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郭奕是郭嘉從西地救回來的族兄之子。自回了一趟族地後,郭嘉便一直對外宣稱郭奕是自己的兒子。

除了郭奕的親父, 其餘郭氏族人都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反倒是崔頌,因為與郭嘉共患難, 親眼見了郭奕的身世, 又因為郭嘉對他沒有隱瞞之意,所以對一切心知肚明。

郭奕年紀小小, 卻並不怕生。郭嘉拜訪舊友的時候常帶著他,他也是見過崔頌的, 此時大大方方地與崔頌見禮, 便懂事地告退,不打擾兩人敘舊。

待郭奕走後, 崔頌問道:“那郭瀚, 可還有來糾纏?”

崔頌口中的郭瀚,正是郭嘉的十二從兄,郭奕的親生父親。

昔日郭瀚為了自己的性命,棄親人於不顧;後又為了自己的名聲, 不肯認郭奕這個兒子, 這樣的人自然為人所不齒。

然而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郭瀚在拋親棄子的時候絕沒有想到, 他有朝一日竟會染上急症, 病好之後……不舉了。

這個殘酷的打擊令他日漸暴躁, 而接下來的發展證實了“禍不單行”這個詞的含義。

兵禍橫行, 他的大兒子死於戰亂,小兒子死於疫病。僅有的兩個兒子先後早夭,不但令他悲痛,亦斷了他最後的希望——

當下之人皆重子嗣傳承,斷子絕孫於他們而言,比窮苦一生撩倒而死更加難以接受。

郭瀚倒是還有幾個女兒,但在他眼中,女兒終為外姓者,生與沒生無甚差別。

正在郭瀚絕望之際,他突然想到了郭奕。

郭嘉雖然從未說過郭奕是他郭瀚的孩子,但一開始確實是有意讓郭瀚認子的,只因見著郭瀚的推脫之態,這才改變主意,稱郭奕是自己的兒子。

郭瀚人品有瑕,但他的腦子沒有問題,甚至稱得上十足的聰明,不然也不可能拜名士為師,獨自從兇悍的外族手中逃出。他早早看出了郭嘉的來意,對郭奕是他郭瀚兒子這一事實心知肚明。他的兩個兒子意外喪生,自己的不舉之症還不知道有沒有治癒的可能,被郭嘉帶走的郭奕,很有可能會是他下半輩子唯一的兒子。

因此,曾對郭奕棄之如敝履的郭奕,徹底忘了自己當初是怎樣視郭奕為恥,又是怎樣鄙夷郭奕的生母,一心想要認回子嗣。在他看來,郭奕身上流著的是他的血,認他這個親父是理所當然的。可他也不想想,以郭嘉的脾氣,又怎會如他的意?

哪怕郭瀚咬咬牙,坦白自己曾經做下的不齒之事也無濟於事——郭叔祖託孤一事只有郭嘉與崔頌二人知道,郭瀚此舉並不能證明郭奕是他的孩兒,反倒徒勞無功地壞了自己的名聲,遭到族人親友的鄙薄。

郭瀚就算用“自己沒有兒子”的理由讓族裡過繼子嗣,族裡答應了,也不可能過繼郭奕:名義上郭奕是郭嘉的獨子,在只有一個孩子的情況下,於情於理都不可能把孩子過繼給他。更何況過繼之事本就需要出繼一方的同意,郭奕已入郭嘉這一支的族譜,郭瀚就是再怎麼鬧,也不可能從郭嘉手裡搶回郭奕,反而會被族長申飭。

郭瀚別無辦法,只得打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主意,來許都投效,準備與郭嘉長久作戰。

曹操雖接納了郭瀚,但只給了他一個清閒的職務,除了定期的述職召見,基本沒有交流。

這待遇,別說身居重職的荀彧、荀攸,比起與他同屬新人的郭嘉,亦是差得遠。

當他聽說郭嘉只比他早來幾個月,卻在來的第一日就與曹操秉燭夜談,得到曹操的看重與讚譽,郭瀚的神情堪稱精彩萬分。

在他看來,同族的郭嘉雖有幾分才學,但為人疏狂而放縱,不懂得曲意逢迎,這樣的人怎麼會得領導者的喜歡?

郭瀚心中鬱憤不平,這份不滿,在他屢次碰壁,而郭嘉愈加得曹操的青睞、任以軍師祭酒時達到了頂峰。

軍師祭酒一職雖然不是中央任免的正式職位,卻是曹操親自所設,不隸屬於中央,只聽令於曹操,非親信不可擔任。

光只這一點,就比僅有虛職的郭瀚勝出無數。

更何況。

祭酒,自古就有首席之意,乃“同類之長”,曹操以此為名,用意為何,可見一斑。

與郭瀚有著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誠然,郭嘉明辨通透,是個難得是明白人,但他年紀輕輕,資歷尚淺,來曹操帳下不過數月,何德何能竟得到曹操的另眼相待?

