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告密者(我也求下訂閱,有沒有錢多燒手的給個全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天。

一大早,四點多點,王家屯很多人家的煙囪便飛起了嫋嫋炊煙。

沒多久,一個或是夫妻兩口子便全副武裝的走出家門,向著老王家小賣店而去。

一個個長衣長袖,都戴著帽子或是頭巾。

隨著時間的遞進,其他四個村屯也不斷有一輛輛電動的油動的兩輪三輪摩托車拉著人來到老王家小賣店。

到了後或是進屋買麵包乾糧吃,或是聊天嘮嗑,又或是聚集在外邊嘮嗑。

“這人來的不少啊?這麼多?”

“這還多啊?才六十多人,三十多垧地呢,兩天能幹完都不錯了。”

“這活哎,人太多了,要是就包給十個二十個的還能多幹幾天,多賺幾天錢。”

旁邊這人撇嘴斜眼道:“讓你幹個七八天的,那都不用幹了,苞米全老了,還能烀?”

後院。

王彪快速的將一大碗晾溫了的牛奶喝了之後,一擦嘴出了屋。

指揮近六十號人幹活,這種大場面太還沒經歷過呢。

想來一定很爽。

其實,他本可以花個十幾萬買臺國產的莖穗兼收的收割機。

但後來和沈娜研究了下放棄了。

既然承諾要帶領紅旗村的村民儘可能的創富增收。

那農場裡的一些活,就不能全部靠農機來幹。

都機器幹了,人上哪找活去?

五六十歲的人方才村裡那都是天天跳著廣場舞吃喝玩樂的享受年紀了,你讓農村五六十歲的出去工地當力工?

透支生命的去創收?

在王彪看來這群農民是為生活所迫。

而另一群站在高處指手畫腳的人卻是臭不要臉了。

甚至有些缺德。

站杆扒苞米不累,主要是苞米地中的悶熱遭罪。

但是對於一天最少能賺二百塊錢來說,這些都在忍受之內。

都是值得的。

“媽啊,一會你就把三口鍋都煮上綠豆湯,回頭放涼了讓我爸送地裡去。”

“用不用加糖啊?”李桂芝問道。

王彪道:“加一碗冰糖就行。”

這暑伏天的,可別給人幹中暑了。

賣店房前。

王彪開始分夥點數,他按照五個屯,將人分成五夥,沒夥有一兩個或兩三個人當頭,負責監工。

擺棒子的,裝箱的,裝車的各司其職,各幹各的,忙而有序。

李紅軍、李超等人只負責開車裝苞米,裝滿就往大華老黃家送。

今年黑玉米的價格因為王彪抖音的緣故,也算小有知名度,比去年漲了不少,一穗達到兩塊二的價格。

又是花青素又是有機農家肥種植的。

很是唬人。

看似很多,但是除去人工、倉儲、運輸、遭損、底子錢還有給張勇和那位的錢,一垧地的黑玉米純收入也就兩三萬的樣子。

三十多垧地,能賺八九十萬。

看著很多,好傢伙一垧地賺兩三萬,這農民還能窮?都本小康了。

其實不然。

之所以王彪能賣的這麼貴,是因為掌握了銷售渠道,沒有中間商盤剝,做到直接從地到最終銷售環節。

不然的話,一垧地賺個六七千都算多的了。

這還是沒扣除繳稅。

王彪站在地頭拿著手機記錄錄著影片。

“家人們都看到了吧?咱家就算是摘苞米都僱傭人工。這排面咋樣?近六十人的大部隊啊,都快趕上連上了,想要的抓緊下單聯絡了。

我這邊存貨可不多,別看這一大片地,但是我手中只有三四垧地的黑玉米是在合同外的,想吃滋陰養顏扛衰老的無化肥農藥黑玉米的抓緊訂購。

三塊錢一穗,抖音粉絲每人限購一百穗。”

宣傳了一通後,王彪又錄了個影片發到了幾個書友群之中。

隨後特意開寫了一個章節感言和作品相關發到網上。

按照去年的老規矩,給大家夥免費郵寄黑玉米。

從盟主到堂主,從三百穗道二十穗,只要私信給他地址的,全部免費傳送。

他能有今天的成就,最少一半的功勞都是靠這些可愛偉大的書友們。

在地裡,坐在地頭寫了一章兩千多字的小說章節後,王彪溜溜噠噠的走回了家中。

家中還有一項重要的事等著他。

沈娜簡單的洗漱完,也沒有化妝,便下了樓。

她是小仙女,不需要化妝,一樣精緻好看。

沒辦法,爹媽給的基因好。

她剛下樓就看到老太爺老太奶這兩個一個月都說不上一句話的老寶貝居然又坐在了客廳裡。

她笑了。

這兩個想玄孫想瘋了的老寶貝這哪是讓她備孕啊,簡直是把她當坐月子的孕婦一樣養呢。

你瞅吧,一會肯定有一個人趕她回屋睡覺。

“哎呀,咋起來這早啊,這還不到七點呢,快回去在睡會去。”老太奶道。

老太爺道:“等會兒,大孫女啊把這碗羊奶喝了在回去睡覺,肚裡有吃的能睡的香。”

