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泰州生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濠州城內雖然爭鬥不斷,但卻並不妨礙這些人對付元兵,賈魯帶了幾萬部隊發起了多次進攻,都沒能取得顯著的成效,反而是城中紅巾軍的幾次反擊讓元兵損失慘重。

雙方連連交鋒,直到元兵無力圍城之後,文瑄三人也順勢離開濠州。

在離開之前,沐衝特意將從李紅瑤手裡得到的槍頭留給了沐英,並將自己鑽研所得的沐家槍法的精要之處教給了沐英。

在這段時間之內,文瑄和沐衝已經在濠州城內新設立了一處夜影的據點,並且成功地與遠在大都的蘇生重新建立起了聯絡。

得知了蘇生的完整行動計劃之後,文瑄決定親下江南,韓凌玥和沐衝也都欣然同行。

文瑄和沐衝再入江浙,心境與當初平復青龍堂叛亂之際已經大不相同,尤其是終於離開了河南戰場之後,他們的心情也都有所好轉,只當是陪著韓凌玥散心。

文瑄一入江南,便立刻有沈富的手下專程迎接。

沈富如今已是富甲江南的人物,不論是元廷官員,還是綠林好漢,都有數不清的人被他收買,只可惜杭州一戰太過貿然,不然文顯忠和彭瑩玉的大計都很有可能實現。

文顯忠對自己的計劃並沒有放棄,老人家的身體本來已經有所好轉,正準備藉助沈富在江南積累下來的勢力親自策劃舉起反元大旗,可無奈天意弄人,正當他準備行動之際,趙家的後人趙完普突然生了一場怪病,離奇地死了。

文顯忠痛徹心扉,知道自己重現趙宋榮光的希望如今已是徹底破滅,也就漸漸地將心中執念放下,轉而操心起兒子的婚事,不停地來信催促文瑄帶著韓凌玥回島完婚。

文瑄雖然為此事有些苦惱,但也暗中送了口氣,回信稱自己會儘快幫玥兒報仇。

沒過幾天,沈富就親自來與文瑄會面,並在宴席過後遞給文瑄一把金鑰匙,稱自己暗中積攢了一筆驚天的財富。

文瑄並沒有將金鑰匙收下,反而叮囑沈富要將此物收好,待天下一統之後此物可以保他全家性命。

沈富能有今天,全靠有文瑄暗中相助,對他自是言聽計從,便不再多提此事,轉而幫文瑄研究如何完成蘇生的計策。

按照蘇生的想法,勾起哈麻和脫脫兩大權臣的爭鬥只是第一步,若想要徹底扳倒脫脫,便需要讓他徹底喪失至正帝的信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蘇生由此聯想到了一代名將岳飛之死,只要想辦法讓脫脫掌握到足以顛覆元廷的軍權,背後再有哈麻挑撥,那麼至正帝就算再信任脫脫,為了以防萬一,也絕對會對他下手。

想再次讓脫脫親自出馬,光憑如今的南北兩方紅巾軍是很難做到的了,所以蘇生才會將目光放在江南,這裡是天下最富庶之地,就連大都用糧都是由江南負責供給,倘若江南生亂,那絕對是脫脫無法忍受之事。

沈富在江南經營已久,也暗中資助了不少舉起反旗的義士,但是大多都被元兵快速地鎮壓,至今也沒能弄出什麼聲勢。

對於此事,文瑄心中早有打算,既然朱元璋和陳友諒都已經出世,那麼張士誠自然也不會遠了……所以文瑄笑著告訴沈富不必心急,該來的總會來的,耐心等等便可。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不知不覺秋去冬來,已經到了至正十二年的年末。

在新年到來之前,文瑄收到了兩個重要的訊息。

一是元廷鼓勵屢建奇功的李察罕等人之舉,封李察罕為汝寧府達魯花赤,這一資訊無疑代表著元廷軍隊與各地私人武裝的有力結合,吃到甜頭的地主和大族必定會更加堅定地站在元廷一方,幫助其鎮壓紅巾軍。

二是南瑣紅巾軍在孟海馬的帶領下居然成功地偷襲了襄陽,可惜答失八都魯也不是等閒之輩,很快就再次襄陽奪回,這一來一回之下元兵可以承受得起損失,但兩瑣義軍的主力部隊卻已經損失殆盡。

文瑄心中清楚,兩瑣義軍一旦無力在襄樊再起波瀾,那答失八都魯接下來必定將矛頭直指天完政權!

文瑄心中連連嘆氣,只希望孟海馬能夠再多堅持一些時間吧……最好能撐到江南這邊有所轉機。

這一年的臘月就是在紅巾軍的一片低潮中匆匆而過,所有人的臉上都提不出什麼喜色。

待到了至正十三年的正月,文瑄等人所期盼的好消息終於傳來。

這一日,沈富突然匆忙地跑進文瑄的房間,文瑄見他面上盡是喜色,便立刻問道:“可是有什麼好消息?”

沈富喘勻了氣,點頭道:“泰州出了一群義士,他們居然一口氣攻下了泰州!”

文瑄聞言心中一動:“可知道為首的叫什麼名字?”

沈富答道:“為首的是一家姓張的四兄弟,老大喚作張士誠,老二叫做張士義,老三叫做張士德,老么叫做張士信!”

果然是他們!文瑄心中大喜,立刻叫來沐衝和韓凌玥,四人當即帶人趕奔泰州。

文瑄一行人雷厲風行自不必提,且說泰州此時正在大亂。

由於元廷腐敗,財政方面入不敷出,脫脫在變鈔無果之後,為了填補不斷擴大的政府開銷和軍費支出,只能大量增發鹽引,不斷地提高鹽價,浙東一帶的鹽業逐漸成為國家財政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鹽價雖然不斷地在提高,但東南沿海從事鹽業的鹽民在生活上依舊沒有保障,飽受當地官吏的壓迫,方國珍等便是此中代表。

張士誠一家的情況與方國珍一家有些類似,張家是泰州白駒場的亭戶,為了養家餬口,張家四兄弟自幼便要跟鄉親們一樣,在白駒場的官鹽船上操舟運鹽,依靠賣苦力氣來賺些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

再加上泰州又地處東南沿海,每到盛夏,總會遭遇海上颱風的侵襲,導致海潮倒灌入田,以至於颱風過後,海水退去,好不容易開墾出來的良田都瞬間變成了鹽鹼地,故此張家人的生活也非常貧苦。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