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 第229章 番外-關於學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網路上輿論沸騰的時候,現實裡,季椽迎來了教育局的調查組。

他的檔桉資料都被翻出來調查,然而除了學籍資料外,教育局查不到他以前的工作單位。季椽又不是應屆畢業生,總不可能畢業十來年都不上班吧?

“你以前是在哪裡工作的?”教育局的人問。

季椽遲疑了一會,把自己進過的單位都算了一遍,能公開的只有:“太原衛星發射基地。”

“怎麼檔桉裡沒寫呢?”

“啊……雖然在那裡工作了幾年,但是沒正式入職。”季椽說。

臨時工?

教育局的幾名調查員對視一眼,小聲討論:“衛星發射基地那種地方會招臨時工嗎?”

“我哪知道,我又沒去過。”

“要打電話去那邊調查嗎?”

“那種單位是隨便打的嗎?他張口一說,是真是假都不知道。”最後調查組的組長決定忽略這件事:“而且他以前在哪上班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調查的是老師職務這事。”

季椽的學歷是博士學位,物理學專業,所教課程也是物理學,專業對口,符合一般大學老師的入職條件。他又不佔編制,招個外聘老師這事,校長本來就有權利自己決定。

要說唯一的問題,就是季椽並非透過公開招聘入職的,而校長偏偏被人網路舉報職務受賄,於情於理教育局都必須走這一趟。

“你是怎麼入職的。”

“推薦?”

“誰推薦的?”

“我的導師。”

“你導師是誰?”

季椽皺眉,這種小事,難道還要把導師牽扯進來嗎?還是讓導師過來給他們調查?

“算了我還是打電話吧!”

見季椽拿出手機欲打電話,調查組的人不悅:“你要給誰打電話?搞清楚我們正在調查你和校長職務賄賂的事,你現在要做的是好好配合調查。”

季椽看著他笑了笑:“一個老師而已,我還不至於需要賄賂。”

不過電話還沒拔出去,調查組組長就接到局長的來電,告訴他們不必調查了,立即返回,不得為難季椽先生。

調查組不明所以,還是領命回去。半個小時後回到市教育局辦公樓,:組長直奔局長辦公室:“局長,我不明白,為什麼突然取消調查。”

“你見過季椽了,你覺得他需要賄賂校長嗎?”

組長搖頭:“說實話,應該是誣陷,他的檔桉當個大學老師還是符合條件的,就是有點怪,我們還沒調查清楚……”

“不需要,上面已經打過招呼了。”

“什麼?”聽到這話,正直的調查組長反而不肯放過:“這麼說,他果然背景很大?是靠關係當上老師的?局長,這種事我認為不能容忍。”

“季椽確實背景很大。不客氣的說,他想要的話,別說當個大學老師,我的位置都要直接讓出來。”局長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另一邊,教育局突然離開後,在隔壁辦公室被調查的校長走出來問季椽:“季老師,發生什麼事,他們怎麼突然走了?”

季椽猜到可能是小宋哥做了什麼,但懶得解釋,搖了搖頭:“我也不知道。”隨後問:“校長,你知道這事是誰做的嗎?”

“大概猜得到範圍。”校長冷著臉說:“左右不過是那些想當老師,最後沒透過的人,我會找人查的。”

“抱歉,似乎是我連累你了。”這次的事不止季椽,校長也是無妄之災。

季椽自己無所謂,他不當老師也可以去做科研,校長若因此而停職就太冤枉了。

畢竟確實是導師走後門推薦他來當老師,導致有落選的人嫉恨之下發文汙衊校長受賄。

“和你無關,那樣的小人,只要落選的是他,他肯定都會編造出這樣的文章,倒不如說是我連累你才對。”

校長對這事卻很理智,還因為難兄難弟的關係和季椽更親近了。

“要不要到我辦公室喝茶……”

校長正要邀請季椽一起去喝茶,突然被電話鈴聲打斷。季椽歉意的對他點點頭,接起電話:“你好,彭教授?”

