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第 383 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居正提出的稅法改革, 非常好,得到廣泛好評,百姓困頓的局面得到緩解。

沒減稅,但大幅度減少了收稅過程中的自然損失和官吏們趁機弄虛作假的可能性, 大量簡化手續,儘量杜絕底層小吏趁機貪汙的可能性, 這就等於是減稅了。

嬴政:“是一個做事的人。希望他死後依然勤勉。”不要像某些人一樣, 生前為愚昧的皇帝,勤勤懇懇, 鞠躬盡瘁, 死後反倒懶惰起來, 閉門不出。良臣擇主而侍,真想強徵某些人出來工作, 還有那些才工作了一千多年, 就開始犯懶,又戀踐不肯去。

“他有法家風貌。信賞罰(執行獎勵懲罰制度), 持法嚴,一切不敢飾非(杜絕弄虛作假、徇私舞弊、欺上瞞下)。遠勝於儒、道。”

閻君們紛紛對此表示贊同。

法治和法家有區別但又大面積重疊。

皇帝們對稅法不需要探討和瞭解什麼, 他們關注一個朝代,最首要關注的就是人口和賦稅, 其次才是練兵和選士。生前死後都把歷朝歷代的稅法盤問透徹, 弄的瞭若指掌,看了這些年稅制改革的各種利弊。

反正不管什麼事,只要有貪官汙吏, 就全部完蛋。

明朝有發言權的皇帝們暗暗的對此不太有信心,這一條鞭法是比唐朝的兩稅法更進一步,執行起來又能如何?

聽說現在戚繼光給張居正行賄,確保自己還能在前線不受掣肘的打仗,而張居正要給馮保行賄,確保他在宮裡作為自己的好夥伴。各自為了自己的理想能堅持下去,不惜使用一些迂迴的手段。

這算不上特別完美,但很好,透過行賄帶來為所欲為,盡展所長,如果這樣不算好,還有什麼算好?

朱翊鈞有這樣的一文幾武,運氣倒是不錯。退休的李春芳倒是有趣,和人一起合著海公案,海瑞還沒死,他就開始寫人家的故事,還挪用了許多古時候的公案故事。

李世民愉快的左右看了看:“這良相名將終於不那麼刻板了。”魏徵他正在炮轟某些人過分清高不務實,他的文采真不錯,罵別人的時候何其爽快!

其他人卻不像他這樣快樂。

“忙了三年,難得又開宴會,你們為何悶悶不樂?”

李適盯著金盃沉吟片刻:“祖宗,那個傳聞我不知道您是否聽說。”

“你說的是媚娘她們編撰的謠諺,還是那些古里古怪的預言?”

武曌臉色不變,並不認為編撰有什麼問題。採風使能看到的謠諺,我稍加干擾,怎麼了?編了一條誇讚閻君,剩下的稍微抒發一些個人情感,有什麼問題?百姓們傳唱的廣,能被採風使採集到,呈交給閻君,那正說明是人心所向。

李適:“很多人都在議論,說明朝已經坐了二百年天下,將要天下大亂,有可能要改朝換代。”

“這有什麼呢?”長孫無病微微一笑:“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真正的太平盛世不超過一甲子。積弊日深,皇帝的權柄日漸消散到他人手中,這一點你們是有體會的。”

一開始是陽奉陰違,到後來扯虎皮做大氅、狐假虎威,再往後就是挾天子以令天下。

李炎先白了李忱一眼。

李忱處之泰然:“德宗的意思是,等明朝一滅,明朝的皇帝都會出來自謀生路,陰間的官位就這麼多,圍著翰林院都展開這樣一番鬥爭。與世無爭的人在陰間生活很舒坦,可明朝二祖不是這樣的人。”

他們既有能力爭,也想爭。官位都是固定的,有人想上去,就得把人拉下來——這總是讓人很有危機感,保持著潔身自好。那是對其他官員。

皇帝們可以考慮把這以朝代為劃分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扼殺在搖籃裡。

尤其是以太宗的身份地位,他大可以提出一條建議,從此以後禁止皇帝入仕,榮養起來。

李適不太贊成這種說法:“我只是提出會有這件事。”有人提出將來一定會有某件事,就說他的意思是要把事情防患於未然?你們有點朝臣沒事找事那個勁兒。

李世民早就想過這些事:“祖龍沒這麼做。我焉能如此不容人?明朝,君臣相得的也只有朱元璋和沐英,朱棣和夏元吉,朱祁鈺和於謙這幾個人,皇帝大多不成氣候。”

