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 援軍出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如今,吳三桂在景棟四郊設了大營四座,晝夜騎緹巡防,李定國為了探明虛實,也出擊數次,皆無果而返。

吳三桂軍又僱傭緬人,日夜伐木造梯,圍城至第三日,清軍又有萬餘支援步卒至此,聽說是愛星阿部,而且吳三桂大營中還出現了紅夷大炮,雖然尚未架設,但顯然這是在準備炮擊城牆,強行攻城了。

如今的局面是:吳三桂攻城在即,而晉王屬下共計四萬餘軍民已經無法脫身,黎維祚在信函裡最後寫到:

“臣急告天子,望速救援,切盼切盼……”

後來,朱北國在自己的回憶錄裡寫到這段往事時,是這樣講述的:

“……我們當時錯誤地估計了吳三桂的行動方向,這個失誤差一點讓我們失去李定國和他的數萬軍民。

我們在擊敗愛新阿後,一度樂觀第認為,吳三桂要麼硬著頭皮來阿瓦城搶大明天子,要麼,可能會畏懼不前,說不定會就此撤回雲南觀望。

但很顯然,當時我們並沒有換位思考----吳三桂會怎麼應對這個局面。

當時的局勢是,愛新阿這一路清軍已經在阿瓦城外潰敗,愛新阿陣亡,如果訊息傳到吳三桂那裡的話,吳三桂必有所警醒。

按照黎維祚在告急文書中講述的情況看,吳三國應該是在漢達寺曠野之戰後兩到三天內就得到南路失敗的訊息了。

那麼,我們就應該估計到,此時的吳三桂必定承受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作為一個手握重兵、身處天高皇帝遠的邊陲,且軍政自成體系的一個外姓藩王,吳當然能意識到清廷對他的猜忌與防範。

此次入緬捉拿永曆皇帝,吳應該是有向清廷表忠心的意味的,否則的話,他完全可以放永曆皇帝在緬甸過寄人籬下的生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為在世人眼裡,包括順治朝廷,反撲很清楚,這位落魄天子不僅翻不起什麼大浪子,無法威脅到吳三桂,甚至還能充分利用永曆的存在向清廷要兵要糧餉。

然而說老實話,我到現在也沒有理解吳三桂入緬的動機是什麼,我甚至無法判斷是低估了還是高估了吳三桂的智慧。

這位大清平西王甚至違背了從洪承疇那裡得到的真知灼見:

“欲保藩位,則西南不可一日無事!”的告誡。

可事實是,吳三桂居然不惜自我汙名,也要積極地去替大清做斬草除根的事情,難道說此時的吳三桂沒有意識到朝廷早有削藩之意?

或者說,吳此時還是對清廷忠心耿耿的?不管怎麼說,是他數次上書清廷要求入捉拿永曆的,於是清廷在慎重商議後答應了吳的要求。

但是,由於我們的插手,如今卻事與願違,吳三桂對朝廷誓言旦旦,信心滿滿地說,只要大軍入緬即可順利完功,但殘酷的現實卻是:

愛新阿----這位正牌子滿洲貴胄兵敗身死,數千精銳的“真滿洲”騎兵全軍覆沒,導致這一切的,不都是起源於你吳三桂數次上奏清廷,要求入緬擒獲永曆,以絕亂源的建議嗎?

因此,如果吳三桂不趕緊扭轉戰局擒獲永曆,或者擊破李定國白文選,那麼,他是無法向大清朝廷交待的。

看來這就是他鋌而走險,豪賭一把的動機了。

很顯然,貌似他可能賭對了,至少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是這樣……”。

(以上摘自《朱北國日記》第二卷)

公曆一六六二年元旦,這一天是大明永曆十五年,大清順治十八年的農曆十一月十二日,

由澳洲聯邦陸軍和大明燕王白文選組成的援軍從阿瓦城出發了,全軍一共有一萬三千餘人,其中包括澳洲聯邦陸軍第一、三旅共二十六個步兵連,含兩個旅部、機炮、通訊、醫療等共六千八百餘人槍,另外包括白文選部精銳步卒三千六百餘人和精銳騎兵三千六百餘騎。

考慮到從阿瓦城到景棟的道路大部分都是山路,總里程大約有一千多裡地,靠步行行軍的話,不僅慢而且極為消耗體力,永曆皇帝下詔,把阿瓦城中的一千多輛大小不一的馬、騾、牛車全部都徵用了。

這些車輛和牲口被用於運載物資和人員,預計十到十五天的行軍旅程中,除了騎兵外,九千多澳洲和白部的步卒可以輪流使用這些車輛代步而行,以此維持體力。

出發前,按照御前會議的決定,確定朱北國為統帥,全面負責此次救援行動,並授朱北國“代天行令,尚方寶劍”一柄。

同時任命白文選、任柯和艾魯什三人為副帥,統領各自的隊伍並參贊軍務。

這天早上七點,在數萬漢民婦孺家屬的圍觀下,朱白任艾四人於王宮廣場騎在馬上行軍禮拜辭永曆皇帝,然後再騎馬行至南門城樓與留守阿瓦城的魏宏和鄧凱話辭,沿途還有數萬漢人在街邊歡呼送行。

四人隨後騎馬出城後,立刻進入前日在護城河外設立的軍寨裡,此時軍寨內吹號擊鼓此伏彼起,將領們開始聚眾軍檢閱。

至中興島時間早上八點,伴隨著鼓樂軍號聲和行軍曲,白文選親率三千六百名裝備有澳洲五九式手榴彈的騎兵開路先行,隨後依次跟進的是聯邦陸軍第一旅的十一個步兵連、第三旅的十五個步兵連和作為後軍的明軍三千六百精銳步卒。

大軍首先沿著官道向南行進,至午時,已距離阿瓦城四十餘裡,朱北國傳令,就地埋鍋造飯,休息一小時後,大軍繼續南行,至傍晚天黑紮營。

全天行軍十二個小時左右,日行程約九十裡。

行軍到第三天,全軍開始進入山區叢林,朱北國按照事先商議好的部署,重新安排了行軍序列。

為了預防敵人的埋伏,第一旅、第三旅和明軍後軍步卒被分成三列縱隊,分別在山道左右山脊和山谷大道行軍,白文選率騎兵仍然是開路先鋒,車輛輜重居中,全軍輪流坐車休息,白天不在山道上停留,打尖做飯也在行進中的車輛上,而且全都吃的是不用冒煙升火的澳洲軍用乾糧。

這種行軍狀態一直堅持到晚上天黑看不清路為止。

然後,全軍才在白文選先鋒騎兵事先尋找到的開闊之處安營紮寨,並搭建帳篷升火做飯休息。

次日凌晨,天還沒有亮透,全軍又起身,不升火的一頓打尖後,全軍便摸黑前行,直到夜晚再度降臨……

於是這一萬三千人馬,就這樣晝行夜伏,步步為營地前進著,到了第十一天,農曆十一月二十三,公曆元月十一日,全軍終於走出了山區,抵達了一個可以向東俯瞰景棟平原的埡口。

白文選告訴朱北國,這個地方叫萬奧,多年前他曾經與晉王一起在此地跟緬軍作戰,出萬奧埡口,不到十里就是景棟城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