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零) 知足常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生活平澹澹如水,無色無形無滋味;

知足常樂好心態,常識進取更可貴。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生活這潭水,還是風平浪靜的時候多,這也說明平平澹澹才是生活的基本特徵,無滋無味也才是生活的本能。

生活這潭水能夠掀起滔天巨浪的時候其實也不多,不是颶風捲來, 就是地震來襲,這種小機率事件發生的時候很少,有人活了一輩也未曾見到這種罕見的滄桑鉅變和翻天覆地的極致情形。

生活中所謂的驚奇多變,大多發生在影視、戲劇以及其它文學作品裡,那都是“出自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大師作品和精緻杜撰產物,用來美化生活和提高應變能力的精神食糧,是讓人漲心眼的, 是讓人提高防範意識的, 是讓人學者提高應變能力的文化精品。

其實,張文學還就是喜歡平平澹澹的生活,倒也不喜歡過分刺激的日子。不是張文學不奢望一夜暴富或者突然驚喜,而是覺得這些東西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也就是說想也白想,即使有這種不切實際的理想其實也就是夢想,而且是白日做夢,不切實際,除了在夢想的那一瞬間在大腦裡有一剎那的幸福時光,其它什麼也得不到,等於痴人說夢,就是好高騖遠,卻永遠擺脫不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這樣夢想和現實劇烈碰撞的結局。

“一天一碗肉,還得有福受。”

即使天上突然掉下餡餅,你還得有鑑別餡餅有沒有毒的能力,你還得有吃掉餡餅的胃口, 也得有消化掉餡餅的能力,這裡面缺一不可,哪個環節掉了鏈子的話,還要固執地去帶病繼續進行下去,那就會失敗的,那不僅得不到天上餡餅給與的恩惠,反而因為這個餡餅而消化不良導致疾病,把本來好好的身體給搞壞了。

所以,張文學只相信知識增強才幹和勤勞致富的道理,也相信“只要功夫深,鋼樑磨成針”的恆心能夠幫助人成就大的事業,也能夠讓人獲得大的成功。

張文學認為,在這個世界,所有的理論體系都已經健全,所有的晉升細則也已經是深入人心,人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一個人只要守得住底線,把握住方向,時時在努力, 各方面都進步,就一定在某一不被人注意的節點上, 在一個無人察覺的地方,在某年莫月某天某時,這個人的才幹就會被能辨識千里馬的伯樂發現,就會被人賞識,被人抬舉,然後這個一直默默無聞地努力向上的人就有了更高發展的平臺,那麼這個人就可以在這樣一個平臺上施展自己的抱負了,就可以在這個陣地上大有作為了。

所以,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的餡餅也可能是陷阱。對於這種神來之物,天外之物,如果不問來處,不辨是非,不作化驗,而直接囫圇吞棗,那對當事者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小則引來疾病,大則引火燒身,最後可能會導致滅頂之災難。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正是因為張文學有這樣一個勤懇務實、腳踏實地的好習慣,所以才在做事情時候從不急功近利,從不使用手卑劣段勝人一籌,從不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也從不低三下四地去求助上一級領導對自己進行照顧,也不選用低劣的手段對自己的競爭對手落井下石,張文學僅僅是用自己卑微的力量逐漸積累和上升,經過數年努力,也終於能夠在教育事業上進行著螺旋式的上升趨勢,在教書育人和建設學校方面也算是有著波浪式發展的小小成就。

在張文學的骨子裡也有一個小小的理念,那就是:知足常樂,常思進取。

張文學覺得,一個人知足是基本的心理特徵。

一個人只有知足,才能夠對自己前世今生有一個正確評價,也才能不抱怨世界,不抱怨社會,不牴觸父母,不自怨自艾,不懷疑人生,不糟踐自己,不因出身平凡而感覺卑微,不因出身豪門而狂躁,不因身居廟堂而豪橫,不因身在江湖而絕望。

但是,知足也只是人生的基石,也只是事業的基礎,也只是成功的開端。如果在知足的基礎上,一個人心情再好點,因為知足歡樂一點,拿身體就很快具備了令人歡笑的荷爾蒙,接著身體產生多巴胺,那這個人就快樂了,幸福了,那這種快樂會轉化成幹事創業的原動力,那這分幸福就成了愛家人,愛事業、愛黨和愛國的源源不斷的能量,能夠激發人產生巨大的熱情和幹勁,去做好自己的工作,為這個社會帶來實惠和福祉的。

當然,僅僅有知足常樂的心態還不夠,一個人現在的知足常樂是以前輩人不惜流血流汗方式打造出來世界、物質和精神為基礎的,“吃水不忘打井人”,沒有前輩人含辛茹苦的辛勤努力,當然就沒有現在物質豐裕的富足生活,也不會有種類齊全讓人歡欣的精神食糧。如果一個人或者一輩人坐吃山空,一直過著啃老的寄生生活,如果一個成年人,年齡不小了,卻還是個“媽寶”級別的大男孩,既成不了人,更成不了人才,小小年紀不去創造,不去努力,既製造不了實惠的物質產品,也帶不來令人歡愉的精神食糧,本來該奮鬥的日子卻選擇了安逸,過著坐吃等死的廢人生活,那麼這個人就不配為人,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人,過著動物般的生活,其實這樣的人就是“活著如同死了”的人,就是無用的人,這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不多,不在這個世界,也不少他一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知足常樂是一個正常的人應該具有的基本心態,有了這樣的好心態,接下來在一個人該奮鬥的時候要果敢奮鬥,要不遺餘力,要竭盡全力。

而且一個聰明的人,在奮鬥時候要有思路、有辦法、能創新,不但有奮鬥的行動,同時也要爭取最好的奮鬥結果,因為結果好才是真的好,結果好才會帶來實惠和成果,有了成果才足以證明這個人對世界,對人類做了較大的貢獻,也只有這樣這樣的人才實現了人生價值,才對這個可愛的世界,對這些愛過自己的人們有所回報,這樣的人用自己的知足常樂的心態,加上自己持之以恆的努力,然後注入自己絕頂聰明的智慧這才實現了自己常思進取的目標。

所以,知足常樂是好心態,常識進取則能夠產生好結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