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九九數完魔滅盡(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眾人最為關心的,當然還是這一次末法浩劫的走向,又是因為之前熊道人從那四不像屍妖的臨終遺言之中,推斷出了浩劫的關鍵所在,做出了近乎驚人的論斷,一時被望舒轉告諸位高人曉得,眾人都是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原是因為熊道人對於巍寶山洞天的安危,表現出了一種十分淡定而從容的態度,認為末法浩劫的一切,已經成為了既定的定數,在浩劫得以了斷之前,一切都不會發生變化,卻是連著上主的行為舉動,都不得不順應這劫數之中的定數,故而在短時間內,熊道人不擔心巍寶山洞天的情況,甚至不強求高人大能幫忙鎮守,堅信自己的論斷。

對於熊道人的這等說法,一眾高人大能雖是曉得他道理精深,卻也著實還是覺得有些難以理解。在場眾人之中,福地洞天的掌教們大多都表現出了懷疑,古老祖師們則是一半露出瞭然神情,一半也還著實有些疑慮。原是這天機自由定數,大家作為道門中人自然曉得;可是上主那樣的大能者,其本身的意志絕對自由,卻是不應該被什麼浩劫定數所限制,他要攻伐哪裡,根本是無章可循的。

見得眾人這般,熊道人站在望舒身旁也不想著辯解,依舊是一副雲淡風輕模樣,似乎是事不關己一般。轉頭仔細看了看這個熊道人,乾明老道士便也一時伸手虛按,制止了眾人的討論,隨即道:“你們許是無解了熊道長的意思,卻是不明之理,不該在口舌之上做出論斷。一切道理,越辯越明,急著否定,是不應該的。”

說著話,乾明老道士也是環顧已經安靜下來,仔細思忖的眾人,又是笑道:“老道自春秋時入門修行,得道於七雄爭霸年間,林林總總,迄今怕不是經歷了兩千餘載歲月。漫長歲月之中,老道也曾見過諸多異乎尋常之事,聽聞不少超脫常理之言,然而總有應驗,便知自己所知太少,這天下的未知太多。像是熊道長這樣的奇人,老道也是第一次見到,聽聞得他的道理,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眾人聽乾明老道士這般推崇熊道人,便曉得只怕他已經領悟了熊道人話語之中的意思,一時紛紛抬頭看去,又聽王屋山趙老道稽首恭敬道:“吾輩愚鈍,請祖師指教!”

乾明老道士笑笑,道:“指教就不敢當了,大家都是道友,追求仙道之人,這輩分是無關緊要的。我聽熊道長的意思,原是這劫數之中,一切本在混沌不明之內;然而一旦有人開悟,明晰劫數關鍵所在,那麼這一切,便是既定。這一個定數,不是早早定下,而是在那屍妖留下話語之時,才出現了苗頭;又在諸位討論之中,出現了大概;最終受熊道長一言明晰,最終成就的。熊道長,老道這般說法,可對了你的意思?”

眾人聽得一頭霧水,熊道人卻是一時露出了笑容,緩步走到法臺之前,朝著正中的乾明老道士深深行禮,口中道:“祖師所言,句句在理,就是弟子來說,也說不得這般清楚了。”

乾明老道士看著熊道人,一時道:“他們修神通,你求的是道理,各有所長,各有所得,自也不足為奇。如今這些修神通的,已經為這天下付出了一切神通;你這求道理的,也該將所得的道理說與眾人知曉。始終能夠看見,能夠聽見的東西,太淺薄也太片面;真實不虛的道理,反而叫人覺得難以理解和接受。這原是我等生活在物質世界之中,不可避免的弊端;你能夠打破弊端,也該將其分享才是。”

熊道人低頭稱是,又是告罪之後才轉過身來,面對眾人,道:“諸位道友,聽我一言。天機浩渺,大道玄妙,一切生於無極之中,隨後演化有極世界。世界有極,則有規律定數,然而這規律定數,在被我等發現之前,本身其實是在無極混沌之中的。請諸位擯棄常識,隨我設想:若有一物,虛無縹緲,不可知,不可見,化身萬千,遍佈寰宇,然而同一個時候,此物只能出現在同一個地方,那麼其本身存在就是無極,而確定其所在便是有極。”

眾人聽得眉頭直皺,原是因著天地間存在神通法術,眾人所修的那一部分道理,都是形而下又客觀存在,可見可聞的。對於熊道人這等形而上,脫離了實際事物的思辨,一眾高人大能始終有些難以接受,原是常識之所以為常識,便是其乃是凝固在世界本質之中的道理;要打破這種道理,卻是著實艱難。別的不說,就是熊道人說的這一個物事,眾人便是很難想象。

然而望舒自己,聽到這裡便是已經有了明悟,原是上主本身的存在,就是像這一個物事一般,化身萬千,無處不在;然而同一時刻,只能有一尊上主的化身出現在別人面前。一旦他決定出現在哪裡,並且被另一個存在所感知,那麼其餘無處不在的上主,便也都是不存在了。

