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第133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廖二奶奶的孃家聽說關蓉把嫁妝要出來了,等到第二天就也跟著登門了,他們家到是想的挺好的,心說都是徐家的媳婦,你既然能把關蓉的嫁妝給了,那就能把他們姑娘的嫁妝也給了,就算是只給一部分那也是可以的呀,總比一點都沒有要強呀。

誰知他們才剛剛上門,話都還沒說完那,就被一群高家的家丁揮舞著棒子給趕了出來。

高家這邊現在正是滿肚子的氣那,還了關蓉的一些嫁妝那是迫不得已的,他們家的靠山太硬,不是高家能惹得起的,但是廖家算是個什麼玩應兒呀,也敢上他們家的門口來嘰嘰喳喳的,不給點顏色看看,還真的就以為他們高家人都是吃素長大的吧。

被打出門來的廖家人很不服氣,在門口與高家人理論,問他們憑什麼還了關蓉的嫁妝,卻不還他們家姑娘的,是不是因為他們家有人在做官,所以不敢惹,只能向他們這些平頭百姓使威風。

高家人聽了問話啐了一口回到:“娶進門來的太太才是有嫁妝的,納進門來的小妾不過是個奴才,連人都是主人家的,哪裡還有什麼嫁妝,我們家主人是發了慈悲才留下了你們家姑娘的,識相就快一點走,惹急了我們現在就到徐家去,要他們寫下賣身契,拉著你們姑娘就給賣了。”

這話說的雖然是有些過了,但道理還是有的,廖氏雖說是二房,但是衙門的文書上她還是徐家的妾氏,雖說是良家,不能隨意的打殺,但是妾範了錯,主人家要怎麼處理那是誰都管不著的,妾無孃家,妾的孃家不算是親戚,這是歷來的規矩。

廖家人聽了大驚,怕高家真的說得出就做得到,趕忙相互攙扶著離開了,在也不敢去提嫁妝的事情。

徐家兒媳婦們嫁妝的事情就算是解決了,但是徐家那裡還欠著高家銀子那,刨除關蓉用嫁妝替徐家還上的,那還要有1000多兩那。

因為顧及著關蓉的孃家,高家不敢再提高利貸的事情,但是那3000兩銀子可是實打實的借出去的,借據見證人都有,就是到衙門去打官司他們也是不怕的。

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一點就算是關二叔他們也說不出什麼來,更何況這是徐家的事情,他們一點都不想要插手。

借出去的銀子都得回來,這是高家歷來的傳統,但是徐家現在真的是窮的叮噹響,除了關蓉帶回來的那些嫁妝,在多一個大子他們也是拿不出來了。

按說哪個要賬的要是碰上這樣的人家,那應該是要火冒三丈的,但是高家偏偏就沒有,到了收賬的時間,高家人笑眯眯的來到了徐家人的面前,把一身破敗,剛剛回來沒多久的徐舉人給帶走了。

這讓不少等著看徐家笑話的人們都驚掉了下巴,心說高家帶走徐言有什麼用呀?要走也應該是把徐家兩個年輕的兒媳婦給帶走呀,關氏動不了,不是還有一個廖氏的嗎?把這兩個人帶走了它好歹還是有些用處的嗎,徐言他雖然是一個大老爺們,但是那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的,除了一身的窮酸味就在沒在剩下別的了,把他帶走了能有什麼用呀?也沒聽說高家的哪位有什麼特殊的愛好呀?

