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國家最大的隱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898章國家最大的隱患

……………………………………

匹孤之死引發了北鮮卑大崩潰,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北鮮卑勇士都能夠頑抗到底,視死如歸。其中許多部落都選擇了向黃甫國,向羅馬北邊的何晏,甚至是向一些當地的蠻族部落投降,以求得到庇護。

這其中,黃甫國自然是最大贏家,接收了最多的北鮮卑部落。因為黃酈心裡也清楚,漢軍採用的策略,有點像驅虎吞狼,目的就是為了用北鮮卑來消耗黃甫國的實力。然而黃酈偏偏有苦說不出,因為從表面上看,漢軍的確打的很猛,否則的話,北鮮卑能夠大規模逃竄麼?

原本的“南鮮卑”與北鮮卑有仇,是因為匹孤殺死了軻比能的弟弟,現在的“黃甫國”和北鮮卑其實沒多大仇,而且還有同源情誼,所以收攏他們,不僅能夠壯大黃甫國自身的實力,也能夠暗中挫敗漢軍的驅虎吞狼之計,對吧?

但是,徐晃與陸遜能眼睜睜地看著黃甫國大佔便宜麼?

在得知匹孤身死,北鮮卑崩潰的訊息之後,西線主力迅速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直接將前鋒推進到了“鮮卑河”岸邊。

信不信,追魂炮隔著河,能一炮打到黃甫國的“黃甫城”去!

如此一來,黃酈可是真害怕了,連忙派人前去徐晃的大營交涉,說黃甫國可是大漢的屬國,而且咱們還是盟軍,那你們征剿北鮮卑,咋還打到我們黃甫國來了?

徐晃很是疑惑地反問:“有嗎?”

先前你們黃甫國與北鮮卑,有沒有清晰的邊界?怎麼證明我們已經打到你們黃甫國的地盤裡來了呢?我們得到最高統帥的命令,可是要徹底覆滅北鮮卑的,所以,北鮮卑逃竄到哪裡,我們就打到哪裡。原本擔心你們黃甫國勢微力薄,扛不住北鮮卑賊寇的進攻,我們還想打過河去,幫你們一起消滅這些北鮮卑賊寇來著……

“不用,不用!徐副元帥一番好意,小王心領了!我們現在就向大漢朝廷上書,保證把躥入黃甫國內的北鮮卑賊寇徹底消滅掉,給陛下一個交代!”

徐晃還挺客氣,回話說道:“那行,咱們就以鮮卑河為界,我們在這邊等訊息,萬一你們自己搞不定,只要招呼一聲,我們馬上過河幫忙。”

黃酈心中又氣又怕,可是他又能怎麼樣呢?當初“南北鮮卑”都是到處溜達,雖說後來“南鮮卑”建立了黃甫國,開始學習耕作與修建城池,但是黃酈只是“黃甫王”而已,又不是懂王,怎麼可能早早地想到要去修建一條邊境牆呢,對吧?

如今,吃了一個悶虧,但是黃酈還不敢炸毛。

瞅見沒有?

河對岸擺的叫作“追魂炮”,比拋石機發射的霹靂彈更兇猛,更厲害,一發入魂,舒爽至極!

…………

不管黃酈向大漢朝廷的上書之中是如何狡辯與保證的,至少“黃甫國”的地盤現在變得“緊窄”了許多,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北鮮卑部落與蠻族部落都會乖乖聽話。為了鞏固自身,擴張地盤,黃酈再也不敢“惜力偷懶”,不僅加大了對北鮮卑與蠻族各部的征剿力度,甚至打起了羅馬的主意。

羅馬的下默西亞行省就在黑海邊上,而且沿著海岸賤兮兮地向東北延伸出去好遠,現在趁著羅馬內亂,黃酈以追剿北鮮卑賊寇的名義揮軍殺來,在事實上佔取了下默西亞的一部分地區。