電話那頭的人溫聲問:“季椽,我在部落格上看到篇文章,說一個叫季椽的人在西南理工大學當老師,那個人是不是你?”

“啊,彭教授也看到啦!”季椽不好意思的笑笑:“沒關係啦,已經解決了。”

“這麼說就是你了……”電話那頭的彭教授語氣一轉,開始咆孝:“你為什麼要去西南理工大學當老師?想當老師為什麼不回母校?本校分分鐘歡迎你回來,去別人的學校還要被冤枉,你怎麼搞的?馬上辭掉西南理工的工作,回這邊來!”

彭教授是季椽和宋冀寧大學時的導師,去年兩人特意回A市理工學院看望過彭教授。彭教授從以前就知道季椽要走科研道路,所以從沒對季椽有過任何置喙。

誰知他今天被學生提醒,才發現季椽竟然跑到西南理工當老師去了,把彭教授給氣得。

你搞科研我不敢攔你,你要是當老師,為什麼不回母校來?

在電話裡把季椽訓了一頓,假意生氣想逼他回母校,可惜失敗了,因為季椽不打算一直當老師。彭教授只能遺憾的抱怨幾句,末了說:“網路的事你別在意,我這邊幫你澄清。”

“不用不用,謝謝彭教授,宋冀寧已經解決了。”

“他是他,我是我,我不能看著我的學生被造謠汙衊不管。”

掛了電話,彭教授立即讓學生幫他註冊部落格,並發文:“季椽想當個大學老師還需要賄賂?滑天下之大稽,造謠前不如先查查季椽這個名字發表過的論文!(圖)(圖)(圖)(圖)(圖)(圖)”

彭教授從論文庫裡搜尋季椽的名字,將他發表過的論文全部截圖下來,發到了網上。

季椽從高中開始就有論文發表,當時還是簡單的電子機器人的內容,到大學升級為電子電器相關內容,從前蘇聯回國後,論文內容逐漸深奧,如《電磁和磁場的極化特性》,《電場源、磁場源與平面波的輻射干擾》等,在衛星發射基地時,由於博士畢業必須發表數篇SCI論文,因此季椽發了《電離層與磁層的物理現象解析》《等離子體中波的激發和傳播》等SCI論文。

從一開始的簡單淺顯,到後來的深奧難解,彷佛見證了一名少年在科研界鉤深索隱的歷程。

網民們被這些論文震驚了。

“好多啊,真的假的,一個人可以發表那麼多篇論文嗎?”

“跪了……這些論文名,我一個都看不懂。”

“我去,難怪我說季椽這名字那麼眼熟。我去年的論文引用全部是他的,這個人的論文□□爆了!”

“我們導師也經常推薦他的論文,他是真的超級厲害。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查不到他任何資料,我們都以為他在國外。”

“季椽已經有五六年沒發表過新論文了,我家導師猜測他可能去世了,沒想到居然還在世,還去當了大學老師。”

“對對,我老師也這麼說的。以季椽的論文深奧程度,他肯定是位老人,五六年沒出新論文,不是退休就是去世了。”

從彭教授展示那些論文截圖開始,參與留言的網民終於從普通人轉到學術圈。

並非他們不為季椽說話,只因季椽的個人資料是機密,不認識他的人根本不知道季椽長什麼樣,只能憑論文的深奧程度判斷,感覺季椽是位學識淵博的老學者。

再加上季椽離開科研界五六年,科研界很多人都以為季椽已經退休或死亡。

誰能想到那名被傳賄賂校長的大學老師就是他?他們只以為是同名同姓罷了。

“所以說,別管季椽什麼背景,他的學識當大學老師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賄賂校長吧?”

“如果季椽是那個人的話,不如說校長請求他當老師吧?”

“博主撒謊了對吧?其實是自己被淘汰了不甘心,所以汙衊季椽和校長!”

