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楊彪的請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特進、臨晉侯、司空楊賜府上,瀰漫著悲傷的氛圍。

“父親(族長)去了!”楊彪、楊雍等楊氏子弟痛哭流涕。

“司空大人去了!”皇甫嵩等數百楊氏故吏亦齊齊發出悲鳴。

皇甫嵩、楊彪二人相顧無言,心中皆懷對未來的迷茫、恐懼。

楊賜之死,對關西世家造成的結果顯而易見,朝堂上再無巨大發言權的關西大佬。即使皇甫嵩曾為右車騎將軍有孫武吳起的用兵之能,即使楊彪為兩千石多年,也無楊賜的政治影響力、也無足夠轉圜能力、也無楊賜般得皇帝信任。

如今涼州大本營,不少地為邊章、韓遂、羌胡佔據。亂軍已有數萬人突破隴山,進入更加富饒的關中三輔,肆意劫掠。皇甫嵩有家歸不得,每旬得到戰事最新情況同時,都會得到不少親朋故舊死亡、失蹤的噩耗。就連他當北地太守時的老部下、曾經的護軍司馬、北地泥陽傅燮也多次陷入生死危境中。

關西到雒陽投奔的親朋故舊不可勝數,楊家、皇甫家等關西人士的宅邸早就人滿為患,後來之人,只能借宿旅店。

楊彪問扶風蘇固:“父親去後,借宿的鄉親就得搬出司空府,無處安身,卿可有辦法?”

“我家狹窄,族人早就擠滿了,能有什麼辦法?”蘇固愣了愣,呼吸幾口冷氣,腦袋清醒了不少,“大人是說天上人間?”

皇甫嵩:“劉備會同意麼?”

若是楊賜未去世,皇甫嵩根本不會絲毫懷疑,畢竟劉備也是楊賜故吏。

楊彪:“蘇卿之從妹與劉德然共掌涿縣劉家在京師產業,只要蘇卿去求求令妹,定然穩妥。”

。。。

蘇媚代表劉備來送禮,坐在別廳,與楊氏女眷攀談。被突兀得請到一群高官男人堆中,雖掛上面紗,亦有些侷促,盯著鹿皮靴,久久不說話。

楊彪給蘇固使了個眼色。

蘇固咳嗽兩聲:“這個,那個,羌胡大亂涼州,攻入三輔,很多關西人士逃難來京師,無處安身,我痛心疾首,只是能力有限,幫不上忙。劉賢弟的天上人間地方挺大的,看能不能騰挪一些住處來。”

蘇媚抬頭:“好啊,給他們打八折,這個主妾身做得了。”

蘇固看了面容尷尬的楊彪,咳嗽兩聲:“這個,那個,好多人逃過來時沒什麼錢,能不能賒著,或者免費?”

蘇媚見楊彪、皇甫嵩、蘇固等人笑得皺紋更深,比哭還難看,哪裡不知道他們沒錢:“楊大人、皇甫大人都是侯爵,封地也能住不少人吧。”

楊彪接過話:“有些世家,希望在雒陽等待官職,住在弘農不方便。皇甫大人的封地,也在兵鋒之下,也不敢多留人。”

蘇媚有些躊躇:“天上人間地方雖大,掌櫃卻是劉德然,盧尚書、臧侯爺等都有股份,要問問盧夫人。夫君不在,我一個婦人怕做不了主。”

楊彪:“盧尚書那邊,還請蘇固、蘇夫人轉圜。要是怕賒賬成了呆賬,或者楊家出資,買少許股份也行。”

。。。

蘇媚回府,開啟抽屜,拿起劉備的信件,一封一封讀起來,更加躊躇。

原來劉備聽她說過雒陽地價上漲近半,就要求她出售些雒中房屋,賺來的錢,可尋東海郡糜家、廣陵臧家、下邳魯家協助,到徐州、江南去買田置地,幽州變亂,幽州人亦要道南方安家,狡兔三窟。

