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chapter276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也就因為是瑞亞·諾倫,那些猜忌、質疑才會潛伏在暗流之中,變得隱晦而小心翼翼,生怕觸怒到瑞亞引起她的不滿。

福克斯電影公司甚至需要連開六次會議,只為了徵求能不能向瑞亞·諾倫提交他們審片後的建議。

但凡換一個女主演,換一個製片人,情況都會變得不一樣。他們會直接插手,或者從一開始就按照符合大眾預期的來拍攝。

從一位女性視角,講述旁觀者眼中的那段悲壯歷史,那個偉大英雄——“美國隊長”,而不是佩吉·卡特。

當人們不得不謹慎地提出諸如“男主角的戲份過少了”、“是不是應該給男主角加些賣肉鏡頭?”、“這裡能不能有吻戲?”、“男主角的形象會不會過於單薄了?”等等啼笑皆非的問題,就會突然意識到過去幾十年中動作片裡的女性角色地位。

在瑞亞的電影裡,一切都反轉了。

微妙的矛盾在角色對調中變得更加鮮明和露骨。

從這部改編電影更名為《佩吉·卡特》時,所有人都已經知道這是要講“佩吉”的故事。但福克斯不敢置信的是,瑞亞·諾倫竟然真的敢讓“美國隊長”當她的配角,她的陪襯,她的催化劑。

她讓一個女性角色成為拯救世界的核心,也沒有給男主角留出太多發揮幫助作用的空間——但是人們熟知的那一段歷史是屬於“美國隊長”的英雄故事,顯然這部電影的重點不在這裡。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覺得這樣的表達很新奇,製片廠商則覺得嚇人。

不過瑞亞自己就是最大的投資商,她掌握了大部分的話語權,真我製片公司決定了12月的發行日期,那麼電影就會如期上映。

只是當她達到今天這個地位,還是會得到這些受限於電影常規模式的評判。雖然反對、懷疑的聲音算得上微乎及微,但也能反應一點跡象。

這些褒貶不一的訊號被不斷地收集、整合,最終變成一份詳細系統的報告發送到瑞亞的郵箱,再透過她的助理篩選出重要的部分,傳達給瑞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情況似乎沒有我們預期地好。”她並不會因為被奉為“瑞亞·諾倫女士”就不會感到擔憂。

助理霍姆在電話裡勸解:“這沒什麼瑞亞,每一部電影上映前都會遭遇這些,你得體諒那些頂著壓力工作的人們,所有人都會害怕搞砸。

華納從《哈利波特》分到的錢太讓福克斯嫉妒了。”

雖然瑞亞的真我製片公司賺走了大頭,但華納能分到那一杯羹,也足夠讓其他幾大製片公司眼紅不已。

“相信我,期待電影的人更多!接下來我們就要造勢宣傳……”霍姆說出接下來的安排,瑞亞相信她們能完成得很好。

現在霍姆也有自己的助理幫手了。

如今瑞亞的團隊擴充替換,成為了更加完善、專業的隊伍。

其實她不需要那麼在意內部的意見,因為現在她擁有最發達、最先進的輿情監測模式,線上有rn網這樣的網路社交平臺巨無霸,線下又有從電視臺到報刊雜誌的時事新聞系統。

對應到具體的公關宣傳,瑞亞的執行團隊的幕後公司能從源頭掐斷□□。

誇張的說,瑞亞可以決定一段時間內的社會輿論,她可以控制人們看到什麼樣的訊息、回饋什麼樣的表達。只要她開啟“後臺”,遮蔽那些不滿意的——

如果她想要插手一部電影的評價,那麼這再簡單不過了。

光是影評人就幾乎被瑞亞“收買”了個遍,為《天才雷普利》緊急公關之後的連帶附贈還沒有消失,他們非常願意為瑞亞的電影寫好話。

只要瑞亞在圈內發一句請求,多的是演員同行、大牌導演製片人願意發聲支援。

甚至想要福克斯電影公司的高管們改口也不是一件難事。

但她不想要這種操控得來的結果,這實在沒有意義。

這是一個甜蜜的負擔。當瑞亞掌握了那麼多的資源,如何剋制自己不去過渡使用本身就是巨大的考驗。

尤其還有來克斯·盧瑟這個自詡的新公關不斷地鼓動她。他對這些隻手遮天的手段眼饞很久了。

在哈佛的這段時間,來克斯一直來找她。

這種做法引來很多人的關注,現在學校裡又開始傳他們的緋聞了。但是來克斯·盧瑟也不是那種會在意外人眼神的型別,他也根本不把其他人當回事。

他看重的只有瑞亞·諾倫。

“你拿著宙斯的‘天雷’,如果不降下神罰,那有什麼意思?”

