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恐怖如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伴隨著鼓角聲,數萬人如潮水般向唐軍戰陣滾滾湧來。

走在最前面的就是裴阿摩支的疏勒兵,疏勒人口不多,戶不足兩萬,兵只三千,但自古尚武,男子性多狂暴並以勇力為榮,其重甲兵的步戰能力在整個西域堪稱首屈一指。

這些疏勒兵排成了五個方陣,俱都頭頂護面銅盔,身披雙層重甲,一手拿著方木盾,一手扛著鐵矛,每走幾步就會齊聲發出一聲吼叫,聽著頗有氣勢。

位置稍稍落後,跟在疏勒重甲兵兩側的,則是來自石、康、米、安、何、史、東曹、西曹等河中國家的僕從軍,這些人有老有少,衣甲陳舊,兵器殘破——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一群炮灰。

在疏勒重甲兵和身後的是上萬名火尋步弓手,火尋人居住在遙遠的烏滸水下游及鹹海南岸一帶,以農耕為主,兼營畜牧漁獵,由於火尋人的綠洲城邦長期互鬥,有著一定的步戰和攻城經驗,是以咥利失此番圍攻員渠便強行徵用了他們。

護在火尋兵的兩側的,是突厥化的吐火羅人,原本他們都是輕騎兵,但現在只得下馬組成步陣,充當起了長矛手的角色。

走在火尋人和吐火羅人後面的,自然就是阿瑟那鼠匿精心打造的兩千鐵甲騎兵,人披羅圈鎧,馬披鎖子甲,只露出兩雙眼睛和四隻馬蹄,一看這模樣就知戰力不凡。

而薄布特勤與哥舒闕俟斤則各自率領萬餘突厥精騎分別跟在大部隊的左後方和右後方,以便伺機切入戰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突厥人在西域經營多年也是頗有長進呀,這打仗的本事可比當年稱雄磧北草原的同族全面多了!”

蘇定方看著對面五花八門的軍隊,嘴裡這麼感嘆著,一雙眼睛裡卻是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因為,突厥大軍殺氣騰騰,唐軍這邊也是早已嚴陣以待。

七千唐軍背靠波光粼粼的魚海,整齊地列出了一個偃月陣,只是蘇定方佈置的這個陣式與經典的“偃月陣”剛好相反,凸面朝外,凹面朝內,兩頭也很厚實,幾無薄弱之處,與其說是月牙形,不如說更似一個半圓。

頂在陣形最外圍的是三排弩手,其後是五排長弓手,而後是一排刀盾手和五排長矟手,再往後依次是手持長短鈍器的跳蕩兵,以及分成左、中、右三組的長刀兵,俱都是位列主將的前方。

而在主將的身後,則是充當預備隊的三千騎兵,所有乘馬和馱馬都收攏在湖畔,暫時交由獨孤達等人看管。

在咥利失等人眼裡,唐軍這擺出來的玩意兒是一個典型的刺蝟陣,其作戰意圖再明顯不過——就是背水而守,以待後援。

敵軍即將邁入遠端兵器的打擊範圍,中郎將梁建方立馬扯開了嗓門兒:“弩手,定位箭,準備!”

第一排弩手紛紛端舉起提前搭好箭的弓弩,並將其微微上仰,隨著梁建方的一聲“放”,紛紛扣動懸刀,密密麻麻的弩箭立時離弦而起。

裴阿摩支看著插在自己前方不遠處的弩箭,嚇得險些跌下馬來。

這位疏勒王對中原兵器非常瞭解,知道唐軍的“擎張弩”絕不可能把箭射到這麼遠的地方。

於是,他剛一穩住身子,便開口問向旁人:“這……距離是多少?”

一個眼神特好的侍衛官立馬答道:“大人,約莫兩箭之距。”

聞者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箭”是突厥人及西域諸國慣用的長度計量單位,“一箭之距”相當於後世的180米,換成唐朝的演算法,就是一百二十步。

而這款射程高達兩箭之距的弓弩,被命名為“武德弩”,正是李曜為了取代襲自前隋的“擎張弩”而發明的產物。

武德弩的弩弓為反曲形制,又因採用筋角複合材料而非傳統的柘木,其有效殺傷距離與原史宋之“神臂弓”相當,而且弩臂有槓桿裝置,可以幫助弩手快速上弦,無論是省力程度,還是射速和射程,均遠非普通隋唐步弩可比。

“二百二十步,放!”

很快,唐軍大陣再次絃聲大作,三排弩手發起了真正的遠端攻擊。

疏勒重甲兵連忙舉盾遮擋,但大部分弩箭其實是射向他們身後的陣列,僅數息間就倒下了兩三百人。

“二百步,放!”

“一百八十步,放!”

“一百六十步,放!”

“一百四十步……”

突厥軍陣每前進二十步,都要承受一輪亂箭的血洗,當兩方距離接近一百二十步時,梁建方頓時把嗓門扯得更響亮了:“弩手繼續,弓手輕箭準備!”

輕箭穿透力不強,但射程較遠,伴隨著梁建方及諸營校尉、旅帥、隊正的口令,五排弓手配合三排弩手迴圈交替射擊,有如鐮刀割草般將那些身著皮甲或無甲的雜牌胡兵射翻在地。

慘叫聲不絕於耳,讓遠處觀戰的咥利失可汗都快將手中馬鞭擰成了麻花,這樣的場景讓他心中不忿,卻又無可奈何。

在付出了數千人傷亡的代價之後,突厥一方總算有機會結束單方面被動挨打的局面。

火尋步弓手齊齊拿出行進中射箭的看家本領,向唐軍箭陣發起反擊。

萬箭齊發,遮天蔽日。

但唐軍的弩手和弓手仍立於原位操作著手裡的殺人利器,動作並沒有絲毫停頓。

這是因為蘇定方麾下這一整支唐軍全部都是從頭到腳得到了重甲的保護,知道敵方的箭矢在中遠距離很難傷及他們的身體。

而事實也的確如他們所想,兵器工藝的差距,往往也代表著文明水平的差距。

在唐軍將士們的眼裡,吐火羅人射過來的羽箭實屬粗製濫造之物,真的就跟地上的垃圾沒什麼兩樣。

梁建方抓住一支被自己頸甲彈開的羽箭,只打量了一眼便沒了興趣,將其隨手扔到腳邊,旋即口中發出一道語音高亢悠長的命令:“六十步!楯手,進——!”

刀盾手迅速來到弩兵的前面,將齊胸高的大盾緊密連接起來,弩手和長弓手則躲於其後,改用破甲重箭繼續射擊敵軍。

五十步內,重箭之威非同小可。

一支支三稜箭簇輕輕鬆鬆地貫穿了木盾和甲札,就連疏勒重甲兵也出現了大量傷亡,直教他們的國主阿摩支大人感到心頭滴血,肉痛不已:

“唐人箭陣,真是恐怖如斯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