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行 第一百二十章 救援(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賀茂聽到丁固之言,讚道:“丁固,原來你還有此事。你之高節,我實嘉之。以後我便稱呼你表字‘子賤’。何如”?

“公子可行之”。

這時黃尋說道:“既然先生與於家有此淵源。那只要讓先生與於家掌事之人接觸,確定此事。於家就能反戈潘達矣”。

賀茂聽到黃尋之言,馬上附和道:“正是此理!子賤,不知於家現如今除了身在餘姚之族人外,還有何人在外行事”?

丁固回道:“於諭次子於鑑在甬東亦有鹽田營生,守禦而供販之。若召於鑑會面,共商討滅潘平之事,必可得矣”。

黃尋聽到甬東此生疏地名,遂問之。

丁固聞言說道:“甬東乃是海外方島,去句章以北七十裡,地方二十裡。周圍又有零落島嶼,圍繞甬東。此地風吹日曬,海潮漲疊,便於鹽田成熟。故於家在甬東亦設鹽田經營之”。

黃尋聽完丁固的介紹,不禁想到,這不就是舟山群島嗎。於家派族人在此島上設鹽田,以之販賣青徐,可稱得上是走私海寇的行徑了。只不過有孫魯班罩著,孫權未以為然罷了。

這時賀茂說道:“子賤。於鑑遠在甬東,我等難道還派人送子賤去甬東,相召於鑑來此嗎”?

“公子。我在於家時,與於鑑有一面之緣。只有我去,方才可讓於鑑答應相助我等。救出賀大人”!

而這時在旁邊一直沉默靜聽的徐大,卻暗中碰了一下黃尋的手臂。黃尋察覺之後,以目視之。

徐大對黃尋暗示一番,黃尋會意,當即以出恭為名遁走。來到一處林地,黃尋對徐大說道。

“徐大哥,你有什麼事就說吧”!

徐大回道:“遠達,方才丁固所言鹽田之法。我剛才想起來,這還是主公所創設”。

“哦,竟是舅父所創”?

“沒錯。當年主公還未讓張師煉製逍遙丹(五石散)時,財源枯竭,無法維持軍費。故創立鹽田之法,煮海取鹽。後來主公將這法子交給一人打理,為主公提供財源。

其後主公為張師創立逍遙丹之丹方,獲利比鹽田來得更多。故主公放寬管制,讓那打理鹽田之人自主經營。我想於家必是從此人手中獲得鹽田之法,故而能成其業”。

“此人是誰”?

“我叫遠達來此相談,正為此人也。遠達若去拜求此人相助,則於家必傾力來援,不需提任何條件矣”。

“徐大哥,你別賣關子了!此人到底是誰”?

“遠達莫急。此人以前曾為富春樓大掌櫃,主公歿後,富春樓為魯班公主所全取。此人將所有資財全數獻給魯班公主,從而獲得公主親善,僥倖得脫。後來在潯陽創立臨淵閣,易南北之通貨,達東西之有無,遂又成鉅富”。

“徐大哥,你這是要急死我啊!說了怎麼多,此人到底是誰,你快告訴我吧!我求求你了”!

徐大見黃尋急眼了,也收起調弄心態。其實徐大這樣做,也是想讓黃尋放鬆一些。黃尋今年不過才二十四歲。但卻經於老成,飽含世故。

徐大知道

黃尋身負著繼承主公之遺志的宏圖,所以事事謀定而後動。但卻失了這個年紀該有的輕快之心。

孫策取江東時,亦不過這許年紀。但孫策為人好笑語,性闊達,能讓士人甘心折服。若黃尋日後真要成為一方之主,孫策之大度,黃尋亦要學之。只是現在黃尋還是草創階段,職不過一校尉,麾下亦無人才。故徐大只能用這種方式告誡黃尋,希望黃尋能收放自如,不要整日斂跡於心。與人相交,將‘以利誘之’,變為‘以情動之’。

想到這裡,徐大說道:“此人名叫刁閭,字公寧。乃是太子身邊近臣刁玄之三子。因其為刁玄庶出,故從小不受重視,而出為潯陽縣吏。

恰主公當年在潯陽徵剿江匪,遂與之相遇。刁閭慕主公宗室之名位,情願效力於主公,為主公籌備後勤之事。主公因納之為麾下。後主公將鹽田之法授予刁閭。刁閭遂開始為主公廣開財源,籌措軍餉。

其後主公升任奮威將軍,在建業與魯班公主商議,建立富春樓以為財源廣納之所。主公遂命刁閭為大掌櫃,與魯班公主之親信全儀並掌富春樓。後主公身歿,全儀欲發難兼併刁閭。

刁閭知機辨勢,立將所有資財全數奉交給魯班公主。得公主善意,脫身而退,但又恐全儀追難。故退出建業,回到潯陽創立臨淵閣。數年之間,再次發跡。後其大哥刁逵為得其財力支援,向太子舉薦刁閭。

太子聞而徵刁閭為太子冼馬。刁閭得太子為靠山,這才倚有憑依,卒保富貴。而今我料於家能得鹽田之法,必與刁閭有所牽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遠達稍待,且讓我飛鴿傳書去武昌,讓張師親去曉諭刁閭。張師出馬,自然能鎮住刁閭。但得刁閭一封手書,於家必來自效也”。

“徐大哥之意,是讓我來攬下此事”?

