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書友來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此之後朱由檢在劉宗周手裡過上了水深火熱的日子。反正劉老先生簡直要把四書五經硬生生灌進朱由檢腦海一般發狠地為他佈置各種作業。朱由檢見老先生如此,更是擔驚受怕,本來朱由檢的智商就已經很低了,再被劉宗周一通洗腦,這皇明的未來更是不堪設想。

因為有了劉宗周嚴加管教,因此朱由檢不如之前那麼逍遙自在了。正好這一次老夫子得了風寒,身體不舒服,無法繼續為他上課,因此免了朱由檢今日的課程。因此閒來無事的朱由檢特意在擷芳殿外發呆。

擷芳殿中也是種了一些桃樹,杏樹,梨樹,因此每到春天,周圍彷彿雲蒸霞蔚一般燦爛,當然在這些開的熱鬧溫暖的花樹下還有幾株開的如雲如雪的櫻樹。只是因為是白櫻,因此沒有那種旖旎的夢幻,反而有一種淒冷的蘊藉。

望著陽光下,微微滲出星星點點粉白的色花苞,朱由檢就覺得有點愉快。因此閒的時候,頗喜歡默默地在櫻花樹下坐著,然後悠然自得地品一壺清茶。

只是他沒有坐在如今大明朝最常見的椅子上,反而跪坐在一張黃花梨的小塌之上。雖然此時櫻花沒有完全盛開,但是一襲白衣的朱由檢倒是有些古人所說的超逸瀟灑。

周圍的小爐中微微燒著最好的玉泉水,因為水還沒有徹底沸騰,那原本磅礴的霧氣只能分解成縷縷溫柔的白煙。

櫻花樹下則是兩隻追逐打鬧的小狐狸,因為狐狸是罕見的白狐,再加上它們還比較幼小,四隻小腿短短的,然後還有一個長長的狐狸尾巴,因此跑跑跳跳的樣子好似一團毛茸茸的橢圓球。

看到這兩隻小狐狸圓滾滾的十分可愛,朱由檢特意給他們起來小名,其中一個叫元宵,另一個叫湯圓。

其中這兩隻小狐狸都是公的,其中元宵是哥哥,湯圓是弟弟。只是元宵雖然長得比湯圓大一點點但是卻很安靜,總是圍著一個毛茸茸的線團發呆。而湯圓雖然小一點卻很活潑,只是它卻喜歡圍著元宵到處亂竄。

雖然宮裡養狐狸不好,但是既然是信王喜歡的,那麼也沒有什麼不可以。況且天啟皇帝朱由校也在宮裡養過許多只貓。雖然朱由檢很喜歡這兩隻小狐狸,但是他老人家是不會照顧這兩隻小狐狸,因此都是身邊的內使們照顧。宮中生活寂寞,他們也是閒極無聊,現在有了這兩隻可愛的小狐狸做伴,其實也挺有意思的。因此對於這兩隻小狐狸,擷芳殿的其他人也非常喜歡它們。

雖然朱由檢照顧這兩隻小狐狸的時間並不多,但是不知怎麼回事,這兩隻小狐狸卻非常喜歡粘他。它們也是聰明的,也知道朱由檢才能決定狐狸們究竟擷芳殿中的團寵還是日後的一件狐狸皮圍脖。活潑的湯圓還好一點點,尤其是元宵,總喜歡鑽到朱由檢懷裡。雖然朱由檢性格有點涼薄,但是望著小狐狸漆黑靈動的雙眸和可愛的小耳朵,他的心也有點被萌化的感覺。

雖然沒有母乳,不過小狐狸也能喝習慣擷芳殿小廚房的牛乳和羊乳。雖然到了天啟崇禎朝,北京城西山那邊已經有專門的牛奶廠出賣,但是這還是很珍貴的營養品。朱由檢能把牛羊乳隨隨便便給狐狸喝一方面是貴族子弟天生的天真傲慢,另一方面他在後世也不覺得牛奶到底有多麼昂貴。

而在這個時代的北京城之外就是因為旱災和苛政而越發慘不忍睹的餓殍遍野,白骨累累。整個天下,除了江南還勉強維持著一點轉瞬即逝的末世繁華,無處不是無窮無盡的荒涼和戰亂。因此整個紫禁城幾乎坐在即將噴發的火山一般危險而這一切紫禁城中那些大部分安尊富榮的人都不知道,當然就是知道了也沒啥用處。

