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固(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黃尋率軍返回雩都之後,對李開和王買吩咐道:“王縣令,李從事,洪氏已經降伏了。

你們二人明日就帶人前往平固,清算田畝,核查賬簿。我許諾給洪氏留下百畝田產為私用。除此之外,剩下的田產都需徵用為官田。你二人需仔細清查,休得出了紕漏”。

王買和李開得令之後,自然是遵令而行。說完了清查田畝之事後,黃尋又召來諸將商討對付葛家和童家的事宜。

正在黃尋與諸將商議對付童、葛兩家的辦法之時,手下來報道:“都尉大人,太守府的差役來了,說是要向都尉大人宣佈命令”。

黃尋聞言,不禁疑惑的說道:“哦!本官自上任以來,還從未與廬陵太守府有過交集。太守府派人來此,必是有事情需本官出面矣!宣太守府差役進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是”。

手下得令之後,將差役帶到了黃尋的面前。太守府差役與黃尋見禮之後,直接宣佈命令道。

“廬陵南部都尉黃尋,自上任以來整肅治安,平靖山越。太守府聞知,亦盛讚之也!

聞黃都尉手下之軍奮強勇盛,屢破山越。故太守府徵召黃都尉前往新興縣,與廬陵郡尉卓榮一起征剿山越賊帥勃景。

令至之日,便即施行。望黃都尉速調強軍,至新興剿伐勃景,以安新興一縣之民”。

差役將此命令唸完之後,對黃尋說道:“黃都尉,在下乃是太守府驛使樊固。這徵召之令,在下已經宣讀完畢,這就打算告辭了”。

黃尋聞言,勸住樊固道:“樊驛使請留步,本官還有些問題請教”。

“黃都尉有何問題儘管問來,在下若知,則必會相告”。

黃尋聞言,問道:“樊驛使,本官得朝廷之令,忝為廬陵南部都尉之職。廬陵南部只有七縣,而新興縣卻非本官之轄地。本官擔心,這率軍跨越轄地,是否會觸犯了朝廷之律法啊!”

樊固聞言,回道:“黃都尉盡請放心。南部都尉雖別立為一府,但卻還是受廬陵郡之管轄。

這徵召之令,乃是太守府直接下達給黃都尉的。廬陵郡既然管轄南部都尉,所以黃都尉率軍去新興縣,自然就不算跨越轄地”。

黃尋聞言,又問道:“不知這勃景是何許人也,竟然還讓太守府徵召我南部都尉專門前去討伐。還望樊驛使為本官解惑啊?”

黃尋說完此言,以目示意李開。

李開看到黃尋的目光,心裡馬上就明白了。遂來至樊固的面前,鞠躬說道。

“在下乃是南部都尉手下,倉曹從事李開。樊驛使往來辛苦,還請在雩都暫住一宿。謹讓我等好好款待樊驛使一番,以盡地主之誼啊!”

李開邊說此言,邊上前熱絡的拉住了樊固的手,趁機將一枚銀子給塞到了樊固的手裡。

由於古人是寬袍大袖,所以這遞東西的行為一般是隱秘的。

樊固在手裡捏了捏銀子,當即知道李開的意思了。遂立刻笑道:“那在下就卻之不恭了”。

於是李開領著樊固下去宴飲去了。而黃尋則立刻改變方針,對諸將說道。

“既然這是太守府的明令,那我也不能不去新興走一趟了。諸將解散,這幾天就讓軍兵們好好放鬆放鬆,以待下次出征”。

諸將聞言,自然是各回本營傳令去了。

次日,李開前來向黃尋報告從樊固那裡打聽來的訊息。

原來事情是這個樣子的,廬陵郡尉卓榮也不知從哪裡得知了黃尋的軍隊戰力甚強。故而直接向廬陵太守張靖,提出了徵調黃尋軍討伐勃景的建議。

張靖得知黃尋征戰交州的履歷之後,也覺得只要調黃尋來,那勃景必滅也!所以才有這個徵召之令。

黃尋聽到這個徵召之令完全出自於卓榮的口中,遂對卓榮此人有了戒心。

黃尋於是派徐立前去調查這個卓榮,看他為什麼無緣無故的要給自己找事。

雖然這件事情打亂了黃尋的所有佈置,但是廬陵太守府都已經發下明令了,黃尋根本沒有其餘的選擇,只能遵命行事。

不過在出征新興縣之前,黃尋覺得是該對南三縣進行佈局了。於是黃尋召來李東,準備讓李東前去攪亂南三縣的局勢。

李東被叫來之後,對黃尋說道:“屬下李東,見過主將”。

黃尋聞言說道:“李東,你自交州投順於本官,差不多也有近一年時間了吧。這一年間,本官忙於婚事,一直將你留在番禺練兵。你可有怨言?”