難道我比秦始皇的心眼更小?你們都有點懶惰放縱,懶散不成氣候,有危機感了反倒是好事。只有皇帝才能讓皇帝有危機感,害怕明朝皇帝搶去你們想要的職務?那現在就抓緊努力啊。

李治笑道:“阿耶的雅量驚人。前些年見到玄奘法師,還玩笑著叫他御弟呢。法師都吃了一驚。”

他蠻喜歡玄奘和尚的才學和膽略,兒子一出生就去大慈恩寺,在玄奘法師的主持下受了菩薩戒。(長牙之後照樣吃肉。)

李世民想起當時玄奘的表情,那麼吃驚,那麼迷茫,這玩笑開的真好,這麼多年想起來,依然令人大笑不止。

長孫無病心說你真像個小孩子,戲弄人倒覺得那麼開心:“現在就等吳承恩來。”

李治偶爾也去廟裡聽聽經,聽完之後覺得身心舒適,然後該幹啥幹啥:“最近沒見過玄奘,他去了何處?”

“是不是不願意與蘇軾打禪機,回他的彌勒世界去了?”法相宗不是完全屬於禪宗,主要屬於理論學派,要苛求真理,而不是糊里糊塗的放下就完事。

唐武宗李炎,就看不上他們這種推崇和尚的行為:“哼。他去海外地府傳教,荼毒他們的鬼魂去了。”

“什麼?”李世民有點高興,坐等他再帶一本新的‘海外遊記’把風土人情、民俗特色、地理位置、思想變化什麼的都記錄下來。做好的斥候都不如他啊!

“羅馬教廷派傳教士來中國傳教,咱們也可以派一些儒生,尤其是理學學派的過去。”誰死都行。

“憲宗,理學又怎麼得罪你了?”

李純笑呵呵看了看身上絳紫色連珠紋窄袖圓領袍,摸了摸頭上的白玉仙人簪,撫了撫腰上的麒麟金飾片織錦蹀躞帶,拎著腰帶上掛著的累絲綠松石金香囊:“清晨出去吃早點,有個腐儒指著我,說我服妖。”

衣料和款式都非常盛唐且樸素,連珠紋最傳統了,白玉仙人簪是騷氣了一點,那也是宋朝皇帝的陪葬品,馬馬虎虎算是個古物。蹀躞帶是老工匠做的,現在沒弄得犀牛皮,就用厚厚實實的織錦帶代替,帶子也織出皮革的花紋。腐儒沒文化,穿著不露手腳的大袖道袍,見到有人穿窄袖,露五彩靴,就認為是服妖。

李純自然不與其計較,也不屑於解釋,心情也沒受影響。當時就有一群追求時髦的明朝小夥給他解釋了。

這些明朝小夥,在生前彈琴唱曲,穿豔粉桃紅,搽胭脂抹粉,並十分盛行男風。

時常發生買賣雙方都是男性的問題,有些尷尬的是買完才發現的,有很多與此相關的笑話。

……

“這些小吏,運送軍糧時都要偷兩把炒米吃。”

“這個實在好笑,以前什麼時候準備乾糧,弄了幾麻袋的棋子豆,加了胡麻和蜜糖,還沒開始幹什麼呢,他們先把棋子豆吃光了。”

“這幫鬼差蹲點等著開戰的時候忒能吃了,我還看見他們弄果子吃。”

“人間的野果子鬼魂能吃到?”

“那些祭祀給陰間先人的食物,如果被祭祀的人不在陰間,收不到祭品,那祭過來的‘食物之氣’就會留在原地慢慢消散。及時撿到還能吃。”

“兩稅法早就按照銀錢來收賦,現在還是直接收糯米、麥、綿、生絲和絲絹,這太愚蠢繁雜了。和漁民收什麼稅?小魚幹?”

“好像是。”

“怕是要被官府的狸奴(貓)偷走啊。”

“說起狸奴,陸游現在高價僱了一隻貓,繼續‘我與狸奴不出門’。”

“何不僱一個有口技的蹲在房簷下喵喵叫?”

“誰不會學貓叫?”

