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三個月之內不許抵達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一二五章三個月之內不許抵達

雖然雲州民壯也有充足的戰鬥經驗,至少在面對突厥進攻雲州的時候,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先後殲滅突厥兵馬六七千,俘虜三千餘人馬的戰績。

然而,在大唐北伐突厥之中,耀眼的戰績太多了,先不說李靖八千精銳夜襲陰山,一戰盡殲滅頡利可汗麾下六萬餘人馬,俘虜七萬餘人馬,頡利可汗麾下十五萬大軍一觸既潰。

李績以九千精銳,在石州臨泉境內古鎮口,全殲滅東突厥名將阿史那社爾所部八萬人馬,阿史那社爾僅率領數百殘部逃竄。

這個阿史那社爾是處羅可汗的次子,年少成名,一直以智勇聞名東突厥,為拓設,設牙旗於漠北,統帥鐵勒、薛延陀等部族,這次南下他率領本部三萬人馬,外加薛延陀和鐵勒部,共計八萬餘人馬。

李靖襲擊陰山,還有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成份,而李績則擺開陣勢,以堂堂正正之戰對戰阿史那社爾,他三天十一戰,十一戰全勝,打得東突厥戰意全無。

而六路北伐總管之一的暢武道,北渡黃河,自豐、勝、賀諸州,橫掃河套地區的突厥諸部,旬日之間,斬首三萬餘,俘虜五萬餘人馬。

諸此各軍,耀眼戰績實在太多了,而楊天保所部取得的戰績自然不明顯,人家哪一戰都是過萬,俘虜數萬,而楊天保的戰績實在拿不出手了。

當然,就像宋朝名將狄青,成名狄青行軍打仗時經常親自做先鋒。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只,俘虜五千七百人。

狄青的戰績不俗,只是放在宋朝耀眼,放在唐朝一樣會湮滅在眾人之中。一人滅一國的王玄策,在史書中的地位不如一個和尚,別說比玄奘如何,他甚至沒有一個跟高陽通姦的辯機知名度高。

當然還有百騎破萬的席君買,好像他一直都是一個果毅都尉從六品官而已。

楊天保能從一個司兵參軍,升任雲州總管,已經算是官升三級了,已經難能可貴了。

特別是張寶相與李道宗在靈州大敗突厥,繳獲東突厥牛羊十數萬計。在經過楊天保所駐的鹿苑大營時,張寶相發現了這個將門出身的楊天保,似乎對於行營束伍有著比較豐富的經驗。

將門子弟在這個時代,相當於科班出身,這樣的將領,對於命令執行力相當不錯。張寶相就任命楊天保為右營總管。

其實就是一支輜重隊總管,民夫隊長,楊天保也樂得清閒,並沒有去掙什麼,畢竟現在的突厥人就是一隻受傷的野獸,保不齊會跟他們拼命。

楊天保就像乖寶寶一樣,既不搶功,也不反對,他還年輕,太過惹人注意也不太好。這個時候,他反而躲得清閒。更何況輜重管理著全軍的軍械、糧草、衣被、兵刃,箭矢、裝備等物資,也是相當重要。

更重要的是,雲州百姓,他們聽楊天保的忽悠,當然也更是對楊天保的信任。楊天保自然不能辜負他們。

他們跟著楊天保從軍,可是萬以出現傷亡,至少會對一個家庭產出難以彌補的影響,最關鍵的是,這些民夫不是府兵,他們陣亡可沒有什麼撫卹,朝廷只會免三年丁役,折算下來大約相當於三四千人,甚至不如一頭牛。

然而輜重兵的工作並不好做,如果在官內還好些,畢竟官道時常都會修,可是出了長城以後那就完全沒有路了,要想去哪,只能依靠大致方向。

關鍵是這個時代的大車運輸能力有限,楊天保從長安來雲州,區區二百人不到,就帶了數十輛輜重,而這次出關李道宗和張寶相各率領四個府,共計戰兵一萬兩千五百餘人,而配合的輜重兵,就分為左右和後軍多達三萬九千餘人馬。