在後世他為了紀念皇兄,也養過一隻橘貓和波斯貓,這兩隻貓小時候也沒有母乳,朱由檢心疼它們就特意給他們喂牛奶。因此他並不心疼這些牛奶。只是不知怎麼回事,雖然喂了兩隻小狐狸不短的時間,但是這兩隻小狐狸卻一直長不大。

朱由檢不在意這個,但是宮裡其他人也有點議論紛紛。客印月尤其厭惡狐狸,但是天啟皇帝卻真的不在意這些。

就在這歲月靜好的時候,朱由檢正好可以悠閒自得地閱讀最近的讀者來信。

其實張之極不但買了書而且也透過洛北書齋留下的聯系地址給他也寫了信,雖然張之極日後很是荒唐,但是如今他還沒有荒唐地很離譜,因此也就是邀請身為九思的自己和他見一面,交流交流小說劇情而已,順便解釋一下信王這個人。

看到這封信,朱由檢只是微微一笑,然後簡單回絕了他的請求。首先九思和朱由檢是一個人,因此這個聚會天生就不可能辦的起來,其次張之極是英國公的世子,自己是藩王,因此二人交往太密也不好。畢竟魏忠賢魏公公也不是吃素的,因此朱由檢就藉口家人管束嚴格回絕了他。

當然回信的時候也以一個過來人的口吻,暗搓搓地勸告張之極,不要沉浸在皇明表面上繁花似錦,實際上破敗不堪的繁榮之中,要像話本中的主角一樣做一些有益於國家和朝廷的事情云云。

又看了幾封信之後,朱由檢又發現一個值得考究的信件。

其實這封信字寫得不好,內容無非就是來來去去那些讚美作者君的套話。只是朱由檢一看落款大吃一驚。原來寄信人名叫劉昭,一見這個名字,朱由檢有點吃驚。

因為這好像是他舅舅家的三哥。只可惜因為一場疾病,這位三哥在天啟年間就早早去了,因此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的任何記載。聽說是瘧疾,這在大明朝可是絕症。但是朱由檢有了一個小竅門,因此完全可以救下這個三哥。

一開始朱由檢以為是重名,但是一看這封信,朱由檢就知道這就是那個英年早逝的三哥。在信裡他絮絮叨叨地說了自己的閱讀感想和自己的委屈,並且也說了信王殿下和他的關係。其實劉昭沒有什麼仗勢欺人的想法,他只是孩子的天真稚氣,就像小男孩得了什麼新奇的東西向他最鐘意的小女孩炫耀而已。

朱由檢其實很渴望親情,因此見到這個前世今生都未曾謀面的三哥給自己寫信,他也有一種妙不可言的奇妙感覺。因此他必須出宮見見舅舅一家人。況且見面也不是為了敘舊,而是暗搓搓地拉攏黨羽,組建勢力。

在大明朝,皇兄重用魏公公還是逃脫不了落水一路,因此依靠閹黨和文官爭權這條路已經失敗了。因此朱由檢靈機一動,他開始打起了外戚這條歪腦筋。

雖然岳父周奎尤其噁心,但是自己娘家人這一支都是很好的。別管能力大小,就憑李自成來了之後,自己舅舅家一家都以死殉國這一點,就已經讓現在的朱由檢下決心在登基之後要重用自己舅舅這一家人。這既是補償前世因為自己倒黴的舅舅一家人的情感需要,也是和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鬥爭的現實需要。

文官為什麼勢力龐大,就是因為文官們以科舉為根基,以同族,同鄉,同年為紐帶串聯起來,因此才有了這大大小小的黨羽派別。單單幾個畢竟大的政治勢力就有東林黨,浙黨,楚黨,宣黨,齊黨這幾個黨派,更何況這些大的黨派之下更有無數小的派別。

這些黨派既因為各種私利相互鬥爭,又因為反對皇權相互團結,大部分人嘰嘰歪歪無數,反正沒幾個是幹正經事的。而皇帝想乾點正經事,他們還一直阻攔。不是皇明列祖列宗真的品格比文人士大夫好多少,而是文人換了朝代還能當官,皇帝要是改朝換代只有一死而已。因此皇明最近歷代先帝無不選擇重用太監來制衡這些越來越無法無天的文人士大夫。而皇兄落水一事卻證明了,太監的力量還是太弱小了,因此已經無法控制這些文官了。因此朱由檢不得不繼續為現在的帝黨加上外戚作為助力。