別人想不明白,高家的人心裡可是精明這那,他們家人在理縣經營著十幾家的賭坊,這玩意來錢快,高家兩代人幾十年的經營下來,現在的高家在理縣雖然說不上是首富,在前十里那也絕對是排的上號的。

人要是有了錢,就會想要往更高的層次發展,高家當然也不會例外,有了錢的高老爺自然是想著讓孫兒們去尚學的。

讀書多好呀,不僅能明事理,還能考功名,有了功名就有了官身,高家已經很有錢了,若是在出了一名當官的,那就是如龍遇水,如虎添翼,那整個高家飛黃騰達的時候就指日可待了。

想的是很好呀,無奈他們家的那個名聲實在是太不好了,縣學根本就不收他們家的孩子,私塾就跟不用說了,先生們都是恥與他們為伍的,聽說是他們家的孩子,連大門都不給他們開。

高家心說沒人教,那我自己出錢請先生到我家裡來總可以了吧,那知道讀書人都是愛惜羽毛的,他們家招聘私塾西席的告示貼出去一年,連一個應聲的都沒有。

高家的大人們這回可是真的急了,這孩子們眼看著一天一天的大了,不讀書那能成呀,看看家裡那些老少爺們的社會地位,就知道讀書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了,這耽誤了什麼,也不能耽誤了孩子讀書呀。

就在高家為了孩子讀書的事情一籌莫展的時候,徐家撞上門來了,高家一想這徐言的人品是不怎麼樣,但是他好歹也是年紀輕輕就中了舉人的呀,這學問肯定是沒得挑的,現在他們家那是一文錢都沒有,莫不如就把他抓過來,讓他教家裡的孩子們讀書,人品什麼的他們家不挑剔,反正他們這樣的人家,也從來就沒打算要一個君子出來。

就這樣徐言被高家的人給帶走了,扣到家裡教孩子讀書了,高家人說了,管吃管住,還管四季的衣服,單獨的開出一個小院給他住著,徐老太太和關蓉要是過來他們也歡迎,沒別的要求,就是教孩子們讀書,就先教20年看看吧。

出了這樣的事情,關蓉怎麼可能不鬧,她本來就看不上徐家,現在更是借題發揮,吵吵的要和離那。

徐家是不可能同意和離的,他們家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想要活下去就只能靠著關蓉剩下的那些嫁妝了,而且徐老太太是恨關蓉入骨,怎麼可能如了她的意,叫她這麼輕鬆的就從徐家逃脫出去,她要關蓉留下來跟她一起受著這些苦,這樣她心裡才能解恨,所以對關蓉要和離的要求,她是咬緊牙關就是不鬆口。

而關蓉孃家這一邊,對這個要求更是沒有一個同意的,好不容易才把這個攪家精給送出了門去,現在還想要回來,不要說門了,連窗戶也沒有。

沒人支援的關蓉勢單力薄,根本就掀不起什麼大浪來,徐老太太在知道高家的意思之後,二話不說就提著包裹跟上去了,徐言在怎麼不好也總是她兒子,她現在老了,就只能依靠著兒子了。

而關蓉則是根本就不想要過去,但是她現在也沒有能住的地方,徐家被封了,孃家不容她,身無分文的關蓉在街頭流連了一個下午之後,不情不願的也跟著住進了高家。

廖氏到是想跟著進去,但是高家不要她,開玩笑,養著徐言那是因為他要給孩子們教書的,養著徐老太太那是沒有辦法,誰叫她是徐言的老孃那,不養著她徐言就要跟他們魚死網破,反正他們家也不差一口飯吃,也就預設了。

可是你廖氏算是哪一根蔥呀,不過是個妾而已,沒看見人家正房太太都要自給自足的嗎,敢找上門來讓我們養著,覺睡太多了還沒醒呢吧。

廖氏被高家的人給趕了出來,沒有辦法只好回了孃家,她娘家人過來找到徐家,希望他們家能把放妾書給寫出來,也算是還廖氏一個自由。

徐老太太早就記恨著廖家不給自己的兒子出跑官的銀子那,怎麼可能會給寫放妾書,一句話撂在那裡,要放妾書想都別想,我們徐家人就是死了也要你們家的女兒陪葬。

因這徐、廖、高家的事情,青石鎮上著實是熱鬧了一回。

不過對於張雲他們一家來說,他們的事情在熱鬧也不過是別人的事情,與他們無關,張府裡現在討論的是何家與袁家的訂婚宴的事情。

袁家與何家聯姻,張家是大媒那肯定是要請的,袁家在理縣沒有什麼親戚,朋友的也多是袁兵在軍營裡的那些同事,這幫混小子們鬧騰的很,袁兵吸取了張雲訂婚宴上的經驗與教訓,這一回的酒席跟本就沒有擺在家裡,而是請在了縣裡的酒樓裡。

