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傳統文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夏國的稱號,在華夏這片土地上,出現過三次。

有意思的是,其中兩個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而唯一在中原的古老夏朝,更多的可能,還是個部落式的聯盟國家。

所以,當陸舟在塞外建立夏國的時候,多少讓人感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且,耐人尋味的是,中原朝廷很識時務,形式上給的封號是國主,而不是國公。

國主有自己冊封官員、設立典制的權力,並且是用玉璽來欽定國事。

由此來看,陸氏王朝的權位,不弱於朝鮮的李氏王朝。

塞外的情況發展到不可遏制,中原王朝順水推舟,是有讓北夏王國與大清相互牽制的意思。

只是可惜,皇臺吉明年打的是山海關一帶的主意,暫時沒有想跟夏國爭鋒的意思。

不出意外,想要再靠大明奶一波的建州韃子,會竭力繞過陸舟的軍隊。

陸舟在正面擊退沙俄過後,也急需凝聚國內的發展力量,大肆建設一番。

三方面的存在,都是各懷心思。

......

天武城外。

龍虎軍的改制卓有成效。

火炮部隊成熟之後,就開始陸續編入現在的團級單位裡。

原先的火炮營,只留下幾百名精銳,這就成為了火炮軍校的雛形。

部分的官兵,需要在軍校內培養一段時間,才能分配全國各地。

同時位於第二、第三階梯的軍隊編制,還需要緩慢推廣。

因為軍隊的編制方式,是與武器的技術水平大有關係。

冷兵器搭配火器的作戰方式,當然是需要陣列來發揮最大作用。

只有當火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單兵作戰能力得以極大體現,那麼更靈活的作戰方式才能夠採用。

否則,如果直接套用現在陸軍的一套,無疑是等同於把軍隊往火坑裡推。

好在的是,現在天武軍裡邊的少數精銳,已經開始裝備起了線膛槍。

東部戰區由劉青峰帶領,並且劉青峰現在已經出發,著手邊軍改制的行動了。

至於南部戰區,是由葛三刀暫時統領,目前正處於募兵階段。

西部戰區統帥是沙闊。

主要的武裝力量是天月軍,軍隊改制放在第三階段。

北部戰區以及國內的軍隊調動,則是直接由陸舟來管理。

至於朝政方面。

則是在原先農業部、科技部、教育部、生產建設部的基礎上,再增加了司法部,主要用於訂立規章法典。

戒衛軍上升為國家安全部,並且在朝內設立國安局,能夠調動的人手,從軍隊、學校等等,涉及到全國各個行業。

民事管理方面。

目前已經在各個城池裡邊設立法堂,就比如漠南的一號堡壘。

現在位於漠南的中心,同時也是抉擇漠南各處政務的地方。

有需要斷決的民事案件,以及各部落,生產營地間的問題,也都可以來到城內的公堂解決。

像在遠北的庫城,經過一年多發展,就已經成為了那一面地區的經濟和政治文化中心。

一個穩定的國體,作用還是明顯的。

鐵路等基建工程,也能有個合適的環境。

就今年來看,草原上不再會出現四處攻殺搶掠的事情。

外出的時候,大家也能安心把老婆放在家裡,不用怕再被人給搶了。

同時,國內的臣民也能夠明白,目前王國以外的敵人是誰。

當軍隊每次帶回勝利擴張的訊息,能夠極大加強凝聚力。

......

天武城,王府。

陸舟召集著文工團的幾個負責人,商議文化方面的部署。

就目前來說,文工團還是屬於教育部,只不過有很大的獨立執行權。

劉大能原先還是個村頭教書的劉老丈,但現在已經是文工團的主事了。

經過一年時間的考驗,劉大能帶著幾個秀才,各方面做得有板有眼,獲得功勞不小,算是去年被吸納一批人中的佼佼者。

劉大能有了功績,都快是半個部級人物,連帶著兒子劉鐵柱也選入龍虎軍,升遷排長,真正成為全村人的希望。

劉家現在就已經成為了移民大軍中的模範家庭,並且不斷鼓舞著後來者。

這當然的,個中也有些風言風語,說是劉大能的兩個妙齡女兒,全體士兵眼中的女神,文工團的當紅花旦,對大王私下裡多有伺候云云......

劉大能對這些話語毫不在意,甚至有些沾沾自喜,並且在陸莊內安置一套房產,給年過六旬的自己,添置了兩名小妾。

“王爺,草原上女子地位的確過低,隨意受辱虐、凌搶買賣者甚多。

現在設立典法,卻是聖人之舉。

可關於一夫多妻的事情......

個人認為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優良傳統,可萬不能丟啊!”

劉大能懇切的說道。

“王爺,我們也是一樣!”

餘下的眾人紛紛應答。

大家在婚姻方面的禮俗,極力要求保持著歷來傳統。

這些人都是急切模樣,生怕王爺廢了這個優良傳統。

而其實,陸舟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廢除妻妾制,只是為了改變草原上的一些野蠻禮俗,在婚制方面,要做到全國統一。

從現在人口的普查情況來看,漢人實際在冊的就有三十五萬。

整片草原的人口,總共也有八十多萬,加上許多未統計的人口,起碼也得逼近百萬關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其中,在冊的婦女至少要比男丁多了三成,一夫一妻完全是個荒誕的想法。

現在軍隊裡,還有許多士兵,等著多打下土地,好多納妻妾了......

大家聽了陸舟解釋,這才松下一口氣來。

緊接著,秀才張平拿出一張圖卷。

“王爺,在遠北森林裡,有牧民發現了塊十丈長的秀石。

我等提議,將巨石從遠北運至漠南。

以王爺的英姿為模樣,雕刻馬踏匈奴像。

這樣以後,再有流民逃亡到漠南,遠遠見到王爺的樣子,就知是到了夏國。

就知道,有生的希望了!”

張平氣勢昂揚的說道。

陸舟把畫卷接了過來,這只是一個雕像的大概設計雛形。

可陸舟心裡是顫動的,沒想到這些古代人的想法還能這麼先進,看來文工團的作用不小。

陸舟覺得這事可行,紀念碑之類的東西,可以多立點。

只是看了看畫卷,又沉吟一番,故作艱難的說道:“這麼大的一塊巨石,從遠北運至漠南,實在過於勞民傷財了......”

張平懇切的說道:“王爺功績千秋,區區一塊石碑,算不了什麼。

建設部那邊的人也說了,只是一些牲畜車架的問題。

恰是可以彰顯國力。”

“王爺,確是如此!”

餘下的人紛紛應喝,馬屁拍了起來。

陸舟揮了一揮手,玉璽一蓋,算是把這事定下。

緊接著,才又對幾人說道:“其實,讓你們過來,不僅是為了婚俗。

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現在人口多了,我打算在國內創辦報刊,以慧國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