因為是在“羅馬長城”的外邊,所以何晏才不會去管那些下默西亞人的死活,反而與黃酈達成默契,只要他不來干擾自己修長城,不管殺人還是佔地,能拿走的統統拿走。

如此一來,黃酈瞬間又恢復了不少的信心,既然羅馬都這麼客氣了,那咱還客氣啥呀?於是對北鮮卑與蠻族部落征剿的更有勁了,在羅馬北部也擴張了不少地盤。

然而,正當黃酈幹得熱火朝天之時,他卻突然死了。

劉漢少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親自跑到老狐狸賈文和

那裡,問這事兒是不是搜狐幹的。賈詡之前已經卸任“搜狐局長”一職,而且還成為了“國務閣”一名光榮卻沒啥鳥用的閣老。此時聞聽劉漢少詢問,竟然一改往日脾性,十分傲嬌地說:“陛下想讓他什麼時候死,搜狐就能讓他什麼時候死。但是這一次,是他自己要死的,跟咱真沒關係。”

想想也是,當年皇甫嵩征剿黃巾賊寇之時,皇甫酈就跟在軍中做事,而且還鼓動過皇甫嵩跳出來“主持大局”。所以現在他的歲數也真是不小了,死的很自然,很符合規律。

隨後不久,老狐狸賈文和也遵循了自然規律……

然而黃酈之死還是給黃甫國帶來巨大震動,因為黃酈之子尚且年幼,不足以震懾國內各部勢力,雖說像是原本的南鮮卑、北匈奴,烏孫、康居和奄蔡等族都被黃酈用“金色貴人”的手段拉攏,給予了極高的地位,但是這其中還有一個潛藏的問題。

為了方便有效地管理國家,黃酈也在國內大力推廣倍精話與漢簡字,但是那些部族的掌權之人,肯定都有了一把年紀,要他們重新開始學習倍精話與漢簡字,期間的痛苦不是黃酈能夠想象到的。

所以,關鍵的問題是,推行的時間還太短!

面對分崩離析的“黃甫國”,黃酈之子先是恢復了自家本姓“皇甫”,而後向大漢上書,以求相助。很快,西線元帥部便得到了最高統帥部的指示,徐晃率領西線主力大軍渡過了鮮卑河……

…………

“聖天子城”終於建成了,城中有一座藉助山體、山洞修建而成的“石頭聖殿”,聖殿中的每一座殿堂,屋頂與牆壁上都刻繪著渾天星圖,使人置身其中,彷彿置身於浩渺無垠的宇宙。當初上高原來修建“聖天子城”的那些人俱已不在,又或者,他們都已化作星圖上的某一點星輝,永遠地守護著他們心中的“聖城、聖殿”。

還有“聖天子城”周邊的虔誠之路,可說是四通八達,可以通向寧州,通向益州,通向雲州、克州、恆州,甚至是新州。每一塊“虔心石”上,都刻著一個信徒的名字,以及他們許下的最為虔誠的願望。

只不過,如今在大漢的諧和道好像變得……

應該怎麼說呢?

越是邊僻之地的百姓,越虔誠。如果是在洛陽、河內或者長安這樣的地方,只能說是更普遍,且普通。比如大家可能會在馬路邊上聽到一位大嬸隨口說道:“咦……俺了老天尊呀!這是誰家的鱉孫,擱俺門口亂尿咧?”

又或者是:“餓滴個聖天尊呀!餓當初就不應該嫁到這個地方來……”

…………

“世界聯合會”召開第七次世界聯合大會的時候,在薩珊國的輪值主持之下,批准加入了七個新的成員國,便是地處“土澳洲”的七個國家。可是這七個國家之中,有六個是主動要求加入的,另外一個是“土澳洲”原住民的地盤,但是周圍的國家全都按照分界修起了長城,他們等於一分錢沒花便有了“自家的院牆”,同時也算是“被加入”。

“東吳國”雖然疆域廣大,但是地盤太碎,如今孫權是讓他的兒子們分守在“大金山島”和“火非洲”東角等地,看起來相安無事、一團和氣,並且孫權還雄心勃勃,打算擴大在“火非洲”南部的佔領區域,大規模進軍“火非洲”。

但是將來呢?