李東聞言,急忙回道:“屬下怎會有怨言!主將忙於婚姻之事,這是人生之大事也。屬下身為主將麾下之統領,自然是能通曉主將之用心的”。

“李東,本官知你其實不想時刻將生命置於危險之地,早就想離開軍中。而去做一農舍翁,有上百畝糧田為產業耕之。所以本官這次叫你來,就是想成全你這個願望”。

李東聞言,慌忙跪下說道:“主將,屬下惶恐”。

“李東,本官並非在試探你之忠心。只是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本官從冷全那裡得知你這個想法後,就一直放在心上。如今有個機會,正好讓你得享百畝糧田為業”。

聽到黃尋這樣說,李東遂應道:“主將既然如此說,那屬下就多謝主將之成全了”。

黃尋見李東終於承認了脫離軍隊的想法,遂對王買說道:“王縣令,將你這次巡查得知的情報都告訴給李東吧”。

王買聞言,對李東見禮之後,說道:“李統領,如今都尉大人已經擊敗了雩都以北的平固、陽都、坡陽三縣之豪族。

這些豪族現在已經元氣大傷,再不會對都尉大人的施政有所妨礙了。而接下來都尉大人就要對雩都以南三縣,南野、贛縣、南康進行徵糧工作了。

南三縣之豪族構成與北三縣不同,南三縣有一橫跨三縣的巨大家族毛氏。

毛氏先祖本是歙縣山越頭領毛甘,後來漢末之時起兵作亂,被山陰侯爺平定。毛氏族人遂分崩離析,遷徙出歙縣,其中一支族人毛歸遷居至贛縣。

毛歸孔武有力,曾獨自擊殺過熊羆。引起當時的山越大宗李家之重視,遂召為女婿。後來李家家主李桓引部眾數萬人,南下交州附逆士徽。

毛歸作為李桓的姐夫,見此良機,遂佔據了李家遺留下來的土地,並且趁李桓、路合兩大山越強宗離去之機,大肆擴招人馬。

如此一來,毛歸於是將勢力從贛縣擴充套件到南野、南康兩縣。而南康縣因全是平原,所以是都尉大人治下轄境內糧田最多的縣,總計有八百多畝糧田。分別被毛氏和本地的龔、米、寧三族瓜分。

如今都尉大人正是想將這廬陵南部七縣中,擁有最多田畝的南康縣之糧田,收入官府的掌控之中”。

王買話音剛落,黃尋就接下話茬說道:“李東,你已經聽王縣令將南康縣的情況都說了。本官下一步正是要去南康縣,將這些田畝都納為官田。不過這樣做的話,南康縣的這些豪族定不會乖乖就範。

所以本官準備命你先率本部軍,前去南康縣扮作盜匪,劫掠這些豪族的錢糧。其後本官則以剿匪的名義,前往南康縣辦事。

到達南康之後,本官會派人指示你接下來的行動。只要你遵照本官的計劃行事,那到時候本官收歸完南康縣的田畝,就將其中的百畝糧田贈予你開宗立族。李東,此事你可願行之?”