“睡好了,不能一直睡的睡多了人就睡傻了,太爺爺太奶奶專家說了,我得多活動活動,這樣才能懷上健康的寶寶。”沈娜道。

至於專家的話完全是她編的。

她要不這麼說,兩個老寶貝非逼著他天天睡到八九點不可。

她又不是豬,再說家裡這麼多事,眼下收玉米了,麥子今天也得加工出來。回頭跟拉黑玉米的大掛車直接拉到北京試試水。

王彪去地裡了,回頭還得去小馬棚子盯著點施工,又要去工地,還要去村上,又要寫小說。

她得幫著分擔一些。

簡單的吃完早飯,捏著鼻子喝完羊奶之後,沈娜戴上帽子口罩就要出去。

老太爺條件反射的叫道:“你幹啥去啊?可不敢騎馬啊。”

“不騎,我開車去跟著我媽和老叔他們去加工麥子去。”

老太奶道:“你去幹啥啊?你老叔他們就幹了。”

“我去看著記賬什麼的呀,我走啦!”

有時候太過被人寵著慣著也不好。

好累的呢。

現在所有的機械都被挪到了新蓋好的大車庫之中,除了伸縮臂抓裝載車。

現在大庫裡不僅放著農機,還堆放著麥子還有紫花苜蓿草。

這裡邊陰涼通風,又沒有耗子,存放糧食什麼的正好。

就算有耗子也不怕,這裡邊可是放養兩條從貴州空運過來的下司犬。

抓起耗子比花狸貓都積極,那真是見到一個滅一個。

而且別看兩個狗子現在才五六個月大小,卻靈性的很。

有自己家人在,別人怎麼逗怎麼摸都行,沒有家人在,你想進大庫動彈一點東西,那是甭想。

大庫內,王國強、王國山、王洪超、李桂芝還有三個村裡僱的人,圍在大庫裡嘮著嗑等著沈娜開著伸縮臂裝載車過來。

麥子糧垛堆的很高,用人卸費勁又不安全,直接扔地上口袋容易摔冒泡,只能配合著伸縮臂裝載車搬運裝車。

裝到一半的時候,兩隻在庫裡追著銜取球的下司犬忽地從大庫裡邊往南邊門口跑去。

邊跑還邊歡快的叫喚著。

王彪剛進庫門,兩隻長著虎斑一般的狗子便跑到了他的腳邊,汪汪汪叫著撲著他的小腿。

“好了,好了,兩個饞嘴的東西,這就喂你們。”他蹲著摸了摸兩個狗子的腦袋後,來到一旁的鐵櫃旁從中抓了兩把狗糧,卻沒有立即喂,而是攥著狗糧嚇著口令。

只要狗子做到了就獎勵幾顆。

李桂芝這個氣啊。

這王八犢子孩子,人都跟這幹活呢。

他居然跟那逗夠玩。

這特麼都娶媳婦成家了,還這麼重的玩心。

嘴中罵著,走到王彪身邊,照著王彪後背就是兩巴掌。

“玩玩玩,一天天就知道跟狗玩,還不替你媳婦開車去。”說著她又踢了王彪小腿兒兩腳。

沈娜坐在車裡笑的花枝亂顫的。

不知怎麼的她很喜歡看王彪被她的父母、爺爺奶奶甚至太爺爺太奶奶罵。

要是打上兩巴掌,咋踢上兩腳就更能讓她開心了。

“該,媽,你踢不疼他的,你擰他大腿裡子,哈哈哈。”

李桂芝笑著回頭道:“好嘞,還得是我閨女像著我,比兒子強多了。”

王彪傻眼著看著沈娜:“你個臭妞,居然還拱火。”

......

