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人生新方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歷史,應當是隨時產生,乃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

其存在意義,以史為鑑,借古論今,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

是以,歷史該讓人敬畏。

這些道理都懂,卻又有一句話是這樣流傳的,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

加之“以史為鑑,借古論今”並不是一般人能運用自如的,世人漸漸地也就失去了對歷史的敬畏之心。

然,關於史館的寥寥數語記載,讓她看到了史館不畏強權的直書其事,在史館的每一個人都有著神聖的使命,是他們的存在與堅持記錄了歷史,再聯絡現代學習過的歷史書,的確有不少不畏皇權直書其事的。

另外,這個時代建立了起居注和時政記,和這裡文明程度乃至歷史進程都高度相似的天朝大唐,同樣也才初初建立了起居注和時政記。

如是就以天朝的唐代舉例而論。

唐代最耳熟能詳的三段皇家史書,無非是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政變,以及武則天女皇天下,最後就是天朝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

是人都愛惜名聲,尤其是這些當了皇帝的,更在乎後世對自己的評價,應該沒有皇帝希望自己是兵變奪位的,畢竟泱泱天朝乃禮儀之邦,“仁義禮智信”的觀念深入人心,統治者更是以“孝”治天下。

但是這一段不甚光彩的歷史,卻還是被完整的記錄了下來,原因無他,史書都是如實紀錄。

比如要把“玄武門政變”這段歷史給寫沒掉,寫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作為嫡長子繼續皇位,最名正言順不過,那就首先得都把國史關於這段的記錄改掉,這段記錄還是好改,也就從隋朝開始改,估計到唐太宗上位的時候也就百八十卷。不過這還是只是修改皇宮史館裡的藏卷,這些國史一般會手抄很多份,皇親國戚手裡少不了,甚至因為萬國來朝,世界上的各大藩國也有一份。

退一萬步說,把這些全部收回來了,從頭到尾都改一遍,問題又來了。

國史根據實錄編寫的,而實錄又是根據記錄皇帝每日一言一行的起居注編寫。

所以接著就要改實錄,這種實錄一般隔十幾年或幾十年才搞一回,一個地方改變了,就要從頭到尾把這十幾年大事的時間、地址、人物、情節全部背的滾瓜爛熟,然後再開始編寫。

最後就到了修改起居注,幾十年的起居注可能要堆一個房間書卷,這中間還有外國使節來朝的諸多記錄,以及全國三百多個州一千五百多個縣的各類事情上報。

修起居注?

從何修起?

可能一個史官從青年修到白頭都沒法修改完。

再假設這位史官天賦異稟,真把實錄和起居注修完了,還不及歇一口氣,就會發現不知道哪位大臣、哪座寺廟還有未被收繳的實錄,乃至某個不知名的小鄉村的石碑上正刻著一段揭發唐太宗李世民不是嫡長子的文字。

拿著這卷書軸,以前不曾想過的問題,這會兒發散思維的一想,劉辰星不由大感好笑。

原來史書如此難以修改,便是當下的史料實錄被美言幾句,但是其大方向還是不會偏離,就像新聞一樣會告訴人以真相,以事實說話。

忽然意識到編寫史書是這樣偉大的事,它傳播著真相,將這個社會發展的軌跡展現在後人的眼前,尤其是這段記載史館的話,寥寥數語勾勒出日月山河都在史官記載下的那種磅礴氣勢,劉辰星心中一動,有一股強烈的衝動,她可以當史官,不虛美,不隱惡,直書其事,透過手下的筆,向後世之人傳達真實。

念頭閃過,劉辰星眼睛一亮,忍不住笑出兩個酒窩。

進士出身的官員,都不願意去一方州府為縣尉,她卻覺得這樣是真正的做了一個實官,當然若能留在長安為實官,做出一番實事來,比起縣尉惠澤一方,這樣則能惠澤全國。

然而女科舉實施至今,雖有發展,卻始終太慢了。

內舍人歐陽子衿,雖有三品“女宰相”之名,卻到底未被列入文武百官之列。

她向柳阿舅立了志向,要超過歐陽子衿成為真正能站在文武百官之列的女官,但是千百年的固有傳統豈是那麼容易打破,未來的路她其實也不知道如何走,只能像最開始讀書一樣腳踏實又勤勤懇懇地學習,畢竟女皇這樣打破男權社會的,天朝歷史上只有一個武則天,這個時空也只有女皇一人。

如果她奮鬥一生,仍然不能實現自己的宏願,成為史官修撰史書,不也是真正幹了一番實事,立在了文武百官之列麼?

劉辰星發現未來要走的人生方向又多了一條,心中頓時高興得難以自抑,恨不得立馬將手中的這卷關於史館的梗概介紹從頭到尾看一遍。

十年來的讀書習慣,養成了一旦沉浸書中,就忘乎所以之狀,當下就拿著書軸一點點展開一字字閱覽起來。

書架與書架之間只有可容一人堪堪透過的寬度,書軸又得邊看邊一隻手卷軸一隻手展軸,為了方便手上收、展書軸,劉辰星下意識地往書架過道外面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走時目光仍粘在書軸上,尚未注意到有紛踏的腳步聲傳來,只聽一焦急聲音的喝斥道:“劉女史!你要把書拿哪去!?”

記憶力驚人,饒是只今日有過一面之緣,劉辰星也清楚地記得這個聲音。

被這一道嚴厲的聲音打斷了看書的思路,也在同一時間認出聲音,劉辰星正想解釋她不會拿書離開,只是站在一的過道看一下,卻不及出聲,只聽孫典書已和左右抱怨道:“看吧,沒錯!真是離開一步都不行!我都耳提面命這裡的書不能隨意翻動,她還趁我不在的時候把書拿走!此等行徑,縱使才高八斗,可品行如此,也實在是……”

說著搖了搖頭,終是一聲嘆息:“以前來的女史即使才學不如,可到底高門貴女,斷然不會有這種手腳不乾淨的事發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