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五十四章 國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婚後第二日早上,賈琅帶著黛玉到正房給長輩們和兄嫂敬了茶,又給小姑子賈b和姑姑賈敉家的表弟表妹們送了見面禮。賈萱雖然連站還站不起來,話更是不會說,那也是代表了一代人的。在奶孃的幫助下,順利戴上了新嬸子給的掛鈴鐺的小手鍊。

小輩們退去後,賈儒特意拽住二孫子,交待他道:“你們兩個都還年輕,尤其你媳婦剛及笄,還從小就體弱多病。這兩年你注意點,先別忙著要孩子,把她身子熬壞了。”滿意地看到一顆呈熟透了番茄狀的二孫子猛點頭,這才邁著方步出去了。

之後黛玉在長輩們帶領下到祠堂祭告了先祖,把名字寫入了家譜,這才算正式完成成為賈家媳婦的所有程式。

下人們也在管家的帶領之下一撥撥地拜見了這位新少奶奶,整整忙了一天才算完。黛玉是親戚的時候也跟賈儒家走動過幾次,家裡下人也不是沒見過她。在對新二奶奶婚後是否會改變行事風格的擔心打消了之後,大家又慢慢恢復了正常生活。畢竟只要這位新二奶奶不會變得難伺候,反正她又不管家,照規矩敬著就行了。

唯賈琅房裡的下人心中十分忐忑——畢竟主子對這位新奶奶的心意他們都是看在眼裡的,況且出了閣做奶奶自然不比串門子做姑娘時溫柔可親。若她本性裡是個厲害刻薄的,那主子爺是絕不可能向著他們的,肯定奶奶說什麼就是什麼。

好在戰戰兢兢了半日,見黛玉言語表情都淡淡的,雖然有些清高的樣子,卻還算客氣寬厚,也並沒有刻意打壓他們這些舊人的舉動,這才暫且放心。

賈琅身邊原來的丫頭或許心裡有一絲半點的妄想,看著黛玉和她帶來的幾個丫頭水靈靈個頂個的漂亮也迅速掐斷了想頭。不過小廝們的眼睛卻都亮起來了——

兩個大丫鬟紫鵑和雪雁,都是比二奶奶還年長著兩三歲的,已經到了配人的時候;春纖等小丫頭也是有幾分姿色的。雖然有人覺得她們是黛玉預備給丈夫做小的,賈琅卻已經暗中跟自己的兩個心腹小廝透漏了意思:只要他們有能耐讓人家看上,不論哪個丫鬟他都會替他們做主的……

成親那日王夫人和賈寶玉都沒有來,賈儒也松了一口氣。

他急著讓孫子跟黛玉早日成親,一是可以轉移賈琅落榜失落後的注意力,二也是怕賈寶玉又發瘋鬧出什麼事來,早辦完早放心。這賈寶玉若是真的裝乖發瘋鬧起來,他還真沒什麼好辦法可想。這王夫人總算做了件好事。賈儒這麼想著,卻在第二天才知道原委,根本不是王夫人想要做這件好事……

楊氏身為侄媳婦,聽說了王夫人為參加婚禮受傷也是要代表賈儒一家過去探視的。

“二太太怎麼就這麼不小心呢?別是馬房的下人躲懶不盡心,準備的馬車、腳蹬不結實了罷!”見是楊氏,王夫人還特意命人給她墊了枕頭坐起來跟她說話,態度也更加溫和可親,受了傷手上也沒離了佛珠,表情微帶木訥,臉上卻黃瘦了好些,看著倒像是大病初愈似的。

“那倒不是。唉……人老了,腿腳就不如以前利索,特別容易磕著碰著什麼的。”

“二太太就是寬厚人,也該自己保養才是……”楊氏見她精神不濟,自覺求去,“今日給您送了點阿膠過來,雖然不算什麼難得的東西,也是我們小輩的一片心。”

王夫人笑道:“彩霞接過瑞兒媳婦的來!又讓你破費了……昨兒就收到你們送來的敗毒消腫的藥,我用了很好,多謝你們想著。”

楊氏笑著出去,又到園子裡去看了李紈。她因是少年守寡,昨日便避了忌諱沒去。楊氏給她說了一陣婚禮上的趣事,兩人都很開心。

楊氏關心道:“你最近又瘦了!就是為了你家哥兒也不能這麼委屈自個啊?都快趕上你婆婆那個病人了……對了,我看二太太今兒臉色特別不好,這才沒見她半個月,別是有些別的症候吧?你們可讓大夫看過她了?”