“也可能是同名同姓,又沒照片,怎麼證明季椽是同一個人?”

網友們的猜測並無意義,因為季椽的資料是保密的,普通人根本查不到。就連林子贍說的1998年相關資訊,也因為後來的“863計劃”被全部隱藏了屬於季椽的那部分。

“這個人一定是季椽老師!”

只有被季椽教過的學生才知道老師有多博學,根本不需要賄賂校長。因此學生們也想幫老師說話,只是他們人微言輕,解釋的話瞬間被淹沒在網民的罵聲中。

如今看到有希望,全班同學都開始在網上搜尋,想找到季椽老師與這些論文有關的證據。

然後,之前怎麼搜尋關鍵詞都查不到的資料,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出現了。

“1998年,季椽……”

這名女學生搜出了一段採訪影片。影片上的人穿著一身橙紅色工程服,模樣年輕俊美,與如今區別不大,他正在向記者講述著製造衛星的內容,身前有一排小字:“工程師—季椽(微小衛星負責人)。”

女學生愣了愣,驚喜的叫出來:“啊啊啊是老師,真的是季椽老師!”

女學生興奮的開啟班級群,開始打字:“各位,我找到證據了,季椽老師是……”

“各位,找到證據了,快去部落格看!”

群裡已經有人提前發言,並附上連結。女學生點開,在部落格上看到一篇長長的圖文。因為部落格不能發影片,所以博主是一張張截圖的。

圖片的內容正是女學生剛剛看到的那個影片。

“很顯然,我們都被騙了。以我查到的資料,季椽想當物理老師根本不需要賄賂校長。相反,以他的水平,當一名物理老師實在太屈才了(圖)(圖)(圖)。”

“臥槽這張臉!”有女網友興奮的發言:“要早說他長這麼好看,就算他是花錢當的老師,我也願天天去上課啊!”

“現在還信什麼賄賂校長的鬼話?看看那幾個字——工程師,衛星負責人!這樣的人當個大學老師還需要給校長十萬?搞笑嗎?”

“還沒確定這個人是那個大學老師吧?萬一同名呢?”

季椽的學生趕緊發言:“沒有錯,這個人就是我們的物理老師季椽。”

“我偷拍過上課的季椽老師,證明他們是同一個人。(圖)”

圖片一出,再度引來一片尖叫。

“啊啊啊這也太帥了吧!比工程師時還帥,求季椽老師的課程表,我要天天打車去蹭課。”

“確實是同一個人,所以這個博主說季椽花十萬賄賂校長是造謠吧?”

“造謠的博主和罵季椽的人,快向季椽老師道歉!”

“已經舉報了,快道歉!”

另一邊,根本不知道網路發生什麼的季椽,正在校長辦公室喝茶聊天,突然陸續接到朋友們電話。

“季椽,你去當大學老師了?”

“季椽,聽說你遇到麻煩了,為什麼不告訴我們?”

“季椽,你為什麼要去當老師?那麼閒快來實驗室幫我啊!”

季椽的朋友們全部是沉迷於科研的人,此時打電話過來已經算反應很快了,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停止自己的實驗出來的。

在電話與季椽確認過,網上那個被造謠的大學老師就是他本人後,紛紛開始在網路上為季椽聲援。

由於他們大多人都很忙,沒人刷過部落格,臨時註冊的小號沒有權威性,乾脆直接拿單位的官博發聲。

“你發這篇謠言的時候,大概不知道季椽除了富二代以外,還是中科院院士吧?你不知道季椽除了中科院院士外,還是衛星基地工程師吧?總之,我也要說句,你死定了,不要以為我們科研者不說話就好欺負!”

正追著博主要道歉的眾網友懵。

因為這個說話帶威脅的博主名,叫太原衛星基地。

這個是……官方部落格吧?

“哇官博親自下場了,看這暴躁的語氣,果然季椽是衛星基地工程師啊?”

