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聰明的曹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很多人以為宦官不學無術,其實是一種深深地誤解。想想看一群人長期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數十年,每十天只一天假期,有大量的書籍可供閱讀,各種技藝可鑽研,只要是有心上進的,即使成不了大學問家,也都可以學有小成或者有一技之長。

當然,東漢的大宦官們多是有子女之後才入宮的,或是有同族過繼的兒女,所以除了愛財富之外,宦官們還愛權力。

宦官們所在家族,並不引以為恥,而是從實際考慮引為內援。

如四世三公的袁家曾有中常侍袁赦在袁家持續興盛的過程中貢獻了大力,當然,袁氏現在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是公認屈指可數的士族領袖,已經不屑於在安插袁家子弟入宮。

曹家就更不用說了,曹操的父親曹嵩過繼給位至特進的曹騰,如今又有曹節以為扶持。太尉張顥所在的常山張家,有中常侍張奉,要知道洛神甄宓的母親就來自於常山張家。

大鴻臚劉郃、尚書令陽球娶了中常侍程潢的女兒,劉郃可不是劉備那樣的遠支宗室,而是河間王劉開的後裔,漢桓帝、當今皇帝劉宏分別是河間王劉開的孫子和曾孫,換句話說劉郃是皇帝劉宏的從叔。

宦官及其家族、姻親族、黨羽就構成了一個獨特的派別:宦官黨!由於缺乏地方上和國家各部門實踐經驗與人脈,宦官們雖有學問,卻不能從下到上很好的理解國家運行機制,在推薦人才時候,優先考慮的也是親戚內外、鄉黨遠近、賄賂多少,所以大部分宦官是“學而無術”,宦官黨中大多數人則是“不學無術”,比“學而無術”還差一等。

卻有一些人不一樣,如曹節、劉郃、趙苞、陽球、王萌、曹操等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

曹節屬於異類中的異類,要知道文人們寫的奏章常常喜歡用各種典故,還時不時用些不常見的字和詞彙,若無較高的經學和歷史功底,根本看不懂。所以普通人沒法當尚書令,因為看不懂奏章,當了也會被大臣、手下尚書們矇蔽,而曹節多次擔任尚書令,可見他最少能看懂大部分,在五經和歷史典籍上至少有十年以上的造詣!

所以當看到楊賜主張修五經、立熹平石經時候,曹節提議讓有才學的宦官加入一起修經,所以才對蔡邕另眼相看,起了招攬之心,當然打擊起來也不遺餘力。前面偷看到的密摺,有一個是劉備遞來的,讓曹節古井無波的臉上起了極大的波瀾,密折中主要寫著兩個大問題:

第一是設定海關、河官直屬於朝廷少府,對過往船支、車輛中的貨物收取車船過路稅,以增加財政收入,並建議首先在成皋汜水關,弘農函谷關等關口,滎陽濟水入黃河口,琅琊郡琅琊港、遼西臨榆碣石港、東萊黃縣、芝罘等港口地設官卡。

地方郡縣上設卡收費的事並不少見,其收入卻基本上不上繳雒陽,所以這是一條加強朝中力量、減少地方收入、強幹弱枝的好策略。結合到劉備正在黔陬縣任縣長的情況,曹節能夠推斷出策略提出的緣由,然而還是被劉備擺出的資料嚇了一大跳:

臣備在黔陬,聽聞琅琊之港口,每月進出之船隻在千艘次以上,每月交易之貨物價值數千金以上,朝廷與郡縣各可百中取一,所取共計不過百分之二,不害商旅,不怒百姓,而能增府庫之收入,年得百金,胡不為之?成皋汜水關,弘農函谷關,滎陽濟水入黃河口之繁華遠過於琅琊港,每年每處或可收千金。

後面則關於具體收取方法的說明,一是收稅單據一式三份,商賈一份、郡縣一份、上計給少府一份;二是商人憑藉稅單,各郡縣則不得再攔路設卡重複徵稅;三是舉報獎勵制度,偷稅的商賈罰款稅金三倍,對協助偷稅的官員罰款與商賈同,給舉報者相當於稅金的獎勵;四是設立正負關卡長,讓他們相互監督。。。

曹節越回想越心驚:“劉玄德第一次曾經提過無地、少地貧民移民南下江南、北上北疆,第二次提出了江淮各郡用糧食替代錢幣以供雒陽,如今第三次提出充實國庫的海關陸卡之法,三項策略個個都是可以實行的國策。這人真是不可小覷啊!”

曹節不是沒有懷疑過三項策略來自於劉備之師盧植,而且朝野輿論大半都認為前兩策出自於盧植,盧植是幽州人,做過九江、廬江太守,完全有移民實邊、運江淮之糧入雒陽的任職背景。但看到第三策,曹節完全改變了原有的看法:“不是盧植提出的,也不是劉備提出的。因為這三策絕不是一個人能提出的,應該是盧植、劉備等人提出,袁家補充和支援,最後以劉備這個小人物的名義向朝中上書!

雖然可以斷定,劉備在其中一定起了重要作用。可為什麼都由劉備提出而不是盧植提出呢?”

曹節百思不得其解,將曹鼎、曹破虜、曹嵩叫來一起仔細參詳,打的名義是看望曹節病情。

曹鼎說:“盧植最有名的弟子是酈炎、公孫瓚和劉備,前者是有名的詩人,就連皇帝讀了他的詩文也說好,後兩者分別是千石縣令和四百石縣長。世人都會認為徒弟如此了得,師傅當然更厲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盧植只是六百石的尚書,雖然尚書權重,但俸少,就會讓人產生朝廷有賢才而不用的錯覺。

畢竟盧植本人曾經參與過熹平石經的編修讓人知其文,兩次擔任太守平定叛亂知其武,辭任太守為議郎以修經書使人知其度量,盧植這是要養望!是想做聖人啊!”

曹節:“看來盧植志向不小,或在尚書令和三公九卿!”

大司農曹嵩:“國家財用匱乏,劉備提出的策略看上去都能夠增加稅負,但實際操作起來阻力很大、得罪的人很多。

多半是袁家讓盧植做刀,盧植不願意,就讓徒弟劉備提做刃,如果成功了,盧植作為師傅就有很大的功勞,劉備是袁家故吏,袁家知人之明功勞也少不了。

而且百官、豪族只會記恨劉備,皇帝卻記得盧植的功勞。萬一失敗了,劉備官職小,大不了隔兩年從頭再來。”

曹破虜:“還討論什麼?劉備就是個過河卒子,關鍵是盧植,以及袁家。”

曹家眾人都說:“對一定是這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