雖然舅舅一家人以死殉國也有可能是擔心李自成入北京會對他們不利,因此與其被李自成酷刑拷打而死,倒不如自己一家人自我了斷算了。前世的自己煤山自縊,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這個。但是這也說明了舅舅一家人明白政治形勢,知道自己這一家人和明朝關係太深,就是到了新朝也不會有好結果的。因此只要自己點明白了舅舅一家人的榮華富貴離不開大明王朝,就不愁舅舅一家人不用心為自己辦事。

雖然舅舅一家人能力可能不那麼理想,但是對於現在的朱由檢而言,忠誠遠高於能力。

因此朱由檢也給他回了一封長長的回信。

當然到了最後一個看似樸實的信件讓現在的朱由檢感慨萬千。

這封信其實沒有署名,就連明朝常見的文人字號都沒寫,估計是一個頗為自持身份的文人,他也知道自己私下裡讀這種話本也是說不過去,因此悄悄給他寫了這麼一封信。

只是看到熟悉的字型,朱由檢這種薄情寡義的人也忍不住有些潸然淚下,因為這是他前世最信任的首輔溫體仁的字型。

溫體仁(1573年—1638年),字長卿,號園嶠,浙江烏程南潯輯裡村人。前世明末大臣,也是他朱由檢最信任的首輔。雖然滿清那些沒有骨氣的無恥文人都說溫體仁是奸臣,把明朝滅亡的責任推到他頭上,但是真正的溫體仁卻是他前世處理政務的一把好手。

望著眼前熟悉的字型,朱由檢忍不住悄悄說道:

“長卿,你……你還好嗎?”

那一刻,朱由檢很想去找溫體仁,可惜他現在還只是信王,而溫體仁現在禮部右侍郎管國子監祭酒事,因此現在的朱由檢不能和身為朝廷大員的溫體仁相互聯絡。

而那位持鑑齋主人好像十有八九不喜歡溫體仁,畢竟被滿清穢史洗腦的人都不會喜歡溫體仁的。

而且溫體仁這個人也有點小心眼,因此對於持鑑齋主人的不屑他也不是不會感覺到的。這樣一來兩個人又得鬥得你死我活。

因此這個問題不是和稀泥,而是取捨。就是那位持鑑齋主人的軍事能力到底能不能蓋過溫體仁處理政務的能力。如果他可以,他也許會捨棄溫體仁。如果他不能,那麼就保留溫體仁。

畢竟溫體仁在前世,對他其實是充滿利用的好,因此朱由檢今生也沒辦法對他真的全心全意。

別看溫體仁在自己裝出一副孤臣的樣子,其實他也是暗中結黨的。朱由檢也感覺出溫體仁的不對勁,只是溫體仁一副清廉忠貞的樣子勉強不露餡,再加上朝政也需要他,朱由檢也才勉強忍住他在位。因此前世曹化淳一說溫體仁如何不好,他就把溫體仁趕走了。只可惜溫體仁走了之後,朱由檢才發覺溫體仁處理政務的價值,但是他不好意思認錯,因此對趕走溫體仁的罪魁禍首曹化淳更是嫉恨,因此後來他又把曹化淳趕走了。

後來朱由檢才明白,身為一個臣子,溫體仁是完美的:身為一個帝國首輔,溫體仁同樣也是完美的。但是他潛意識中想要的是一個理想中的父親,而不是理想中的大臣。而政治鬥爭中必要的陰損和狠辣,卻不符合他理想父親的磊落光明,這就註定了溫體仁日後的悲劇。如果換一個皇帝,說不定能夠和溫體仁君臣相得,成就一番佳話。

在溫體仁第一次對他伸出援助之手的一瞬間,他有以一種面對父親的溫暖,只可惜在前世,溫體仁給自己的那種感覺只有一瞬間。

看了溫體仁的來信,朱由檢也坐不住了,連忙給他寫了一封回信。

溫體仁和別人就是不一樣,其他人關注的都是主角朱靖楊康,頂多關注一下以全真七子為原型的青雲七子。結果溫體仁給自己回信中偏偏對於自己描寫的宋朝黨爭特別感興趣,並且建議朱由檢多寫點這些方面的內容。唉!不愧是久經考驗的皇明優秀幹部,這內鬥的傳統藝能,簡直是時時刻刻都無法忘記。

只可惜寫黨爭雖然深刻,但是卻沒有銷量,且不爽,因此朱由檢沒聽他胡咧咧。但是為了表示對於溫體仁的看重,朱由檢特意把自己還沒寫完的《紅鸞咒》給他看。畢竟溫體仁也是一個文人,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朱由檢的新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