李東聽完黃尋的計劃之後,心裡開始計算起來。

李東在交州之時就想獨佔一座縣城開宗立族,為此還設計坑了桓家一把。可惜後來黃尋前來討伐徵氏,連帶著破滅了李東的幻夢。李東於是只好投降黃尋,直到如今。

現在黃尋言有此機會,能予自己百畝糧田開宗立族,李東當即就心動了。在權衡利弊之後,李東覺得,黃尋如今掌控了雩都,而北三縣之豪族又都被黃尋給打得元氣大傷。

黃尋現在可以集中手上的所有力量,來專門處理南康縣之豪族。在這種情形之下,李東認為此事必可成功,於是對黃尋說道:“屬下願意為主將效勞,去辦理此事”。

黃尋聞言,喜道:“好!李東,那你就馬上出發吧。本官讓徐立隨你一起去,以便輔佐你行事”。

李東回道:“多謝主將,那屬下先去整備軍兵了”。

“嗯,你自去吧”。

李東離去之後,黃尋又召來徐立說道。

“介成,我已命李東前去南康扮作盜匪,以掠奪豪族之錢糧。

然後我再以剿匪的名義,前往南康行事。你隨李東一起去南康行事,儘量讓李東多消耗南康豪族之兵力。這樣我到南康之後,才能更好的收拾這些豪族”。

徐立聞言,說道:“主公,若要達成消耗南康豪族兵力之事。我恐只以李東的本部軍,力有未逮啊!是不是要增些兵力給李東,好讓李東便宜行事”。

“介成,李東本部軍有四百餘人。這些人扮作盜匪,人數已經足矣!再多加人數,就會引起這些豪族之懷疑了。

畢竟南康縣周圍全是平原,李東要去落草為寇,也得需要一個立足之地。那唯一的辦法就是吞併附近山頭的山越。

這樣一來,李東的隊伍不就壯大了嗎?”

徐立聞言說道:“主公既然是如此想法,那我舉薦一人為李東之副將。此人必能輔佐李東,招撫這些被李東吞併的山越歸降”。

“哦!介成,此人是誰?”

“不知主公可還記得,在仙霞嶺招收的山越部落族長金奇嗎?”

“介成,你是說的那個幫助我們走出仙霞嶺的部族首領嗎?”

“沒錯!主公,屬下正是說的此人。此人怎麼說也當過山越部落之族長,肯定是清楚那些山越人之想法的。有此人幫助李東安撫山越,那李東必能站穩跟腳,以有立足之地”。

黃尋聞言應道:“好!介成,那你就去通知金奇,讓他跟隨你們一起去南康行事”。

徐立回道:“是!主公,那屬下就先告辭了”。

“嗯,介成保重”。

黃尋的命令下達之後,李東於是率領麾下本部軍四百三十八人,與金奇、徐立等人前去南康執行任務。

李東將麾下軍兵分為十五隊,每隊四十人,分批前往南康。以避免人數過多,沿途行路引起的麻煩。

經過了四日的行程,李東的本部隊伍終於進入了南康地界。

雖然其餘隊伍尚未到達,但是李東決定先去尋找落腳之地,最好是找個山頭佔山為王。

尋找山頭的任務,自然是交給徐立去完成。於是徐立帶著周慶等‘間司’人員,前去探查附近的情況。

徐立等人儘量尋找高聳一些的山峰,畢竟南康地界之中以丘陵居多。這些丘陵普遍高度在千米以下,若是佔領為根據地是不好防守的。

徐立等人行經七十裡地,終於找到了一座看起來比較高聳的山峰。

徐立在山腳望向此山峰,發現此山連峰橫亙,壁立如屏。山道曲折逶迤,直通向山腰之間。

徐立觀察完此山之形勢後,覺得若是李東佔據此山為根據地,就可以長時間的抵禦住那些豪族私軍的進逼,定能防守的滴水不漏。

徐立於是馬上就選定此山,回去向李東報告。

李東得到徐立的回報後,馬上帶人跟隨徐立前去此山視察。

李東到達此山後,發現此山果然是一處易守難攻的絕好地勢。李東遂命徐立進山,探查山內有沒有大的勢力,以便做出應對。

徐立得令之後,遂帶人進山查探。

徐立經過探查,發現山內大的勢力倒是沒有,卻有幾個小部族形成的山村,散居分佈在山麓之間。

徐立等人於是裝作行商,向村落之人打聽此山之名,得知此山被當地人稱做‘鴉兒山’。

徐立聽到這個山名,意識到這座山頭看來沒有什麼名氣,居然被起了個這麼土的名字。不過沒有什麼名氣也好。這樣一來,李東佔據此山之後,也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徐立探查完畢之後,回去向李東報告所探知之情形。

李東得知此山名叫鴉兒山,山中只有幾個山村分佈之後。遂馬上率領隊伍進入山中,先找地方伐木建寨。然後命令金奇去山中的每個村落走訪,通報村民們,自己要在鴉兒山紮根立寨的事情。

金奇來到鴉兒山的各個村落走訪之後,鴉兒山中之人都知道最近山裡來了夥人,似乎要在鴉兒山落草為寇了。

於是各個村落都派人來拜訪李東,先打個招呼,想日後結個善緣。

就這樣,李東邊建立自己的根據地,邊慢慢會合其後到來的剩餘隊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