然後網民們紛紛發現,不只衛星發射基地,無數個官方部落格在那篇文章下暴躁發言。

空導院:“你沒猜錯,季椽確實有很大背景,所以你死定了。”

高能物理研究所:“我入所這麼多年,從沒見過敢造謠中科院院士的人,謝謝你讓我見識了。順便說,等著坐牢吧!”

核物理研究院:“科學家為國貢獻的時候,卻有人在背後造謠中傷,我們絕不允許這種事發生,已向國家安全部報警。”

為季椽說話的官方部落格的名字,一個比一個嚇人。那個博主怎麼樣不知道,網友們都嚇到了,不敢再肆無忌憚開玩笑。

對此,被搶了部落格號的,各單位真正管理部落格的工作人員,不得不苦笑著又發了篇較為溫和正式的官方博文,為季椽站臺。

劉海洋有點懵,不知道為什麼會蹦出這麼多官博。他向教務主任打探過的,季椽的檔桉很簡單,就一個普通物理學博士,能當上老師是有人向校長打了招呼。

是他們先違規的,所以他才想到用謠言的壓力逼迫季椽被開除,自己好尋機上位。

誰能想到此季椽竟然就是彼季椽。

身為物理學博士,劉海洋當然知道季椽這個名字,他的論文還多次引用過季椽的論文。

如其他人一樣,季椽消失五六年沒有新論文了,劉海洋也以為他死了,沒想到季椽那麼年輕,還跑來大學當老師。

“季椽你不搞科研跑去當什麼老師,你對得起科研界嗎?”有網友如此調侃季椽,劉海洋忍不住點了個贊。

然後迅速清空部落格,登出賬戶,關閉電腦離開網咖!

心跳得鼕鼕響,劉海洋捂住心口,匆匆坐上公交,車駛離網咖後才放下心。

沒事的,賬號是假的,網上身份也是假的,網咖是特意找的黑網咖,沒有監控,應該找不到他的。

但想著網上那些企業家和官博的警告,劉海洋還是無法自欺欺人。

“被發現就完了……”

一次很平常的造謠,沒想到會得罪那麼多大企業家和學術圈。要是身份被發現,大企業的封殺會導致他無法在高新科技企業找到工作。

學術圈的封殺更加可怕,他的論文將無法過審,申請的科研經費無法獲批,沒有這些,他就只能當一名普通打工者。

所以,回去立即收拾行李離開,絕對不能被人發現。

劉海洋回到出租屋,擰開門立即想衝回房間收拾行李,聽到有人說:“回來了?”

劉海洋才發現陌生人的存在。其中一名老人坐在沙發上,頭髮花白,神色不怒自威,冷冷盯著他。他身後站著兩名身穿黑西服的保鏢,身形挺拔,帶著軍人的氣質。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親自出任務了。”老者說:“為了你,我親自跑這一趟,你知道為什麼嗎?”

季椽!

劉海洋猜到了,但還是努力裝不懂:“你們是誰?為什麼在我家?我要報警了!”

宋洪成懶得跟他多言,揮手,他身後的部下走出來:“我們是國家安全局,現懷疑你有謀害國家科學院院士的重大嫌疑,請你跟我們走一趟。”

不顧劉海洋掙扎,一把將他按在牆上拷住。

由於劉海洋刪博登出賬號的行為,網上又罵了一頓,但因為正主跑了,熱度迅速下降,被明星八卦掩蓋。

季椽也知道了朋友們在網上為他發聲的事,一一回信感謝,看著朋友們回覆的內容,嘆了口氣,感覺心累。

“怎麼了?”宋冀寧從廚房出來,將盤子放到桌上:“過來吃飯了,有事吃完飯給我解決。”

季椽將手機交給他:“喏,給你解決。”

宋冀寧看了幾眼,噗的笑起來。

手機裡是朋友們的回覆,都在指責季椽居然跑去當老師。

“那麼閒的話,就來衛星基地幫忙啊!”

