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卿當作桓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漢時州郡皆有武庫,袁術四世三公,深知州武庫規模遠大於郡武庫。

故袁術入荊州,則據南陽。

據豫州,則守沛國。

奔揚州,則佔和縣…

每奔一州,便迅速將州治所納入麾下,所圖即州治之武庫、糧庫、戶籍、文書、官吏、驛道……

前後曾佔據荊州、豫州、揚州之武庫,加上袁氏汝南老家之工匠、存鐵,最頂峰時,擁有鐵甲、皮甲數萬副,刀矛弓弩數十萬。

故袁術雖然屢敗,軍隊戰鬥力卻下降不多,才能先後破胡軫呂布於梁、破董卓於雒陽,北拒袁紹、曹操,南防劉表,東抗劉備。

劉備就可憐得多

青州武庫先被焦和帶走大部分,孔融和諸王佔一部分,青州黃巾打劫一部分,留給劉備的鐵甲不足十分之一。這十分之一也在歷次戰爭中消耗極大。

徐州武庫,陶謙除支援了朱儁、公孫瓚,大多裝備給麾下各部將士、各豪族,劉備也難問下屬要回來。故雖徐州東海武庫留下的刀劍弓弩極多,盔甲卻只剩數千,且多為皮甲。

故安東軍的鐵盔甲一直不充足。

究其原因,鎧甲製作遠比兵器為難,鐵甲在戰鬥或民間械鬥能發揮之作用,也遠大於弓弩、矛戟。對於鐵甲之管理嚴於強弩,對強弩之管理嚴於刀劍。從條侯周亞夫買五百甲盾欲入墓地,被廷尉下獄,被誣謀反,可知盔甲管制之嚴,萬石大員亦不能例外。

可憐安東所謂帶甲二十萬,虛張聲勢而已。人有餘,而甲不足。

非獨劉備,

劉表帶甲十萬,防禦力較強之鐵札甲,不超過萬數。公孫瓚統帥幽州邊軍,一次被袁紹打得大敗,死亡、受傷、投降萬餘人,其中披鐵甲則不過二千餘。

安東鐵札甲既少,漢代甲冑穿戴亦不便,劉備便積極利用徐州冶鐵能力,大量生產鐵甲,同時也生懸賞,令人試驗幾種新甲

在冬季北方,時常有將士在冰冷刺骨的盔甲外再套一層罩袍、披風。

在南方,安東大規模推廣了棉花種植,織機的改良、紡織工廠的出現釋放了婦女老幼剩餘勞動力,棉衣以其成本低廉、工序簡單、質地軟和等優點,逐步取代了毛衣、皮衣、麻衣、絲衣的主導地位,在中下層得到了廣泛使用。

以組合創新的思維方式,劉備提議將甲片縫在厚棉布上,其外再縫一層棉布

劉備只是提議,具體效果經過工匠不斷改良,將士不斷實穿,十幾次之後,逐步實驗出新的多層複合甲——棉甲。

棉甲毫無疑問是一次巨大的飛躍,將護胸、護臂、護腿、甲裙等都縫在甲內,化為一體,像穿毛衣那樣罩上去就行,穿戴十分方便、軟和,將士也稱棉甲為布罩甲。

作為多層複合甲,布罩甲面對弓箭的防禦力好於一般鐵甲,布的保溫、隔熱效果也好於鋼鐵,冬、夏舒服很多

第一批二千套賣給公孫瓚,得到了幽州軍的廣泛稱讚。

袁軍士卒吃驚發現刀矛箭矢竟然砍不開、戳不透公孫軍布甲,引以為豪的大弓強弩射中,亦不能使公孫軍前鋒傾倒,頓時如遇鬼神,驚訝震怖,被公孫軍打得盡皆披靡。

經歷幾場戰鬥後,袁紹、袁術軍也繳獲一些布罩甲,拆卸後也是恍然大悟,袁紹、袁術麾下謀臣、工匠極多,便行仿製。

此外二袁也在布罩甲基礎上改良,製作出了筩袖甲。

筩袖甲亦將護胸、護臂、甲裙合併一起,穿戴頗為方便,由於外面無布,防火效能更好,比布罩甲稍微適應南方使用。

二袁、劉備公孫瓚集團在盔甲製作上你追我趕,互相學習借鑑,促進了甲兵工藝的進步。

戰爭,果然是最佳的科技推進器。

此事也告誡劉備,戰爭之時無所不用其極,人能迸發出超越原本的能力。袁紹、袁術集團有的是聰明人,劉備雖然有超越時代的科技,也很容易被仿製,要是不能一次擊潰對手,技術改良成果還是不拿出來得好。

