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龐統的敲門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龐統很鬱悶,不是一般的苦悶

眾人對他的不解,彷彿白天不懂黑夜,春蠶不見冬雪。

他想對世人怒吼,我很醜,但我很溫柔,很聰穎,對,重點在心靈美。

但,沒人理他!

對,沒人理睬整個龐氏!

從叔龐季與蒯越單騎為劉表說降了據守襄陽的江夏賊張虎、陳生,使劉表得得南據江陵、北守襄陽。

功莫大矣!

卻未如蔡、黃、蒯氏得郡守、都尉之高位,只做了州從事、縣令

反倒因此為荊州眾多宗族所嫉恨、痛恨!

一些家族恨不得食龐氏之肉:

我等皆荊州世家或大族,族首信蒯越、龐季等人書信,北上參與荊州牧劉表之會,各族族首五十五人,不分青紅皂白,皆被斬殺!

蒯越、龐季是用我家的血,染紅了你家的印綬啊!

龐氏有苦難言,龐季只參與了招“宗賊”族首來會,沒參與誅殺“宗賊”首腦之密謀。

可有區別嗎?

龐季先有書信,繼得劉表任命,各家因此都認為龐季參加了密謀,也就等於龐氏參加了密謀。

誰願意跟暗地捅刀子、吃人血饅頭的人做朋友?

於是乎,荊州許多大族對龐季、對龐氏的態度可想而知。

龐氏族長龐德公氣得病了

劉表屢次徵召,他一點面子不給,稱病堅決不去。

劉表有一次巡察到附近,在龐季引路下,親自龐氏聚集地拜訪。

龐德公一臉倦容的靠在椅子上:“草民病了,請恕草民不能大禮。”

劉表心中有火:“卿不肯為官食祿,後世何以留子孫?”

這與其是勸說,不如說是威脅!你不做官,你們龐氏子弟,也都別想做官!

龐德公把頭一揚:“世人留給子孫貪圖享樂、好逸惡勞之惡習,我留給子孫耕讀傳家、安貧樂道生活,所留不同罷了。”

劉表氣的鬍子都歪了,飯都沒吃就離開了

於是乎,龐氏既為荊州大族嫉恨,又不得劉表重用,裡外不是人!

於是乎,龐統在荊州,從小幾乎沒什麼朋友。

牆裡開花,牆外香

龐德公反而與豫兗州南下逃難的流亡北士司馬徽、徐庶、石韜等過從甚密,反正大家都不得劉表信任、重用,不被本地家族所容,一同指點江山,批(發)評(發)時(牢)政(騷)。

時間長了,也就商業互吹起來,比如龐德公稱司馬徽為水鏡,司馬徽尊龐德為龐公,徐庶為福虎,也給蒯氏等族後輩有所評價。

龐德公雖然表示龐家安平樂道不做劉表的官,實際上也擔憂年輕一代的前途,也擔心家族安危——破家縣令,滅門刺史——那是和平年代。

漢末世亂,縣令、刺史權力進一步擴大,身為州牧的劉表幾乎完全沒有監督、制約。劉表還算柔和,都能幹出誅“宗賊”五十五人壯舉,袁紹、袁術、曹操、劉備也都打擊不服之大族以整合麾下勢力,更別說董卓、李傕、呂布等把查抄作為常態。

龐德公先後派出龐先民,龐林等後輩,前去拜訪司馬徽等北方流寓士,希望水鏡先生能為之揚名。

龐先民,龐林也得到了不錯的評價,水鏡先生稱他們能官至州郡、位至兩千石。

要在普通家族,這都是燒高香。

然而時臨亂世,出人頭地比之前更容易,有龐氏主家栽培,家勢全力支持,嫡系子弟限於州郡大吏,也算不得十分出眾。

尤其家中傑出子弟與徐庶、石韜等相形見拙,即便以龐德公之淡然,也不能不斤斤計較。

龐氏人丁稀疏,龐德公黔驢技窮,最後把相貌醜陋、個頭不高,平日不顯山露水的龐統派來,不過是死馬當活馬醫罷了。漢代官員需要宣揚教化,尋訪鄉里,主持集會,徵兵作戰……露面機會極多