“你想當老師的話,我們空導院有培訓班,你以前也上過的,回來當老師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宋冀寧搖頭:“我也接到他們電話了,問我是不是也當老師了,沒有就去研究院幫忙。”

季椽嘆氣:“我只是想放鬆一下,當老師真的蠻開心的。不過,有合適的專案了嗎?”

“嗯,找到了。”宋冀寧點頭:“在談,你一定會喜歡的。”

吃完晚飯,兩人一起靠在沙發上看電視。最近很火的一個央視節目叫《歷史中的故事》,專門解密古代名君名臣的各種小故事,非常有意思,極受國民追捧。

“今天要講的,是一個現代歷史故事。”

解說是兩個人,一名歷史學家鍾聞義,一名央視主持人盧雲,以談話的形式互動,穿插明星扮演的歷史短片。

說話的是鍾聞義,盧雲好奇的問:“哦,是指民國時期嗎?”

“再近點……”

“那是建國時期?”

“再近點。”

盧雲:“鍾老師,再近就不是歷史啦!”

“如果不說的話,這件事就會掩蓋在歷史中了,但是我們很幸運,那件事已經過了十多年,如今檔案允許解密,所以……”鍾聞義露出神密的笑容:“我有幸看到了一件差點被掩蓋的歷史。”

畫面一轉,變成了黑白,兩名年輕的學生提著行李走下車。

“那是1987年,當時前蘇聯尚未解體,我國與前蘇聯一直有相互派遣留學生的傳統。於是,有兩名學生如往年那般,前往蘇聯留學……”

“臥槽!”這次連季椽也忍不住臥槽了:“小宋哥,這可以解密的嗎?”

“嗯,已經沒必要保密了。”

因為前蘇聯已經解體,核電磁脈衝武器,美國和歐洲都有了,而且其實歐美早猜到當年華國拐走了前蘇聯科研人員,所以解密也無所謂了。

當然,還是做了一點修飾。

比如當年華國已猜到蘇聯可能解體,所以特意找了兩個留學生去偷技術的。

但是在電視裡,華國只是正常的派譴留學生,然後那兩名留學生,因出色的科研表現,獲得了當時蘇聯核武研發部門的青睞,直接被帶進了蘇聯的核武研究院。

此時,全國電視機前一片驚呼。

“臥槽!”

“臥槽!!”

“這是什麼見鬼的天才?”

本來大家以為是講述軍人的故事,比如在前蘇聯遇到了什麼危機,又一位英雄光榮犧牲這類故事。

誰能想到,這TM居然是兩個天才留學生在蘇聯大展鴻圖的故事。

有網友迫不及待在網上直播:“有人在看今天的《歷史中的故事》嗎?前所未有的大瓜!”

“在看在看,太扯了吧,那樣的天才居然派出國留學,要不是蘇聯解體,恐怕人就回不來了。”

“這話說的,天才也要學習啊,不留學怎麼學到知識。我現在好想知道那兩個天才的後續啊啊啊!”

故事繼續,播放到訪談,一名前蘇聯科學家在談那兩名少年:“我從未見過如此優秀的年輕人,他們當時限於年齡,學識還很淺薄,但在科研上的表現充滿了靈感,當時大家都很繁忙,沒有人教過他們。但他們仍如海綿一般從我們的研究中抽取到知識,成為我們科研工作中可靠的夥伴……”

短片繼續,講述了兩年後前蘇聯解體的種種混亂,穿插訪談,前蘇聯科學家當時被國家拋棄,混亂恐懼的心情。

“當時,少年A挺身而出,安撫了科學家們的心情。少年B決定冒險離開基地,向我國大使館尋求幫助……”

這裡就有點兒編故事了,少年A安撫科學家們,眾人一起在秘密實驗室中等待救援。

少年B冒險出門,在混亂的蘇聯街頭穿梭,躲過了一次又一次軍人鬧事的危機,終於來到大使館求救……

“畢竟不可能說我聯絡特工嘛……”宋冀寧攤手。

“這過程也太精彩了,跟電視劇似的,我們當時沒那麼危險吧?”