他們家的人口少,也請不來什麼幫手,這客要是請在家裡,肯定是要人仰馬翻的,還不如就請在酒樓裡,雖說是要多花一些銀子,但是也省了不少的心呀。

袁家請完了就是何家的了,他們家地方夠大,人手也夠用,這定親宴就擺在了自己的家裡。

臘月十二,黃曆上寫的是諸事大吉,理縣何家今日是賓客迎門,這是他們家孫女的訂婚宴,鄉裡鄉親的,親朋好友的都要趕過來捧一個人場。

關璟今天也來了,坐在客廳的主桌上,這一桌已經坐齊了,正在喝茶聊天,菜雖然還是沒上,但是氣氛已經是很熱絡了。

在關璟身邊坐著的,是理縣主簿的太太王氏,這位太太性格爽朗極為健談,她笑呵呵的對著關璟說到:“怎麼沒有看見你們家的寶妮?有些日子沒看見她了,我都想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關璟聞言回到:“昨天她玩的晚一些了,今早我出門她還沒有醒那,我見她睡的香就沒有吵她,只得把她留在家裡教馬嬸他們照顧了。”

王氏聞言說到:“沒來也好,今個天冷風大,閃到孩子就不好了,到是你的這個肚子,我聽說應是才五個月大吧?怎麼看著跟六、七個月似的?”

關大嬸這是正來到他們的身邊聞言回到:“那是當然的了,大夫說腹中的是雙胎那。”

王氏聞言驚奇的看了一眼關璟說到:“你可真是有福氣,想必你家張親衛知道了,是要樂瘋的吧。”

關璟聞言微微一笑,扶著高高的肚子沒有回話,但是笑容中的滿足已經顯示出了一切。

作者有話要說:據說更新會有小紅花,我來試試看,感謝飛羽的地雷

廖二奶奶的孃家聽說關蓉把嫁妝要出來了,等到第二天就也跟著登門了,他們家到是想的挺好的,心說都是徐家的媳婦,你既然能把關蓉的嫁妝給了,那就能把他們姑娘的嫁妝也給了,就算是只給一部分那也是可以的呀,總比一點都沒有要強呀。

誰知他們才剛剛上門,話都還沒說完那,就被一群高家的家丁揮舞著棒子給趕了出來。

高家這邊現在正是滿肚子的氣那,還了關蓉的一些嫁妝那是迫不得已的,他們家的靠山太硬,不是高家能惹得起的,但是廖家算是個什麼玩應兒呀,也敢上他們家的門口來嘰嘰喳喳的,不給點顏色看看,還真的就以為他們高家人都是吃素長大的吧。

被打出門來的廖家人很不服氣,在門口與高家人理論,問他們憑什麼還了關蓉的嫁妝,卻不還他們家姑娘的,是不是因為他們家有人在做官,所以不敢惹,只能向他們這些平頭百姓使威風。

高家人聽了問話啐了一口回到:“娶進門來的太太才是有嫁妝的,納進門來的小妾不過是個奴才,連人都是主人家的,哪裡還有什麼嫁妝,我們家主人是發了慈悲才留下了你們家姑娘的,識相就快一點走,惹急了我們現在就到徐家去,要他們寫下賣身契,拉著你們姑娘就給賣了。”

這話說的雖然是有些過了,但道理還是有的,廖氏雖說是二房,但是衙門的文書上她還是徐家的妾氏,雖說是良家,不能隨意的打殺,但是妾範了錯,主人家要怎麼處理那是誰都管不著的,妾無孃家,妾的孃家不算是親戚,這是歷來的規矩。

