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天,崔頌頂著睡眠不佳、頗有幾分憊懶的狀態去了公衙。

他昨晚“成功突襲”, 並以“時候不早應該睡覺”為由, 企圖兩眼一閉、矇混過關, 然而後續發展未能如他所願。

好不容易結束了鬧騰, 他與郭嘉又十分順利地……失眠了。

結果就是他押著郭嘉閉眼休息, 結果兩個人翻來覆去, 怎麼也睡不著。

天亮後,他拖著郭嘉一起用了朝食, 脅迫郭嘉繼續休息, 自己去公衙打卯。

侄子崔琰自被曹操徵辟後, 擔任了曹操的別駕, 廣泛意義上來說可以算崔頌的同儕,在一處公衙辦事。

在崔頌的暗示請求下, 曹操很寬容地睜一隻眼閉一隻,把崔琰的辦公地點調到崔頌的隔壁, 後來更是拆了牆,只以一條竹簾相隔。

得知此事後,崔琰面孔發青,本就酷似教導處主任的威嚴面容赫然成為城內止小兒夜啼的傳說。

崔頌對此亦有耳聞, 卻仍每日在崔琰面前晃悠。

這一日, 他辦完公務,正巧曹老闆派人過來給下屬送降暑福利, 便讓從侍撤了案牘, 重新佈置矮幾, 招呼崔琰過來吃瓜。

崔琰以沉沉的面色鬧了幾日變扭,終究拿這個歲數比他小了一圈的小叔父沒有辦法,只能任其所為——哪怕他這幾年愈發剛直,對於看不慣的人和事都敢於直諫,可對於輩分高一層的崔頌,接受儒學教育的崔琰始終存著一份尊敬之心。更何況,來自兒時的深刻記憶讓他對崔頌的某些神情十分發怵,沒回還未來得及勸誡,就已先敗下陣來。

如今被叔父招呼,他哪怕再不願意,也只能應聲上前。

崔頌讓他坐,他便在下首隔了一席的位置坐下;讓他吃瓜,他便小心地挑了個最小的胡瓜,以袖遮面,緩緩地食用,避免汁水落下。

崔頌見他這副端直的模樣,只覺得累得慌。

“此處僅你我二人,何必如此拘束?”

說完,似是要起個“不拘束”的頭,把跽坐改成踞坐,一手撐著矮幾,一手端著瓜,動作閒適而隨意,彷彿現代任何一個假日歪在自家沙發上看電視的年輕青年,除了姿勢更好看些,並無別的不同。

崔琰一見他這副“不端正”的模樣,額頭狠狠地跳了跳。

他忍耐再三,終究沒忍住勸諫的慾望,將瓜小心地用手巾墊著,擱到身旁,行禮進言道:

“此處乃公衙,還望叔父……自視儀容。”

崔頌繼續歪著,懶洋洋地打了個哈欠:

“季珪與我是自家人,何必如此見外?”

……不必見外的話不應該是謙辭嗎,放在這種情況下合適嗎?

崔琰腦海深處類似於此種語義、寫滿了《禮》之圖文的風暴呼嘯而過,名為理智的那根弦搖搖欲墜。

“請叔父端重。”

崔頌留意到崔琰語氣中的忍耐,莞然而笑:“我既無摳腳之舉,又無吐痰之行,如何不端重?”

摳、摳……?

即使是在腦中,崔琰亦說不出那第二個字。

他不自覺地順著崔頌話聯想到與之對應的畫面,頓時覺得天旋地轉。

在出現“中暑”之症前,他抖著胡,頗為痛心地瞪著崔頌:

“叔父以往雖然豁達不拘,卻從未有過此等……荒唐的言行。聽聞郭侯‘不治行檢’,時有失儀之舉,叔父與郭侯私交甚篤,可莫要受了郭侯的影響……”

崔頌此舉本存了幾分蓄意試探的心意,但聽到自家侄子不假思索地把黑鍋往郭嘉頭上扣,微惱的同時,亦多了幾分無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自崔頌當面懟了郭瀚、楊觀二人,郭嘉風評被害的情況減輕了不少。然而大約是陳群與郭嘉確實天生不對頭。這一世與郭嘉並未有多少糾葛,僅與崔頌有過一段共事的陳群,對著崔頌態度客氣,對郭嘉就只差橫眉冷目四個字了。

自然少不了歷史上訴郭嘉以“不治行檢”的舉措。

然而崔頌細數郭嘉的言行,覺得除了在謀臣宴上摸魚,偶爾不注重輿服之禮,喝醉酒隨地亂倒,見到厭惡的人懶得虛與委蛇只保持著明面上的客氣外,好像並沒有特別出格的事?

在心裡給自家摯友鍍了無數光環的崔頌,已經只能看見郭嘉的優點,自動把以上諸行劃分為“小事情”,全然沒把這份廷訴放在心中。

而郭嘉,一如歷史上記載的那般“意自若”,泰然若素,並不會因為陳群的三言兩語而改變自己。

如今,見崔琰因為自己“不妥”的言行而歸咎於郭嘉,甚至言辭中隱藏著不滿,崔頌立時收了笑,肅然道:

“季珪,何為禮?”