當然,最終比拼的也是雙方國力。札甲、布罩甲、筩袖甲製作極複雜。安東軍控制區域大,人口多,鍛造鋼鐵數量更多。即便技術被仿製,也能製作出更多的布罩甲、筩袖甲,分批將安東軍鐵甲率提升到20%。

札甲、布罩甲、筩袖甲重量都在10公斤以上,在需要士卒步行攜帶大批輜重的時代,即便生產出來,也不是所有士卒能負擔。於張飛和廣大淮河以南將士而言,盛夏穿布罩甲依然太熱,防火也是巨大問題,恨不能果身出戰。而且由於是複合甲,時間長不洗卻容易臭,多清洗容易變形,維修也不太方便。

戰事不等人,繼續改進布罩甲、筩袖甲同時,劉備也令吳國工匠轉向其他甲冑,如藤甲、竹甲。

藤甲、竹甲生產成本不到棉甲、鐵甲五分之一,對刀劍也有頗佳防禦力,實乃南方溼熱地區必備良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惜,工匠門不得要領,缺乏在關鍵技術上的突破,兩者的防禦力一直不過關,遠遠達不到南蠻藤甲刀箭不入的水準。

就連抓來的越人,繳獲的越甲,也並不足夠高明,安東也沒有足夠資源製作越人也算稀有的犀甲、鱷魚甲

如何才能製作出價廉物美,防禦過關的盔甲呢?

……

整個安東軍核心智士,荀攸、魯肅、劉曄、糜竺……皆宵衣旰食,以改進盔甲

繼鐵札甲、布罩甲、犀甲,不過關的藤甲、竹甲後,紙甲就這樣提上日程

紙本柔弱,用來做甲,無論怎麼看也不靠譜

然,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

紙擁有頗佳柔韌性,重量比鐵甲為輕,一層不夠就十層、二十層、五十層……累起來就不可小視。

用水浸溼後,甚至能做到:勁矢入而不穿。

紙甲原料可以取自南方遍佈的草、麻、藤、竹、樹皮、廢舊書籍賬簿……來源極為廣泛和便宜。

工藝也很簡單,不過揉、壓、晾、縫等,不需要像札甲那樣數百甲片手工一片一片打孔、磨製、縫製,可透過分解工序批量生產。

故而紙甲成本和工時,在所有甲冑當中最為便宜,僅有鐵札甲十分之一不到

紙甲樣品一問世,就得到了荀攸、張飛、魯肅、徐嶽等人極大關注,因為特別適合南方潮溼高溫地帶,特別適合各類丘陵山地,特別適合水軍使用。

張飛拿到樣品後,興奮地丟下軍隊,從前線跑回淮安:“兄長,紙甲防禦力甚佳,五十步內,強弩不能洞穿!當然也有缺點,對袁軍重劍、大斧、大戟防禦頗弱於鐵甲。

如今軍中披鐵甲者,萬人中不過兩千,其餘者不過皮甲、布衣。

若能製作數萬紙甲,予弓弩兵、輕兵、民兵皆裝之,我之戰力必遠甚於袁術。

飛請為前鋒,不克淮南誓不還!”

全軍皆甲!

誰說張飛無謀略?

張飛敢想啊!

在鐵甲率同為20%的情況下,使80%士卒全部披上紙甲,以鐵甲士攻堅,以紙甲兵放箭、迂迴,同時平衡了硬拼能力與機動能力。

或將紙甲兵皆上漆,裝作鐵甲,混合編制,十萬士卒十萬甲,美如畫,嚇死人。

“翼德,輕聲!”

劉備伸出兩手,向下虛按:

“紙甲頗易仿製,故為絕密,切記,切記。

十萬紙甲,數月可備齊。

望卿日日操練,厚養士卒,切勿怠慢。

開疆拓土曰桓,闢土服遠曰桓。凱旋之日,卿當作桓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