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小張老師的迷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保安們跟車跑著,我也就就近停到了最靠大門的停車處。

“佟老師,佟老師好,你回來了嘛?這次不走了吧?”一個保安說道,滿臉的真誠。另外一個年輕點的校警衛則帶著期望的望著華雯。

“佟老師,歡迎你回來。吃過飯沒有,廚房裡還有菜,我去給你烤個肉,你吃點飯吧!”另外一個學校警衛說,說完就要去廚房做飯。

我和警衛們一一握過手,拉住了要去做飯的這個哥們,請他們搭把手把車上的物品搬到了辦公室。警衛們一邊搬東西一邊興奮的給華雯說著她離開的這段時間學校發生的變化,甚至包括看門的那條狗生了幾隻小狗崽都給說了,他們直接表達對華雯的想念。

這個場面很讓我感動,我甚至覺得如果學校需要,我可能會留在學校當個老師。

這時沒課的老師和校領導也都出來來看華雯,他們不停的和華雯握手或擁抱,然後手拉著手停不下來的說著話,我則被冷落在一旁。

一個曾經見過我的領導終於注意到了我,他過來熱情的和我握手並詢問我什麼時候來的喀什。

“領導好,我來了有一段時間了,本應該早來看望你們,事太多,來晚了!”我說道。

“哎,看你說的,我們不知道你來喀什了,應該是我們去看你,瑤瑤老師的事在我們心裡都是個疙瘩,是我們虧欠你們的。”這個領導握著我的手不鬆開,在南疆如果想表示特別重視和在意對方或者表現熱情和親切,就可以握著對方的手長時間不鬆開。

“謝謝領導,虧欠千萬不能說,我們能認識就是緣分,瑤瑤有你們這樣的領導,有這麼多好同事是她的幸運。事情過去就過去了,我要向前看,你們也要向前看。”我說道。我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說了,來之前我沒有想到此行可能會把我拉回痛苦的回憶,我以為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事了。

“李老師,聽佟老師說你現在在喀什發展,好啊,太好了,喀什就歡迎你這樣的有為青年,有什麼需要我們做的,你儘管提,別看我們只是一個學校,我也有一些關係,能幫的事一定會幫你的。”另外一個領導也過來給我說道。

於是我又被一群老師圍著握手問好。

華雯和同事們換到了辦公室裡去說話了,我則被一個小老師領著參觀校園。學校建設的真不錯,據說是鄉里最好的建築,有一個帶有塑膠跑道和塑膠草坪的操場,教室也都是標準化的教室。

“這一兩年在教育上投資很大,我們學校的硬體條件不比內地的差,就是缺人才。”這個小老師給我介紹道。

“我聽說除了援疆老師,還專門從內地招聘了很多老師?”我問他。

“多,也不多,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對學校來說還是少。比如我就是從甘肅招聘來的,現在能做到基本滿足需求,但還是缺,走的人也不少。”小老師回答。

從他的介紹裡我明白了他說缺的意思,因為南疆在外地人的眼裡就是落後、乾旱、偏遠和艱苦的地方,因此凡是好點學校畢業的師範生和經濟較好地區的青年教師都不願意來南疆當老師。

來長短期支教的老師總有個期限,而且即使是三年期的老師也無法完整帶一屆學生,教學質量和持續性難保證,一個老師一種風格,老師和學生時間長了就比較瞭解每一個學生,教學的針對性和細化比較好,老師不長期這些都有點問題。

另外一個方面,願意來南疆的老師有一部分是從就業前景不太好的學校畢業的,在南疆發展的前途比留在內地好。另外就是家鄉經濟發展滯後,來南疆淘金的‘出陽關’的人,比如這個小張老師的老家比南疆條件還差,所以他義無反顧的來了南疆。

帶著理想來支教部分人理想很豐滿,但一段時間後會有越來越大的心理障礙,他們會思考值不值的問題。和早前的一些山區學校沒老師不同,南疆缺的是會漢語受過高等教育的科班老師,所以來支教的老師並不算是學校的支柱,可能會產生不被重視的錯覺。

而從內地經濟落後區域來的老師,雖然比城裡老師能吃苦,也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卻在心態和技能上比大城市來的老師普遍有較大的差距,造成了一些落差和不自信。比如華雯可以算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人又漂亮,又不會為收入斤斤計較,還留過學。這會讓一些老師很自卑和沒有自信。