崔琰忙引身拜之:“禮者,履[1]也,綱也,德也,人之行也。”

這便是崔琰對禮的理解,中規中矩,如他本人一般,剛正魯直。

崔琰本以為自己的回答能讓叔父滿意,哪知,崔頌坐直了身,搖首道:

“非也。禮者,心之誠也,鄰之善也,自之律也。”

從未聽說過的解釋,讓崔琰怔了一怔,隨即若有所思。

“雙人對坐,行之以禮,此‘禮’意為敬重。時人將踞坐視作不莊重,認為這是蔑視對方、不敬對方的表現。且問季珪一句,我為了舒適而踞坐,是否輕鄙於你?”

這一番話,隱約讓崔琰意識到了叔父的用意:

“……並未。”

“若今日在此處的並非季珪,而是司空、聖上,我是否會如此踞坐,歪七橫八?”

崔琰低下頭,揮開腦中的魔鬼畫面:“……不會。”

叔父再不羈,亦知分寸,不會在外人面前放肆。

正心思不寧間,崔頌帶著笑音的話語傳入耳中:

“人有親疏,禮分內外,是也不是?”

崔琰頓了頓,嘆道:“正是如此。”

崔頌話鋒一轉:“若拘於禮,季珪非議叔父,斷定長輩是非,是否無禮?輕言評議司空過錯,剛言犯上,是否無禮?道聽途說,妄自猜測,惡意揣度郭侯之品性,是否無禮?”

一連三個無禮,令崔琰悚然而驚,並袖垂首。

“琰犯上,只為諫言……”

崔頌按住他的肩,止住了他後頭的話:

“禮者,自律也,非攻詰之器。”

禮,並非只是統治者的治民之器,更是自我約束的標杆。

人人都有禮,每個人的禮都有所不同。人用禮來規範自己的言行,遵守原則,不輕易過界,這才是禮的初衷。

拿“禮”來框束別人,這不叫“禮”,這叫道德綁架,多管閒事。

除了少部分原則問題,但凡用自己的想法衡量對方,揪著對方的行為不放,以禮攻詰的人,只會引來他人的厭惡。

歷史上崔琰最終被殺,除了妄議立儲之事,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他的剛言直諫、以禮相詰。

刺耳的話聽久了,最後連他隨隨便便的一句感慨,都被曹操認為是對他的諷刺與不滿,最終將他賜死。

崔頌心知崔琰的脾性,知道他對於禮的崇尚,故有此一試。

崔琰不是蠢人,自與曹操初見那回,欲要剛言進諫之時被崔頌阻斷,並接收到他異樣的眼神示意,他便隱約察覺到了其中的關竅。

如今被崔頌循循誘導,明理辯之,他察覺到了崔頌的苦心,俯身一拜,鄭重道:

“琰狂妄無端,幸得叔父指正,實在慚愧。”

崔頌眉眼略緩,諄熟道:“司空欲留你毗佐二公子,切記謹言慎行,莫以德師自居。”

“琰謹記。”

解決了崔琰這邊的不安因素,崔頌向曹操請了幾天假,嚴格監督郭嘉的日常作息,對他的用餐、用藥乃至日常生活事必躬親。

期間,有許多暗線傳遞訊息到他手中,閱完即焚。

其中有一則訊息,正與遠在許都的荀彧有關。

那日,他給曹昂做了“調查問卷”,私下裡寄給荀彧。荀彧見了那份“調查問卷”,大為震動。因心知這是崔頌的手筆,連忙來信詢問是怎麼回事。

崔頌便將那日他與曹昂的談話,以及曾為曹昂軍司馬的郭嘉對其的瞭解與評價,如數記在縑帛上,讓線人收好,重新寄給荀彧。

他的意圖十分直白:若曾經的同道者已然陌路……再找一個便是。天涯何處無“芳草”,踹了舊的新的不難找。

隨便編了首押韻的歇後語,瞞著大老闆暗自拉線的崔頌絲毫沒有良心疼痛的感覺。非但沒有,還覺得良心撲通直跳。

說到底,老闆雖然為人詼諧、有才又愛護下屬……但他狠心起來也是真的狠,縱然歷史上關於荀彧的死因還不能完全斷定,但以當時的局勢,曹老闆至少要負一半的責。

更別提之後直接、間接弄死的崔琰、孔融、毛玠、楊修等人了。

崔頌雖然對曹老闆十分敬重愛戴,但也不敢寄希望於飄渺的未來,他自還未投效的時候就開始培植得用的勢力,提前埋下人脈與其他暗線,以期有一天能備不時之需。

又過了月餘,正是天和日麗、萬里無雲的好日子,曹操突然下令出征烏桓,在府衙、朝中均引起軒然大波。

※※※※※※※※※※※※※※※※※※※※

[1]禮,履也。3字出自《說文》。

感謝在2020-04-06 22:04:18~2020-04-07 15:52:0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非実在少年無法入眠、給我好好學習啊混蛋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泠霧幻音 40瓶;木蘭洛煙煙 13瓶;小胖仔 5瓶;橦、晏柒鳩 3瓶;聽雨吹風、尐妤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

/">/a>)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