不過,這個問題其實難不住楊天保,他讓工匠臨時打造了足足上千個矮小的木架子,下面有兩根打磨得非常光滑的硬木條,兩頭高高翹起,和後世的馬拉雪橇幾乎沒區別。

關鍵是這個雪橇載重量大,甚至遠比馬車載重量大,一具雪橇可以拉動足足五六千斤,兩匹馬可以拉著飛快的奔跑。

其實,楊天保早就想過打造雪橇,而且為了方便,這種雪橇還是活動的,如果沒有冰雪,那就裝上車輪,用牛馬拉著車走,如果有冰雪,那就用雪橇行軍。

這次出關,楊天保就沒有搞特殊化,薛瑤也好,羅曉玉也罷,她們全部留在雲州城,只帶著薛仁貴、單道真、吳善思、周普、潘登等將領。

追求生活的安逸,向來是楊天保的習慣。哪怕來到塞外,楊天保也不會委屈自己,他的座駕,自然是經過工匠改裝的,長達三丈二、寬約一丈六上面裝著車廂,裡面燃燒著煤球爐,直接把煙囪排向天空。

儘管遠不如火牆和火坑舒服,至少不用像外面那麼寒冷。

楊天保跟著大軍出發,一路倒也順利。

“數千封疆有百萬餘,猶有不足之心如存絕滅之意,上古舜堯有德四海來降,湯武施仁八方拱服,但戰無兩勝,兵無兩敗,君勝臣輸圖漏上國之意,臣勝君輸更被小邦之恥,講和為上,罷戰為強,救生靈之疾苦,免黎庶之艱辛,年年進貢於中華,歲歲稱臣於弱地四方,皆寧豈不美哉,誠惶誠恐謹書”

長安城太極宮太極殿內,突厥使臣執失思力磕磕巴巴地唸完了降表。

可別說執失思力的唐言說得極為標準,他唸完之後,小心翼翼的打量著李世民,以及滿朝文武官員的反應。

李世民上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可是眉眼之間卻難以掩飾李世民的興奮。

看著李世民心情不錯,執失思力終於松了口氣。

李世民興奮的說道:“諸位愛卿,突厥頡利可汗請降,我大唐是否該接受?”

蕭瑀出列馬上說道:“陛下,頡利目前大勢已去,甘願俯首稱臣,此乃大喜之事,陛下應該接受頡利歸順,封其於榆林之北,以制衡其他漠北勢力。”

戴胄出列道:“陛下,蕭相國所言極是,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原本我中原,就與突厥分居長城內外,互通有無,和平相處,頡利利慾薰心,致使兩國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如今頡利甘願俯首稱臣,王師不宜再造殺孽。”

魏徵出列道:“陛下,頡利就是一條吃人的狼,指望他吃齋念佛,純屬痴人說夢,頡利派人送來降表,這不過是緩兵之計,頡利一旦脫困,必定捲土重來。臣以為,不可上當。

李世民一臉莊嚴地站起身來道:“朕與頡利,在渭水河畔結盟立誓,約定從此兩國交好,可是頡利背盟不義,殘民棄友,所作所為,罄竹難書。頓了一下,繼續道頡利可以如此倒行逆施,但朕卻不能東施效顰,朕不忍看到天下黎民百姓陷於戰火顛沛流離,頡利既然獻上降表,朕就允了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魏徵正欲辯解。

李世民搶著說道:“傳朕旨意,命鴻臚寺卿唐儉,擔任出使突厥使臣,將頡利帶到長安來,聽侯發落。”

蕭瑀道:“陛下,還應派出一路使臣,通知李靖罷兵。”

李世民點頭道:“那是自然,兩路使臣,明天到兩儀殿面聖。”

李世民轉而望著執失思力道:“你來長安路上用了多長時間?”

執失思力道:“日夜兼程,十天!”

李世民轉而望著唐儉道:“唐愛卿,最多十五日,必須抵達白道!”

唐儉躬身道:“臣絕不辜負聖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tx程志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