來克斯·盧瑟用了一個微妙的比喻,他一點點逼近:“瑞亞,你已經為電影行業,為變種人,為我們做得夠多了,你完全可以多為自己考慮。”

“謝謝你的關心,來克斯。”瑞亞只能說:“電影都還沒有上映,你就開始替我擔心□□了,我應該感動嗎?”

“我只是聽說,《佩吉·卡特》的內部試映得到了一些疑問。”來克斯·盧瑟笑笑,說完他一頓,用上不可思議的語氣:“你在緊張嗎,瑞亞?”

瑞亞痛恨他的敏銳。

來克斯·盧瑟一定是察覺到她對這部電影的在意,所以才會嘗試用這一點來擊破她。

他這次回哈佛有一半是為了畢業——另一半是因為瑞亞會在哈佛待到寒假,或許是在瑞亞接觸諾曼·奧斯本之後,他有了危機意識,或許是來克斯在打別的主意,但他顯然不打算讓瑞亞一個人待著。

不過來克斯帶來的也不完全是糟糕的事。

在大為轟動的演講結束後,瑞亞就變得更加忙碌,她常常一邊趕不同的課程,一邊在走路的間隙裡接各方的電話。經紀助理能幫她搞定大部分的事務,但還有很多需要經過瑞亞的統籌。

即便回到紫荊藤俱樂部的宿舍,瑞亞還要一直打電話。

來克斯能主動幫她解決演講之後引起的爭議,是非常貼心,只是他的反應過於激進了。他還想把手伸得更遠。

“我不覺得你需要在乎那些……”來克斯·盧瑟皺眉思索了一會兒,他為難地找到一個不那麼冒犯瑞亞的詞語,“世俗的想法。”

“電影公司、影評人、新聞媒體都在等著你為他們賺錢,他們本來就在你身上撈錢。”他說:“你當然擁有掌控他們的權利。”

瑞亞沉默一會兒,她持續盯著來克斯看,“所以你覺得我需要掌控他們,才能讓這部電影獲得成功。”

對方的表情收斂起來,來克斯·盧瑟的嘴角一縮,顯然意識到自己的馬屁拍錯了地方。

他修補:“獲得更大的成功!”

“你做得非常好,瑞亞。但人們只會期待更好的。”來克斯·盧瑟反過來問她:“你沒辦法讓所有人滿意,問題是,你現在還能接受得了觀眾的失望嗎?哪怕只是一小部分——”

這才是真正刺痛到她的地方。

她已經開始習慣那些盛讚和愛戴,瑞亞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承受一次失敗。高築的電影功績當然允許她搞砸一次兩次,人們不會因為她拍了一部爛片就徹底失望,但瑞亞絕不甘心。

何況《佩吉·卡特》對她的意義和《指環王》、《哈利波特》不一樣。

這是一部,連瑞亞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獨立電影,而她為此花費了無數精力和心血。

和外界猜測的一心多用不一樣,她是抽出了時間投入拍攝的。

這種無法確定回報的付出讓瑞亞的心態有些失衡。

當初瑞亞打算提前上映《哈利波特》,華納的質疑也沒有讓她動搖,如今福克斯只是遲疑了一下,瑞亞就感到了隱隱的不安。

她把那些負面的聲音放得太大了。這是一種長期處在高壓情況下的逼仄心理。

因為普遍意義上的成功對她來說已經遠遠不夠。

人們把她捧到太高的位置,連她自己都有些下不來臺。如果要用票房價值來衡量,一億、三億、五億,甚至高達十億票房,在瑞亞的電影作品列表裡也只能排到下位。

換成電影獎項,這一次又要拿下多少個大獎才算達到優秀的指標?tv最受歡迎女演員獎、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電影……還是要去刷一次歐洲三大?

