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番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昭寧二十年

陳恭回到了京城。他的四姐姐履行了陳諾,兩廣輿圖獻上,脫罪、予官、直入國防。原本四兄弟一起行動,但三個堂兄挨不住跋山涉水的苦悶與母親的哀求,一個個的回了山東老家。他沒有母親,亦不覺得辛苦。最初支撐他的,是要為陳元敏掙脫罪臣之後的枷鎖。因為陳謙有妻有子,更應該活。機會給了自己,他有責任照顧好陳元敏的一生。

可漸漸的,他幹出了滋味。沒有出來走過,永遠不知道大好河山的真正含義。既然走了那麼多路,途經的花草動物一併落在了紙上。他的母親教過他繪畫,很短暫,但很珍貴。一開始,他恨自己幼年的恣意,沒有好好學習。慢慢的,他自己摸索出了竅門,下筆如神助,他覺得他是有天賦的。成就感漸漸累積,讓他喜歡上了這份“苦差”。世間原本無苦樂,端看心向哪方。

天下各省都逐漸開始精確的測繪,他也收到了庭芳派來的幫手。一個個的山形變成了資料,再湊成了輿圖。不知道自己走過多少路,爬過多少山。腳底與手掌都是厚重的繭,臉也失去了少年時的白淨。銀髮蒼蒼的姑母,抱著他嚎啕大哭。他溫和的笑著,一點點訴說著路上的趣事,隱去了艱辛與數次命懸一線的危險。他長大了,不應該再訴苦,而是報喜不報憂。

陳家已無居所,大嫂李氏與侄子陳元敏都住在定國公府,他也只能借住。把資料交接完畢,得了幾天假期。揹著個包袱,去了郊外。

陳鳳寧等人的屍骸並沒能送回山東,罪臣不可能被人記住,更不可能有人祭祀。還不如留在京城,陳氏能時時想起,給一碗漿水。他對著長輩們的墓碑,一個個的磕過去。

手拂過陳謙的墓碑,他的諾言做到了,他說了會照顧好陳元敏,他為陳元敏爭取到了科舉的資格。身上的重擔終於煙消雲散,他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追求。獨創了測繪的方式,畫了第一幅精細輿圖,夠他載入史冊了!他讓天下人知道了,陳家不止有叛賊,還有工程師!

==

陳恭將墓碑一一擦拭過後,又走了一小段路。停在了一個樸素的墓碑前。坐下,與墓碑並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開啟包袱,裡面是一疊紙。“聽說地下的人,聽不見常世的聲響,我想說的話,便都燒與你看。”

打起火折,點燃第一張紙:“七妹妹,我回來了。”

第二張紙:“昭寧五十六年一別至今,我經常想起你,想起我們在東院裡住的日子。”

第三張紙:“我們幼時,你常說要踏遍河山,看盡風景。我替你去看了,雖止兩廣,但我還會去,去海南,去遼東,去西域,去關中。去每一個我們小時調笑過的稗官野史中提到的地方。然後畫下來,給你看。”

第四張紙:“印刷的天下輿圖送給你,我畫的花草亦送給你。”

第五張紙:“我小時候真的很熊,可是我長到今天的模樣,你會不會喜歡我?”

“你願不願意嫁給我?”

陳恭看向墓碑,想起了記憶中庭蕪一襲翠綠衣裳,在桃樹下嬌笑的模樣。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陳恭輕笑,“如果我有女兒,定然不起這麼美的名字。我要長生富貴。很俗氣,但至少不會‘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此生緣盡,惟願來生再遇,再陪你一起做習題。”

微風掃過,黃紙的灰燼被捲入天空。瀰漫的青煙吹散,露出了墓碑上稚嫩的筆跡。

葉庭蕪墓,落款為友,熊恭。

最後一張紙。

“七妹妹,我等你一生,等你到來生。給我一個愛你的機會,好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