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九)文學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土質檢測已完成,核桃種植真可行;

公司幫扶先投資,嶺地整成文學地。

“世上還是好人多。”

張文學最頭疼的事情,就是村裡分配給自己的這塊嶺地。雖然,張文學也不後悔那自己家裡的優良水澆地和學校需要的徵地進行置換,但是對於換來的這一大片地還真是無語了。

地面雖然大,但是土質不好,容易漏水,還是旱地,澆不上水。

當然,村委會也是盡了最大努力了。因為村裡當時把所有能種的地都分下去了,絕對是沒有留下任何好土地。村委會的各位領導都很體諒張文學艱難的處境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對於農民來說,總共有兩個寶,也都是農民的命根子。一個是宅基地,那是必須堅守的,誰覬覦自己的宅基地,哪怕想要半寸土地,哪怕爭搶半個界牆的距離,主人都會和那個人拼命的。二個是責任田,那可是自己的衣食父母,那是自己的生活來源,即使一絲一毫的損失,自己也要據理以爭,絕對不能失去一點土地。

所以,有時候明明很好的鄰里都會因為地邊傾斜的原因或者砌牆的時候向鄰居家那邊傾斜了一點,就要鬧出矛盾來,甚至打起架來。

至於其它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鄰里之間都會發揚風格主動讓步的,總是可以順利而圓滿地解決問題和矛盾的。

眼下,張文學作主就把自己家的優良水澆地置換出去了,這個事情放在誰家都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當然,張文學是吃國家商品糧的,有國家供給的保障,但是,一個人的商品糧怎麼也不夠全家吃的。同類情況在村子裡也不少見,但是這樣大度和開明的家庭也是非常罕見的。

說白了,家人也是愛在張文學,捨不得讓張文學為難,同時也希望張文學有個更加美好的前途。家裡人覺得只要張文學發展得好,這點小利益其實也沒有什麼。

無論怎樣,張文學在置換土地這件事情上是做了很大犧牲和巨大貢獻的。

因此,村委會一班人也就希望照顧一下張文學,所以經過研究決定,並且簽了合同,把整個村南嶺地大約一百多畝的山嶺薄地都給了張文學家裡,而且和農村責任田的使用期限一樣,先確定為三十年。如果責任田使用期限順延,張文學的責任田一樣延長。村委會主任和張文學還帶著合同到縣裡的公證處進行了公正,以確保張文學使用這塊地的合法性。

當然,張文學也是非常感激村委會的照顧之情。

眼下,張文學的情緒也逐漸好了一些。

畢竟,張文學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人了。作為人就要主動幹活,用自己的勞動創造財富,為自己為家人帶來生活的依靠和甜美的幸福。而作為人才,就要用自己聰穎的大腦去思考,去創造,去改變現狀,去創造未來。

“上帝給你關上一道門,就會順手開啟一扇窗。”

張文學註定是人才。是敢於改變舊東西和創造新未來的人才。張文學就想了,既然不能種莊稼,咱就栽樹;既然沒有澆地的水,咱就引水上山;既然土地裡石頭多,咱就把石頭挑出來,然後用土栽樹,用石頭鋪路。

張文學想把嶺地改良以後製成一圈一圈的梯田,一層一層的樹木,一圈一圈的路,樹在田裡長,人在路上欣賞。

張文學還想引水上山,在山上建立大的蓄水池。乾旱的時候,就往嶺下放水,讓水從山上流下來,進入圍繞在路邊同時又圍繞樹根樹的小河溝往下流,順著一圈一圈的樹和路一圈一圈往下流,最後流到環繞嶺的底部挖的環嶺水渠裡面。正好,水渠裡面的水就供嶺下的土地澆水。

眼下正是隆冬時節,正是整地的大好時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張文學現在最怕上專案。因為只要是上專案,就要用錢,而張文學最為缺錢。

至於為學校上專案,雖然也是沒有錢,但那是迫不得已,那真是“趕鴨子上架”的事情,那也是發展中的困難,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是,現在輪到自己家裡的土地整治了。張文學寧可讓給這些薄田嶺地閒上一年,也不願意借錢開工。張文學甚至也不願意欠情了,更不願意欠債了。

但是,張文學也深知爸媽就不這樣想了。他們是過過苦日子的人,最恨就是有地不種的懶漢了。

自己置換的這樣的土地,自己再不作為,恐怕這一年就會一直挨批評和埋怨了。

所以,張文學儘管很為難,也不能等閒視之,要儘快有所作為的。

“踏遍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上帝雖然有時喜歡作弄人,用以考驗他。但是上帝有時也是非常善解人意的。有時候也玩一道“雪中送炭”的遊戲,給平淡的生活增加一絲絲的快樂。

這不,正當張文學為了整地這件事情為錢而苦惱的時候,銀河市農科所的領導給張文學打了電話,說一家核桃奶生產公司正在尋找核桃種植基地,農科所的人把你這塊地的情況給有關領導說了,並且告知他們這塊地不小,而且適合種植核桃。

結果,人家公司很滿意,打算與張文學合作,人家出錢整地,提供核桃苗,負責栽種,張文學負責管理,但是核桃成熟後統統賣給公司,從每一批應付給張文學的核桃款中逐漸扣除整地款項和核桃苗款。

張文學一聽心裡了開了花,滿口答應公司的要求。

然後,第二天銀河市核桃奶公司就派來了業務員,人家業務員考察了土地,測量了面積,看了合同,就和張文學簽訂了合作收購合同,然後付給張文學五萬元徵地款。

張文學當然很高興,有一種“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感覺,張文學立即和銅家灣建築公司聯絡整地的事情。同時告訴隊長,這次是張文學自己的活,施工結束立即給現款結賬。人家隊長雖然半信半疑,但是當張文學解釋以後當然就相信張文學了,還開玩笑說:

“只要是你老弟吩咐的,不管公家的還是你個人的活,必須馬上幹,不談錢。”

於是,第二天,三兩推土機,一臺挖掘機,和十幾個工人就按照張文學的梯田思路開始了大規模的平整土地的運動。

這個工程還是相當大的。

工人們把土翻出來,然後把石頭挑出來,用石頭鋪在道路上,混合上砂礫和黏土,形成環山路,把樹坑挖出來,樹坑裡的土換成優質土,連線各個樹坑的是一條用石頭砌成邊的一條小河溝,小河溝經過每一個樹坑時候,都有一個澆樹的缺口,水就直接流進樹坑裡,然後小河溝裡的水順著環山的樹一圈一圈流下去,進入嶺地低處的用上好的石頭砌成的環嶺渠。

所以,工人們歷時兩個月,才把這個工程幹完。總花費是六萬元,張文學自己又籌措了一萬元。真的就是給建築公司現款全部結算完了。

張文學到嶺上一看,果然是非常棒的。

村民們也興高采烈地到南嶺去參觀。看到嶺下的環嶺渠,看到一圈一圈的梯田,一圈一圈的樹坑,一圈一圈的環山路,真是喜出望外、驚詫萬分。

村民們心想,也就是張文學能夠開出這樣的嶺地,也就是張文學能夠透過表面看實質,也就是張文學這樣的人能夠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具有排山倒海的力量,具有改天換地的堅強意志和“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堅強決心,這才能開闢這樣的好土地,所以,大家都管這塊嶄新的土地為“文學地”。

對於“文學地”這個稱謂,張文學也很滿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