“國家也注意到了,給老師安排了很多培訓。比如安排到北上廣一流高校學習深造,或者交流到內地知名中小學培養鍛鍊。但從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情況等資料來看,我們的學校和內地學校的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小張老師說道。

“你們很偉大,做的事業是利國利民的高尚事業,是積善行德的事,我就是被你們的精神感動才來到喀什生活創業的。希望你們能堅持下去,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的。”我說道。

說實話,我對教育這塊瞭解並不多,因此不知道該怎麼樣鼓勵他。

之後我們又聊了聊這裡的風土人情,聊了些全面教育後家長和孩子的反饋。

“國家給南疆教育的投入很大,在提出全面義務教育目標後的短時間內就做到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面免費義務教育,現在我們這裡沒有一個孩子失學,這已經比內地先進了,我相信內地還存在失學兒童。”小張老師說道。

他說剛開始來南疆的時候發現農村的文盲率很高,現在他的很多學生在家裡已經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了。

這些中小學生已經開始發揮有文化的作用,比如幫家裡看化肥和農藥的說明書,比如給父母讀農業種植書籍裡的內容,甚至給老師當老師,教父母說國語給父母掃盲的......。

“小張老師,我對你能到喀什的農村來當老師很敬佩,現在是一個逐利的社會,個體很難有高尚的情懷了。最早那種開發大西北時的為了國家、為了新疆人民的福祉來奮鬥的知青和兵團精神很難再有了。你也說了,你的現實需求是為了比較高的收入才來南疆當的老師,但是我認為你還具備有大愛,有理想,只不過你自己還不知道而已,因為你在思考南疆教育的發展,要經常鼓勵自己。我就經常給自己說:我就是來建設新疆發展新疆,為新疆做貢獻來的。只有這樣,我才能充滿動力的去往前走。”我說道。

我很理解小張老師的一些抱怨,他抱怨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我覺得我應該說一些高尚的話,要鼓勵他,一個根不在南疆的人紮根南疆需要極大的勇氣。

“以前因為瑤瑤老師的關係,我看過一些講貧困區域教育的書。有個報告我印象很深,有個美國專家被印度人請去研究印度的教育問題。這個美國人叫什麼名字我忘記了,他帶領著一個團隊在經過一些深入調查給印度政府出了一份報告。這是一份有關印度基礎教育的一個報告,其中有一段話我印象深刻,這段話說:‘很多教師非常不願意到偏遠或“落後”的村莊去,一個現實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或是偏遠村莊的生活設施太差……,另一個常見原因是,他們不熟悉當地村民,他們聽說那些村民常常把錢都用來喝酒,他們聽說這些人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潛質,或是“行為舉止就像野蠻人一樣’。偏遠及落後地區常常被看作是教師的耕耘得不到收穫的地方。”我給小張講起這個報告的內容。

因為剛才小張老師說的一些情況和那份印度的報告很像,我一下就想起來這段話。

“這個報告是美國人研究印度貧困地區教育的報告,但他們不單純從教育角度切入。這個報告我記得叫《基礎教育公開報告》”我說道。

這個報告裡讓我震驚的地方是,它雖然是說印度邊遠地區的,但我多多少少有種感覺說的就是普遍出現在貧困農村的情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報告裡說發展中國家的教師普遍存在精英偏見。老師們會自然而然根據孩子來自富裕還是貧困家庭來區別對待。比如大部分教師不願意去邊遠貧困的地方去教書,而且即便是在城鎮裡他們會因為教的是窮學生而感到沮喪。”我給小張說道。

我記得當時的一個故事是說,這些人去邊遠地區做調查的時候,事先通知了學校,學校安排了一堂公開課,一個數學老師他們講了精彩的歐幾里得幾何裡的一個定理,並對相關的圖示進行了長時間的講解。可是那些聽課的三年級的學生很安靜,坐的很整齊,他們隨即抽訪了幾個孩子,那些孩子根本沒有聽懂老師講的是什麼,這些孩子只是用來上公開課的道具。

“就是說,老師在努力表現自己的博學和善於教學,卻忽略了教育的物件是孩子,本質是孩子得到知識。”我說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