口技先生為了滿足小動物愛好者的喜好,不僅能學鬥蛐蛐的聲音,還能學貓的各種聲音。再輔以皮影戲,極其令人愉快,觀眾熱烈的程度不亞於看皮影戲中的打鬥。

但在目前為止,最令人狂熱的皮影戲還是西遊記,戲臺上的鬼雖然會翻跟頭,也輕盈,總不如皮影戲中那高來高去的筋斗雲。

吳承恩剛到地府時,有點不安。“是因為我寫過孫悟空大鬧地府,閻羅王要降罪嗎?”

“不是。”鬼差哈哈笑:“你別擔心,俺們都愛你寫的故事。”

吳承恩心說我生前不過是一個小官,寫的故事也平平無奇,怎麼會剛死就被閻君請去見面呢?感覺有點……不是尷尬,是要死。但是我已經死了。佛道兩家都說我的西遊記譏諷、侮辱他們,將來要下地獄,天可憐見,我是為了諷刺這黑暗官場和腐爛的朝廷!

等著見他的正是李世民。

他一聽說吳承恩死了,就匆匆忙忙回去換衣服。

聽見同僚們的笑聲也不在意,就是覺得這有趣。

特意換了一件明黃色團花的龍袍,幞頭倒是不用動,端坐在殿後半山腰的八角沉香亭中。

亭子裡有八仙桌和四出頭的官帽椅,到叫人不太舒服,和衣服也不相配,叫扈從把桌椅都搬走,拿竹蓆和憑幾、金壺金盃來,備下筆墨紙硯。

鬼差帶著吳承恩到了閻君殿前,才知道在後山等著。

又到了後山,拾階而上,遠遠的看見一團金光,走近了一看才知道是人。

李世民一臉嚴肅:“吳承恩?”

吳承恩愣了愣,作揖:“學生是吳承恩。”偷眼往上瞧,只見是唐人打扮,生的相貌英俊威嚴,一股帝王之氣——吳承恩雖然沒見過皇帝,但見了他,忽然就知道什麼叫帝王之氣了。突然腿下一軟,跪倒在地:“拜,拜見唐太宗,萬歲,萬萬歲。”

就沒有哪位好心的鬼告訴人間說,寫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在自己死後會遇到啊。

李世民就是為了逗逗他,看著老頭樣貌一點都不年輕,奇怪,難道辭官回家著書很快樂:“免禮。赦你無罪。朕倒是很想活到貞觀二十七年。哈哈哈哈”比起我其他的故事,你這都不算什麼。

吳承恩伏在地上,被他親手扶起來。

李世民笑道:“難道朕看不懂你這本書在諷刺什麼?”

親切的和他談了談寫作中的瓶頸,推薦到翰林院去,又叫他寫一下那幾個主要的大妖怪對應的諷刺人物,其中玉帝、如來、西方各國的皇帝,諷刺的都是嘉靖皇帝?

吳承恩:“太宗陛下,這不是一對一的寫,這其中諷刺了皇帝,也諷刺了各地昏庸的諸侯王。”明朝的諸侯王那是萬里挑一的——一萬個宗室裡真有那麼一個特別好特別愛學習的!

“還有小人當縣丞時遇到的上司。

官府層層壓迫,一件事要傳到皇帝眼前,亞似披香殿中的米山面山。

費勁千辛萬苦呈遞上去,大多是到了左右‘菩薩’手裡,其中花銷不計其數。

師徒四人奉了如來佛法旨,西行取經,一路上遇到的,都是‘自家人’設下的阻礙。

佛道之爭,半是寫黨爭。

每遇事,孫悟空都往南海紫竹林中求觀音,這觀音菩薩,就是內閣首輔,那愛和稀泥的菩薩,是內閣中其他人。菩薩雖多,卻只差遣一位。

那魚怪是觀音池中物,將三套金箍昧下兩套。

真假獼猴鬥法時,天上地下神佛緘默不言,沒一個秉公直言。”

吳承恩不安的說:“太宗陛下,這,這若是其他人要怪罪小人,求陛下救我。”

“惡人都已經下了地獄,其他人嘛,自不必擔心。”李世民和姐姐、女兒們的關係都很好,對妹妹就有點淡了:“李玉英被人借屍還魂,這是何意?”你這是諷刺什麼?

