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山裡的天黑得早,那太陽將將還在天邊,只一轉眼的功夫,就落了西。四周忽然就暗下來,盧七娘暗自慶幸自己下山得早,要不然又得在這漆黑的山裡困住。迷路倒是小事,怕只怕一時失足落下懸崖,那可就小命不保。

趕到村口的時候,天已經全黑了,好在路邊的住戶家裡點了燈,透出依稀零點的光照在青石板砌成的小路上,竟隱約有種溫暖的味道。七娘的心情忽然好起來,顛了顛背上的竹簍,腳下的步子也加快了些。

“七娘子?”

還未到家門口,就聽到有人喚她的名字,七娘抬頭,那人已經迎了上來,面目漸漸清晰。七娘認出是隔壁林家的姑娘芳華,微微一愣,沉聲問:“芳華?怎麼了?”

林芳華快步走上前,一臉恨鐵不成鋼地責備道:“找了你大半天了,也不見在家。聽說京裡的侯爺回來了,盧家上下都去湊熱鬧,原本還想著跟你一起去見見世面,卻怎麼也找不到人。”

盧七娘卸下肩上的竹簍放在地板上,揉了揉痠痛的肩膀,苦笑道:“你也說了,盧家上下全都跟過去湊熱鬧,便是我真去了,怕是也擠不進去,就更不用說你了。”

林芳華撇了撇嘴,搖頭道:“真不知要怎麼說你,還是做過千金小姐的,怎麼這般沒用。你們家瑞哥兒可是四房唯一的子嗣,若真要去,誰趕攔著。你就是太好欺負了,要不,能被擠到這犄角旮旯裡住著。”

相比起京城的公侯世家,盧家實在算不得什麼,但在豐林縣卻還是頗有些威望傳承的。盧家祖上就有人做過官,致仕後便在上起村挑了塊風水寶地建了宅子,到盧七娘爺爺那一輩時,盧家一共有五位太爺,七娘的爺爺排行老四。

四太爺膝下子嗣不興,到三十多歲才得了七娘的父親盧保成。盧保成天資聰穎,讀書讀得好,二十多歲就考中了進士,之後外放在南邊一個叫做山陽縣的地方做了縣令,七娘和弟弟盧瑞便出生在那裡。

只是盧保成書雖讀得好,卻實在不擅長做官,他性子耿直,說話做事都不會變通,在縣令這個位子上一做便是十年,好容易得了個機會升遷,結果才出山陽縣的地界,就被山賊給劫了。

盧保成和夫人彭氏拼了命把兩個孩子送了出來,夫妻倆則雙雙死在了山賊的手裡。噩耗傳來,四太爺立刻就發了病,沒幾日也撒手離世,單單留下七娘和瑞哥兒倆姐弟相依為命。

事發時,這倆孩子大的都不到十歲,懵懵懂懂的,家裡又沒個主事的人,難免被人算計。沒多久,三太爺便以三兒子成婚為由,“借”了四房的院子,之後,便再也不提歸還的事。旁人雖也有不忿,卻也不願冒著得罪三太爺的風險來給姐弟倆主持公道。於是,七娘便和瑞哥兒搬到了村子東邊的舊院子住下,這一住便是三年。

“你呀,就是性子太軟了。”林芳華繼續罵她,“若是換了我,非要和他們拼個你死我活不可。你瞧瞧盧家的五娘子、六娘子,誰不是跟個寶貝似的養在家裡頭,哪像你還得自己賺錢。我跟你說,趁著侯爺回來,你趕緊去府裡找他哭訴,讓他給你們姐弟倆主持公道。只要他開了口,我看那府裡還有誰敢為難你們兩個。”

七娘笑了笑,不說話。

“哎呀你到底有沒有聽我說話。”林芳華見她不置可否,愈加地氣惱,狠狠一跺腳,怒道:“你若是不敢去,明兒我拉著我奶奶去。”說罷,也不理七娘,氣哄哄地轉身走了。

七娘目送著她進了院子,這才嘆了口氣,搖搖頭,背起竹簍往家走去。

她何嘗不曉得三房一家得寸進尺、貪得無厭,可是瑞哥兒還年幼,將來讀書考學還有許多地方要靠盧家,便是過得太苦,她也不好撕破了臉面鬧起來。更何況,而今也不算過不下去,相比起村裡那些連飯都吃不飽的人家,她們姐弟倆還算是幸福了。

才進院子門,就聞到廚房裡傳來陣陣飯香,鑽進七娘的鼻孔裡,頓時饞得她的肚子咕咕直叫。她卻立刻皺起眉來,扔下背上的竹簍,飛快衝進廚房,“張媽媽,不是說了讓你在床上休息的嗎,怎麼又起來了?”