將來一旦孫權不在了,而這個整合的過程卻還沒完成,那個時候他的兒子們大概會把“東吳國”拆分成好幾塊,甚至相互攻伐也不是沒可能。

“馬家塞”的問題在於這裡的鬼神太多,除了為推廣倍精話而繁榮起來的諧和道之外,還有倭地鬼道與諧和道的變種。說起來,這個變種也是尊奉聖天尊的,但是這個“聖天尊”可不是劉漢少,而且其下還有另外一尊大神,便是“神威天將軍”。

“神威天將軍”不僅能夠護國,而且還能夠與魔王戰鬥,保護天界仙境,所以它也是“戰神”,是力量與正義的化身。彌彌麻那為

了讓馬超更受愛戴,基本上把鬼道那一套東西都摻和進諧和道裡邊了,包括“持哀人”這種玩法。大軍出征之時都要有人在道觀裡持哀,祈禱大軍得勝而還。只不過,如今的遠行之人要是再死在外邊,“持哀人”不用再償命了。

除了“諧和道”與“諧和道鬼派”之外,還有一派,就是那幫子所謂信主的。

…………

在這裡,必須要額外說一段。

所謂“上帝”一詞,源出中國,尊號最早出現於商朝,周朝時正式出現“昊天上帝”,周圍有日月、星辰,風雨、雷電作為使者,同時有“五方上帝”作為輔佐。“五方上帝”配五色五行,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黃。而“昊天上帝”這個尊稱意思就是“在天上的帝王”,意味著“最高的主宰”,上帝的信仰起源於對“天”,天空、宇宙的崇拜。

與此又同時,大漢百姓還給“昊天上帝”取了其他一些別名,比如:皇天上帝、天帝、老天爺……

《尚書?伊訓》“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呂氏春秋?季夏》“令民無不鹹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廟社稷之靈,為民祈福。”

《詩經?大雅?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然而不知該說“可惜”還是“可憐”,後世之時,提起所謂“上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從西邊躥過來的“那貨”。甚至有些洋氣的,吃飯之前還會咿咿呀呀來上一段,口稱:“哈利路亞”,我媽做的飯,我得感謝那貨,這樣就能吃飯不給錢啦!”

其實“那貨”的信徒們早就憋著勁兒來禍禍大漢了,最早的時候可以追溯的唐朝貞觀年間,當時它們叫作“景教”,西安碑林那邊還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呢!但是後來都被趕了出去,直到人家帶著堅船利炮和“牙片”再來的時候,“那貨”才賴著不走了……並且,竊取了“上帝”一詞,為的就是讓大漢這些百姓更容易接受它們的胡七八扯,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那貨是老大”這一個“牛虻概念”。

人家“那貨”在西邊的信徒會喊“上帝”嗎?

不。

人家喊的都是“我主、天主和真主”,對吧?

…………

回到眼巴前,甭管他們喊的是哪個“主”,反正他們在羅馬、安息都不受待見,甚至還會遭到屠殺,所以許多信了主的都跑到了馬家塞,躲藏在群山之中的山洞裡。原本彌彌麻那也向馬超吹過枕邊風,要他及早清除這些邪魔外道。但是馬超遇到了一個問題,在茲州的時候,他可以當中間商賺差價,現在自己創業了,卻沒有多好的來錢道。而這些信了主的卻願意拿出大把的錢財貢獻給馬超,並且看起來又老實又和善。所以馬超也是大發慈悲,只要誰把錢交夠了,便允許他在馬家塞藏身保命。

可是馬超雖然會幾下子武術,腦袋瓤兒畢竟不富裕,如此一來,他是想象不到若干年後的馬家塞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的。

眾國之中,似乎只有在漢南二島上的“南渡國”,在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大國。雖說劉關張三兄弟俱已不再,但是還有劉曄、戴陵、龍彰雲這些老人,以及新晉的前虎將軍關平、後虎將軍張苞和左虎將軍陸績、右虎將軍範金生。

劉善提出更改國名,還說自己想回洛陽,除了是向劉漢少賣萌示好之外,同時也是在試探他的心思。發覺大漢並沒有再徵“南渡國”的打算,便安下心來整飭內部。“國師”牟融臨死之前還特意囑咐劉善,要他不遺餘力地把釋教“非孽派”的“禮佛小弟”以及那些又黑又醜的“南二賤民”都弄出去,否則的話,你爹是“南諧派”的仙師,你二叔、三叔也都封了神,將來以後要是那些不信諧和道的人,隨意汙衊中傷你爹和你叔,再給他們畫一個大黑臉,該怎麼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