關中較為乾燥,蘇媚適應不了東南溼潤、悶熱的氣候。加上糜竺有一妹,青春靚麗,十幾歲了一直不許人家,傳出風聞非英雄不嫁,更讓蘇媚疑神疑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些年來,劉備在雒陽居住時間不長,蘇媚除每年夏天到幽州避暑外,大多時間處理劉家在雒陽的天上人間、馬匹很生意,早就把雒陽當做第二故鄉。擁有天上人間股份,又給劉備生了孩子,讓她褪去不少天真浪漫,對雒陽的產業經營地極用心、看護得極緊,如同母雞看小雞。

蘇媚下定決心:賣地相當於自減羽翼決計不行,實在不行就賣些股份?玄德要不同意,就從我股份中分出些,也算有個交代。關西人士也算娘家人,引為合夥人也是助力。

。。。

盧植對兒子盧正、女婿劉德然、蘇媚感慨:“以前楊(賜)公在時,何須如此拐彎抹角。”

盧植次子盧正說:“當此關西危困之時,楊彪不思立功為國,卻想著多置產業,可見心性能力遠遜其父。”

蘇媚吃驚於盧養直白的批評,楊家畢竟於蘇家有恩惠,也不能不替他們說話:“或許只是一時失了計較。”

盧植:“呵呵,股份只是一個藉口。

太原王允、潁川劉陶,都是楊賜故吏,北地傅燮是關西人、皇甫嵩故吏,三人都曾上書尖銳批評宦官,將國家各地混亂之原因,歸結為宦官在內亂政,在地方上橫徵暴斂。

王允、傅燮上書時間較早,只是在仕途上蹉跎,在楊公保護下,並未受到宦官太大打擊。

劉陶則不然,上書後,楊公已死,無人說話,竟然被宦官誣陷為與黃巾有關聯,下獄拷打至死。

關西人士,楊門故吏,從此皆夾著尾巴做官。”

“看來關西人遇到的困難比想象中大。”劉德然臉上已經長出細密鬍鬚,看起來頗為穩重,“皇甫嵩、張溫前後統帥關西大軍,曾二次徵辟七兄(劉備),雒陽的使者二顧草廬,七兄都拒絕了,可見並不看好關西形勢。

十年來,七兄從未主動要求在關西置辦產業或任職,可見對關西的不看好絕非一時性起。”

盧植讚許地看了劉德然一眼:“關西人士,用兵莫如皇甫嵩、董卓,如今就連皇甫嵩也對西面局勢不看好,可見羌胡之亂,非一時之亂。

楊公雖去,外有皇甫嵩、董卓,內有楊彪,關西人士並非一無是處。人際關係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能與楊家、皇甫家交好,所付出的只是天上人間一些股份,何樂而不為。”

盧植、劉德然等人沒有把另一個重要問題擺到臺面上說道:烏桓馬、幽州馬貿易利潤極大,劉備、公孫瓚、盧家、蘇雙、張世平等掌握貨源、運輸,袁家的袁術等掌控在雒陽、豫州的銷售,袁家強勢,利潤一向拿走了大頭。

近十年來,幽州眾人在朝堂上相當依賴袁家,對不公平的方案只有捏著鼻子認了。

如今,在地方上,公孫瓚、劉備位列兩千石,酈炎千石,任旐、邴原、典韋等各有官職,為盧植之羽翼,為北方重臣;在雒陽,盧植雖依然是尚書,皇帝、朝野對其本人文武才幹之認可,對其徒弟、故吏之看重,已經遠非黃巾之亂以前可比,話語權大大上升。

幽州眾人中早已充斥著對原有的利潤分配方案不滿的聲音,換句話說,以盧植為領袖的這部分幽州官員、家族,已經有分庭抗禮之心,而非繼續作為袁家的附庸存在。

盧植:“禍福相依,關西人士的困難、楊家的困難,換個角度講,是我等的機遇,也是關西、幽州人在朝、在野、在地方合作的開始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