吳承恩:“是嘉靖爺的妹妹兩遭騙婚。” 永淳公主的事,第一個駙馬有惡疾,而且母親是小妾,還已經改嫁了。第二個駙馬……醜且禿。這種公主嫁入民間的事,當然是明朝事。

他一邊說,一邊寫。

一聽說寫完之後要給明太*祖看,哇,又危險又興奮,我可能會死。

李世民聽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在山崖邊負手而立,這要是一伸手能飛來一隻鷹,那可快活了,偶爾往下掃一眼,還能看到吳承恩徐行下山。

半本西遊記都解析出來了,就壓在桌子上,靜候他帶回去。

魏徵:“陛下!”

他的臉上寫滿了‘陛下您平時穿黑袍、紅袍今天突然穿了黃袍還召見了一個陌生的新鬼,這其中一定有事,您又在找樂子嗎?’。我有一言,請陛下靜聽。

李世民拿起桌子上壓著的一沓字:“朕還忙!”

憑空一陣旋風,他就在魏徵眼前飛走了!

忽然很快樂,生前每次被魏徵懟的時候,就恨不得背生雙翅飛走。到現在好了,真能飛走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直接回到帝鎮,遞給:“賢弟,你要的。”

朱元璋:“有勞二哥。”

朱厚熜期待的看著:“都是罵我吧?”

嘿不全是。

他被一腳踢開,命令滾回去重寫。

人間。

對於自詡天朝上國的明朝人士來說,外國人想要忽悠他們,不是靠簡簡單單一句‘我愛中國、我來中國十年了’就能掌握財富密碼。

西班牙人桑切斯和意大利人馬泰奧·裡奇兩個傳教士來到中國,前者回去給自己的國王菲利普二世提交了一封奏摺《論征服中國》,希望國王立刻發動自己的無敵艦隊,猝不及防的征服中國‘王上可以將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民族置於自己的權力之下’。

馬泰奧認為這是痴心妄想。

在宗教史中,有小半本是謀反。善於思考的朱元璋當然知道這一點,大明律明確規定了禁止宗教集會,巫師請神上身、兜售符水也是死罪——雖然執行起來有問題,但在想執行的時候,可以執行。

怎麼執行?對官員不信的宗教幹!

馬泰奧一開始給為了安全和自保,融入主流,把頭和鬍子剃的光溜溜,穿上僧袍,假裝和尚。混了幾年之後發現不行,不好使,願意來求學的人都是為了點石成金的鍊金術。

決定轉型,僧道終究不入流,有錢,是人家座上客,能忽悠皇帝,但地位真正高的是儒生。

他改換造型,換了利瑪竇當名字,蓄法蓄鬚,開始學起儒家十三經。他極善於學習,本來就會拉丁文和希臘語,會使用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到印度之後學了一些印度語,並學習了一些日語用以對日本人傳教,在到中國之前已經把中文學的很好了。

現在突擊猛進的學習儒家經典,成功把自己打造成西方大儒,憑藉他通曉而別人不知道的歐洲哲學、神學、幾何、物理、化學、印度神學,非常博學多才,傳播教授自己的知識,吸引人來跟他學習,李贄都誇他優秀。

同時制定了曲線傳教的道路,刪改聖經中不符合儒家思想的部分,包括禁止祭祖、生而有罪等,融入儒家,騰籠換鳥——將指代昊天上帝的‘上帝’替代為‘god’,希望多年之後人們提起上帝,只能想到god(畫十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萬曆只對他進貢的西洋自鳴鐘感興趣,別的都無所謂。

皇帝們則不這麼想,他們拿到了聖經的《舊約》《新約》 ,也拿到了利瑪竇改編版的聖經,再對照著一看,硃批寫的勾勾點點,其中用心顯而易見。當年容納景教的唐朝皇帝們對此感想更深刻,回屋裡一頓翻找,歷盡千辛萬苦,強迫症發作足足翻了三天,找出來一本當年景教的教義。

又對比著看。

朱元璋一看就懂,好熟悉的套路:皇帝鼠目寸光,大臣也無知無覺嗎?

作者有話要說:  【1】介是我對西遊記的解析。

【2】利瑪竇的大計劃滿成功的。

感謝在2020-04-27 17:47:26~2020-04-28 17:47:3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曉霞 22瓶;青梅煮酒 20瓶;喂?我不在盒子裡……、把酒祝東風 10瓶;子夜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