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煉劍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想罷乾坤袋的事情,李清玹又喃喃自語道:這五味藥材是自己獨自在深山上採來的,外人絕對不會知曉,別人湊不齊真正的藥方,因為還缺了五味輔藥。藥材基本上已經集齊,玉劍亦在雕刻,只剩幾種罕見藥材。

現在就看九姑娘尋找藥材的進展了。李清玹暗道:“根據悟真劍道所記,修煉劍丸還須找到一處庚金靈氣凝結之處,到時結廬築室,採取靈藥,服食辟穀,吐納呼吸,翕受日精月華,才能修成蘊含庚金之氣的上乘劍丸。”

原本李清玹想過,若是尋不到玉劍,就用崔煥之大人為他打造的金劍。金鐵之氣充足,自然不乏銳利,也就不必尋找庚金靈氣凝結之處。但以金劍所修出來的法劍,其實已稱不上劍丸。

“當下該練練劍術了,達到劍與身合、劍與意合之境,使自身防身之術再多一些。”李清玹看著手中這柄鑄造技藝極為上乘的鴉九劍,心中泛起了煉製符劍的念頭。

當夜,月白風清,他在床上盤膝打坐,鴉九劍橫放在膝蓋上,雙手抱成太極印,舌抵上顎,意守玄關,默默行功。

第二日清晨,涼風習習,鳥語花香。

李清玹神采奕奕,開啟房門,請來郝明東,向他吩咐幾句,讓他守在院外。今日閉關修煉,概不見客。李清玹以前想要煉製一柄符劍,卻苦於沒有上乘寶劍,嘗試心中設想。

現如今這把鴉九劍,堪稱僅次於十大名劍的上乘劍器,卻是可以煉製成上品符劍。在那道人身上所得的符籙寶冊之中,有十道符籙,其中第四道就是火符。

但他仔細對比過,這一道寶冊上的火符,卻是比不上悟真劍道上面的火符。對比之下,悟真劍道上面的火符,雖刻畫簡單,但紋路清晰,反而更為玄妙,卻有一絲大道至簡的味道。

“當初為了對付鬼王,由那位姑娘施展出那柄符劍。那位道人所遺留的符劍上面刻畫著一道符籙。”李清玹暗自忖道:“既然那道人能夠把符籙刻畫在劍上。那麼悟真劍道上的這道火符,應該也能刻畫在我手中這把鴉九劍上!”

“鴉九劍亦是傳世名劍,僅次於天下十大名劍器,勢必可以煉成上品符劍,一柄上品符劍,就可以護持自身大道!”以道門而言,符籙是溝通人與天地的秘傳法門,所以不是隨便可以亂畫的。

故有所謂“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的說法。畫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訣存想神靈隨筆而來,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動咒語等等不一。

就是在鋪紙研墨、運筆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式之複雜,方法之繁瑣,足令李清玹頭昏腦脹。他不是正統道門弟子,不識得步罡踏斗,念動咒語之術。

他只得沐浴一番,點上三支道香,又洗淨鴉九劍的鋒刃。他把鴉九劍端端正正放在桌案之上。此後,又有筆墨硯臺放在一旁。刻畫火符,他用的是紫瑩石粉,紫瑩石粉比上乘的硃砂還要精煉。

他平心靜氣,把鴉九劍放好,符筆沾了紅墨,在劍

上開始繪畫。鴉九劍,三尺長鋒,寬有四指合併,和六面漢劍的樣式相同。相比於符紙,劍刃比較狹窄,更容易出錯。

畫符每一筆都須恰到好處,符紋哪怕有一絲一毫差錯,就即算是廢了,火符便算失敗了。好在李清玹下筆極穩,眼力亦是極佳,對畫符事物明察秋毫。

畫符之時,李清玹以體內的先天真氣加持其上,卻令火符效用大增。不過幾個呼吸間,第一道火符就已刻畫完成,李清玹未曾停頓,在那一道火符下方,再度畫符。

符分符頭,符竅,符腳三部分。李清玹畫符一氣呵成,而第二道火符的符頭,正緊緊挨著上一道火符的符腳。這一道火符刻畫完成,第三道火符,仍是緊緊挨著上一道火符。

劍刃寬度只有四指,長度亦僅有三尺。這火符每一道都將近半尺,當六道火符刻畫完成,這一面劍刃也就刻滿了符紋。李清玹暗自道:“既然畫符,須得兩邊刻畫火符,才算圓滿無缺。”

畫符時,符頭上要畫三勾,三勾代表“三昧真火”,有的三勾是代表三清,也有的三勾是代表三界公。符竅又稱符膽,是一張符籙的靈魂,是符的主宰,一張符能否充分發揮效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有符膽鎮守其中。