廖家人聽了大驚,怕高家真的說得出就做得到,趕忙相互攙扶著離開了,在也不敢去提嫁妝的事情。

徐家兒媳婦們嫁妝的事情就算是解決了,但是徐家那裡還欠著高家銀子那,刨除關蓉用嫁妝替徐家還上的,那還要有1000多兩那。

因為顧及著關蓉的孃家,高家不敢再提高利貸的事情,但是那3000兩銀子可是實打實的借出去的,借據見證人都有,就是到衙門去打官司他們也是不怕的。

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一點就算是關二叔他們也說不出什麼來,更何況這是徐家的事情,他們一點都不想要插手。

借出去的銀子都得回來,這是高家歷來的傳統,但是徐家現在真的是窮的叮噹響,除了關蓉帶回來的那些嫁妝,在多一個大子他們也是拿不出來了。

按說哪個要賬的要是碰上這樣的人家,那應該是要火冒三丈的,但是高家偏偏就沒有,到了收賬的時間,高家人笑眯眯的來到了徐家人的面前,把一身破敗,剛剛回來沒多久的徐舉人給帶走了。

這讓不少等著看徐家笑話的人們都驚掉了下巴,心說高家帶走徐言有什麼用呀?要走也應該是把徐家兩個年輕的兒媳婦給帶走呀,關氏動不了,不是還有一個廖氏的嗎?把這兩個人帶走了它好歹還是有些用處的嗎,徐言他雖然是一個大老爺們,但是那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的,除了一身的窮酸味就在沒在剩下別的了,把他帶走了能有什麼用呀?也沒聽說高家的哪位有什麼特殊的愛好呀?

別人想不明白,高家的人心裡可是精明這那,他們家人在理縣經營著十幾家的賭坊,這玩意來錢快,高家兩代人幾十年的經營下來,現在的高家在理縣雖然說不上是首富,在前十里那也絕對是排的上號的。

人要是有了錢,就會想要往更高的層次發展,高家當然也不會例外,有了錢的高老爺自然是想著讓孫兒們去尚學的。

讀書多好呀,不僅能明事理,還能考功名,有了功名就有了官身,高家已經很有錢了,若是在出了一名當官的,那就是如龍遇水,如虎添翼,那整個高家飛黃騰達的時候就指日可待了。

想的是很好呀,無奈他們家的那個名聲實在是太不好了,縣學根本就不收他們家的孩子,私塾就跟不用說了,先生們都是恥與他們為伍的,聽說是他們家的孩子,連大門都不給他們開。

高家心說沒人教,那我自己出錢請先生到我家裡來總可以了吧,那知道讀書人都是愛惜羽毛的,他們家招聘私塾西席的告示貼出去一年,連一個應聲的都沒有。

高家的大人們這回可是真的急了,這孩子們眼看著一天一天的大了,不讀書那能成呀,看看家裡那些老少爺們的社會地位,就知道讀書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了,這耽誤了什麼,也不能耽誤了孩子讀書呀。

就在高家為了孩子讀書的事情一籌莫展的時候,徐家撞上門來了,高家一想這徐言的人品是不怎麼樣,但是他好歹也是年紀輕輕就中了舉人的呀,這學問肯定是沒得挑的,現在他們家那是一文錢都沒有,莫不如就把他抓過來,讓他教家裡的孩子們讀書,人品什麼的他們家不挑剔,反正他們這樣的人家,也從來就沒打算要一個君子出來。

就這樣徐言被高家的人給帶走了,扣到家裡教孩子讀書了,高家人說了,管吃管住,還管四季的衣服,單獨的開出一個小院給他住著,徐老太太和關蓉要是過來他們也歡迎,沒別的要求,就是教孩子們讀書,就先教20年看看吧。

出了這樣的事情,關蓉怎麼可能不鬧,她本來就看不上徐家,現在更是借題發揮,吵吵的要和離那。

徐家是不可能同意和離的,他們家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想要活下去就只能靠著關蓉剩下的那些嫁妝了,而且徐老太太是恨關蓉入骨,怎麼可能如了她的意,叫她這麼輕鬆的就從徐家逃脫出去,她要關蓉留下來跟她一起受著這些苦,這樣她心裡才能解恨,所以對關蓉要和離的要求,她是咬緊牙關就是不鬆口。