相貌、身高,可以補益官威,或如袁紹、劉表、劉備既相貌堂堂、又高大健碩,或如典韋相貌奇特卻威猛懾人,或如袁術這般相貌不俗,如曹操敏銳矯健。

如龐統、張松這般不高不帥不威猛,無疑非主流,輸在起跑線上。

然而,龐統同司馬徽上談天文,下論地理,中析歷朝歷代治亂之要,模擬戰爭攻守之局。又向司馬徽請教律法,農桑水利畜牧,手工業技術……

兩人一談就是一整天

龐統道:“眾人皆以為劉荊州性儒雅、寬厚、聰明,強在明經、識理,有方略、善治政,能用人……

眾人皆以為劉荊州不善軍事。”

“此世所公認,老生常談而已”司馬徽略顯不屑

“我卻不與眾人同苟同。”龐統道:“劉荊州軍事能力不弱,方略、治政卻非眾人以為那樣突出。”

司馬徽:“此話怎講?”

龐統:“劉荊州做過北軍中侯,監督過徐榮、李傕、郭汜、張濟等名將,操練過涼州、幽州、烏桓騎兵,指揮過精銳步兵、弓弩兵,麾下有黃祖、蔡瑁、黃忠等強將,軍略豈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單騎入荊州,剪除宗賊、清掃盜匪,北與袁術、孫堅爭南陽而袁術逃亡、孫堅死,西攻劉焉劉璋父子於益州東,南降荊南四郡、鎮壓山民、南夷直通南海,東收豫章而拒劉備……

立赫赫之功於四方,豈能不善於軍事!”

“既然如此,為何世人多稱劉荊州不善軍事?”司馬徽也有些糊塗了

“小侄以為,恰恰因為方略不高明,治政能力有限啊!”

“不會吧?!怎麼可能?別亂說!”龐統的結論令司馬徽大吃一驚,給出了三連否認:“可仔細想想,又覺得鞭辟入裡。”

“荊州,內有宗賊、蠻夷,外有強敵。南北過兩千裡、道路不通,一旦敵自北來,軍隊輜重由南至北需行近月。

東西長江相貫,敵與我共!一旦敵人自長江破我水軍,則南北分離,如同長蛇中七寸,顧首不能顧尾!”龐統道:“故荊州雖大,四戰之州,非立業之基也!”

“聽君一席話,如讀十年書!”司馬徽學問雖高,見識雖遠,一個外鄉人,豈能像本鄉高士這樣清楚地理,並手作揖:“如之奈何,還望賜教。”

一開始理所應當把龐統當成後學末進,這一揖就顯出得達者為師,幾乎要平輩論交。

龐統急忙回禮:“辦法早有,只恨劉荊州不能用!

青州、徐州,亦四戰之地,故劉青州南下吳地,如絞龍入海,成吳王矣!”

“你是說益…”司馬徽急忙捂住嘴巴,十分震驚於龐統方略,這時想著龐、司馬兩家要完善此計為敲門磚,敲開劉表大門,再謀好細節、參與實施,別說一個兩千石,就是開國從龍功臣也做得!

司馬徽對上龐統眼神,只覺得純淨而清淡,生出難以名狀的意味

……

龐統在司馬徽家遊學十日,每日兩人除了幹農活,便是讀書、切磋

“龐士元年幼,對經學、文章不甚感興趣,卻喜歡談論天下大事、分析其中奧妙、學習新奇技能,其曉暢軍機、善理情報遠超絕大多數士子……

及議論實務,常發驚人之語,初覺不可思議,仔細思之卻有執行可能,在年輕一輩當中,可謂南州士子之冠冕!”

這,是一封司馬徽親筆推薦信,也是荊州各地士子求之不得的敲門磚

司馬徽用上私印,而後對龐統說:“君之所學,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實輔佐帝王、重臣之學。

然而謀略、實務最需積累、鍛鍊,君之志向雖大、格局雖高、頭腦雖聰,然才略尚不精熟,經驗缺乏,名聲不顯。依靠家勢,最初不過一縣長。若為縣長、縣令,才幹無所發揮。

我便用此信,為你揚名,希望你能處治中、別駕、功曹,或參贊機要之職。必能裨益大略,有功家族,使荊州如虎添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