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山海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自成向京畿進軍,明軍節節敗退,洪承疇獨木難支,大明皇帝怕真的是要完了。”

許三低聲說道。

他臉上充滿希翼,似在等待著自家王上決斷。

要是行動,下一步就是定鼎中原了。

而仔細算來,自從陸莊崛起不過六七年,夏國立朝也不過四年。

當前的成果令人驚嘆。

李自成在中原是一個神話,可夏國更是璀璨,有著自己的國朝體制,有數不盡的學堂,受萬民敬仰。

“當下是何時日了?”

陸舟沉默許久,忽然問道。

“三月十五,殿下不是早晨才問過?”

許三疑惑的道。

“最近事務太多了,頭腦暈乎。”

陸舟聽言反覆著踱步子,時光過得飛快,自己渾然不覺。

他在開著無限資源外掛的情況下,花了七年時間,才將塞外平定。

而好在的情況是,儘管國內擁有著大片無人區,資源富饒的地方基本上是佔據了。

從東邊的苦兀島,一直到西邊的鄂畢城,兵鋒所及,皆為國土。

在教育國民的同時,還大興學堂,發展科技,培養外拓殖民者。

國民的識字率大幅度提高,軍隊裡更是人人看得懂書信,線膛槍也全部裝備上了。

這般進度看來,發展還不算太慢。

同時不斷吞併土地的情況下,各方的人口基數還算足夠,就是漢民太少,後續開發還需要長時間的沉澱。

陸舟本來是打算放緩腳步,在塞外享受一番作為天可汗的待遇。

可大明形勢又開始嚴峻,到了夏國不得不出手的時刻。

陸舟仔細思索著,歷史上的大明京師被攻破,是在明年的這個時日,崇禎皇帝第四次下詔罪己後就被攻破了國都。

但是秦地少了孫傳庭,歷史上的孫傳庭在陝西幫助明軍牽制了流寇足足一年時間,可是現在李自成提前入潼關了。

佔據秦地幾乎是沒有費力氣,宣大的道路也是通暢,照這般情況來看,大明朝廷或許會要提前滅亡。

因為宣大府過後,大明京師就徹底沒了屏障,疲弱的明軍,又如何能抵禦得了這能隨時重新整理人數的流民大軍?

“明軍的主力如何,當下又是有幾位總兵能戰?”

陸舟回過頭來詢問。

這兩年的歷史軌跡,沒有按照正常發展來進行,陸舟還必須仔細計算好入關的節點。

這樣的節點必須把控好時節,否則不管是晚了還是早了,都會造成不一樣的境遇。

許三遞過準備好的摺子,說道:“宣大王一水等人傳回來的情報。

四川的督師楊嗣昌兵敗身死,左良玉在今年叛亂,能戰的大臣就只剩洪承疇。

不過九邊的總兵尚在,因為清軍被滅的緣故,吳三桂、王樸等人實力尚存,或許有一戰的可能.......”

許三仔細的說道。

而陸舟聽在耳邊,也清楚當前的大明實力或許不如歷史上的今日,可起碼也是比滅亡前要強的。

特別是洪承疇南下,沒有被皇臺吉俘虜。

明軍的主力集中在湖北、河南,或許還真的能有多支撐一年的實力。

但不管怎麼樣來說,夏軍都是要對明地有所行動了,否則李自成真有變得更為強大的可能。

“讓大明裡的根腳開始行動,必要時可以對抗闖軍。

同時對明軍九邊加派駐軍,等到李自成圍困京師,便開始進京勤王......”

陸舟慢悠悠的說道。

不管李自成在滅明的道路上如何艱難,但大明的京師卻是異常好拿下,只要打下了京畿,圍困不了多久,自然會有人開城投降。

.......

就在明北動亂的時節。

遼西。

烏拉摔著兵馬,已經將松錦等城池攻奪下來了。

作為王上最信任的狗腿子,烏拉所佔據的這片土地,是進入大明的關鍵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烏拉只帶著五千兵馬,還有數千的僕從軍,越過大凌河,一路往南面而下。

幾乎沒有遇見過像樣的抵抗,一路上被攻下的清軍城池最為悽慘。

因為有著號稱烏扒皮的緣故,烏拉大軍所過之處,城池都被搜刮了三尺。

只要是有清國百姓聚集的城鎮,無一不是化為了飛灰。

夏王有過命令,這一片的城池是為軍城,清軍移民過來的百姓都是最為核心的旗民。

為的就是以後進兵大明朝能有個安定後方,只不過現在卻是被夏國給替代了,許多地區都要進行清算......

而在遼西北部的二十城池,已經被杜二孃拿下,這一面是她的故土,在崇禎八年後被皇臺吉用紅衣炮攻奪。

杜二孃對這面的韃子有著血海深仇,每奪下一座城池後便是要關閉城門三日,待再開城,放出的是滿城血水。

原本南下想要建立根腳的嶽託,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被一個女人逼上死路。

杜二孃一路追著嶽託主力,以區區兩千火槍兵,將嶽託的萬餘鑲紅旗打得落花流水。

此時的清軍餘孽已經是山窮水盡,無奈下又遁入建州衛山林,似想尋多爾袞殘部庇護。

奮不顧身的杜二孃又追入了東部山林,那一面是靠近朝鮮的地方。

烏拉雖然心憂,可是有駐守遼西的責任在身,只得分兵兩千保護杜二孃,餘下的大部分人馬駐紮寧錦。

與山海關內的明軍遙遙相望。

這一日,烏拉正從一處疑似建州餘孽的城寨搜刮歸來,山海關的探馬歸來稟報:

“大總管,山海關內的吳三桂來信,說是公務繁忙,京畿有難,不便過來吃酒。”

烏拉接過信封來檢視,只見吳三桂的書法筆走龍蛇,比他自己寫的字要好看不知多少倍。

烏拉把信丟到了一旁,搖頭道:“看來是吳三桂不識好歹,不給我面子。

以後剁了他!”

烏拉說完對著信封踩上幾腳。

又要回去清點戰利品,可後邊走出一個中年人來,將信封撿起,恭敬道:

“烏拉總管,我這外甥好面子。

說是婉拒,可言語恭敬,以後指不定能有協助的機會。”

說話人是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

因為剛剛降清,還未來得及啟用的緣故,犯罪程度低,被清算時只是降為了庶民,留在遼西當做勸降顧問使用。

畢竟大明的諸多官兵都是拉夥投降,吳三桂跟祖大壽也是一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