而關蓉孃家這一邊,對這個要求更是沒有一個同意的,好不容易才把這個攪家精給送出了門去,現在還想要回來,不要說門了,連窗戶也沒有。

沒人支援的關蓉勢單力薄,根本就掀不起什麼大浪來,徐老太太在知道高家的意思之後,二話不說就提著包裹跟上去了,徐言在怎麼不好也總是她兒子,她現在老了,就只能依靠著兒子了。

而關蓉則是根本就不想要過去,但是她現在也沒有能住的地方,徐家被封了,孃家不容她,身無分文的關蓉在街頭流連了一個下午之後,不情不願的也跟著住進了高家。

廖氏到是想跟著進去,但是高家不要她,開玩笑,養著徐言那是因為他要給孩子們教書的,養著徐老太太那是沒有辦法,誰叫她是徐言的老孃那,不養著她徐言就要跟他們魚死網破,反正他們家也不差一口飯吃,也就預設了。

可是你廖氏算是哪一根蔥呀,不過是個妾而已,沒看見人家正房太太都要自給自足的嗎,敢找上門來讓我們養著,覺睡太多了還沒醒呢吧。

廖氏被高家的人給趕了出來,沒有辦法只好回了孃家,她娘家人過來找到徐家,希望他們家能把放妾書給寫出來,也算是還廖氏一個自由。

徐老太太早就記恨著廖家不給自己的兒子出跑官的銀子那,怎麼可能會給寫放妾書,一句話撂在那裡,要放妾書想都別想,我們徐家人就是死了也要你們家的女兒陪葬。

因這徐、廖、高家的事情,青石鎮上著實是熱鬧了一回。

不過對於張雲他們一家來說,他們的事情在熱鬧也不過是別人的事情,與他們無關,張府裡現在討論的是何家與袁家的訂婚宴的事情。

袁家與何家聯姻,張家是大媒那肯定是要請的,袁家在理縣沒有什麼親戚,朋友的也多是袁兵在軍營裡的那些同事,這幫混小子們鬧騰的很,袁兵吸取了張雲訂婚宴上的經驗與教訓,這一回的酒席跟本就沒有擺在家裡,而是請在了縣裡的酒樓裡。

他們家的人口少,也請不來什麼幫手,這客要是請在家裡,肯定是要人仰馬翻的,還不如就請在酒樓裡,雖說是要多花一些銀子,但是也省了不少的心呀。

袁家請完了就是何家的了,他們家地方夠大,人手也夠用,這定親宴就擺在了自己的家裡。

臘月十二,黃曆上寫的是諸事大吉,理縣何家今日是賓客迎門,這是他們家孫女的訂婚宴,鄉裡鄉親的,親朋好友的都要趕過來捧一個人場。

關璟今天也來了,坐在客廳的主桌上,這一桌已經坐齊了,正在喝茶聊天,菜雖然還是沒上,但是氣氛已經是很熱絡了。

在關璟身邊坐著的,是理縣主簿的太太王氏,這位太太性格爽朗極為健談,她笑呵呵的對著關璟說到:“怎麼沒有看見你們家的寶妮?有些日子沒看見她了,我都想了。”

關璟聞言回到:“昨天她玩的晚一些了,今早我出門她還沒有醒那,我見她睡的香就沒有吵她,只得把她留在家裡教馬嬸他們照顧了。”

王氏聞言說到:“沒來也好,今個天冷風大,閃到孩子就不好了,到是你的這個肚子,我聽說應是才五個月大吧?怎麼看著跟六、七個月似的?”

關大嬸這是正來到他們的身邊聞言回到:“那是當然的了,大夫說腹中的是雙胎那。”

王氏聞言驚奇的看了一眼關璟說到:“你可真是有福氣,想必你家張親衛知道了,是要樂瘋的吧。”

關璟聞言微微一笑,扶著高高的肚子沒有回話,但是笑容中的滿足已經顯示出了一切。

作者有話要說:據說更新會有小紅花,我來試試看,感謝飛羽的地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