後者是不可能了,《佩吉·卡特》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美式英雄主義電影。只是瑞亞扛起了第一個大女主的突破。那她又能不能繼續稱霸好來塢的電影獎項呢?

但當瑞亞跟著製片商、公關團隊去思考這些的時候,就被不斷高築的虛榮心綁架了。來克斯·盧瑟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

他自稱是宣傳公關,來克斯也確實盡到一部分職責。他在幕後操縱幫助完成了把瑞亞·諾倫“神化”的過程,她現在是了不起的“瑞亞·諾倫女士”,但她不是真正的神。

她仍然是個世俗的凡人。

來克斯明明知道,可他仍然不擇手段地把瑞亞推上去,他需要她所代表的所有利益共同體,他想要打造一個新神。可他真正想要的從來不是“造神”,他更渴望、更傾慕的是,見證瑞亞·諾倫“神墮”的那一幕。

這是一種憎恨,這也是一種愛情。

雖然這是自私的、自利的,自我滿足的。

而來克斯察覺到,這可能是他離成功最近的一次。

因為瑞亞·諾倫甚至比他想象得更加焦慮。

在她的世界線裡,兩三年後的好來塢才迎來大女主電影的時代

安吉麗娜·朱莉的《古墓麗影》要在一年後上映,米拉·喬沃維奇槍殺喪屍《生化危機》的傳奇還有兩年,烏瑪·瑟曼的《殺死比爾》也還沒開始血腥復仇。

然後才會有凱特·貝金賽爾的《黑夜傳說》,有查理茲·塞隆的《魔力女戰士》……

這裡面不乏熱門的經典之作,但也是踩著無數失敗桉例殺出來的。

或許瑞亞直接在這些劇本裡挑選會更簡單。難道手握《古墓麗影》版權的派拉蒙還會拒絕瑞亞嗎?

可她還是選擇挑戰改編拍攝一個冒險、卻更切合這個世界主題的電影。

瑞亞知道,她不能僅僅停留在電影層面。她當然熱愛她的表演工作,但她也需要表演之外的功利——

拍攝《佩吉·卡特》有她另外的私心。

那些瑞亞知道的所有大女主電影,都不及《指環王》和《哈利波特》所帶來的流行傳播影響力。而她就是不想滿足於此。

於是來克斯·盧瑟迎合她的心意,提出為她營造一個百分百的“成功”。

他們完全可以做到。

然而瑞亞不想要一個虛假應承的結果。她已經把表演融入進一半的生活,如果還要把觀眾的反饋重新包裝,那這種“繁榮”也過於諷刺了。

最終瑞亞說:“去你的!”

“在你說這些廢話之前,先把我的電影看了!”

她深呼吸一口氣,堅定道:“我還不至於聽業餘人士的意見。來克斯,做好你負責的任務,別來管我怎麼運營電影。”這傢伙還說不會影響她,全是胡扯——

“我拍了一部好作品,我很喜歡。有人會不喜歡,那就不喜歡。”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瑞亞甚至感覺到痛快,她還笑了,沒那麼精緻漂亮,卻也無比動人。

換一個角度想,瑞亞真的還需要在乎票房和獎項嗎?她要為了潛在的市場受眾調整電影分量,為了學院派的口味修飾自己的表演嗎?

當瑞亞都能夠決定一半奧斯卡的獎項,她確實是喂大了很多人的胃口,包括她自己的。這讓一些事發生了變化。

政治寓意、經濟利潤、思想影響……哈,所有人都把她的電影看得更加重大。

不過——

瑞亞輕聲說:“這就是一部電影。”和她所有認真拍攝、製作上映的作品一樣,現在,只是到了向大眾展示驗收的時候。

總會有觀眾喜歡的。

而當她談論觀眾和市場,都已經不僅僅是在指地球上的人類——如果放眼星際,就算只有1的個體愛上這部電影,那也是無比龐大的生命群體。

這就是瑞亞要做這一切的意義。

而不是滿足於征服掌控眼前的受眾。

這才是她應該有的權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