符腳用以結束符膽,結束一張符的書寫手續,它亦是極為重要的步驟。李清玹又是平心靜氣,刻畫火符。接連六道火符,一氣呵成。

不多時,兩面劍刃,共十二道火符,俱已加持真氣,接下來,便該火煉。房間中央,有一鼎火爐,正是李清玹早已備好的。火爐之中的爐底之上,早已繪畫上了一道方圓數尺的火符。

李清玹把火點上,隨後把劍放入火爐中。嗡地一聲顫鳴。剎那之間,劍刃通紅,不復清亮如水之色。剛開始的時候劍刃通紅,晶瑩剔透。過了片刻,劍刃變成青白色,之後又變成黃白色。

鑄劍宗師張鴉九鑄冶鴉九劍時,每日千錘百煉,歷時九年,才鑄成此柄傳世名劍,也是宗師張鴉九的封山之作,自此以後,大唐再無這等傳世名劍出世。

自春秋時期歐冶子和干將莫邪之後,再無此等鑄劍宗師,就算是戰國時期的徐夫人,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等人,在鑄劍之道上都比不過前三者。

自歐冶子逝世千年之後,到了大唐開元年間,鑄劍宗師張鴉九橫空出世,張鴉九得到了大宗師歐冶子的傳承,自此後,隱居吳山,開始鑄劍,他總共鑄劍二百四十口,而鴉九劍名列第一。

若是換了之前那柄長劍,不消多說,此刻早已軟化成汁。也就是鴉九劍極為上乘,才能承受的住這等高溫火焰。鴉九劍兩面各自刻畫火符,共計十二道,加上火下的一道符,便是十三道。

劍刃顏色接連變化,看著玄妙莫測,也不知是火符太多,還是因為他真氣加持的緣故。儘管他有些驚訝,但是手段未停,雙手微微張開,體內真氣從掌中勞宮穴徐徐而出,落在黃白劍刃之上,沿著火符紋路,逐漸依附上去。

到了此時,筆墨依舊附在劍

身之上。原因有三,一是因為紫瑩石粉比上乘硃砂更為精煉,二是刻畫的火符頗為玄妙,三是他一直在用真氣護持著筆墨,所以未曾脫落。

李清玹心中暗道:不愧是傳世名劍,都過了半個時辰了,火符也已滲透進去兩成,而這劍刃仍是完好如故,未有軟化跡象。還好沒有用尋常利劍來刻畫火符,否則必然作了無用功。

春秋時期的《考工記·攻金之工》中記述:"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黑濁氣是劍體上附著的木炭、樹枝等物燃燒產生的雜質。黃白氣主要是錫與金、及其他元素熔鍊時揮發出來的煙氣。

春秋時楚國相劍名家風鬍子曾說過:白所以為堅也,黃所以為韌也,黃白雜則堅韌,良劍也。這種精良之劍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複合劍。戰國時期,銅劍使用臻於極盛。

此後西漢至隋朝時期,青銅劍逐漸被鐵劍、精鋼劍代替。不過這段時期,只有南北朝的陶弘景才算得上鑄劍宗師,曾為梁王鑄十三把寶劍。自此以後,直到大唐開元年間,才出了一個張鴉九。

十大名劍蹤跡飄渺,遙不可及。當世所存名劍俱在各大世家或是各大宗門當中,不得一睹真容。至於其他的百鍊精鋼劍,也受持不住火符所熔高溫之火。

也就是張鴉九所鑄的七柄名劍才能熔鍊。這七柄名劍之中也就鴉九劍最為上乘,李清玹能得此劍,當真是福緣深厚!

李清玹慢慢地把真氣滲透進去,此時已過了兩個時辰,因為金鐵之器滲透緩慢,當是水磨工夫。直到這時,也才把真氣滲透進去四成。但劍鋒稍薄,那裡的火符紋路已經滲透過去,開始接合。

房中騰焰飛芒,煙霧繚繞,東面窗戶未關,煙霧由此飄出,嫋嫋升起。院外的郝明東見裡邊煙氣瀰漫,白煙騰空。他還以為房屋走水了,但想起之前李清玹已經向他吩咐過,不要輕易打擾,這才讓他安下心來。

郝明東心中暗想道:“李公子是在做些什麼?莫非在煉丹麼?李公子乃是修道高人,會煉丹藥也屬正常,不知可否煉成了?”李清玹一心煉劍,未曾分心外物,卻不知自己院子裡有道白煙氣衝斗牛,猶如寶物出世。

洛陽城內的尋常百姓都看得分明,以為失火。但對於修道人而言,可不是如此,修道人見到此煙,都紛紛猜測是哪位修道高人在煉製靈藥或是法寶。

郝明東守在院外,忽然發現院落周圍隱隱約約有許多人往他這裡偷窺。他才剛剛發現,就見前面有數人近前,那幾人大搖大擺的往這院落而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清玹曾令他關門避客,不許他人前來打擾。先前那數人已至院落門前,郝明東對為首的老者說道:“此地是道玄先生所居院落,今日道玄先生概不見客,還請諸位先生明日再來拜訪!”

房內,李清玹全神貫注地在煉製符劍。這時,就聽嗡地一聲劍鳴,鴉九劍的兩面劍刃,火符都已經滲透完成,徹底接合,兩面相通,到這一步,就差用清水淬鍊鴉九劍,用以降溫,至此符劍就算煉成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