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 71 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寇承平玩鬧夠了, 也發覺鉛筆挺好使,他又試用了其他幾種硬度大小各不相同的鉛筆樣品, 最終想拿下鉛筆的經銷權。

盛景意現在也是有鋪子的人了,不過不準備賣鉛筆,她與寇承平算了筆賬, 說這買賣賺頭不是特別大, 一支支賣不合算, 要賣的話往後搗鼓出彩鉛再賣套裝。

這種普通鉛筆大可以直接走批發路線, 學校、店鋪、貨郎都可以直接批次訂購,由這些渠道把鉛筆送到千家萬戶,甚至連制作方法都可以公開,想學著做的只管學著做, 反正他們也不差這幾個錢。

寇承平聽盛景意這麼說,頗有些失望,只能彩鉛能早點做出來。

徐昭明試用了細芯的鉛筆,忍不住說道:“這筆挺好用的,即便定價高些,應該也會有人買的吧?”

盛景意連線香都能論根賣, 賣鉛筆應該不難。

盛景意說道:“你知道置辦齊一套文房四寶至少多少錢嗎?”

這可問倒了徐昭明, 他平時用的東西都是上好的, 且從來不問價錢,他瞧了眼旁邊的小廝,叫對方給報個價。

那小廝倒是個機靈的,伶俐地說道:“筆墨紙硯置齊的話, 少說也得五百文錢吧,還是最次一等的那種,很快就得換新的。”

見徐昭明明顯對五百文沒什麼概念,小廝又列舉了一般人家每個月的進項以及家裡供養一個讀書人的支出。

城裡普普通通的人家,整家人一個月的收入也就20貫左右,鄉下地方更是連這點進項都沒有,這20貫錢要吃要喝要穿要人情往來,不省的點隨隨便便都能月光。

這麼把收支列在一起做對比,徐昭明就明白了:一般人家應當有能力供養一個讀書人,可要是再窮些的人家可就難了,他們把全家的口糧省下來也不一定能送家裡的孩子去讀書,更別說購入上好的文房四寶讓他們練出一手好字了。

書這東西,更是許多人買不起的,很多寒門子弟都得借書抄著讀。

就像寄住在天禧寺那些讀書人,大多都是邊幫人抄書賺生活費邊給自己抄一份留著讀,平時還得替人寫寫家書什麼的換點錢週轉。

這些是已經熬過求學階段的。

更多人是連邁進門檻的機會都沒有,一輩子都被擋在認字讀書的世界之外。

這鉛筆包裝一下,賣個高價不難,可他們現在又不缺這個錢,不如從一開始就把價格壓低,把讀書的門檻往下砍低一截。

從前要花一百文才夠讓人把幾個大字寫熟練,現在十文錢就能讓你把三千字寫到爛熟於心,那些捨不得送孩子讀書的人會不會咬咬牙讓孩子學一學?

有些時候,只要給個小小的機會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徐昭明平日裡不太關心這些事,想明白後便說道:“你說得對,這個錢我們就不賺了,反正我們也不差這點錢。”

盛景意笑道:“只有識字讀書的人更多些,能欣賞《桃花扇》這些故事的人才更多啊,我們這是在努力擴大潛在市場。”

徐昭明和寇承平聽得連連點頭,現在他們已經能接受盛景意這一套一套的新理念。

窮苦人家的孩子讀不讀書什麼,他們其實不怎麼關心,也不覺得那是自己能左右的事,不過聽盛景意這麼一說,他們就懂了!

他們並不是要費心培養出那種天天念之乎者也的讀書人,他們只需要多幾個能識字會算數的人,不管這些人以後是一輩子只認得那麼幾個字還是能位列朝班、名留青史,對他們來說都沒差,都是多了批懂得欣賞《桃花扇》的人啊!

以後他們賣的《唐詩三百首》,說不準也會被他們抄了去,搖頭晃腦地背上幾首,自己背不完還可以留著給孩子背,想想感覺還挺奇妙。他們就一群學渣,莫非還能讓別人多讀點書?

盛景意說通了徐昭明兩人,他們就屁顛屁顛給國子監的張祭酒送新鮮出爐的“文會道具”去了。

張祭酒本來還在琢磨現場會不會太混亂,那麼多人要現場答題,光擺下那麼多筆墨紙硯就挺麻煩了,到時現場墨汁飛濺是不是不太好?

現在拿到徐昭明送來的新式炭筆,他試用了一番,表示還不錯,卻也沒覺得有多特別。

直至看到徐昭明拿出比比賽用筆小了一圈的鉛筆,張祭酒眼中才放出光來。

要知道哪怕是寫簪花小楷,想在一頁紙上寫幾千字也挺勉強,還特別費神。

這種小小的鉛筆,削尖後卻能輕鬆抄寫大片文字,既不用等它晾乾也不用研墨沾墨,省了不少功夫。

哪怕徐昭明說這筆寫出來的字容易掉色或者被抹掉,可那問題也不大,這本就不是為了練書法準備的,又不是所有東西寫下來都是為了存著傳給兒孫當傳家寶。

張祭酒不由問:“這筆造價幾何?”

徐昭明如實相告,並把盛景意擬好的定價告訴張祭酒:“放到市面上就賣十文錢一支。”

街上一個普普通通的沒餡餅子,也要賣個八文錢,十文錢是真的很低了,再加上批發價會更便宜,盛景意這定價是真的薄利多銷。

張祭酒坐不住了,不敢置信地問:“這麼便宜?”