“嗯……藝術需要加工?”

季椽和宋冀寧覺得有點兒假的劇情,觀眾們卻看得津津有味。這要是電視劇,他們可能會說一般般,但這是“被解密的歷史”,是央視確證真實發生的故事,大家自己覺得精彩。

天才少年科學家,在絕境中力挽狂瀾,拯救了一群前蘇聯頂級科學家,還把他們帶回華國,繼續核/武研究,簡直是比夢想照進現實還精彩!

隨著電視的播放,網上熱搜急速躥升,少年A和少年B,前蘇聯留學生,核電磁脈衝等相關詞佔據熱搜榜前幾位。

“你們說,這故事是真的假的?”有網友問。

“真的,央視沒必要編假故事來哄觀眾。”

“我記得我國有發設過有過核電磁脈衝的相關新聞……”

“對,我也記得,當時新聞頭條是第二核/武。”

接下來便是當年核武研究中的一些資料,歸國後的少年A和少年B主導了第二核/武的研究,之後電磁脈衝武器成功發射,其前所未有的破壞力被國際稱為第二核/武。

電視畫面回到演播臺,盧雲敬佩的說:“我國的第二核/武能研制成功,確實要感謝這兩名少年。只是,為什麼突然解密了呢?”

鍾聞義笑道:“當年將他們的檔桉保密,是因為他們年齡還小,要保護他們。如今解密,自然也是為了保護他們。”.七

“哦,他們遇到什麼危險了嗎?”

“危險倒沒有,只是……”鍾聞義話風一轉:“盧雲,你有關注這兩天的部落格嗎。”

“我天天都在看部落格新聞,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件事?”

嗯嗯嗯?什麼事?

觀眾們也好奇極了,急忙開啟部落格。沒有部落格號的也趕緊註冊,部落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注冊量,幾乎癱瘓。

有部落格號的不停發問:“最近有什麼新聞嗎?”

“你們知道是什麼事嗎?”

就聽電視裡,鍾聞義說:“這兩名少年,在第二核武的研究結束後,還參與了很多研究,為我國科研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然後,其中的少年A在最近休假時,到一所大學當了物理老師……”

“啊啊啊啊……”季椽的學生在電視機前尖叫:“是季椽老師!”

網上也一片興奮:“季椽!”

“是那個季椽吧?”

“剛註冊的新人求問,季椽是誰?”

電視裡,鍾聞義講述了這次部落格造謠事件的真相。

一名叫劉海洋的博士(不打碼照片),嫉恨季椽獲得物理老師的職位,在網上編造謠言,引導網民肆意辱罵季椽。

“這真是……太惡劣了。”盧雲感嘆。

“是啊,一個為國做出許多貢獻的科學家,因為默默無聞,便遭到肆意詆譭、辱罵。所以中科院決定解密少年A和少年B的名字。”鍾聞義笑著伸出手,螢幕上顯示兩張照片:“他們的名字是季椽,宋冀寧。這兩人現在都是中科院院士,他們一生致力於科研,不懂陰謀詭計,請不要欺負他們。”

瞬間,部落格使用者成片登出,再次差點造成部落格癱瘓。

然而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那些當初罵季椽最兇的部落格登出成功前,被全國網民不停拉出來戳嵴梁骨,還有人從博客資訊中找到他們的單位電話投訴。

季椽不知道網路是什麼情況,只扶額頭痛道:“這麼宣傳,我以後要怎麼教書?”

宋冀寧將膝上型電腦放在膝上,開啟部落格看了看,冷冷一笑,關閉網頁,開啟一份文件遞給季椽。

“反正很快就沒時間教書了。”

季椽接過,看到文件上的幾個大字:《中國空間站計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