熊道人知道眾人難以理解,便也可以放緩了語速,繼續道:“若是此物存在,那麼在沒有被我等看見之前,此物便可能出現在任何一處,可謂是無處不在;然而一旦我等親眼看見,此物出現在我等面前,便是能夠曉得,此物在,而且只能在這裡,不會再在別處。這便是無極混沌,向有極秩序轉變的過程。此番浩劫的本質,也是這般。”

眾人此刻,一頭霧水,腦中混亂不休,卻是熊道人說的每一個字,他們都能聽懂;串聯成話語,卻是要比佶屈聱牙的上古經文還要叫人難懂。然而始終熊道人的講述,已經是將形而上的道理,比喻成形而下的存在,饒是難以接受,大家多少也還是從中聽出了一絲味道。

停頓了片刻,給眾人一個思考和喘息的機會,熊道人這才繼續說道:“此番末法浩劫之中的一切,在我等知曉之前,都是不確定的;然而因著那屍妖的話語,我等從其中看出了浩劫的關鍵所在,那麼這個關鍵,無論它之前是如何飄渺,此刻都是確定下來。在此之前,類似三千年前潼關之戰的關鍵點,可以發生在任何一處,任何時候;然而在此之後,這一個關鍵點,就只在巍寶山洞天,只在我們確定的時候。”

熊道人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整個虛無夢境之中都是響起了隆隆雷聲,又是一時虛空振動,以望舒作為虛無夢境世界之主的力量,都不能穩固這一片虛無夢境。卻是因著熊道人的話語,道出了某些最深層的真相與本質,引動了世界本身的共鳴,甚至引動了人道阿賴耶識的共鳴,故而天降異象,異動頻生,猶如上古“倉頡造字,天雨粟,夜有鬼哭”一般,乃是天地異象,與人無關。

聽著隆隆作響的雷聲,感受到周遭虛無夢境的震顫,望舒一時看向熊道人,心中暗驚,卻是這熊道人在神通法術之上,一無所得;在大道玄妙之上,卻已經能夠與古聖人相比。所謂“一語出,天地皆驚”,說得便是此時此刻,熊道人的狀態。

揉了揉發脹疼痛的太陽穴,趙老道嘗試著開口道:“雖是此中玄妙,老道尚不曾明晰,不過熊道長的意思,倒是已經分明。左右就是因為我們知道了劫數的關鍵,所以劫數的關鍵便已經確定,這種確定,是因為我們的觀察和認知所導致的,又是真實不虛,不容置疑,一旦曉得,便是定數。熊道長的意思,可是這般?”

熊道人聞言微笑點頭,道:“雖不中,亦不遠亦。可以這麼理解。”

眾人一時譁然,卻是熊道人這般言論,已經是背離了道門追求世界本質的理念,而是類似於佛門的某些詭辯之語,比如說什麼“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又像是儒門“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說法。歸根到底,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我心即天心的理論,從實際貼近法理,修成神通的諸位高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

然而這一切又是真實不虛,有虛無夢境之中發生的異象作為佐證,一時間叫得眾人頭痛欲裂,要不是在場眾人,個個都是道德高深,道心堅定之輩,只怕現場就要發生幾起走火入魔的不幸事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熊道人見得眾人這般,一時暗自嘆氣,卻是他的這一番理論,與佛門和儒門,那等絕對的唯心思想,在本質上尚有不同。無極到有極,是一個判斷、測量、觀察和確定的過程,卻又不是因心而定;一切的確定,是因為有客觀事實發生,有所見所聞所謂作為判斷,並不是憑空臆想,與純粹的“仁者心動”,看似相同,其實天差地別,甚至是背道而馳的。

搖了搖頭,熊道人又是看向乾明老道士,見他也朝著自己微微搖頭,便曉得自己不能再進一步,向眾人闡述這等太過背經離道的真理,以免發生意外,便也又向眾人朗聲道:“諸位!此理雖與先賢聖人所傳,在此時此刻尚不能相容;然而在更高的層次上,這些道理原是一體同源的。大道三千,都是通往混元大羅的坦途;實在無法理解,諸位就將它當作外道之說,只認結果,不認道理,便也是了!”

雖是這般說法,熊道人心裡還是覺得十分遺憾,卻是修士們修行所得的神通法術,本質上是來源於自身與天地世界的貼近。他如今所說的道理,是更高於物質存在之上的真理,若是有人能夠理解,或許就能在神通法術的修行上有所裨益,一步登天,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這天下的事情,從來都是這般矛盾。正是因為熊道人不修神通,才能不受本身固執之見而領悟到這般高深的真理;而一眾高人大能,卻是受限於自身已經煉成的神通法術,接受不了這等表面上與自身體系相悖的真理,也是無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