這個疑問不但縈繞於司空府許多人的心中,亦在千年後引起了幾多爭論。

崔頌在現代見過許多“無底線嘉黑”與“無底線嘉吹”,在他看來,雙方的觀點都有失偏頗。

認為郭嘉是無所不能的神人……這當然是不可能的。這世界上或許有天才的存在,可天才也是凡人,不可能沒有缺點,不會犯錯,至於堅信“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種神奇言論的擁躉,大概是不清楚郭嘉死的時候臥龍只有二十幾歲,還未到古人“三十而立”的年紀。

但要因此認為郭嘉無才無能、徒有其名的,這也有失公允。

先不說郭嘉是荀彧舉薦的,以荀彧在舉薦方面的建樹,不可能把一個庸才推薦給曹操(魏武帝言:“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止[1]。”);也暫且不提郭嘉在《三國志》紀傳中的一席之位;且看《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評語:“(陳壽)評曰: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2]。”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郭嘉等五人,他們的才華與策謀,都是當世少有的奇士。雖然在治業的貢獻上比不上荀攸,但要論及謀劃方面,他們是不相上下的。

後世之人大多承認荀攸的才幹與建樹,認為他可為曹營謀士之首,荀攸之謀劃如此,得到陳壽如此評語的郭嘉,又怎會是泛泛之輩?

而嘉黑者“曹操赤壁之戰慘敗後大哭郭嘉只是作秀之舉”這一論斷也存在著可質疑的地方。誠然,曹操哭郭嘉此舉不乏政/治成分,但不知諸君是否有聽過這麼一句俗語:“若要被人利用,首先需要有利用得到的地方。”

如果郭嘉是個徒有其名,只會討曹操歡喜的庸碌者,曹操在眾人面前哭郭嘉,到底有什麼意義?

結合語境思考,這就好比,公司近期的業績滑鐵盧,整個公司愁雲慘淡,這個時候,你的領導在眾人面前哭訴:

“唉,要是前頭走的那個xx經理還在就好了。”

如果那個xx經理只是個草包,你老闆這麼哭訴,你只會覺得老闆腦子有包。

曹老闆當然不是腦子有包,他既然做出了“哭郭嘉”這件事,不管理由是什麼,目的是什麼,都說明郭嘉值得他一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比起曹操前期的其他“知名”謀士,郭嘉可以說是最年輕的。年紀輕,資歷淺,去世早,卻與大他十歲,數十歲的功臣們並列,在史書中留下一席之地,這樣的人,縱然他非驚世之才,也絕非庸碌之人。

可正是因為他年紀輕,資歷淺,去世早,在史書的春秋筆法之下,令後世之人對他的能耐生出疑慮,形成兩種天差地別的評估。

可不管後世如何點評,郭嘉在史書中佔據一席之地是事實;與程昱等知名謀士共同列傳是事實;被著書者讚譽,受曹操欣賞與信重,在死後被曹操三次慟哭,寫信追思也是事實。

甚至,著名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偉大的領袖□□也曾向身邊的眾人推薦《三國志·郭嘉傳》,並多次提及郭嘉的事蹟,對他的戰略思想表示高度贊揚。

崔頌自穿越前便對郭嘉這個角色心存好感與惋惜。穿越後的一番相處,不但增進了他對郭嘉的瞭解,使他心中的郭嘉從一個單薄的形象變成有血有肉的3d模型,更使郭嘉在他心中佔據了一個重要而特殊的位置。

因此,在聽到有人說郭嘉的壞話後,崔頌想也未想,當面與人頂了回去。

※※※※※※※※※※※※※※※※※※※※

[1][2]出自晉·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

我愛嘉吹,但是我討厭過分的嘉吹。

過分的嘉吹和無底線的嘉黑一樣討厭。

每次看到彈幕上刷“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就有一種毛骨悚然的尬感,隱約明白為什麼那麼多黑郭嘉的了。懇請同好們講點基本法……想想魯迅先生的話,多智則近妖。

=========

感謝在2019-10-28 16:14:07~2019-11-11 16:33:2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天顏若素 1個;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喵節操 2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給我好好學習啊混蛋 2個;小哥基佬團團長、秋水不染塵、佚、青鳶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瀾ゎ微兒 165瓶;┈━═喵了個咪★ 150瓶;阿飄飄飄飄飄飄飄 98瓶;水中君、柯夙 66瓶;子路| 60瓶;滄海一慄浮生焉 30瓶;渺無人煙、 天顏若素 20瓶;槐安 15瓶;洵、南瓜瓜與南瓜瓜、念空、終池、聽塵、慕惜玉、幸村榛子、佚、飛流將 10瓶;30337265 8瓶;曲長傾 6瓶;哀梨寸剪 5瓶;青苔繪碧痕 3瓶;茗若萱、謝昕白 2瓶;風肆蕭涼、墨鎖流年、晴寶寶、雲巔之巔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

/">/a>)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