農村的小型麵粉加工廠跟大型加工廠不一樣。

農村的得先用個風機一樣的東西扒皮去土,之後過篩子,篩去一些顆粒狀的小土渣砂石粒等東西,之後用適量的水把麥子攪拌,裝袋燜上大半天一天的在加工麵粉。

雖然費事費力,但是好在盛在原始,換個高大上的說法,就是貼近以前的石頭磙子磨面,古法磨面好吃勁道。

到底是不是這樣王彪不知道。

但是他清楚的是超市裡賣的各種麵粉都不如他家的好吃,他家的饅頭、麵條、餅、餃子、疙瘩湯啥都能做,但是超市中的麵粉你得買特定的,白是真白,但是口味是真的不咋地。

很多無良的大企業更是會往裡邊摻加澱粉。

他很有自信,北京的人民一定會愛上他們農場麵粉的。

不過這次加工麵粉,王彪沒有在他家前院趙偉家的加工廠加工,而是去了二十八裡外臨近江北的上窪子村。

這裡有一家新開每兩年的小型加工廠,比老趙家的先進,加工的面白,最主要的是乾淨,而老趙家的加工廠這幾年由於加工面子的人少了,有時候機器一歇就是幾個月。

門又不嚴,窗戶又是破損的,老鼠很多。

不說前幾年,就說去年冬天王彪帶著沈娜出去給人家包凍餃子,舀白麵擀皮子的時候,發現了好幾個老鼠屎。

之後跟其他幫忙擀皮子包餃子的人一說,當即又有四五家說家裡在那加面弄出耗子屎。

王彪噁心的沒又像以往那樣包完餃子後,美美的在人家吃一頓新鮮出過的凍餃子。

這可是給北京人民吃的。

衛生上可馬虎不得。

這要吃出老鼠屎來,或是從機器裡掉出來以前積攢的長毛的剩面,那蠻蠻大王農場好不容易立起的招牌可能不能咂了。

網絡時代立起一個口碑好的品牌容易,但是咂掉一個牌子卻更容易百倍。

車庫。

“老婆,這大熱天的咱就別騎摩托了,開車吧,這戴頭盔還不得悟出一腦袋熱痱子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彪看著額頭和鼻頭都泌出小汗珠的沈娜,無語道。

沈娜騎在車上,“騎起來就涼快了,都好久沒騎了。”

這些日子忙活結婚忙活引來送往,忙活牛場的事,還一直沒倒出時間騎小龐出去玩。

正好一會要去城裡取定製的面口袋,裝面用。

可能在冷落了小龐了。

“媳婦這太陽毒的很,別把你胳膊曬黑了。”

“沒事,我塗了防曬霜了。”

“可我沒塗啊。”

“你一個大老爺們曬黑就曬黑唄。”

王彪:“......”

“你等著啊,我回去把迷彩服上衣穿上。”他說了一句,開後門來到了院裡,直接來到西廂房窗戶前,對著躺在炕上吹風扇的太奶奶道:“太奶啊,別躺著了,你大重孫媳婦要騎摩托出去。”

老太奶一聽,撲稜一翻身,拄著扛坐起:“啥玩意?騎摩托?”

“是啊,非要騎摩托去GAI裡,你說這太陽多毒啊曬中暑咋整。”

”這丫頭啊,咋這麼個野呢。”老太奶忙忙活活的下了地,趿拉著小布鞋快步出了屋,來到了車庫。

“寶兒啊,快溜下來,這外邊多熱啊,你瞅瞅你還戴這麼厚個大帽子,不捂挺嗎,太奶我躺炕上吹風扇腦袋都出汗呢,聽話啊,下來,快溜的,別讓太奶奶著急啊。”

老太太三下五除二的把沈娜弄下摩托車,臨出車庫還不忘回頭叮囑道:“可不行騎摩托啊。”

沈娜拿著頭盔捶了王彪一下,“行啊,學會告狀了是不?”

王彪伸著兩個巴掌防禦著:“沒有,沒有,我這不是怕毒辣的紫外線曬傷我老婆大人嬌嫩的藕臂嗎?不鬧了啊,媽他們都走一會了,回頭咱倆還得買點東西看看大姨大姨夫呢。”

“那晚上騎,去江南看看小區,找找樓盤。“

”行,聽你的。“

這次訂的是布質的面口袋,上邊噴著蠻蠻大王精種非轉基因綠色麵粉。

還有一個網球大小的卡通人物商標。

是沈娜照著太爺爺拿著鐮刀戴著草帽在地頭歇著的時候創作的卡通圖標。

很是接地氣。

就這五十斤裝的小面口袋,近五塊錢一個買的。

而像塑膠編織袋那種口袋才幾毛錢一個。

之所以用布袋子,一是因為這東西透氣性好,裝面不容易捂,二是再造的時候都是用布口袋裝面的,只是這些年為了控制成本才用了編織袋。

三就是這東西有檔次感還有時代感,相信一定能勾起北京大爺大媽們的記憶,更容易選擇他們的麵粉。

四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這面口袋可以回收,只要下次拿著面口袋去指定的銷售點買面,就可以抵扣五塊錢。

五塊錢呢,絕對會極大的勾動大爺大媽們買面退袋子的積極性。

這樣不僅能多賣面,還達到了環保的效果。

如從一箭多雕的營銷辦法也就他這個天才能想得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