徐昭明把盛景意的想法告訴張祭酒,說盛景意不準備靠這個賺錢,只想讓只差臨門一腳就能讀書的人有機會邁入讀書門檻。

張祭酒沒料到徐昭明這群小紈絝還能交到這樣的朋友。他捋須誇道:“你這朋友交得不錯。人活在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難得你們能有這份心。”

徐昭明和寇承平被誇得尾巴直翹,又積極給盛景意爭取看熱鬧的機會:“我們這朋友到時可以來國子監看文會嗎?張祭酒我跟您說,文會的主意就是我們這朋友給出的,我們只負責跑腿張羅張羅。”

張祭酒沒想到還有這一出。他說道:“既是如此,他自然是可以來的。”他又問起盛景意是何方人士、目前在哪讀書。

徐昭明早把自己給盛景意安排的身份背得爛熟於心,在張祭酒面前扯起謊來那叫一個鎮定自若:他先說盛景意是謝家遠親,現在跟著遠房堂兄謝謹行客居金陵;又說盛景意天賦卓絕、自學成才,要不是早些年耽誤了,現在早成有名的才子了。

接著就是把盛景意大吹特吹一通,直說國子監期期考頭名的學霸都不如她!

張祭酒聽他說得天花亂墜,有點頭疼,只能說:“行了,你到時帶他過來便是。”

反正文會就是以文會友的事,多一個人少一個人算不得什麼大事,連這次文會的主意都是人家出的,讓人家來看看有什麼問題?

徐昭明從張祭酒這邊得了準話,也不多留,叫隨行小廝把搬來的“文會道具”放下,自己帶著一群學渣小夥伴風風火火地跑了。

張祭酒揉揉額角,叫來幾個精擅詩文的國子監博士一起擴充題庫去了。

這群混賬小子都給這次文會印成宣傳單派出去了,他們這邊可不能掉鏈子,務必得抓緊時間把空蕩蕩的題庫給充盈起來,免得到時候臨時出個什麼意外都沒題目可以頂上!

張祭酒的煩惱,徐昭明等人是不可能去體諒的,他們每天仍是一如既往地聚眾讀書。

徐昭明這個挑戰者更是格外用功,不僅在盛景意那邊接受所有人聯合起來給他搞的魔鬼特訓,回到家還偷偷挑燈夜讀,生怕丟了小夥伴的臉。

隨著國子監文會臨近,太平書坊陸續開始宣佈五位點評老師的人選,第一天宣佈的自然是張祭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人選無驚也無喜,沒引起太多人注意。

倒數第四天的時候,太平書坊扔出第二個人選:甘謙,人稱東萊先生!

這人選可就有點意思了,前頭去過湖山書院的人都曉得,本來湖山書院那邊是想請他去自家文會的!

沒想到東萊先生雖然回金陵來了,卻沒去湖山書院那邊,反而接受了金陵國子監的邀請!

難道是黃山長和東萊先生友誼的小船翻了?

一時間士林議論紛紛,都在討論到時要不要去國子監湊個熱鬧。報名上場當然是不可能的,不過他們可以去看看這個文會到底能不能搞起來,有沒有八卦可以圍觀。

到倒數第三天,太平書坊又放出第三個點評老師人選:寫“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陸觀!

文壇大多數時候還是用作品來說話的,眾人聽到這句耳熟能詳的詩,對國子監這次文會的期待又多了幾分!

接著太平書坊還來了個劇透,放出兩幅畫讓人以畫猜詩,從而猜出接下來要來的人是誰。

猜出來的人可以寫上姓名和答案投入抽獎箱中,明後兩天隨機開獎,太平書坊會從猜中的人抽取一二三等獎,贈送各類價值不菲的福袋。

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要知道關撲這事兒是時人的最愛,癮大的人連吃碗餛飩都要賭個單雙。太平書坊又是搞抽獎又是送福袋的,不參加還是人嗎?!

無數原本不關心勞什子文會的人蜂擁而至,對著太平書坊掛著的畫猜來猜去,人人都覺得最大的那個福袋馬上該屬於自己了!

經過太平書坊這一波操作,國子監文會的熱度被炒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一邊,聚眾讀書的小紈絝們剛散場不久,寇承平又甩開其他人偷偷折返。

他是作為代表來找盛景意商量一件大事:“我們覺得吧,昭明他這麼努力,每天回到家都在偷偷背詩,我們得為他做點什麼!你主意最多,不如你想想我們怎麼搞才夠意思?”

盛景意略一思索,說道:“為他搖旗吶喊?旗子不用太大,手上拿著的那種就行了,揮啊揮的多顯眼!”

寇承平聽了連連點頭,旗子可以有,他馬上叫人趕製一批,到時他們人手一面!

盛景意看熱鬧不嫌事大,繼續隨口扯淡:“再給他扯個橫幅?”

寇承平不懂就問:“橫幅?掛在門窗上那種嗎?感覺沒什麼用啊!”

盛景意給寇承平解釋了一番,說那橫幅要很長很長,最好高高的支稜起來,底色用大紅的,字要大,要顯眼,標語還要編得足夠響亮!

寇承平一點就通:“我明白了!回去後我就叫人搞!我們到時候給他一個驚喜!”他說完又問盛景意,“對了,到時是我們過來你這邊集合,還是你來國子監門口和我們會合?我得提前安排安排!”

盛景意微訝,挑眉問:“我什麼時候說要去?”

寇承平說道:“那天昭明特意問過張祭酒了啊,張祭酒說你可以去的,昭明沒和你說嗎?我們都說好了,到時候你就站在正中,我們在周圍把你團團圍住,不會讓別人有機會近你身的!”

盛景意:“………………”

求助,剛給人出完損主意,結果把自己也坑進去了怎麼辦?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春溪笛曉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