李紈不落痕跡地看了看她,見楊氏並無深意,這才嘆了口氣笑道:“我也就是這麼著了。我們太太也只是這陣子勞乏了些,已經使太醫看過了,並無大事……”

楊氏雖然不信,但見她避而不談,便也只好去了:“是嗎?那就好……”

回家的馬車上,跟她出門的婆子面帶炫耀之色地壓低了聲音跟她說:“奶奶不知道,今日老婆子聽說一個大新聞!原來西府二太太根本沒受傷,沒來赴席都是因為那寶二爺鬧的——從昨日大半夜起,那寶二爺在他自己的房裡就沒消停過,說是一會心口疼、一會頭疼的。二太太因此就讓人回說她不去了,把常在府裡走動的三位太醫都請了過來,商量著治了大半日,卻一點不見效,眼看人就不中用了!辰時二刻的時候更是吐了一大口血出來,幾乎沒了氣息,家裡從上到下都嚇壞了……”

那婆子說著,臉上盡是納罕興奮之色,“……然而不知為何,之後又活轉過來了。雖仍不能下床走動,但看樣子是一時好過一時的了。那府裡大老爺和東府的珍大爺昨日不是也沒去嗎?那是他們覺得寶二爺必定衝撞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去請和尚道士來著。但是請來了好幾撥都說府裡既無妖氣也無邪氣,他們這才罷了。老太君不想說出來讓人忌諱擾了林……嗬~是咱們二奶奶的婚禮,所以還是來了,就是晚些就是了。”

怪不得昨日賈母和尤氏等看起來都疲憊得很,話都不多……

“噢……既然是這樣,人家好意不說,咱們也裝不知道就是了。你記住不要到外面跟人亂說去……”婆子聽了連連應諾。

楊氏進門日淺,對寶黛之間的前事只是隱隱聽說過一點,並不清楚內情。卻還是隱隱覺得此中有些蹊蹺——

辰時二刻正是昨日拜堂的時候,那邊越是辦著喜事,這邊越是病得厲害,然而誰知禮成之後病反而好了,這真是太奇怪了!還是跟大爺商量商量……

晚間無人時,楊氏問及此事,賈瑞才給她解了疑惑:“那賈寶玉一直心思不純,又一點擔當也沒有,只模糊著。二太太心裡清楚,卻不大喜歡她,只裝不知道。因此林姑父給弟妹訂了我家,不久弟妹就躲了出來。這下又做這個痴情種子的樣子……他親生的父親都說他是‘色中厲鬼’了……哼!”

楊氏原先只聽族人贊寶玉是個如何聰明漂亮的難得子弟,連世交太太、奶奶們口中都只有好話的,從未聽過對他這樣的評價,心中驚訝不已。然而丈夫是最不會騙她的人,她是不會懷疑的,因此對黛玉倒升起了一絲讚賞和憐憫。賈儒等這才從賈瑞那裡知道了實情。

又過一天,也就是三月初一那天,賈儒正琢磨著讓兩個孩子到哪裡去疏散一個月,卻突然接到了聖上口諭。

原來,元宵之後宮裡欠安的那位老太妃薨了。皇上大悲,輟朝三日,即日起開始國喪。

官宦之家百日內不得嫁娶、動響器;軍民一月。皇上以仁孝治國,親寫祭文,朝暮祭奠。凡有品級的男女皆入朝隨班,三品以上官員則需詣陵陳祭。

廖氏聽了旨意,一邊命人開始收拾自己隨祭的東西,一邊嘖嘖嘆道:“怪不得你總催著讓婚事趕緊辦,沒想到你還有先知的本事!還好辦的早,要不就得拖到六月份去了。到時候天氣也怪熱的,沒準又出個什麼事耽擱了呢!”早有高氏等四處檢查了,把家裡穿戴擺設逾制的地方都改了過來。

賈儒瞄了廖氏一眼,見她忙著根本沒等自己回答,索性也沒理她,皺眉思索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怪不得他前一陣子老覺得怪怪的,好像有什麼事會發生耽誤二孫子婚事的感覺。他就差想破頭了都沒想起來——原來竟是國喪!

國喪期間發生了好多事呢,這樣大事他都忘了……

好在他的潛意識幫了他,否則那小子就等著欲哭無淚吧——

國喪還沒除服的時候,寧府的賈敬也要昇天了。賈琅身為堂侄兒,要服小功五個月;等除服了再預備成親的事,那就要拖到明年去了!這下反正已禮成了,發生什麼事也不用擔心了,還順帶連討厭的回門都可以省了……

不過他現在考慮的卻是想個什麼樣的理由也離開都城。畢竟賈敬死了,到時候全族中能指望得上的男子就剩了他一個,尤氏肯定得來找他主持喪儀。他一點都不想跟寧府再有什麼瓜葛了,可他畢竟跟賈敬還沒出五服呢……

忽聞榮國府差管事來問:“太爺家裡可有人管家的嗎?”

