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報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報刊?”

劉大能幾人面面相覷。

同時連忙用小本本給記了下來,知道今天又學了一個新詞。

陸舟接著解釋:“所謂報刊,就是報紙之類的刊物。

報紙就是薄紙張,上邊印有需要宣傳報道的訊息,送到所有民眾的手裡。

以現在生產部的技術來講,印製不成問題。

刻好模板之後印刷出去,還可以分為日刊,月刊......

你們這段時間,在牆上書寫大字報不是廢了許多時間?

而且影響的地區有限。

低成本的報紙就不一樣了。

裡邊可以穿插有我大夏國的軍隊戰績,基礎農用知識,各處土地風貌等等......”

陸舟一面說著,下方的幾人臉色愈發明悟。

劉大能更是激動得一拍老腿,能從其中想到更多深遠的方面。

這一些報紙,能夠在吸引眼球的同時,進行思想方面的傳輸,同時還能激發國民求知慾。

可緊接著,劉大能想起什麼,又是皺起了眉頭,說道:“王爺,報刊的事情大有意義,只在天武城乃至陸莊的話倒還好說。

可是現在幅員遼闊。

想要將報紙的資訊統一傳達到全國各地,是沒有那麼容易。

就算是在草原,可許多平原之間,還隔有山林湖泊。

有時候還有荒漠,甚至有的地方像是在過春天,有的地方像是在過夏天。

訊息傳到的時候,早就延誤了......”

“的確如此!”

陸舟點了點頭,贊同道:“你說的不錯,所以需要有月刊。

報紙種類也可以不是單一,合適的時候,軍用驛站可以對報社的記者開放,用來傳遞訊息。

具體的,還得你們看著解決。”

陸舟說完,又解釋著記者是個什麼意思。

“明白了!”

幾人記下小本本,同時若有所思著,領到任務就退了下去。

接下來,文化部的呂不川過來彙報,是全國學堂跟夜校的建設事宜。

可翻來覆去,資源沒有問題。

還是說著領土遼闊,哪怕有足夠多的漢人派遣,也難以做到全國統一。

畢竟地廣人稀的地方太多了。

陸舟也清楚,有些事情不能操之過急。

草原上鬆散了幾百年,要抓起來也不是一日之功。

所以對呂不川等人只是鼓勵。

讓他們把更多完善的部署,放在主要有漢人居住的城鎮。

陸莊的潛力更不用說,還有就是河套平原,那邊更是新的希望之地。

“明白了!”

呂不川也領命退下。

.......

國土連通的事情愈發緊迫。

要是新的動力源出現,就能解決很大的問題。

於是乎,陸舟離開大殿之後,又來到了徐光明等人的臨時研究所。

現在天武城內的實驗室重新啟用,科技部把他們的試驗品帶到了這裡。

這是一個巨大的立體式爐子。

上邊結構的連線方式,都是用陸舟提示設計出來的螺絲螺母。

同時,工業各方面體系也是相通的。

鏜床加工線膛火炮的技術,現在改進之後,也可以用來加工蒸汽機的氣缸。

沒有熱膨脹技術,但是還有不限資源的優質鋼鐵。

所以,現在就從部件設計上來說,沒什麼問題。

其實,現在各類軸承的出現後,就解決很大一部分工業生產上的困難了。

“王爺,氣塞的尾部採用銅製墊片,目前來說還算可以。”

徐光明說著,向陸舟演示了一番。

整一個畫面很原始,他們是把蒸汽機放在磚砌的爐子上。

鋼鐵傳動裝置的下邊,就如同一個火炕。

等鍋中水冒起煙霧,後邊的連桿傳動裝置也搖動了起來。

然後帶動後邊的巨大輪子,緩慢轉動。

伴隨著蒸汽排射,跟機械有節奏的響動。

整個實驗室內,頓然歡呼。

現在是簡單的單槓結構,轉換率跟不上去,但動起來是完全沒有問題。

陸舟也很是滿意。

不管怎麼樣來講,這是一個蒸汽機,它出現了。

徐光明滿面紅光,說道:“王爺,根據你說的改動,這次沒有軸承卡頓的現象,所有傳動吃得緊。

接下來,只要完善氣密性,多增加功能結構。

就能拉出去,測試所謂的火車了!”

“不錯,接下來可以加快步伐。”

陸舟點了點頭,看著上方轉動著的蒸汽機,忽然又想到了什麼。

歷史上的蒸汽機,實驗過程同樣坎坷。

有許多的爆炸事故,太過於激進,鬧不好就帶走一批人。

18世紀,世界上最早的蒸汽輪船“波羅斯卡菲”號,在航行30分鐘後,船上蒸汽鍋爐就發生了爆炸......

於是提醒著徐光明,接下來加大火力測試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定的安全裝置。

以及氣壓監測裝置。

“蒸汽機還缺了一個安全閥,用彈簧蓋在氣管間安裝排氣口。

壓力過大時會自動洩氣,這樣避免炸鋼風險。

火車頭的測試可以緩一緩,但可以試著代替一些人裡生產。

比如紡織機什麼的......”

陸舟吩咐著。

徐光明恍然大悟,同時是一陣後怕的,不斷點起腦袋。

可當聽到能用蒸汽機進行紡織的時候,所有人的眼中又是不由一亮。

這蒸汽機可不止能紡織,還能造槍、造炮......

......

徐光明等人對蒸汽機充滿憧憬。

特別是,光是靠加熱水液,就能夠讓輪子連續轉動起來那一刻。

輪子的後邊,能帶動起許多生產,一下就有了無限可能。

但是,陸舟作為一個現代人,他能夠想到更多。

蒸汽能源出現了,電力也不再遙遠。

電力不遙遠了,那麼簡易電報機也可以出現。

而其實,在滑動軸承生產出的時候,陸舟就可以設計出手搖發電機了。

在歷史上,電動機的發明遠遠晚於蒸汽機,但是發電機製造難度要比蒸汽機容易多了。

因為發電的原理很簡單,用線圈在磁鐵中切割磁力線,線圈中就會產生電流。

要發展的方向,也只是在線圈、磁場跟動力源這幾方面,不需要過多的功能結構。

人類在中世紀沒有發現電力,只是還沒有人偶然探索到這一領域。

蒸汽機最早是在1690年提出概念,1769就被裝上了輪船,這個時期的人類科學家,還在研究放電現象。

陸舟讓工匠將銅錠退火之後拉成銅絲,在現代紙張裡邊提取了大量溶膠作為電線的絕緣材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是打算做一個實驗性發電機出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