“此事可讓賀茂及丁固,知遠達之能。遠達自當明效於人”。

“好!我這就去告訴二人”。

徐大給黃尋出了主意後,黃尋馬上告訴賀茂、丁固二人。不需遠去甬東,自己有本事讓於鑑自來投效。

二人聽後大驚,急問何由。黃尋言:‘且觀後效’,暫不明說。且立誓讓二人放心,絕不相欺。

二人雖心中疑惑,但黃尋已立誓。二人還是選擇相信黃尋。

徐大馬上用飛鴿傳書之法相告張奐,讓張奐去請刁閭寫信勸於家相助。

過了四日,回信到來。徐大見除了張奐細述,如何勸說刁閭的信外。還有刁閭寫給於鑑的信。得到此信後,徐大大喜。急令徐三前去甬東傳信,讓於鑑來投。

徐三是九江郡人,與周泰、蔣欽是同鄉。這水裡功夫甚好,水性甚佳,所以徐大讓徐三去送信。而賀茂和黃尋則行軍到上虞縣內,上虞縣令鄭發前來相迎。

賀茂乃是賀家嫡子,會稽大宗。鄭發雖為縣令,但還是以下屬之禮見之。雖然賀茂沒有任何官職在身,但就憑著賀家嫡子的名頭,就能讓這些小官屈膝。

黃尋見到此景,更是感受到吳國江東大族之威勢。賀家還只是會稽大族,就有如此威勢。真不知秉政的朱、張、陸、顧是何

等氣勢。

鄭發對賀茂極盡殷勤,諂事尤甚,而對黃尋不屑一顧。

黃尋知道自己雖在交州,名動七郡。但在會稽,自己真是無名之輩。不禁暗暗咬牙道:‘終有一日,我必將青羅鼓吹,縱享榮華。讓這些小人爭相來頌,而後再一一斥罵。這才方是大丈夫也’!

賀茂、黃尋以及丁固,三人就留在上虞縣內不再進軍,等待於鑑來投。

且說徐三來到甬東之後,直接說是奉臨淵閣主之命,前來給於鑑送信。命於家之人將信交給於鑑。

於家族人得知是臨淵閣主寫的信,馬上將信轉交給於鑑。於鑑看完信後,陷入了沉思之中。

於家的鹽田之法,確實是刁閭所傳。以前於家雖然也從事鹽業,但是沒有鹽田之法這麼高效。不過現在於家投靠了孫魯班,而刁閭是被逼出富春樓,這才自己創設的臨淵閣。

由於立場不同,所以於家和刁閭之間就斷了聯絡。現在刁閭寫信讓於鑑去幫助賀家救出賀景,於鑑真還拿不定主意。

於鑑於是召來自己的同族於詮,詢問如何應對。於詮聽到於鑑將此事說了之後,不由振聲說道。

“二公子,大公子相助潘平渡海投魏,我本就不贊成。如今刁閣主寫信讓二公子相助賀家,這是二公子的機會啊!

昔日諸葛瑾、諸葛亮兄弟各仕其主,讓諸葛一族名顯當世。今日二公子也可助賀家,以全名聲。縱使日後大公子投魏成功,二公子憑著解救賀景的情分,也能在吳國立足啊”。

於鑑聽到於詮舉諸葛兄弟的例子,覺得這確實是自己的機會。要是自己出力救出了賀景,那就算大哥投魏成功。自己也能做這吳國的於家家主啊。而且靠上了賀家,日後想不富貴都難。

於鑑當即拍板,立刻率領戍守甬東的兩百餘人,跟隨徐三前來投靠賀茂。

賀茂在上虞一等就是十一天,一直沒有等到於鑑來投。這讓賀茂開始懷疑黃尋,到底是不是能召來於鑑。

黃尋自己也是備受煎熬,畢竟黃尋可是在賀茂和丁固面前立下誓約了的。真要是沒把這事辦成,那黃尋的名聲就全完了。但是黃尋出於對徐大的信任,還是沉穩地等待下去。

於鑑終於在第十九天的時候來到了上虞。賀茂聽聞於鑑到來,馬上親自去迎接。畢竟於鑑可是現在救出賀景的唯一憑依了,賀茂必須給足於鑑面子才行。

賀茂城門相迎於鑑之後,邀於鑑前往縣衙議事。到了縣衙,縣令鄭發馬上讓出大堂,自己侍奉在賀茂身側。

對於鄭發的阿臾之舉,黃尋心內非常鄙視,但不動口說之。畢竟因一時之言語而惹怒小人,智者所不為也。

丁固、黃尋、賀茂、於鑑入席就坐之後,賀茂首先出言說道。

“於公子,我二叔被潘達所劫,質困於餘姚。聞於公子家族為潘達造船為業,故派人相求於公子。希望於公子能助我救出二叔。若是得成,我賀家必報於公子之大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