該傳徐光明等人快些入京了,這內燃機的最佳化還會需要些特殊材料,後續的應用階段,朕要親自把握......”

陸舟吩咐著說道。

“皇上放心,徐光明早已收到聖令,若是研究有成果,立馬入京。

想必現在陸莊裡的人已經乘坐火車,開始南下了......”

許三回答道。

......

內燃機的發展也需要一個過程,主要看的還得是熱效率與動能轉化率。

歷史上的內燃機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到實際能夠運用,中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時間。

當下若是有足夠的機械材料,加上結構改進,燃燒效率達標,很快就會讓大夏的生產力再次發生革命。

而且大夏先前有過造蒸汽機的功底,在機械上的製造能力已逐漸成熟,後來的改進只會越來越輕鬆。

......

又過了三日後。

大夏國有關於未來五年的建設規劃,已經開始從宮廷內流傳出去,雖然具體的方桉還沒完善公佈,可在京城內的坊間已經流傳頗廣了。

大夏朝廷對一些國體大事沒有刻意隱瞞,也不會追究普通百姓談論,甚至還有意鼓勵。

北京城內的百姓也是難得有一股成為主人公的感受,在街頭上八卦起了這所謂的“五年規劃”。

甚至偶然還會有百姓嘴裡會說出“科學”二字。

“新皇聖威,又定下了新的國制,是有關於發展。”

“都聽說了,朝廷內傳出來的訊息,像大夏門的水泥路,要修遍整座京城哩......

還有電線也要全城鋪設,以後家裡人人有電燈......這京城豈不是如仙宮一樣,人人都是神仙生活......”

“不僅如此,那電燈我聽說在草原上的一些城池,早就有使用過了......

現在是咱們的皇上要大力開拓疆土,以後咱們的大夏國還會打下朝鮮國,南面要擴張到遙遠的南海......”

“對的,不錯,我也看了那探報,大夏有能力擴充疆土。

京城也要繼續建設,現在城東邊又擴建了一所大學,替代國子監,還有那火車站也快建好了。

這大夏皇帝一來,京畿彷佛就換了人間.......”

街道上,京城百姓議論紛紛。

沒辦法,光是文化部的宣傳,就已經熱血沸騰了.....

不管是那一個朝代的人,都熱衷於討論八卦,更何況這還是國體大事,朝廷也允許普通百姓傳播。

此時,在距離紫禁城較遠的一處巷道裡,兩名青衫打扮的青年面色憔悴,也許是因為終日憂慮的緣故,這些書生打扮的人形容枯藁,全然沒有了往日的意氣風發。

自從大夏軍隊進入京城後,這幾人的日子是過得一天不如一天了,生活水平大不如普通百姓。

這時只聽“吱呀”一聲門響,從院落外走進了兩名身材高大的男子,臉色同樣不太好看。

“怎麼樣了,外邊的百姓,可是有深明大義者?”

馬尚鋒連忙上前一步問道。

作為前朝監生的“起義”代表,馬尚鋒這段時日一直蝸居在這小院子裡,以待時機在城中接應。

而另外兩名外出打探訊息的男子,則是南明朱由崧派來京城的探子。

幾人因為前段時間的國子監動亂意外相識,現在是相互合作的關係。

而且馬尚鋒等人也無處可去了,出了這間宅子,總是會有一些百姓朝他們仍爛菜葉子。

“尚無,外邊的百姓大多被夏國皇帝洗腦了,整個京城烏煙瘴氣!”

探子搖頭嘆氣,說著還從手中遞出幾張大街上拿到的報紙,上邊書寫著一些大夏朝廷的宏偉規劃。

馬尚鋒接過,看了幾眼就嗤之以鼻,隨手丟在了地上,冷冷道:“荒謬,這大夏的皇帝就知誆騙百姓,當下禮制崩壞不說,整座京城都被玷汙了!

如此下去,當真是我中原不幸!”

“然也,可悲!”

另一位監生同樣痛心疾首,想著外邊日漸變化得認不出來的京城,嘆道:

“這些百姓,只知道貪圖胡皇給的好處......這大夏朝廷有什麼好的,跟江南比起來差遠了。

我且聽聞金陵城內紙醉金迷,處處逍遙.......”

“不錯,先前南面傳回來的訊息,金陵城內歌舞昇平,我大明皇帝善待士紳,略有功名者皆可入宮食酒。

像二位公子這樣的,定能成為吾皇的座上賓!”

探子贊同的說道,同時又丟擲了許久前金陵城傳回的訊息。

“江南就是好啊,可惜明北愚民們卻只知順從胡夏,顛覆禮法.....”

馬尚鋒二人同時嘆道,臉上卻是一陣陶醉,入皇宮食酒,那可是莫大的榮幸!

相比之下,被夏國統治下的北京城,幾乎就沒有了任何樂趣,曾經在百姓前高高在上的感覺一點也沒有了。

想到這裡,馬尚鋒才又冷靜了下來,進而問道:“那麼江南兵馬究竟何時北上?”

大半個月前就聽到的訊息,江南朝廷的鐵騎就要北上,可現在的北京城卻毫無慌亂動靜。

以至於當下還能留在京城堅守,以待南明來攻打京城的讀書人就少了許多。

明末時期的監生,其實能堅定赴死的人極少,要是能有些血性膽量的早就扯旗去造反了。

現在像馬尚鋒這樣對夏國心懷不滿的,也只能窩在角落裡做些小動作。

探子回答道:“北上的確是北上了,就是還沒有打到京城,怕是還要再等些時日!”

具體要等多久,大家都不知道,但替聽到南明出兵,馬尚鋒等人心中還是感覺大有希望的。

“不知出兵的是何人?”

馬尚鋒連忙問道。

“是史可法,史大人,還有淮安府的所有部將!共計數十萬......近百萬兵馬北上!”

“太好了!史可法的名頭我聽說過,要不是先前史公南下剿匪,那李自成也進不了北京城!

還有淮安府,把守的人是劉澤清吧,此人也是一代豪傑,我仰慕許久了!”

馬尚鋒歡喜的說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