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早圖淮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建安二年,夏,四月

袁術自淮安敗走壽春,紀靈逃往譙縣。劉備令張飛、趙雲南北並進,分兵伐之。

淮南,張飛連復金湖、盱眙,引兵過淮安丘陵,兵圍九江郡治陰陵

未想,中原忽降淫雨,連綿十餘日,每日皆有雨,道路泥濘,援軍、兵糧不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喘過氣的袁術,收集潰兵,並徵九江、廬江、汝南之援軍,決水灌之,破張飛於陰陵東。

淮河氾濫,淹沒百里,災民數萬,四處逃散。

張飛敗退到淮南丘陵以駐守。

淮北一路

趙雲攻下沛國郡治相縣,兵過睢水,以攻紀靈於譙縣。

呂布將兵數萬,自兗州梁國,沿著睢水來援。

趙雲考慮到呂布軍騎兵數量不少,有很強的野戰能力。兩面受敵,怕不能敵,全軍退回相縣、碭山固守。

燕地冰雪消融,袁紹攻公孫瓚甚急,有了皇帝大義,幽州叛亂四起,鮮卑、南匈奴助紂為虐。

公孫瓚接連敗軍失地,急遣人求救。

荀攸建議暫且與袁術修兵,待秋後再戰。

張飛軍參軍魯肅,自從盱眙連夜趕回淮安,進諫道:“袁紹者,遠禍者,袁術者,近憂也。豈有捨近求遠之道理?

袁術雖大敗,勢力尚存,且居淮河、大江上游,是腹心之患。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當因眾心,早圖淮南。

淮南平,則江淮之間盡為吳有,揚州之士,不敢懷二心,必裹糧撐船以迎王師。

若先與袁紹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而袁術螳螂捕蟬在後,如之奈何?”

差點指著鼻子說袁術能偷襲一次,就能偷襲第二次,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徐繆因對袁術無間道之功,加封一千戶,花白的鬍鬚都黑了許多,進言道:“當發動大軍,痛打公路這個落水狗,力爭畢其功於一役。而後再轉身北上,與袁紹爭河北,數年之內,大王必復為光武之舊事,我等亦能追附驥尾,封侯蔭子!”

陳珪在賣空安東債券最後時候收手,賺得盆滿缽滿,並上供給安東軍糧食萬石求得諒解,替代了陳琮兄弟在淮浦陳家的主支地位,如今也是紅光滿臉:“大王合數州之士,戰將、謀士數百,兵三十萬。雖偶有小挫,實奈陰雨,非戰之罪,不足為慮。

大王威名赫赫,令袁術及其諸將生懼。若揮師向西,親帥中軍在後督戰,以張將軍等名將在前,以必勝之心示敵我雙方,則袁術必逃,淮南不足定也。”

糜竺見人搶了先,也不肯落後:“徐青之士皆感大王之恩,欲報之,今人心齊整,糧草充裕,大王伐淮南必勝。”

“你們總問寡人,為何不趁勝追擊?”

劉備拿出前方張飛來信,以示眾人:

“屬下受命攻袁術,初時戰事頗順,未想自春入夏,頗多陰雨

將士盔甲一負,重數十斤,另有刀矛、弓弩、盾牌等兵器重十餘斤。若行軍於野,一旦踩入泥濘,腳難以拔出,跌倒則衣盔皆溼,輕易不能起身。若屯守於營,地氣潮溼,多生疫病……

野外之地,柔軟不實,馬騾之蹄,誤踏其中,頗多折扭,輕重騎兵,失馳騁之速……

弩之弦,軟而無力,箭之羽,溼而難飛。

刀劍盔甲,多生鏽蝨。運糧之車,輪亦陷泥。堵塞於路,輜重不濟……”

可見作為主將的張飛,與參軍魯肅,與陳珪、糜竺等人意見完全相左,也是一大奇事。

荀攸道:“淮河南北梅雨早生,陰雨綿綿,洪水肆虐,道路損壞。

給養常不能按時到達,前方士卒餓著肚子,冷著身子,有些還生了病,如何打仗?

可知軍事第一位不在兩軍對壘,而在後勤。

昔日白起勝趙括,王翦破項燕,莫不如此。”

劉備:“正當農時,不如插秧之後再做打算,諸君以為?”

“大善”

徐繆、糜竺、陳珪不由竊竊私語,面有喜色,都是大地主,誰又願意耽誤自己家收成

魯肅道:“同飲淮河之水,我方糧食不濟,袁術亦更不濟。

昔日孫武分軍擾楚,使楚糧食不濟,士卒疲敝,之後方能三千裡破楚。即便不能發大軍,亦可輪流騷擾為上。”

一席話退而求其次,顯出魯肅極有戰略思維

劉備頗認同:“入春之後,淮南、青徐兗州,氣溫比往日偏高,之後又多雨降溫,一些地方麥子早穗,徐州冬麥減產已成定局。

糧食不濟,道路損壞,打下來又如何駐守?災民又如何安置?新地如何恢復生產?

諸多問題,諸君皆要考慮,多加建議。

張飛停軍不前,雖攻不得郡縣,到是能縮短補給線,也給我們時間妥善安置流民。得地失人,則人地皆失。失地得人,則人地皆得。”

還有一點沒解釋,張飛、趙雲等燕趙人,麾下幽州、烏桓騎兵最是不耐南方酷暑、潮溼。然而騎兵的機動性、衝擊力、偵查能力,卻正是劉備集團相比袁術的最大優勢,實乃克敵制勝的戰略機動力量。故而之前對笮融、孫策、袁術、王朗的幾次大的用兵都儘量錯開夏季酷暑,錯開多雨季節,獲得了不小成功。

大隊騎兵不便展開,與其閒著發慌,甚至人馬多生疫病,不如北上發揮作用。

……

張飛任廣陵太守數年,一直吵著想到北方任職,不願在淮南作戰。

每逢夏季酷熱、冬季陰冷,暴師於野,闔軍將士都極難受,其中夏日最難。

身批鐵札甲,冬天在塞外能凍掉手指,在江淮甲內潮溼冰冷。夏天在江淮能燙脫皮,更兼渾身是汗,十分不便。

漢代流行的札甲,像一個大號短臂T恤,一般在皮革內膽外面鑲嵌鐵甲片,由於批次手工製作而非定製,往往不太合身,需要系上腰帶以收緊貼身。此外,小臂臂甲則單獨系上,還有的正面增強防禦的護心鏡、胸甲需要在札甲外面單獨穿戴,還有裙甲、腿甲、鞋等,穿戴費時費力,戰場上也容易散掉

除了穿戴並不方便,生產工藝也十分復雜

安東透過水利機械壓制、切割減少了人工,鱗片仍要手工打磨,作為內膽原料的皮革本身價格不低,皮革硝制、鞣製時不短,皮革、鱗片縫製更是純手工,製作費用十分高昂。

閒暇時,張飛便令工匠、將士思考解決之道,也多次向劉備進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