原來那兩府裡從賈母到賈蓉之妻都是要入朝的,沒人管家,就報了尤氏產育,兩府裡都由她看著些。然而尤氏畢竟在東府,且尤氏向無才幹,王夫人不甚放心,便把家裡託給李紈、探春和寶釵三人共同掌理,並讓薛姨媽也進園內住著幫忙看著些。

王夫人此舉本來是想賣個好——廖氏、高氏和楊氏都是要隨祭的,黛玉剛過門的新媳婦,有事時自然不能自專,這樣可說是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才是。不過她這次卻白獻了殷勤——賈儒夫妻與賈敖夫妻都知道她當初如何“借用”了琅兒媳婦的東西,親舅母添妝又那麼吝嗇,她的菩薩面具在賈儒家早就一點不剩了,誰知她又安得什麼心?

因此高氏一面客氣地讓人回絕了她,一面把賈琛之妻母接來,又留了兩個得用的管家給她,讓她們在家裡協助黛玉,暫管三月家事。

廖氏是憑賈敖品級得的封誥,與高氏一樣是三品;楊氏因賈瑞年前剛升了修撰,現在是六品安人。賈家夫人們與楊家、高家留守都中的女眷等互相幫襯,隨祭雖然勞累,卻也過得順利。

榮府為討好上面,特意把家裡的戲班子解散,教習和十二個學戲的女孩子都命她們自去。誰知這些女孩子們卻因貪戀榮府榮華,或是家中確實無人了的,或是怕回去還要被賣了的,七八個都留在了園裡學做丫頭,只有四五個磕了頭求去的。

其中有個齡官竟被賈薔接了去,卜日子擺了酒席,特別正式地開臉娶了她做二房,並賭咒發誓今生不會再娶的,令賈儒唏噓不已——想不到賈薔竟也是個有情有義的,他倒沒看出來。

賈儒家雖然沒想著媚上,但各人家都做,他們也不能太出格不是?賈儒本身是不大信佛道的,不願額外出錢添香油,又沒有戲班子可遣散,只能做些架橋修路、舍粥施米的事了。

然舍米在賈儒看來卻是助長那些窮人“等靠要”的心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還是給他們辦點實事的好;令人到四郊查探了半天,聽說離得近的幾個村鎮的路和橋都修了好幾遭,都是這個富戶修完了那個富戶又過來讓人拆了重修的;然而偏僻地方不但山路沒人建,且橋也是罕有一座齊整的。

賈敖聽說這件事也感覺慚愧,他主管工部,這架橋修路也是他的管轄範圍。不過賈儒知道,就算在前世那麼發達的技術和充沛的資金,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修上路的,更何況現在?自然是上邊讓修什麼才能修了。

既然是做善事,賈儒就不想只做個樣子。雖然自己能力有限,能多修一條路、多架一座橋,也是好的,也算是造福一方百姓了。這樣一年修個一兩處,十年也能修十幾處了。

賈儒跟賈敖商量了,從自己家在城外的莊子起,從近到遠地撿那年久失修的道路橋索幫忙修繕。雖然這樣費的工夫多,還要特意批出人來單管這個,卻因偏僻少人看見,都中會為他們歌功頌德的肯定比不上那些在近郊做樣子的人。不過他們自己心中是滿足的,這就好了。

就這樣,廖氏等跟著送殯的隊伍出城了之後,賈儒也把全家搬到了郊外莊子上去監工。

賈敖之前屢次三番往返於孝慈縣監督工程項目,於地理上最為熟悉。又因他常常幾日不回家,在工地上條件太差,影響休息,不得不花錢買了一套兩進不起眼的小院子。這下送殯時不但廖氏等行動方便、不用借住鄉間民宿了,連楊家、高家的女眷都沾了光,跟著住了進去。

等賈母、邢夫人、王夫人遣人來問時,賈敖這套小院子也已經住滿了,高氏充滿歉意道:“真是抱歉!我們老太太出城的時候使人打聽來著,卻說伯母和嫂子們早就先行一步了,沒辦法啊,我們只能自己走……倒是這兩家親家一出城門就遇見了,一同走了一道呢!”總不能為了給你們騰地方讓我們家的親戚搬出去啊?開始時不說一起走,現在見了住的地方不好倒是想要湊上來了……

“這樣啊……”邢王兩位夫人心裡有不滿是一定的了,但楊家她們也是不願得罪的,高家是高氏自己的孃家,她們總不會沒眼色到讓人把自己孃家趕出去,只得悶悶住進了一座中等廟宇的東院……

賈家此次來送殯,前面自然有正經皇室王公先挑好地方,輪到賈家時不過是一個大官的家廟了。

在賈家人看來,這裡實在是破敗清苦得很,唯乾淨和大小兩樣還算讓人滿意的。在這個下處住了幾日,上下人等都生出幾分怨言,不過就這裡還是北靜王家幫了忙才住得進的。

正忍耐間,卻見都中寧府管家全身縞素著進來,衝賈珍、賈蓉大哭道——

“回老爺、大爺:太爺,太爺他……歿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