張媽媽是七娘母親彭氏的陪房,三年前就是她費勁了氣力把七娘姐弟倆送到盧家來的,之後她便一直留在姐弟倆身邊,不離不棄。上個月月初的時候,張媽媽在井邊摔了一跤,折斷了小腿,大夫接了骨,開了藥,便一再叮囑讓她好好休息。所以這一個多月以來,家裡的大小事務全都落在了七娘一個人的身上。

張媽媽撐著把椅子慢慢轉過身,笑著道:“沒事兒,就做個飯,累不著。你瞧瞧我一直扶著椅子,動不到腿上。再說,在床上躺了這麼久,骨頭都酸了,出來走動走動,反而還舒服些。”

七娘快步過來扶住她,小聲埋怨,“您就是閒不住,仔細不留神又閃到腰,回頭還得在床上躺兩個月。”

“呸呸呸――”張媽媽沒好氣地點了點她的額頭,小聲道:“盡瞎說,我好好的,還能伺候您和小少爺二十年。”

“瑞哥兒還沒回來?”提到盧瑞,七娘這才發現進門這麼久,也不見他出來招呼。

“學堂裡的柱子過來說,京裡的侯爺回來了,要考校眾人的功課,罷了還要留飯,所以得遲些回來。”說罷了,張媽媽又一臉期待的問:“大小姐您說小少爺那麼聰明,會不會力拔頭籌,指不定還能得了侯爺的賞賜呢。”

七娘哭笑不得,“瑞哥兒才多大,再說了,我早和他說了要藏拙的。”

張媽媽一臉的不認同,“平日裡藏著也就罷了,今兒機會多難得。若是得了侯爺的青眼,只要他一句話,日後你們姐弟倆也好過些。旁的不說,那院子總該還回來吧。三房那群人……”

七娘只是勉強笑笑。因為三太爺佔了院子的事,張媽媽一直耿耿於懷,每回提及此事,總免不得要把三房一家子罵個狗血淋頭。

“我也曉得您想得周全,可就是心裡頭不痛快。”張媽媽嘆了口氣,拍了拍七娘的手,眼睛裡漸漸染出淡淡的紅色,“若是老爺和夫人還在――”

一說起去世的盧老爺和夫人,主僕倆都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二人默默地用了晚飯,七娘趕在張媽媽前頭將碗筷收拾好。外頭已經一片漆黑,屋裡只燃了個燈盞,七娘從衣櫃裡把盧瑞的舊衣服翻出來,又裁了半截袖子仔細縫上。

才縫了一半,就聽到遠處石板路上雜亂的腳步聲。七娘的六識天生異於常人,眼耳口鼻十分靈敏,百步之類可聞落葉飛花,數里之遙依舊纖毫畢現。耳中雖有六七個人或沉重、或輕巧的腳步聲,可她依舊能從其中辨認出盧瑞的聲音來。

“我家就在前頭,快到了。”瑞哥兒的聲音聽起來十分愉悅。不過這孩子總是腦子裡缺一根筋地傻樂。他很聰明,有過目不忘的好本事。不過老天爺總是公平的,給了他這樣的好腦子,卻讓他在為人處世方面十分遲鈍,他永遠聽不懂別人的言外之意,單純又直率,有時候常常會說出一些讓人崩潰的話來,自己卻還一臉無辜。

“怎麼了?”張媽媽見七娘忽然不動了,忍不住問。

七娘“哦”了一聲,放下手裡的針線活兒,笑著道:“我是在想,瑞哥兒該回來了吧。”

“那可說不好,”張媽媽繡完手裡的最後一針,咬斷絲線,把手裡的帕子展開了仔細看了看,笑道:“這才什麼時辰,興許侯爺一高興,還把小少爺留下呢。”話剛說完,就聽到盧瑞在外頭喊門,“姐,姐,我回來了,快開門啦。”

“哎喲,真回啦。”

七娘趕緊起身,點了支蠟燭去開門。

院子外頭果然站了五六個漢子,肩膀上都扛著東西,客客氣氣地跟七娘打招呼。盧瑞則咧嘴朝她笑,單純而高興,“姐,侯爺差人送了些糧油過來。”

“侯爺?”七娘皺著眉頭朝盧瑞問,“他怎麼忽然想起這個了?”

盧瑞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腦袋,小聲道:“我回屋再跟你說。”說話時,那幾個漢子已經放好了東西,出來跟七娘告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七娘本想回屋拿些銀錢意思一下,但那些人卻走得極快,還未等她轉身回屋,他們就已經走遠了。

“姐――”盧瑞咧嘴露出一口白牙,從懷裡掏出一塊綠色的東西往七娘懷裡塞,“這個給你。”

七娘微微一愣,手裡已經多了一枚溫潤的玉佩,藉著這微弱的燭光,依舊能看到它通透暗綠的色澤。油潤溫軟,色澤透亮,便是五娘子成天當個寶貝一般顯擺的那枚玉簪也遠遠不及手裡的這一塊。

“這也是侯爺賞你的?”七娘覺得不大對勁。

盧瑞點頭,“侯爺原本說,若能作出詩來,便賞一套文房四寶。我想著家裡的墨條和紙張都用完了,索性去贏一些回來,也省得家裡花錢去買。可後來侯爺又反悔,偏解了這塊東西給我。”

七娘抬頭望天,“然後呢,你不會就跟他直說了吧。”要不然,那侯爺怎麼會讓人送了這麼多米糧過來?

盧瑞急道:“那哪能呢。我還記得姐姐叮囑過的話!我就……我就是……”他說著說著聲音就低了下去,透著一股子心虛的味道,“我就是跟旁邊的寬哥兒問了一句,這東西能換多少米糧。誰曉得,那侯爺的耳朵那麼尖……”

七娘……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繡錦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