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 出乎預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封晉王屬下帶來的信件,讓原本已經退朝休息的永曆皇帝,不得不重新回到正殿裡端坐在龍椅上讀信。

此時皇帝的眉頭微皺,面部肌肉有些顫動,表情十分凝重,眼神中透出只有十分瞭解焦慮症是什麼樣的人,才能看出來的那種神態。

此時,陳安德、白文選、鄧凱三人加上朱北國,魏鴻和任柯,一共六人,正在御案前的錦墩上默默陪坐著,只有朱北國看出了皇帝的焦慮症狀,其餘人卻是全然沒有,而且這些人的表情雖然嚴肅,但很顯然的是,他們的心中已經有了最終決定——因為,在皇帝看到這封信函之前,他們都事先看到了。

就在永曆皇帝早上退朝後不久,幾乎同時接到鄧凱的稟報後,這些永曆朝廷的大人物門只得再度回到大殿商量對策,現在時間很急迫,他們必須在天子重新坐回龍椅之前就想好對策,好在這群人都算是時代精英了,在這段不算長的時間裡,五人已經集體穩如討論好並制訂相應的對策。

然而對於重新坐到大殿龍椅上的皇帝而言,眼前攤著的那封浸著送信人汗漬的信函,是一份內容驚人的告急文書,皇帝得到了以下驚人的訊息:

就在十二月二十一日凌晨,也就是當初阿瓦城南的漢達寺曠野大戰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李定國部的基地,位於滇南土司地的孟艮府城----景棟城,突然被吳三桂四萬大軍圍困!

這座城市是李定國剛剛經營上手的城池,位於孟艮平原的中心,擁有堅固的城牆和豐沛的水源——景棟城裡有泉眼和池塘,淡水可以自給自足,因此,這裡成為李定國的軍事基地。

目前,城裡的緬人早已經絕跡,市面街道兩旁的房屋大部分被拆除用於城牆的防禦,空出的土地甚至被勤勞聰明的漢人士兵和家屬們種上了木薯和蔬菜……

然而,李定國軍民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殘酷事實:這是一座孤城,景棟城四周的鄉野,仍然是緬人的天下,而且只是名義上的臣服於這位“天朝上國”的大將軍——大明晉王李定國。

因此,李定國軍民在這裡雖然強勢,但是缺乏根基,而且並沒有獲得什麼民心,四周鄉間的緬人唯一接觸到的是晉王的軍人,這些士兵們常常騎著馬,拉著牲口車,來到村子裡,兵丁們全副武裝,氣勢洶洶,他們是大明晉王的徵糧隊或徵稅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顯然,吳三桂的到來,讓緬人們——尤其是那些本土的貴族們心中有了掙脫晉王統治重新拿回景棟城的希望,所以吳三桂的軍隊得到鄉野裡緬人的各種支援和幫助。

視角回到永曆皇帝的大殿。

對於一直幻想著守株待兔,以逸待勞地等著吳三桂攻打阿瓦城搶大明天子的朱北國哥幾個和大明君臣們而言,吳三桂居然沒有直接來阿瓦城搶奪永曆皇帝,而是捨近求遠奔襲景棟!這個訊息確實太出乎眾人的預料了。

剛剛開始的實話,鄧凱等人甚至還有些懷疑這些資訊的真實性,但是,送信人是晉王身邊的親信部將,而且白文選也認識他,加上絹袋上的大印也是真的,白文選還認出“晉王及黎將軍急告天子求援”這幾個字的確出自李定國親筆字跡。

所以,朝堂上的各位也不得不相信這確實是不爭事實。

至於絹袋內的信函字跡,令人十分熟悉,此時永曆皇帝已經有些感慨地認了出來——那正是出自黎維祚的親筆。

信中首先很簡略地敘述了自己於十一月二十三日,受白文選之託,帶三十名騎兵星夜趕赴景棟李定國處求援的過程。

黎維祚在信件裡除了告急,也有奏報,信函裡敘述了自己一行人從離開白部出發,到找到晉王部,直到到十二月二十八日夜,處於孤城被圍的境地後寫下這封告急信,並派人突圍之前那段時間的歷程:

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黎維祚一行三十餘騎離開白文選的進軍阿瓦城的出發地木邦,開始馬不停蹄地晝夜趕往南方的景棟城。

據黎維祚的敘述,他們騎馬走了五百多裡的崎嶇山路,途中歷經險阻,用了六天時間才到達景棟。

李定國與黎維祚原本就是舊相識,因此身份確認方面毫無阻礙,李在得到黎的告急後,立刻召集眾將商議救援白文選之策。

黎來景棟所行之路雖然是捷徑,但山路煙瘴崎嶇,大隊輜重不可行,眾人緊急商議一番後,決定於次日晨先派出騎兵一千二百,走大道西進,再沿山谷大道北上,這支騎兵既為大隊先鋒,也希望能給予白文選可能的救急支援。

次日早晨,騎兵出發後,李定國立刻發出號令,匯攏散佈四方的徵收糧草的步騎三千餘人,同時準備車輛輜重,打算於五日後起步騎九千隨先鋒騎兵西進。

然而,景棟城裡準備到第四日時,前出騎兵回報,情況有變化,白部已經轉進阿瓦城,關鍵時刻遇白文選給晉王的報信之使,並隨隊帶回中。

到了第五天,白文選信使抵達景棟,眾人這才得知,黎維祚口中講述的澳洲軍,果如約兵臨阿瓦城,僅一天就攻佔之,如今天子已入阿瓦城,現正急招晉鞏兩藩入阿瓦城勤王,融合共同南航。

李定國得知,此時鞏昌王白文選已率軍民兩萬餘西撤阿瓦城,尾隨之敵愛新阿,雖人多勢眾,但為接應之澳洲軍火器所創,不敢強追逼近,但遙遙尾隨而已。

李定國黎維祚聞之心安,遂商議立刻招回騎兵,並派出步卒向西整修道路橋樑棧道,逐漸聚集四方駐守的兵將家屬,打算於十二月下旬準備妥當後,全軍放棄景棟西進阿瓦城。

然而風雲突變,十二月二十五日,吳三桂帶關寧騎兵兩萬及滿洲正藍旗步騎一萬,突然出現在景棟城東的平原上,形勢急迫,李定國只來得及把分散四處徵集糧草的兵馬收攏,掩護他們的家屬進城。

看到敵人兵強馬壯來勢洶洶,這時有部屬建議晉王立刻放棄家屬,率眾軍迅速西進,李不禁猶豫,而此時吳三桂三萬騎兵機動力非常強大,又有當地緬人的協助,如今早已在各個重要隘口把守,擺出一個直面等待,必要與李定國正面廝殺的態勢。

當然了,此時的李定國仍然可以不管城裡的家屬老弱,自己輕裝強行突圍,但這位大明朝如今的頂樑柱,實在是做不出來這種事拋棄家屬之事,面對眼前的情況,李定國與黎維祚商議後,一咬牙決定:據城堅守以待援軍。

儘管在他們的心裡,對援兵能否到來毫無把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